大叛贼(校对)第1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656

  当年雄才大略,气吞山河的康熙早就一去不复返,而如今只是一个善于手段的老皇帝而已。
  问了一些朝中各部的安排,康熙让张廷玉抓紧各地赋税的工作,对此,张廷玉也不敢多说什么,随着江南丢失,各地赋税越重,但朝中用兵开销等等却越来越大,眼下早就入不敷出了,如果不是户部欠银的收回还能支持些时日,要不这家根本就没办法当。
  “臣知道了,臣定会按皇上的意思去办。”张廷玉这样回答道。
  说了些话,康熙的心情似乎好了许多,也许是在张廷玉身上他又找到了自己一言九鼎的感觉。
  正当康熙打算继续说什么的时候,一个太监来报,说是良妃特意送了些吃食过来。
  “她来干什么?”康熙听到良妃顿时一张老脸就沉了下去。
  这良妃不是别人,正是八阿哥的生母。良妃姓卫,其父是正黄旗下的包衣奴,入宫时仅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宫女。
  良妃被康熙看上具体情况大致就是有一日康熙一时来兴,见一个宫女顺眼就临幸了一下。谁想到仅仅出春风一度,良妃就怀孕了,然后十月怀胎生下了一个皇子,这皇子就是后来的八阿哥,如今的太子。
  也正是这个原因,康熙对于八阿哥表面上虽然不错,但心中一直不喜,其关键就是良妃的出身。
  良妃出身内库领,说白了这个职位就是给皇帝管钱看仓库的,这个职位属于贱职,为人所看不起,而且良妃入宫后也只是最低级的宫女,这样的身份成了皇子的母亲,这说出去康熙觉得丢脸。
  其实,历史往往有相象之处,大明王朝中曾经也有一位著名的皇帝也是如此,而这位皇帝就是在明史中被称为中兴仁君和明君的明孝宗朱祐樘。
  朱祐樘的生母是土司之女,被俘后入宫给宪宗皇帝看守库房,由于宪宗皇帝在一次巡视内库的时候看上了这个女孩,然后春风一度才有了朱祐樘。
  怀了朱祐樘后,为避免当时卫贵妃迫害,这女孩在宫中经历了几番生死,就连朱祐樘出生后也是由后宫那些宫女、太监悄悄看护下才慢慢长大,最终成了太子和皇帝……。
  实际上,在八阿哥的心里,或许他也自觉得自己的身世和这位有名的仁君相似吧,所以他在当皇子的时候也一直被人称为贤王。
  但康熙和宪宗不同,同宪宗得知自己有子之时的大喜过望相比,康熙对八阿哥和其生母良妃却是两种态度,表面上似乎不错,实际上厌恶之极,这也是他一直不愿意让八阿哥当太子的重要原因。
  良妃之位,这还是康熙一直拖到后来没办法才勉强封的,那时候八阿哥已是郡王了,堂堂一个郡王,其生母居然还不是正妃,这怎么都是说不过去的。
  可就算这样,康熙也只封了一个普通的良妃给卫氏,当八阿哥成了太子后,按理说应该晋升良妃为贵妃,但康熙也没任何动作,只是选择性的遗忘了此事,所以良妃是宫中的一个异类,以她出身成为妃子,在整个大清来讲是独一无二的。
  良妃此人生性善良,性格柔弱向来不争,虽然贵为太子之母却不是贵妃,她也从来没有埋怨过什么。只不过她心里也清楚,八阿哥虽然当了太子,但在康熙那边始终不待见,这让良妃心中一直觉得不安,总想为儿子和丈夫做些什么,所以良妃知道康熙这些日子胃口不好,特意亲手做了小米粥给康熙送来。
  听到太监回报,康熙心中更是烦躁,这良妃还真是不知轻重,做什么小米粥?他的胃口不好都是给她儿子气的,难道她不知道么?
  不过张廷玉在,康熙也不好发火,当即让太监去让良妃进来,原本是打算叫良妃把东西放下后直接走人了事,谁想良妃见了康熙后主动为康熙盛起了粥,还劝说康熙不要太过操劳国事,注意休息养生之类的话。
  听到这些,康熙的一张脸越发黑沉了,他本就不喜良妃,如今又如此唠叨,更令他有些按捺不住,当即康熙就忍不住发作起来。
  先是喝止了良妃手中动作,紧接着康熙训斥良妃以后宫干政为由,让人把良妃立即带回宫去,闭门思过。
  听到这些,良妃惊愕万分,她怎么都没想到自己的一片好意居然换来如此结果,木愣愣的良妃被人带下去时,面目中全悲切和伤心,而在一旁站着的张廷玉心中未免也有些戚戚,却又不好说什么,只能眼观鼻,鼻观心,当什么都没发生一般。
  没由头的莫名其妙训斥了一顿良妃,等良妃被带走后康熙心中倒也是有些后悔,倒不是后悔训斥,而是后悔他在臣子面前失了态。
  接下来,他也没什么心情和张廷玉继续议事了,随口又聊了几句后,知趣的张廷玉跪安告辞。
  这看似只是一件小事,可对于良妃来讲却是一件大事。被押回自己宫中看管不久,伤心过度的良妃就此病倒了,后来虽有太医过来看过,也开了药,可服了药后良妃非但没有见好,反而这病情是越来越重,仅仅几日后,良妃就已昏迷不醒,整个人更病脱了型。
  得知母妃重病,八阿哥急忙从东宫赶来探望,见到良妃如此,八阿哥是心痛不已,他亲自守在母亲身边悉心看护着,只希望自己母亲能早日醒来,可谁想良妃的病却一点都未见好,无论是什么药下去都未有效果。
  良妃究竟是如何病的,八阿哥很快也就得知了前因后果,看着始终昏迷的母亲,八阿哥心中如有一团怒火在烧着,一连守候了五日,终于良妃醒了过来,但这时候她醒来并非是病好了,而是最后回光反照。
  见到自己的儿子守在自己身边,良妃红潮的面容露出了母性的笑容,她伸出手和八阿哥相握,口中轻呼着八阿哥乳名,依旧叮嘱八阿哥要好好当太子,孝顺康熙,千万不要辜负自己和他皇阿玛的希望……。
  面对这一切,八阿哥只能默默流泪点头,而过不久,良妃又昏迷了过去,这一次昏迷她就再也没有醒来,当第二天凌晨的太阳从东边升起的时候,这个女子撒手离开了人世。
  拖着无比的疲乏的身躯,带着心中无尽的悲伤和愤怒,八阿哥摇摇晃晃地从母妃宫中走出,抬头望着乾清宫方向,他的双拳紧握着,手指尖渗出了滴滴鲜血。
第401章
兴奋的锦衣卫指挥使
  大明后宫,大明皇帝朱怡成正在皇后宫中和他的长子朱伯玩耍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也渐渐长大了,现在的朱伯已会说些简单的话,而且还能挥舞着肉肉的小胳膊,蹬着小腿在地上爬了。
  此时的朱怡成哪里还有皇帝的威严?身着短衣的他和朱伯一大一小趴在地上,父子之间你来我往做着互动,在孩子清脆的咯咯笑声中乐在其中。
  殿中,服侍的宫女、太监还有奶妈全被远远地赶了出去,就算不赶走她们,她们也不敢呆啊!堂堂大明皇爷,居然和孩子一起在地上玩耍着,这让人怎么在一旁观看?所以还是躲得远远的更好。
  皇后李娟儿倒是在,她坐在不远处,手里做着针线活。虽说作为皇后,她根本不需要做这些东西,但李娟儿还是觉得自己给朱怡成和孩子做针线活是一种快乐和满足。
  手里拿着个象牙雕的小球,正一摇一晃逗儿子逗的开心的时候,谁知道这臭小子却突然间就滋了泡尿,穿着开档裤鸟儿没有丝毫遮盖,再加上朱怡成这时候离儿子又近,直接就奔着他去了。当他发现时候再躲已来不及了,被从头到胸浇了半身,瞧着依旧嘻嘻冲着自己直乐还拍手的朱伯,朱怡成是哭笑不得。
  见此,李娟儿先是掩面偷笑,随后连忙收拾了手里的东西,过去把孩子抱了起来,然后再向外面招呼一声,喊来宫女奶妈,把闯了祸的朱伯交给了她们。
  “皇爷,您没事吧?”李娟儿问。
  朱怡成抹了把脸,丝毫不在意地笑道:“这能有什么事?话说我的儿子就是厉害,这枪打的可是又准又强!”
  这话顿时让李娟儿刚收敛的笑容忍不住扑哧又笑出了声:“皇爷您太宠儿了,这可不好,老人常说慈母严父,何况皇爷还是一国之君……。”
  “这话说的虽然没错,但也不是一概而论。”朱怡成接过李娟儿递来的毛巾擦拭着,而这时候宫女也赶忙拿来了干净衣服,李娟儿一旁帮着朱怡成更衣。
  “这孩子怎么教关键还在于今后的成长和指导,一味的宠爱或者一味的严厉都教不出合格的孩子来,再说孩子还小,这时候正是让他培养天性的时间,等再大一些,渐渐再教一些做人道理,至于那些理学,知晓一二就行了,我大明皇子可不需要那些读死书的,长大了没什么出息。”
  朱怡成虽然是初为人父,但因为他后世的观念所至,对于孩子的培养自然有自己的想法。看着他如此侃侃而谈,李娟儿也不反驳,反正她早就打定了主意,朱伯可是嫡长子,以后是要继承大统的,这孩子将来一定要给他找个好师傅,至于朱怡成所说的这些话当不得真,只是听个高兴便是。
  更了衣,随后坐下和李娟儿说着贤话,两人刚聊了没几句,一个小黄门急急来到宫中禀报,说是锦衣卫指挥使张冉有急事求见。
  微微皱了下眉头,朱怡成心中虽稍有些不悦,不过张冉在这时候来求见自己肯定是有什么要事,当即和李娟儿说了一声,朱怡成起身离开了皇后宫,片刻后换了身常服的他来到了偏殿。
  “微臣张冉见过皇爷,皇爷万安……。”
  “起来吧。”朱怡成抬抬手,随后指着一旁的椅子道:“坐。”
  “谢皇爷……。”
  也就是张冉,如是其他大臣见自己哪里有如此大礼?一般都是普通行礼即可,不过张冉和旁人不同,他一直都是以朱怡成的鹰犬自称,再加上他锦衣卫的身份特殊,所以每次见到朱怡成都是这样,时间长了朱怡成也懒得去骂他了。
  张冉坐下后,朱怡成直接询问他求见自己有什么事,可话刚问出口,朱怡成就发现张冉今天表情似乎和平日有些不同,今日的张冉脸上居然挂着掩饰不住的喜色。
  “恭喜皇爷!贺喜皇爷!臣有要事禀报!”张冉一开口就是向朱怡成道喜,这倒是让朱怡成听得一愣,这锦衣卫指挥使跑进宫来给自己道喜,这喜从何来?道的又是那门子喜?
  如果是军事方面,那也应该是董大山或者王东来找自己,再不济也是总参谋部的庄岩啊!如是政事,廖焕之或者邬思道才是正主,如是关于钱财方面,那也是王樊的职权范围。假如是有关技术方面的,那就是蒋瑾所管,这锦衣卫负责的可是国内情报,张冉一个特务头子,这究竟是什么喜事?
  见朱怡成一脸疑惑,张冉也不敢卖关子,当即就汇报了一个情况,他告诉朱怡成刚刚接到北京的消息,康熙的良妃在不久前死了。
  “康麻子死了个妃子?”朱怡成一时间糊涂了,根据他所知,这康熙的妃子可不少,一一算下来手指头再加脚趾都不够数的,而且这什么良妃,听起来也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妃子,一不是贵妃,二不是皇贵妃,更不是皇后。康熙自己都是六十来岁的老人了,他的妃子中除部分算年轻外,其余的年龄似乎都不小了,这人一老,一不小心死了不是很正常么?
  “皇爷,这良妃可不是普通人,她是之前的八阿哥,如今满清新太子的生母啊……。”见朱怡成一脸疑惑,张冉连忙解释了一句。
  这句话顿时引起了朱怡成的兴趣,如果这良妃是太子生母那就地位不同了,不过老太太年龄大了,生老病死也是常事,难道她的死还有蹊跷不成?如果不是这样的话,这张冉也不会兴奋成这样。
  果然不出所料,当张冉细细为朱怡成讲述良妃之死的前因后果后,朱怡成顿时明白了张冉兴奋的缘由。虽说清后宫的事为机密,但良妃被康熙无辜训斥,随后一病不起归天之事还是传了出去。
  锦衣卫在北京的探子可不是吃素的,得知此消息后第一时间就传到了张冉这里,当张冉细细了解情况后,他顿时大喜,这才有急急入宫求见的情况发生。
  “良妃之死虽是其病重不治而亡,但追究其原因却同康熙脱不了关系。根据臣属下所报,由于良妃出身不好,康熙往日一直不喜她,而新太子登位后康熙同样对其防备异常。此次,康熙故意借题发挥,当着臣子面训斥良妃,令其闭门思过,导致良妃回宫后积郁成疾,最终一病不起。如此可见,这满清皇帝、太子之间已成水火之势,如能挑起双方争斗,那必然会使清廷大乱,而我朝也能在其中得利……。”
  张冉兴高采烈地说道,在来宫里的一路上,张冉心中已琢磨半天了,这件事对于大明来讲是件天大的喜事。
  根据情报显示,八阿哥对于其生母感情极深,而且良妃病重之时,八阿哥在其蹋前不休不眠服侍,直到良妃去世。这足以看出八阿哥和生母的之间的母子深情,如此母子,却因为一件小事,而且是一件本是出自于良妃好意的小事却被康熙如此对待,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无论从那方面来看,八阿哥对于康熙心中的怨恨是无可置疑的,而且如今八阿哥已是太子,他这个太子之位也已渐稳,再加上清廷朝内外对于太子的支持者甚多,八阿哥这个太子手中的权利并不弱。
  如因为此事,康熙和八阿哥之间可以说视同水火,最终闹将起来的话,无论谁胜谁负,清廷必然元气大伤。对张冉来讲,他甚至巴不得清廷来一场子弑父的事件,到时候清廷大乱,这天下不就能轻易从清廷手中夺回么?
  而这时候,朱怡成同样在考虑这个问题,张冉说的没错,这的确是一个大好机会。如果这事能办成了,对于清廷的打击几乎是致命的。
  就算暂时没办成也没关系,从目前来看,康熙父子的裂痕已经无法调和,大明只需要想办法加深这个裂痕即可,一旦时机成熟,无论是康熙还是八阿哥,他们任何一人都可能直接冲对方动手。
  只要清廷中枢一乱,甚至自相残杀,那么大明就有机可乘。到时候清廷再也控制不了地方,夺回神州的时间也将大大缩短,可以说这是对大明来讲是一件百里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想到这,朱怡成不由得露出了笑容,当即表扬了张冉几句,听了朱怡成难得夸赞他的话,张冉高兴的连骨头都轻了几分。
  “此事就由锦衣卫全权负责,你亲自跟进,力求挑起清廷内部争斗。”
  “皇爷英明!微臣领旨!”张冉大喜过望,连忙应道。
  不过朱怡成还是叮嘱了几句,让张冉做的不要太过,倒不是他不希望清廷闹的太厉害,而是担心过犹不及的道理。这清廷中,无论康熙还是八阿哥都不是傻子,一旦被他们发现其间有人挑唆的话,那么弄不好会适得其反。
  对此,张冉当然明白,他当即向朱怡成保证一定把这事做的稳稳妥妥,定不让朱怡成失望。
第402章
会晤前的见面
  瓦斯康塞洛伯爵终于来到了南京,进入南京时,瓦斯康塞洛伯爵同当时的威廉一般露出了惊愕的表情,因为南京城的庞大和繁华实在是令他出人意料,他根本没有想到,在这世界上居然还有如此规模的城市。
  虽说瓦斯康塞洛伯爵读过先祖留下来的日记,对于远东也算是有了解,可从字面上看的东西和实际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何况,时间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了,现在的大明所呈现出来的活力是当年衰败时不可相比的。
  抵达南京后第二天,瓦斯康塞洛伯爵就正式觐见朱怡成,进入皇宫,皇宫的雄伟和威严,更令他对这个国家有了直观的感受,等步入大殿,见到这位新兴帝国的皇帝时,瓦斯康塞洛伯爵难得收敛起他作为贵族的骄傲,以臣之礼拜见大明皇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