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1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656

  这种情况,他总不能上去一刀把人砍了,或者硬把对方再推回望江城,替他们把城门关上继续攻城吧?这也不现实。无奈,指挥官只能让李国维和刘斌等人在此等着,他急急忙忙地就朝大营跑了过去,禀报朱一贵去了。
  大约半个时辰后,带着一脸惋惜的朱一贵来了,当瞧见跪在那边的众人时,他先是摇头感叹一声,随后向身边人示意了一下。
  黄殿顿时意会,替朱一贵走出行列,上前先接过了李国维捧着的知县印和望江全城户册,随后又取过了刘斌的守备印和守备绿营名册,当这两样东西被黄殿拿走后,跪在那边的众人终于心头落下了大石,因为这表示明军接受他们投降了。
  紧接着,所有人同时喜极而泣,因为投降了,就表示他们再也不用受这种折磨了,就连城中的老百姓都是一扫愁云,个个笑逐颜开,无论是家中有无人在守城战中伤亡的,当见到明军排着整齐的队列开进望江城的时候,全城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大明万岁之声。
  “瞧瞧,这就是我大明之民心啊!有如此民心,何愁我神州不复?”朱一贵骑在马上,挥着马鞭洋洋得意道,而在一旁的众人个个显得佩服无比,攻城攻到这种程度,不仅能让对方跪着求降,而且还赢得全城上下如此欢迎,这朱一贵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第332章
破局
  “这个朱一贵,打个仗还被他玩出了花样。”望江之战的战报传到南京,朱怡成见了不由得哭笑不得,就连董大山和庄岩等人都忍俊不已。
  不过,望江一战极大地锻炼了明军,使得一批刚训练完毕的明军在极短时间内就快速成长,成了合格的士兵,而且朱一贵通过望江实验了多种攻城战法,这些战法被汇集归纳后由总参谋部进行整理和分析,以作为以后明军同清军交战的宝贵经验。
  而这一切,所付出的仅仅只是几百人的伤亡,不得不说朱一贵这一仗获利丰厚,的确是打对了。
  可是,像望江之战这种仗并不是随便就有的,这一仗有着其特殊性和不可复制性,如果不是隆科多在中原无法脱身,如果不是安徽清军吓破了胆退缩不前,假如不是九江的鲍坚从一开始就打着另外主意只知道自保的话,那么望江绝不会打成这样。
  说笑了一番,朱怡成把战报放到一旁,询问起部队的调度和集结情况。由于中原那边的变化,明军必须尽快做好布置,虽然安庆的明军向江西的攻击牵制了部分清军兵力,但在中原清军的优势还是极大的。
  一旦清军和祝建才、王致清分出胜负,那么接下来明军就将直接面临清军的主力,这将是一场大战,无论是朱怡成还是董大山或者庄岩等人,都知道其重要性。
  “祝建才和王致清恐怕要顶不住了,前些时候传来消息,成都已落入清军之手,现在王致清退往四川的路断绝,如他无法和祝建才联手挡住清军的话,那么他们也只有唯一一条路,南下而走了。”
  庄岩用手中的木棍朝着大沙盘几处点了点,董大山陪着朱怡成站在一旁,各自紧盯着沙盘上的局势。
  成都陷落大概是大半个月前的事,不过消息才刚刚传到南京,这还多亏了这些年锦衣卫的情报网不断健全,要不然像这样的消息摆在以前没两三个月是无法得知的。
  清军入四川后,岳钟琪先联合当地土司奇袭苍溪,一举遏制住川北要道,紧接着陕甘总督殷泰带主力由广元入苍溪,然后把全川一分为二,岳钟琪带领主力向成都方向猛攻。
  岳钟琪不愧是名将,用兵天马行空,有正有奇,入川大小三十余战,杀敌俘虏不计其数。打的白莲教众望而生畏,闻风而逃。
  成都在岳钟琪的攻击下并未能坚持多久就告陷落,拿下成都后,岳钟琪颇有章法,并未大肆残杀俘虏,对于被俘的白莲教中重要人物岳钟琪只是进行看押,除一些意图反抗者杀一儆百外,对于普通叛军采取了网开一面的政策。
  当然,岳钟琪是经过详细删选的,作为大将他可不是菩萨,要下手的时候丝毫不会手软。一手硬,一手安抚,很快成都就在岳钟琪的手段下稳定了下来,使得清廷在收复成都后没花多少时日就重新掌握了这个巨大的城市。
  “岳钟琪之前是参将吧?”朱怡成问。
  “皇爷说的没错,之前岳钟琪在广元时是游击,后因为奇袭苍溪立下大功,已被清廷升为参将,不过这次拿下成都,一举稳定川中,以他的功劳就算直领一军总兵也不为过。”庄岩在一旁说道。
  朱怡成微微点头,的确如此,岳钟琪骁勇善战,虽然年轻,但战功不小,此战后实授总兵极有可能。而且如今天下大乱,康熙手中的名将老的老死的死,已经没什么人能用了,岳钟琪横空出世,以康熙的精明不会不用此人,也许用不了多久,这位赫赫有名的岳大将军就将被康熙调至中原也不一定。
  “此人需得注意!”朱怡成认真地提醒了一句,不过他也仅仅是看重岳钟琪而已,毕竟岳钟琪现在还不是以后那位身经百战的大将军,此时的他只是初露锋芒,但在之后,谁都不知道这人会不会给明军带来麻烦,提醒一下也是好的。
  董大山和庄岩默默点了点头,岳钟琪的军事才华的确出众,但他们如今也只不过是重视而已,毕竟明军不是白莲教那些乌合之众,要和明军打,他岳钟琪没那么容易。
  眼下四川除川东部分地区外基本已落入清军之手,也就是说王致清的退路已经没了,这也是王致清之前力排众议一意要救援祝建才的原因。王致清虽然出川开始就走错了不少路,使其在最鼎盛的时候丧失了极好机会,从而使得白莲教如今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不过,王致清还是在最后关头选择了唯一正确的方向,假如他当初不拼死救援祝建才,也许现在祝建才部已被隆科多击败,那么在南阳的王致清就将面临绝地,等待他的只有败亡一条路了。
  “高进部现在情况如何?”朱怡成对于总参谋部的判断还是认可的,祝建才和王致清部一旦挡不住清军,那么他们必然只有南下的选择,南下就是和高进部汇合,三部汇合其实力将大增。
  “高进部的情况比较好,但在江夏遭遇清军顽强阻截,一时间还未能打通至江西的道路,不过以臣看来,高进此人破局的可能性极大,就不知他能否赶在清军围住南下的中原义军前和对方汇合了。”
  董大山此时开口道:“既然如此,攻击九江已迫在眉睫,当初我军拿下安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江北打开局面,而今中原义军危在旦夕,高进部虽能救援但短时间却无法做到,如中原的祝建才和王致清两部被灭的话,对于我大明未来对中原的谋划并无宜处。”
  说到这,董大山把目光向朱怡成望去,朱怡成当然明白他的想法,董大山是想以明军攻击江西再给清军以压力,同时用攻击江西来逼迫清军调集兵力,给祝建才和王致清南下创造机会。
  朱怡成沉咛片刻,同意了董大山的建议,让董大山同总参谋部立即拿出一个方案来进行实施,另外朱怡成再一次询问起广西的情况,广西这些日子看起来似乎太平,可却一直都是个不确定的因素,虽然朱怡成暂时还没打算直接解决广西,不过对广西的关注却一直没有放松。
第333章
狼兵
  赵弘灿在广西的小日子算过的不错,如今广西上下全换成了他的人,不配合的比如梁世勋等人都被赵弘灿全部软禁了起来,至于军中更是有郭永和投靠自己的几个将领在,赵弘灿如今和广西的土皇帝没什么两样,只不过名义上还是大清的臣子。
  被软禁的梁世勋等人一个都没放走,甚至连他接到康熙的圣旨时,都拿着这些人身体不好,不适长途跋涉的理由回绝了。这些人在手上,等于就是人质,赵弘灿怎么会轻易放他们离开呢?
  何况,康熙捏着鼻子认了他在广西的事,送来的圣旨非但没有训斥,反而安慰有加,同时还下旨承认了郭永广西提督的任命,这就更让赵弘灿有持无恐,大为定心了。
  朱怡成之前让张冉想办法招降赵弘灿,谁想这家伙表面上对大明的人客客气气,但就是拖着不给一句实话。而且赵弘灿掌握广西军政后,在广西招兵买马,训练部队,一副要把这土皇帝干到天荒地老的架势。就连张冉派人在广西一地四处传播赵弘灿想拥兵自立的消息都不以为然,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姿态。
  这一日,赵弘灿带人去看操,在他的支持下,郭永以北海镇为基础,再汇集广西各镇精兵和近一万挑选出来的新兵训练了一支新的部队,这支部队对外依旧以北海镇的名义,可实际上已有了赵家军的私下称呼。
  全军三万五千人,足足是之前北海镇的两倍有余,不仅装备精良,更给予极好的待遇,而且军中还有不少从广西山民中挑选出来的精兵,自古以来广西兵就以骁勇善战著称,前面时期,大名鼎鼎的狼兵更是威名远扬,不仅在抗寇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在之后的辽东战场和中原战场更是令敌人闻风丧胆。
  曾经有人感叹过,当年大明如有十万狼兵在手,这满清根本就入不了关,更不用说能坐得这天下了。而在后世,洪秀全也正是凭借着广西兵进行北伐,席卷中原差一点儿就夺得了天下。至于在抗日战争就更不用说了,桂系军阀的强悍是公认的,就连常凯申的中央军也不鸟,和小日本干起来更是针锋相对,丝毫不落下风。
  作为两广总督,赵弘灿当然早就知道狼兵的厉害,所以他到了广西后调用藩库中的银子开路,从当地土司手中好不容易招来这些人,再以北海镇为基础组成了这支新的部队。
  可以说,这支所谓的赵家军现在是赵弘灿的底牌,更被他寄予厚望。今天他看操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亲眼看看这支部队的强大,同时也是让一起前往的人知道一下,他赵弘灿有能力保住广西。
  会操进行的极是顺利,在郭永的精心训练下,这支部队极其精锐,尤其是进行阵战演练的时候,那震天的杀声更是让参与看操的一些文官吓得脸色发白。赵弘灿得意洋洋地看这些人,心中极为满意,会操完毕后,很是大方地发下赏赐,更是引来军中一片欢呼。
  “阿大人,我这北海镇如何?”赵弘灿笑眯眯地对站在他旁的一位大员问道。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倒了霉被康熙发配至广西的理藩院尚书、上书房大臣和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的阿灵阿。
  赵弘灿弃广东而走,只身入广西形同割据,导致康熙之前的准备全部落空。康熙大怒之下又无可奈何,为拉拢赵弘灿,不使广西投敌,只能默认事实。可对于阿灵阿,康熙却是恼怒异常,虽然没有直接证据,但他认定赵弘灿一事必然是阿灵阿泄露的,所以阿灵阿,这位堂堂朝廷重臣虽然官职依在,却被康熙一脚踢到了广西,任其自生自灭。
  到了广西后,阿灵阿就如一尊泥菩萨,对于广西军政丝毫不作看法,更不插手任何具体事务。他心里非常清楚康熙这么做的原因,而且他也知道,赵弘灿的消息的确是自己泄露的,但事到如今,以他的身份和地位又能做什么呢?一切都已晚了,心灰意冷的阿灵阿只能以这种态度来面对现实。
  不过赵弘灿对于阿灵阿还是比较尊重的,不仅给他安排了极好的住处,更把限制他自由出入,就连一些政事有时候也会请教下阿灵阿的看法。当然,阿灵阿从不表态,但也不拒绝,双方似乎是心照不宣,以这种微妙的关系形成了一种平衡。
  耳边听到赵弘灿的询问,阿灵阿并没有回答,虽然这赵家军的会操的确令他有些意外,尤其是那一万狼兵的彪悍更令他心惊。怪不得满人入关之前在明军的狼兵手下吃过大亏,这些瞧起来黑瘦的广西狼兵的确不简单,仅站在那边,就感觉到从他们骨子散发出来的那种凶狠。
  “怎么?阿大人是对这部队有所不以为然?呵呵,阿大人向来见多识广,可否点评一二,也好让本帅查遗补漏,让下面的人好生操练。”
  听得赵弘灿如此说,阿灵阿轻叹了声:“兵是好兵,将也是良将,只可惜晚了些时日,如在半年前这些兵就摆在广州,伪明又如何能拿下广东呢?”
  话音刚落,赵弘灿脸色微变,不过他很快就恢复如常,笑着点头道:“阿大人不愧是朝廷重臣,这一句中的啊!不过此一时彼一时,当初本帅未在广西,更无朝廷全力支持,如果当时皇上也能如阿大人现在所想的话,广东又如何能落入敌手?”
  阿灵阿是讽刺赵弘灿在守广东未能全心全意,而赵弘灿也借着这番话告诉阿灵阿广东丢失其罪不在于他,而在康熙和朝廷。作为两省总督,如果早些给赵弘灿便宜行事的权利,放手让他施展,如何会有今天这样?
  阿灵阿许久未作回答,赵弘灿也不再问,等会操全部结束后,一起回了城中。
  过了两日,阿灵阿突然派人向赵弘灿传话,说是备下酒宴要请赵弘灿喝酒,赵弘灿并没拒绝,爽快地就答应了。当天傍晚,赵弘灿带着几个随从来到阿灵阿所在的府上,阿灵阿已等着他了,两人进了屋来到桌前,面对一桌好酒好菜,阿灵阿以主人的身份主动先倒了两杯酒,先饮为尽,然后又夹着桌上的菜各自先吃了一口。
  “阿大人,不必如此吧?”赵弘灿当然明白阿灵阿这么做的道理,笑着摇头道。
  “我来广西也有些日子了,一直未能和赵大人一聚,今日借此地,我想还是坦诚相待的为好,以免赵大人有所误会。”阿灵阿放下酒杯坐下,神色平静地说道。
  赵弘灿轻叹了声,一手拿起酒杯,看了眼阿灵阿:“阿大人,要真说起来还是赵某连累了你,这杯酒赵某给你赔个不是。”
  说完,赵弘灿举杯一口干了杯中的酒,而阿灵阿神色复杂的望着赵弘灿,却没其他丝毫动作。
  赵弘灿拿起酒壶,给双方倒满了,放下酒壶道:“有些话我也不必多说了,如今之局面从一开始就并非我所想,这一步步走来也是无奈之举。阿大人来广西多日,赵某多有怠慢,还请不要怪罪。”
  紧接着,赵弘灿又举杯一口饮尽。这时阿灵阿终于拿起了面前的酒杯,迟疑了下后也喝干了杯中的酒。
  见到如此,赵弘灿脸上露出了笑容,屋里的气氛也变得缓和了许多。
  阿灵阿喝完酒,轻叹了一声,开口道:“今日请赵大人来,我只想问一问赵大人今后的打算。赵大人花费如此代价练就精兵,不会只想自保吧?”
  “自保如何?有他意又如何?”赵弘灿故意问道,阿灵阿眼中精光一闪,却不开口,赵弘灿笑了笑,如自问自答道:“其实我这样做既是自保,又是为我大清啊!”
  见阿灵阿投来询问的目光,赵弘灿叹道:“阿大人难道以为我赵某有心存天下之志?如果这么想的话就大错特错。我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我心里清楚,如果让我督抚一地,或者入朝执掌一部,都无问题,但要让我逐鹿天下,那也太瞧得起我赵弘灿了。更何况,假如我想投明,早在广州之时就能率部反水,直接投靠伪明了,何必跑来这广西贫乏之地受苦呢?阿大人应该知道伪明帝并非心胸狭窄之人,就连廖焕之一介七品县令都是得到重用,更位及人臣,难道我赵弘灿堂堂两广总督就不能得以重用么?”
  给自己再倒满了酒,赵弘灿又是一饮而尽,随后又道:“今日阿大人请我来,其实赵某非常清楚阿大人想问什么,在此也没外人,赵某就直言不讳了。之前广东之事究竟如何,我赵某是否犯有大罪,想来阿大人是最清楚不过的人。联络澳门,利诱对方出兵,以制伪明水师,以保广东。难道我做错了么?就算有错,那也是小错,何必用如此罪名来问我的罪?再者,如朝廷和皇上要追究责任,大可直接明令下旨,又何必暗中做兔死狗烹之举?实在令人寒心不止!赵某今日要同阿大人说一句话,我赵弘灿生是大清之人,死是大清之鬼!但要让我赵弘灿背负不白之怨,这万万不能!”
第334章
祖制
  赵弘灿说到此处牙根紧咬,脸上更露出一丝狰狞。他赵弘灿为大清督扶天南,操心劳累,更为保住广东费尽心血,可到头来却差一点儿就成了朝廷的罪人。
  在他看来,他从未对不起大清,更没有对不起康熙,而恰恰是康熙对不起自己。假如不是提前得到消息,也许现在他赵弘灿的脑袋都挂在北京菜市口了,他赵弘灿死不足惜,可也不能如此背负不白之怨而死。
  阿灵阿沉默不语,拿起面前的酒喝了口,重重地又放了下来。
  赵弘灿所说的阿灵阿都清楚,说句实在话,他也明白赵弘灿的感受,因为如今的他同样是被康熙丢到广西来的。
  这些年,康熙变的越来越让人陌生,之前那位仁厚、英明的主子如今变得多疑、烦躁。出京之前,阿灵阿曾入宫见过康熙,在他身上感受到的是阴冷和厌恶,当离开皇宫的时候,阿灵阿已明白了自己的未来,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广西就是他阿灵阿的埋骨之地了,北京恐怕是再也回不去的。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猛然间,这句话在阿灵阿的脑海中闪过,也许赵弘灿同样是这样想的吧,正是因为如此,赵弘灿才会如此大胆做出实同割据的事来。
  “广西一地偏远,向来是穷山恶水,并非福地,赵大人对将来有何看法?”阿灵阿沉咛片刻后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