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1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656

  李煦的吃相也不怎么样,吃的满嘴都是油,眼睛还在曹寅的碗里不断扫来扫去,这肉食在这可是难得的很,一月都吃不了几回,更不用说像今天这样的红烧肉了。瞧见李煦有些发绿的目光,曹寅不由自主地侧下身子,用左手护住自己的碗,右手拼命地往嘴里扒。
  终于,把最后一块肉咽了下去,李煦先是心满意足地拍了拍肚皮,这才说道:“我说老葛啊,你现在还有心思想这些?兄弟我现在哪里还顾得上这个,吃饱肚皮才是正经事。”
  噶礼愣了一下,紧接着摇头苦笑道:“这话也是实在,哎,我们现在也只有这个念头了。”
  曹寅这时候也扒完了饭,打了个饱嗝抹抹嘴,左右一瞧,压低声音道:“成不成气候我不知道,不过我可听说了一个消息。”
  “什么消息?”噶礼和李煦顿时好奇地问。
  “据说,这广东也被大明拿下了。”曹寅轻声道,这消息是他从管教那边听来的,另外据说这几日就有新人会进来。
  “什么!”两人顿时一惊,但马上又紧张地看看四周,似乎担心引来管教的责罚:“此事当真?”
  “应该不假,其实拿下广东已有一个多月了,不过路途遥远,这消息才传来不久……。”话音刚落,就听得后面似乎有什么动静,三人扭头望去,只见管教带着几人来到食堂,其中走在前面的两人他们三人全认识,不正是广东巡抚范时崇和布政使邹鹤年么?只见这两人和他们一样剃掉了辫子,换了身灰色的号服,至于在他们身后的恐怕都是广东俘虏的官员。
  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前面还在说广东被占呢,转眼就瞧见了范时崇和邹鹤年。带他们进来的管教向这些人说了几句话,只见他们边听边连连点头,最后吩咐完后,范时崇和邹鹤年习惯性地回了声“嗻”谁想这字刚出口,在一旁的劳动改造标兵,原八旗佐领穆费勒就当即大声喝骂了起来,告诉他们在这要回答是!如果谁再违反规定,就先饿他一顿。
第307章
大清药丸?
  穆费勒的喝骂声让新来的几人吓了一跳,边上的管教到是露出几分赞许的表情,不过同时也上前严厉批评了穆费勒,告诫他对于新人必须要有耐心,不能简单粗暴,要由内至外,全身心地去教导他们,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训斥。
  面对管教的批评,前面还气势汹汹的穆费勒转眼间就温顺的如同一头棉羊,同时还摆出一副倾听和乐于接受批评的样子。见他的态度不错,管教最后还是表扬了他一番,乐得穆费勒本就不大的眼睛都成了一条缝。
  “瞧老穆,简直就和条巴儿狗似的,就差屁股后面没装尾巴了。”那边的情况这里几人瞧得清清楚楚,曹寅撇撇嘴讽刺道。
  噶礼和李煦无奈轻叹一声,如果是在以前,他们一定会说些穆费勒不要脸之类的话,可这一年来,经过劳动改造,像穆费勒这样的人不是第一个,也绝对不是最后一个,实际上在他们这里,相比穆费勒而言,更要求进步的先进分子也不在少数。
  就连原先和他们三人混在一起的费尔勒都也开始要求进步了,更不用其他人了。说句实话,噶礼三人这些日子也暗暗琢磨着是不是也进步进步?如果能以这种进步换来一些优厚待遇的话,倒不是不可以。
  毕竟,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这些人获得自由的念头是越来越淡了。更何况大明的力量越来越强,地盘也越来越多,这将来究竟天下如何,谁又能预料得到?话再说回来,他们这些俘虏在这呆了这么久,就算被放回去又能如何?康熙是否还能相信他们?重用他们这些人呢?
  穆费勒领着范时崇和邹鹤年几人去打了饭,随后严厉地告诉他们这里的规矩,等这些人按着要求排着队拿着饭盆在另一边的长条桌前坐下,随后埋头和饿死鬼似地拼命扒饭,穆费勒见有人扒的过快米粒掉在了桌上,顿时破口大骂起来。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亏你们还是读过书的,难道连这个道理都不懂?再浪费粮食,就给老子扫茅坑去!”
  听到如何喝骂,范时崇和邹鹤年又吓又气脸色发白转青,范时崇颤抖着嘴唇似乎要说什么,但被邹鹤年死死拽住。
  “快点吃,吃完了都给老子把饭盆洗干净,一群榆木脑袋!”穆费勒又骂了一句,这才转身后。
  说起来,最初穆费勒可不是这样子,兵败被俘后,作为八旗佐领的穆费勒可是寻死觅活好几次,但每次都没成功。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经过不断开导教育,再加上劳动改造的效果,穆费勒渐渐改变了消极态度,变的积极起来。
  尤其是穆费勒真正成了一位改造标兵,得到管教的认可后,他的春天就到了。现在,穆费勒已成了战俘改造营的小头目,主要工作就是协助管教对于其余人员的管理,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改造自己和升华自己,认识到自己作为旗人的原罪和为大明百姓所犯下的罪孽,从而脱胎换骨,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成了小头目,穆费勒的感觉越发良好,尤其是当他用这些口吻来训斥之前的主子、长官时,心里更是爽的不行。就像现在,一个巡抚,一个布政使,再加好几个四五品的官员,要放在以前就算他是八旗佐领又如何?见到范时崇和邹鹤年这种品级的高官远远地就得低头哈腰打千问安。
  “老穆!”见穆费勒从他们边上过去,曹寅招手喊了一声。
  看见噶礼、曹寅、李煦三人,穆费勒走了过来,一边向他们点点头,一边比较客气地道:“老曹你找我有事?”
  这三人虽然不属于先进分子,但一年下来马马虎虎也算是普普通通,再者穆费勒现在虽是小头目,还攀着管教那边的高枝,不过对于这三人还是不得罪的为好,要知道这三人身份不一般,再加上朱怡成之前有过交代,所以相对其他人来讲,他们三人在这地方还是受到一定优厚对待的。
  “我说老穆,都是进到这里的人,你有必要那样么?再说了,这管教都走了,你那样做给谁看呢?”曹寅看不惯穆费勒的态度,很不客气地说道,而一旁的噶礼和李煦向他打眼色都不屑一顾。
  “老曹啊!这话怎么说的,你也是老人了,难道就不知道这里的规矩?别看我训斥的厉害,可这都为他们好啊!这早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遗留的坏习气,这都是进行改造的必要手段,我那点做错了?”穆费勒摊着双手一脸诚恳,这番话噎的曹寅不知道怎么回答,他忍着怒气道:“就算如此,那也可以循序渐进嘛,没必要一上来就大呼小叫的,再怎么说也要给点面子。”
  话音刚落,穆费勒顿时笑了起来,他低下身子,对他们三人轻声道:“给他们面子?我呸!得了,三位老兄面前我就实话实说吧,如果是别人进来也就算了,我老穆也不是不讲道理的人,可这几位却不一样,说起来我刚才还算客气的了,如摆在以前,老子非拿大耳瓜子直接抽上不可。”
  “这话怎么说?”噶礼顿时不解地问。
  “嗨!老噶啊!你知道我大明是怎么占的广东么?”穆费勒眨眨眼问。
  三人面面相觑,顿时摇头。
  穆费勒这才压低着声音把广东之战的情况说了出来,作为小头目,他这些消息当然是管教告诉他的,实际上这不是什么秘密,大明军中有些地位的基本都清楚。
  当得知广东的丢失其罪魁祸首就是范时崇和邹鹤年,而且不是因为在战场上被打败,而是私下把赵弘灿和澳门的葡萄牙人勾结的事以密折方式捅到了康熙那边,导致事发后赵弘灿为了自保直接弃广州而不顾,从而造成广州防御战的失败,最终使得广东在开战后极短时间内就落入了大明之手。
  听完这个消息后,三人是目瞪口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你们说,这广东虽被我大明占了,说起来的确是件好事,可这两个家伙的作为可有些不光明正大,出卖上司,暗中告密,用他们广东话来讲就是个二五仔啊!这种家伙摆到哪里都是个祸害,我老穆是个粗人,平日里最敬重的就是不怕死的英雄,可也最瞧不起这样两面三刀的小人,读了一辈子的书都读屁股里去了,都什么玩意啊!还有,北京那边的玄烨也是真个二傻子,当了这么多年皇帝竟然信了这样的家伙,依我看啊!这天下肯定是我大明的,什么狗屁大清,迟早药丸!”
  现在的穆费勒早就不把自己当旗人了,甚至以自己曾经的旗人身份为耻,一心一意要当一个新时代的大明人。
  要是在以前,提到康熙,穆费勒别说一口一个皇上了,弄不好还得恭恭敬敬地向京城方向行礼呢。可如今呢?直接把康熙的名字喊出来不说,还说康熙是二傻子,更直接预言大清药丸这些话。
  不仅是穆费勒,就连噶礼、曹寅、李煦听到他这番话也没太大的动静,如在之前所谓君辱臣死,听到这种话非和穆费勒拼老命不可,但一年多来,他们早就习惯了这些言语,虽说心中还是倾向于大清的,可对于大清和康熙的态度已在不意之间悄悄有了转变。
  穆费勒丢下这句话后,大摇大摆地走了。三人半天都没说出话来,在他们心中简直如同翻江倒海一样。
  他们三人都不是普通人,一位总督,两位手握重权大员,什么事不晓得?什么事又没见过?
  但万万没想到,广东丢失居然是因为这个原因,赵弘灿私下和澳门的葡萄牙人勾结未经康熙同意,这在大清来讲的确是犯了大错,可要知道赵弘灿此举的初意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确保广东之战。
  这点,他们虽然不清楚细节,但仅从穆费勒讲述中就能明白。在当时的情况下,就算范时崇和邹鹤年有义务把这事报给康熙,可也不能用那种方式啊,至少在密折里写得委婉一些,替赵弘灿说几句好话,以他们三人对于康熙的了解,至少康熙不会雷霆大怒,最多也就是下旨把赵弘灿训斥几句,再罚两年俸禄而已。
  可因为范时崇和邹鹤年的私心,导致事态从另一方面发生了变化,使得康熙打算直接向赵弘灿下手,但不知道又在哪里出了漏子,消息被赵弘灿提前知晓,从而导致最终如此结果。
  “这……老爷子怎能如此做呢?”曹寅神色痛苦,忍不住摇头。
  李煦的脸色也不好看,他和曹寅和康熙之间似臣似友,交情远比普通官员更深,但得知这个消息后两人心中都对康熙如此处置极度失望,如果康熙能冷静些的话,甚至当没发生这事继续对赵弘灿信任的话,哪里会有广东丢失的结果?
  而今,不仅广东没了,就连广西也不守朝廷控制,也就是说大明如今可以讲已占了半壁江山,这样下去难道真像穆费勒所讲的那样大清药丸?
第308章
鸭王出京
  大明普天同庆的时候,一支部队却由南京出发,顺江而上,他们的目的地是安庆。
  这支部队的人数并不多,只有近百人而已,但带队的却是军中悍将黄朝云,至于其他人,不是他的部下就是随同出行的亲兵,黄朝云去安庆是接替董大山,同时还带着其他任务。
  大明拿下安庆,从实质来讲已在江北打开了一个立足的缺口,安庆地理位置重要,处于长江中游,而是长江行江南伸出的一部分,拿下安庆不仅能在江北获得立足之地,更重要的是安庆向西可直入江西,向北可直取皖北,至于向东又可随时获得支持,这也是董大山当时极力要求拿下安庆的主要原因。
  占了安庆后,董大山就地展开防御,这两月来整个安庆城被经营的如铁桶一般,再加上长江水师的协助,基本已扫平的安庆周边百里区域。清军那边,其主力主要还在河南和江西一带,安庆附近的力量并不强。
  按理说,董大山完全可以以安庆为支点直接向北攻击,不过考虑到整个大局,董大山并没这么做,拿下安庆后只是摆出一副防御姿态,这样一来也使清军稍稍松了口气,虽然为防备安庆的明军从河北调了些部队过来,但在明军没有主动进攻的同时,清军也不敢轻举妄动。
  “大人,这次过去是有大仗要打吧?”站在甲板上,黄朝云望着两岸的风景心中有些感慨,当初他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义兵,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谁知道那天就被清廷灭了从而人头落地。
  但谁料到,仅仅两三年里,这天下就有如此变化。宁波起事成功后,朱怡成一步步带着大家先灭福建水师,再战浙江清军,随后转战千里,气吞山河,一举拿下三省地盘,恢复了大明国号。
  反清复明,这个口号喊了半个多世纪,但谁能想到仅仅数年里这大明就真正复兴了呢?如今的大明犹如初升的太阳,拿下广东后,大明基本扫平了东南半壁,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接下来的目标就是中原了。
  听到问话,黄朝云侧身看去,只见来人是朱一贵,这次去安庆,朱一贵是黄朝云的副将,说起这个朱一贵还真不是简单人,去年大明拿下福建朱一贵在其中可是出了不少力。
  如今的朱一贵可不是当初的朱一贵了,在被朱怡成召见和敲打后,朱一贵就给发配到了庄岩的总参谋部学习锻炼去了,至于职务都没给一个,而是含糊不清地弄了个头衔凑合着。
  对于这个安排,朱一贵根本不敢反对,要知道他之前大言不惭冒充交城荣顺王朱美垸后裔庶支,此事早就被朱怡成给知晓了,不过朱怡成并没问罪于他,甚至含糊其词地暗示朱一贵有可能会是这支宗室的后裔。
  人和人的说话力度是不一样的,小老百姓受了委屈跳着脚让对方等着瞧,这对于其他人来讲只不过是个笑话。但要把小老百姓换成有权有势的人物,这就不是笑话了。
  就如朱一贵这样,之前的吹嘘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谁会当真?可一旦经朱怡成的口证实,或者说仅仅只是一种不否认的态度,那就完全不同了。这和三国时期刘备一样,为抬高身价一直称自己是高祖之后,随后献帝为拉拢刘备认了他为皇叔,自从那之后,刘备摇身一变就成了真正的刘皇叔了。
  朱一贵的身份在见过朱怡成后就变的特殊起来,再加上他又是朱怡成安排进总参谋部的,虽然没什么职务,庄岩却对他比较关照。而且朱一贵这人非常聪明,又很识趣,别人不知道朱一贵心里是明明白白,所以在总参谋部时从来不靠身份压人,而是勤勤恳恳,不仅把工作完成的稳妥,同时还很好学,再加上他原本的领兵天赋,很快就从一群参谋中脱颖而出。
  经过半年的锻炼,朱一贵从一个农民革命家转变成一个真正的军人,或者说是一个合格的将领。鸭王的大名可不是白叫的,当初朱一贵凭着自己一手拉起来的乌合之众就能让蓝理和年羹尧疲于奔命,何况在接受了系统学习后呢。
  得知朱一贵的情况,朱怡成特意抽时间了解了一下,随后又亲自出题对朱一贵进行考核。果然如庄岩所说,朱一贵的确是大将之才,本就是把朱一贵放到总参谋部锻炼的朱怡成决定给这家伙一个机会,把朱一贵从总参谋部调出,直接调入了黄朝云手下担任副将。
  这也是朱一贵跟随黄朝云同行的原因,从命令下达到启程,朱一贵的时间并不多,之前也未和黄朝云有过太多交流,所以趁着坐船间隙,他主动询问。
  “呵呵,你怎么知道有大仗要打?”黄朝云看了眼朱一贵,并未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道。
  朱一贵笑了笑,神色如常道:“而今广东已入我大明之手,东南半壁基本扫平,但中原一带依旧乱战不止,当时我军打安庆就是为了要在江边取得立足之地,从而坐视中原局势变化。如今皇爷调董将军回京,又让黄将军您接手安庆,在不不才,虽未能和黄将军您共过事,可在下也知道黄将军是皇爷手下大将,素以攻击凶狠著名,如我大明仅仅以防守安庆为目的,绝不会让黄将军去安庆,难道派刚刚回来的杨将军不更好么?您可别忘了,杨将军可是号称铜墙铁壁的。”
  听了这番话,黄朝云先是一愣,紧接着哈哈大笑起来。原本他以为朱一贵会从各方面进行分析,甚至提到河南方面的情况然后作出判断。可谁想朱一贵对于其他只是稍提,却主要把判断目标放到了自己身上,怪不得这朱一贵在庄岩那边深受好评,而且还听说他于兵极有天赋,更有鸭王之称,看来的确不简单啊。
  “这次出来家里都安排好了?”黄朝云也不说是也没说不是,只是拍拍朱一贵的肩膀问。
  朱一贵笑着点点头,虽出发匆忙,但家中已安排好了,孙谢氏……不!现在应该是朱谢氏了,朱一贵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在南京安顿下来后就让人把她给接了过来,还特意用八抬大轿把她娶进了门。
  朱一贵用这种方式娶了一个寡妇,看他笑话的人不少,可佩服他的人也不少。尤其是庄岩和军中的一些将领,对于朱一贵富贵不忘本分,而且一诺千金的举动赞许不已,这也是庄岩在朱怡成面前极力推举朱一贵的另一个原因。
第309章
惊弓之鸟
  从南京至安庆实际路程并不远,再加上黄朝云和朱一贵等人是坐船而上,现在明军已完全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安全是没任何问题的,两日后,坐舰抵达安庆码头,出乎意料的是董大山作为军中第一人,居然早早就在码头等候了。
  “大帅!有劳大帅亲自来迎,卑职实不敢当。”远远瞧见董大山,船刚靠码头,黄朝云急急就跳上了岸,三步并成两步上前行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