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1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656

  “混蛋!你们不能这样待我,我是帝国的海军上将!我是远东舰队的最高指挥官!放我出去!把我的舰队还给我!放我出去!”在船舱内,安德拉德由于一头被困住的猛兽,不断拍打着舱门,却没有任何人理会他。
  而这时候贾士度却显得平静许多,虽然他心中也有着无比的愤怒,但是相比安德拉德,贾士度却考虑的更多。
  作为一个政客,贾士度在看见费尔南多出现在自己面前,宣读那份议事会的决议时,他已经知道自己在远东的任务完全失败了。眼下,驱逐或许是最好的结果,可作为被国王任命的总督居然被驱逐回国,他心里也清楚等回到本土会是怎么样的结果。
  而在这种情况下,把远东舰队交还给安德拉德这当然是不可能的是,谁都不会傻到把这么强大的一支武力交给被驱逐的总督和将军手里,除非费尔南多和议论事会的人全是傻瓜。也是这样的原因,贾士度显得异常平静,他已经接受了现实,现在只希望等回到本土后能获得国王陛下的宽恕。
  可惜,贾士度没有这样的机会了,就连安德拉德也不再有登上他舰队甲板的可能了。
  就在这艘武装商船离开澳门后的第二天,随着几声稀稀落落的炮响突然传来,过了大约一小时的时候,一位水手隔着舱门带着非常“遗憾”的表情“痛苦”地告诉关在舱内的两位阁下,他们在回国路途中不幸遇见了大明的海军,因为葡萄牙和大明的战争并未结束,作为敌对一方的葡萄牙籍武装商船,在经过“激烈”的战斗后,船长古斯塔沃先生在强大的大明海军面前为保证所有船员(包括他们两位阁下)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最终决定投降。
  就此,刚刚被驱逐出澳门还不到二十四小时的原澳门总督贾士度和原葡萄牙远东舰队最高指挥官安德拉德将军转眼间就成了大明海军的俘虏。
  而在他们被俘虏的同时,一支庞大的大明海军舰队直接出现在澳门,王东作为舰队最高指挥官在澳门议事会议长费尔南多阁下和议事会全体成员的陪同下“俘虏”了停泊在港口的葡萄牙远东舰队全部战舰。
  原本,那些战舰在南海之战后,由于澳门议事会的原因就一直停泊在港口,费尔南多在对贾士度和安德拉德下手的同时已解除了舰队的武装,舰队中的各级军官已全部被议事会所关押,至于那些普通士兵,自然也被澳门守卫部队所替代。
  可以说,王东轻而易举地就这样从澳门的葡萄牙人手中获得了这支强大的葡萄牙舰队,当登上安德拉德的旗舰恩里克号,这艘葡萄牙海军的骄傲已成了大明海军的战利品,除一级战列舰恩里克号外,还有二三级战列舰一共九艘,这十艘庞大的战列舰足以使大明海军在一日之间成为真正的远东霸主。
  接收了这些战舰,王东代表大明皇帝宣读了大明对于澳门未来决定的圣旨。自今日起,大明和澳门正式结束战争,澳门方面作为挑起战争的一方需对大明进行战争赔偿,除被俘虏的战争罪魁祸首和葡萄牙远东舰队外,澳门方面还需向大明赔偿五百万十字钱,或者折合白银一千一百万两。
  这些赔款,大明允许分十年赔偿,也就是每年支付大明五十万十字钱的赔款。此外,大明正式收回澳门的所有权,并且在澳门进行海陆军驻扎,以保证澳门的统治权利。
  但考虑到澳门的实际情况,和费尔南多议长对于大明的恭敬的态度,大明皇帝陛下特许澳门除统治权和驻兵权外,允许由费尔南多议长组成的澳门议事会和市政厅对澳门进行治理,开放澳门为自由港和自由城市,允许澳门的葡萄牙商人和经过登记的其他西方商人在大明法律范围内同大明自由通商……。
  当这份足足有一千多字的圣旨在澳门议事会大厅中进行宣读,并且由通译在一旁翻译成葡萄牙文时,全部在场的人屏住呼吸,张大着耳朵聚精会神听着圣旨的内容。
  虽然,圣旨中强调了南海海战责任方完全属于澳门的葡萄牙一方,并且对于战败的澳门一方提出了严格的惩罚要求。比如说巨额的赔款和直接收回澳门统治权,还有驻兵权等等。
  这些都让所有在场的葡萄牙人心中悲哀不已,不过接下来就是好消息了,大明皇帝虽然名义上收回了澳门,但同时也把澳门作为自由港和自由城市的地位以官方性质确定了下来。不仅如此,澳门的日常治理依旧将由澳门的葡萄牙人,也就是费尔南多为首的澳门议事会和市政厅进行管辖,再加上大明还适当地开放了对于澳门和内地的直接贸易权限,这更让所有人在受到打击后又欣喜若狂。
  这些西方商人,他们来远东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么?一直以来,远东,中国,在西方国家中都是黄金之国的存在,欧洲的大航海时代的发起为的就是要找寻一条通往远东的航线。只可惜,中国无论之前的大明还是后来清帝国,对于西方国家的态度一直是严防和限制的,就算在澳门,西方商人要想自由地和内地商业进行交易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但现在这一层壁垒已经完全取消了,随着澳门的统治权归于大明,也就是说澳门从名义上已属于大明的国土,而生活在澳门的所有葡萄牙人,甚至包括其他西方人,只要获得议事会的户籍确定,就同样能够成为澳门的正式公民。
  虽然,大明并未直接宣布澳门公民就是大明的子民,但也未否认这一点。同时也给予了澳门自由港和自由城市的地位,这个结果让所有澳门人欣喜若狂,当宣读的圣旨最后一个字被念出后,整个议事大厅先是一片沉静,紧接着就掀起了一阵阵狂欢地呼声,这声音如此猛烈,简直能把议事会大厅的顶都掀了。
  圣旨宣读完毕后,费尔南多议长代表澳门接受了圣旨,很快在议事会门口,那面代表葡萄牙王国的旗帜被降下,取而代之的是大明的旗帜和一面绿底白莲花加五星的新旗,据说这面旗帜是大明皇帝朱怡成亲自设计的,当这面旗帜缓缓升起时,整个澳门如同过节一般沸腾了起来。
第298章
工业革命
  “贾士度和安德拉德两人俘虏后已被南海舰队安排押送至京,大概再过几日就能到了。”邓秉如此说道,接手通事处后,邓秉的效率极高,尤其是对于澳门方面,当然这也是和之前张冉的锦衣卫针对澳门的布置分不开的。
  相比军方的正式报告,通事处先一步把情报递交到了朱怡成这,听完邓秉的汇报后,朱怡成微微点头。
  贾士度和安德拉德的下场已经注定,作为挑起南海海战的罪魁祸首,大明必须要对此两人进行严厉审判,等待他们的将是明正典刑的下场,这也是朱怡成用他们的人头给整个大明的交代,并以此方式告诉大明的子民,作为天朝上国,大明尊严不容侵犯。
  此外,在审判之后,还会有一个由大明军方面发起的对南海一战阵亡将士的祭奠,朱怡成作为皇帝也会亲自参加,这些都是预先已安排好的。
  澳门的事从表面来看似乎结束,但后续的工作还有许多。澳门之变后,澳门方面会由费尔南多代表议事会给葡萄牙国王去信,详细说明澳门的情况。当然了,在这信中,澳门之变的原因当然是由于贾士度和安德拉德擅自开战导致的,而在这场战争中,葡萄牙舰队战败,贾士度和安德拉德兵败而亡,葡萄牙远东舰队全军覆没,也正是因为这场战争,导致葡萄牙王国对澳门的权利变更,在澳门议事会的努力下,澳门才勉强争取到了在大明统治下的自由港和自由城市的自治条件。
  除了信外,费尔南多还将把大明的圣旨内容和大明正式向澳门发出的公文副本附录,以证实这些情况。作为贵族的费尔南多有十足的把握,当这份信送到国王手上后,就算国王陛下再愤怒,却也对此无能为力了。
  澳门的既成事实是无法改变的,之所以写这份信,毕竟澳门居住的大多数人依旧还是葡萄牙人,他们就算在大明生活的再好,但他们的家人和根还是在欧洲,许多人总有一天将回欧洲,所以把情况汇报给国王,让国王分辨出事情的真相,这些还是有必要的,同样也是安抚这些人的最好方式。
  至于对大明而言,大明根本不担心葡萄牙会对大明进行报复,两国的距离和实力是明摆着的,葡萄牙再强大,也不可能派出远征军来到远东开战,就算来了,大明也有信心让其有来无回。
  接收了葡萄牙远东舰队的十艘战列舰,南海舰队不仅恢复了开战前的战力,而且还更强大许多。在远东,已无任何一支舰队可以同南海舰队相抗衡,就算在欧洲,南海舰队的力量也足以是强大的舰队。
  接下来的事,都是为了将来对外政策和外交方面的考虑。随着东南至南海全部归于大明,如今的大明已掌握了整个中国十之七八的海域和沿海地带,随着海贸的发展和对于海上势力的扩张,大明必然会同更多的西方国家进行实际的接触。
  澳门之变,这也是向所有西方国家表明大明的态度,并以此宣扬大明的武力。而且事实的确如此,在南海之战后,随着南海的平定,大明的海贸相比之前顺利了许多,更因为南海舰队的赫赫威名,南海一带的荷兰、西班牙包括依旧在印度洋附近的英国等各国,对于大明的态度也同以往大不一样。
  “费尔南多在向本土发出信件的同时,已派人回欧洲招揽人员去了,根据皇爷的要求,至多半年后会有第一批人员先行抵达远东。”邓秉继续汇报道。
  朱怡成想了想后叮嘱道:“此事你亲自跟进,一有消息立即报朕。”
  “微臣明白,还请皇爷放心。”邓秉连忙点头。
  邓秉的能力让朱怡成非常满意,作为自己之前军事秘书的邓秉做事有条不紊,思路清晰,的确是担任通事处的最合适人选,而现在的事实也证明了朱怡成的眼光。
  费尔南多向欧洲招徕人员,这是朱怡成特意交代的,看来费尔南多做的还算不错,不过结果究竟如何还得看半年后所招来人的情况。对于欧洲人才的招揽,朱怡成有自己的考虑,实际上在这个时代,大明的科技和西方科技相差并不大,甚至在有些方面大明还领先于西方国家。
  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西方的基础科学却强于大明,随着十四到十六世纪的西方文艺复兴运动后,西方国家的发展逐渐脱离了中世纪的愚昧落后,开始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大航海时代的帷幕拉开后,西方国家的发展更是一日千里,再过二十三十年,第一次工业革命就将正式开始,而现在正是西方国家即将完成科技积累,马上就要蜕变的前夕。
  在这种情况下,大明必须要抢先一步,以在西方国家工业革命之前完成自身的转变。这些工作其实朱怡成在宁波时就已经开始了,但由于大明的基础科学薄弱,再加上千年以来的四民之策导致工商不为统治者所看重,进展一直不为朱怡成所满意。
  鉴于这基础,朱怡成果断地把目光投向了海外,而澳门之变也恰恰是他打开这个缺口的最好机会。
  有了费尔南多和澳门的葡萄牙商人的支持,大明就能通过这个渠道从西方吸收大量人才。这些人才包括拥有基础科学的一些学者,有优秀能力的工匠,尤其是造船、冶炼方面的匠人,除此之外,西方的商业模式和文化同样也是可以弥补大明在这方面弱点的来源,历史上的唐朝为什么会如此强盛,正是因为唐朝胸襟开阔,包罗万象,使得东西方碰撞而产生了灿烂而绚丽多姿的文化。
  这些,正是朱怡成所要做的,也是他需要用这些来改变如今大明的现状,使其保持长久的活力。同样,他需要大明一直拥有开拓精神和创造精神,而不是抱守残缺,仅仅满足于现状,陶醉在自我之中。
第299章
君臣
  “梁世勋这老东西还没松口么?”广西桂林府,两广总督赵弘灿沉着脸问道,坐在他面前的人是北海镇总兵郭永,现在却已被赵弘灿代以广西提督之职。
  从法理来讲,两广总督赵弘灿是根本没有这个权利的,提督一职位高权重,从品级而言仅仅只低于赵弘灿的总督一级,如此大员也只有康熙才有权利任命。
  之前,广西未另专设提督,由蓝理任两广提督,主掌广东广西两省军务。自赵弘灿弃广州而走,一头跑进广西后,先是拉拢了左江镇和右江镇两镇总兵,紧接着找了个由头就把柳庆镇的总兵给抓了起来。
  广西比不上广东这样的大省,全省上下驻军仅仅三镇而已,而且还未有八旗部队驻扎。在掌控了广西三镇后,再加上手中还有着精锐的北海镇,赵弘灿就彻底掌握了整个广西的军政大权。
  郭永摇摇头,有些恼怒道:“这老东西简直就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关了好几天了,好话说尽,可这老东西就是软硬不吃,不仅如此还骂个不停,大帅,依我看还是索性……。”
  郭永抬手作了个下切的姿势,赵弘灿略微想了下就摇头道:“人能不杀还是不杀的好,毕竟我们当的还是大清的官,粱世勋再怎么说也是广西巡抚,活着的梁世勋可比死了的梁世勋有用的多。”
  “这……。”郭永迟疑了下,说道:“不杀倒也可以,不过这老东西脾气臭的很,万一关久了闹出些事怎么办?要知道在广西这老东西还是有些人望的,怕就怕……。”
  不等郭永把话说完,赵弘灿摆手道:“这些都是小事,只要兵权在老夫手中,其他的无足轻重。再说了,我让你去办的那些事现在如何?同意和老夫合作的官员共有多少?”
  郭永当即就说了些人名字,这些人不出赵弘灿所料,听完后微微点头:“这样就足够了,先把梁世勋找个地方关起来吧,好好看管不能让任何外人接触,对外就宣称梁世勋操劳过度,需要静养,至于巡抚衙门的那点事,老夫就受累些直接接手即可。”
  “下官明白。”郭永当即回答道,不过他看看赵弘灿又有些欲言又止。
  “长更,你不是外人,跟随老夫也不是一二日,有什么话就直说。”赵弘灿看出了郭永的表情,当即问道。
  郭永迟疑了下,这才压低着声音道:“大帅,如今这局势,大帅为何不直接投了大明?以大帅的地位和威望,再加上直接以广西一省为筹码,如投大明的话估计大明那边决不会亏待大帅。要知道当初杭州布政使何显祖献城,如今此人已官居大明礼部左侍郎,深得那边信任。更不用说廖焕之和蒋瑾等人了,这些人当初不都是我大清的官员,但那个地位有大帅这般高的?而如今在大明那边不都已位及人臣?如果大帅能下决心投靠大明,这荣华富贵唾手可得啊!”
  赵弘灿静静听完了郭永这番话,他缓缓问道:“长更呀,你心里是否觉得投大明好一些?”
  “这个……。”郭永略一迟疑,开口道:“不瞒大帅,如今广东已被大明所下,而现在广西又在大帅手中,再加上中原之战未分胜负,大明百万精兵雄据南京,天下已占其半,局势已不再像从前了。无论是大帅还是下官,都非满人,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侍,北京那边既然如此对待大帅,大帅还有什么顾虑呢?”
  赵弘灿轻叹了一声,看着郭永的眼神有些柔和:“长更今日能同老夫说这些话,足以证明长更对老夫之忠心,如换其他人,万万是不会如此讲的。”
  “大帅如此说实在是折杀下官了,要知道下官先父当年就跟着老大人南征北战,下官少年时更深受老大人和大帅之恩,如不是大帅又怎能有今日?”郭永诚恳地说道,他讲的一点都不错,郭家原本就是赵良栋的家将,郭永一家深受赵良栋和赵弘灿父子信任,要不然以他的身份如何能一步步升到一镇总兵的职位?这也是郭永对赵弘灿死心踏地的主要原因。
  “你父子随我赵家多年,这些都是应该的。”赵弘灿摆手道,接着又说道:“刚才你说的这些老夫不是没有考虑过,但老夫也有老夫的顾虑,具体情况你就暂时不要问了,如信过的老夫的话,就听老夫安排,也许等过些日子你自然会知道老夫为什么会这样做。”
  既然赵弘灿这么讲了,郭永当然不会再问。两人又说了会话,郭永起身告退,赵弘灿亲自送郭永出门,等他离开才回转。
  独处的赵弘灿端起茶喝了口,随后坐在那边静静想着什么。在离开广州后,进入广西的赵弘灿先给康熙上了份折子,这奏折的内容仅仅只是告诉康熙广州已失守,作为两广总督,他赵弘灿带兵转进广西,整顿兵马以广西为根基继续以抗明军。
  赵弘灿虽出身将门,但他却是文官,不仅写的一笔好字,而且文采也不错。奏折中除了这些外还婉转地告诉康熙,只要他赵弘灿在广西,任凭什么人都打不进广西来,让康熙尽管放心,广西可以说是坚如铁桶一般。
  其实这些话是赵弘灿用来试探和表明自己意思的,他是用这种方式告诫康熙,告诉对方如今广西已完全在他的掌握之下,广西的归属也全在赵弘灿的一念之中。如果康熙不追究他的责任,甚至下旨安抚和默认广西的局面,那么他赵弘灿还是大清的臣子。如果康熙真要逼他的话,那么就不要怪他赵弘灿了,到时候鸡飞蛋打,他赵弘灿也做得出来。
  赵弘灿相信,他这份奏折康熙肯定看得懂,而且看完后必然是雷霆大怒。不过赵弘灿也有十足的信心,康熙绝对不会把自己怎么样。
  要知道广州一战后,清廷在广东的实力基本一扫而空,能打仗的将军不是死了就是被俘,就连蓝理也在城破当日一命呜呼。
  而今,清廷根本就抽不出手来对付广西,随着广东被明军所占,明军主力已回师南京,中原之战依旧继续,随着明军的主力回归,清廷必然惧怕南京方面趁势北击,如这时候广西再丢的话,那么明清之间的实力对比更加一步向明军方面倾斜,在这种情况下康熙就算咬牙切齿,也对他赵弘灿无可奈何,甚至还得好生安抚,以保全广西一地不落入明军之手。
  这些,早在赵弘灿决定弃广州而走广西的时候就想好了,而现在的一步步也正是朝着他设想的方向在发展。说句实话,无论是赵弘灿还是康熙,自发生了那件事后,双方的信任已不再存在,说起来就算接下来和赵弘灿所料的结局一样的话,那也是表面上维持君臣关系罢了。
  至于将来会如何,赵弘灿就更不担心了,康熙年事已高,做了近五十年的皇帝,这在整个历史上也是极其罕见的,谁又能知道这位老皇帝那一天就换人了呢?
  再者,赵弘灿还有一步退路,那就是刚才郭永所说的,直接投靠大明,以他的身份地位,如投大明的话其他的不敢说,如今的荣华富贵依旧可保,所以赵弘灿如今是胜券在握。
  事实同赵弘灿想的一点都没错,当康熙接到广州兵败和广东被明军拿下的消息后,康熙先是愣了半天,紧接着就吐血晕了过去。
  康熙昏迷,宫中大乱,急急招来太医救治,稍后闻讯赶来的几位上书房大臣更是焦虑万分,紧接着那些得到消息的皇子们一个个要求进宫,但都被马齐给拦住了。
  马齐现在虽不是上书房大臣,可复职之后依旧担任领侍卫内大臣的职务,为避免发生宫变,他直接让众位皇子在不得召的情况下不许入宫,就连八阿哥都被马齐直接挡了回去,更不用说其他阿哥了。
  马齐这样做让各上书房大臣松了口气,同时也佩服马齐的魄力和胆略。经过救治后,康熙终于缓缓苏醒,当知道马齐的安排后,恢复神智的康熙赞许地点了点头,当即下口谕恢复马齐上书房首席大臣的职务,同时招马齐进来。
  进入宫中,马齐对着垂帘后的康熙先行跪拜之礼,磕完头,耳中听到康熙熟悉的声音传来,但着以往不同,如今的康熙显得有些有气无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