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叛贼(校对)第1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656

  广州之战,从清军的实际损失来看其实并不大,但仗打到这种程度对于马功成而言实在是侥幸。广州将军管源忠最终也未以身殉国,虽然他带着八旗兵试图挽回败局,可最终还是兵败被擒。
  除了他外,巡抚范时崇和布政使邹鹤年包括知府、同知还有两位总兵等等一个都没跑掉,全部被明军俘虏。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当这些人俘虏后碰到一起时,得知事情经过后,巡抚范时崇和布政使邹鹤年两人几乎成了过街老鼠,被管源忠和其余文武官员当场骂的狗血淋头,甚至管源忠和几个脾气火爆的清军将领直接冲上去就打,如果不是有明军看守着,强行把他们拉开,这两位恐怕就被活活给打死了。
  拿下广州后,马功成立即写了奏折向南京发了八百里加急,不仅在其中写明了此战的情况,同时也把广州发生的事细细写明,以待朱怡成决断。十多日后,奏折抵达南京,当读完这奏折后,朱怡成是惊喜万分,同时对遁走广西的赵弘灿起了浓厚兴趣,立即招锦衣卫指挥使张冉入宫。
第295章
分设
  半闭着眼,朱怡成耳中听着张冉的讲述,得知朱怡成召见后,张冉片刻都没耽搁就赶进了宫,当知道是询问赵弘灿此人情况,张冉直接从口袋里取出本小册子来,翻到其中一页读了起来。
  还别说,张冉这个特务头子现在干的还真是不错,几次敲打后对于情报的收集越发规范和仔细,他这本小册子是用来记录清廷各级官员信息的,凡是清廷三品以上(含三品)的官员,尤其是清廷的朝中重臣、封疆大吏全在他册子上记得清清楚楚,更重要的是其中内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增添一次,以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这么说赵弘灿还有个弟弟?”听完后,朱怡成睁开眼睛问。
  “回皇爷,赵弘灿的二弟叫赵弘燮,此人袭了赵良栋一等子爵位,现为山东布政使,此人之前任天津道时兴建义学,减少徭役,修筑堤防,多有善政,在民间口碑极好,深得康熙信任。”
  微微点头,看来赵良栋这两个儿子都是一方大吏呀,不过如今赵弘灿弃广州而入广西,就不知道康熙是否还会重用赵弘燮了。不过有件事比较奇怪,按理说广东巡抚范时崇和布政使邹鹤年私下给康熙上密折,这事应该很是机密,这赵弘灿又是如何知道的?而且还在广州攻防战的紧要关头突然作出了如此决定,实在有些反差。
  “回皇爷,此事暂时无法核查,还请皇爷恕罪……。”张冉连忙解释道。
  摆摆手,朱怡成并没责怪张冉的意思,这种事锦衣卫本事再大也不是万能的,不过如果猜的不错,那肯定是康熙身边的人故意把这消息给泄露出去的,再联想到之前康熙废了太子,紧接着又对各皇子进行打压,弄不好就是康熙那窝崽子放出的风,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倒是一件趣事。
  “以你看,如朕下旨招揽赵弘灿,此人会不会答应?”
  今天把张冉找来的目的一是了解一下赵弘灿此人的情况,二来也是打算借此机会招降赵弘灿。以赵弘灿如今处境,他明显是打着在广西自保的算盘,假如能够把这人直接揽入手中,不仅能使广西兵不血刃归于大明,更能借此狠狠打击清廷。
  “这……。”张冉迟疑片刻,这才道:“回皇爷,微臣不敢保证……。”
  “哦,那你说说你的看法。”朱怡成说道。
  张冉斟酌着回道:“微臣觉得,如果赵弘灿有投我大明之意的话,当初在广州就可直接投诚,而无需借增援白云山之名弃城而走了。如果微臣猜测不错的话,赵弘灿如此所为有三点。”
  “其一,赵弘灿并无背叛清廷之意,仅想用此来自保。其二,赵弘灿这样做估计是为了其家族着想,皇爷您可别忘了,赵弘灿之子赵之垣就在北京,其家人也都在清廷手中,再加上赵弘灿的二弟赵弘燮又为山东布政使,如赵弘灿直接投我大明的话,恐怕其家人难保。至于其三嘛,微臣觉得把密折一事透露给赵弘灿的人也许私下给了他什么承诺,这也是赵弘灿如此选择的原因。”
  说完后,张冉顿了顿又道:“不过皇爷考虑的也有道理,派人招纳赵弘灿并无坏处,万一他愿降当然是件好事,就算他不肯也没什么坏处,相反微臣觉得在其中也可做些文章……。”
  听到这,朱怡成忍不住笑了起来,这张冉还真是和他想到一起去了,张冉说的没错,无论赵弘灿是否愿意投降,派人去接触一二不是什么坏事,大不了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失败而已。
  再者,派人招降赵弘灿好处多多,就算不成功不还有天下人之口么?别忘了,正是因为赵弘灿临阵脱逃这才使得广州落入明军之手,而现在广东全部被大明所占的真正原因也是因为赵弘灿。
  他赵弘灿试图向康熙隐瞒真相,用手中掌握的兵权和广西地盘自保,这也太想当然了。康熙那边是怎么想的朱怡成管不着,不过朱怡成却觉得把此事宣扬出去更符合大明的利益。
  到时候,别说他赵弘灿是泥巴掉进裤档里讲不清,不反也得反。就算康熙想装着不知道也不行,以康熙如此要脸面的性格,赵弘灿的下场可想而知,等到那时,大明就有文章可做。
  “此事就交给你去办吧,朕会让汪景祺协助。”
  “微臣明白……。”
  朱怡成喝了口茶,又问道:“前些时候朕让你做的事准备的如何了?”
  听到这句话,张冉心中暗暗叫苦,脸上却不敢露出半丝异样。就在不久前,朱怡成突然通知张冉,让他把锦衣卫的结构和职权整顿一番,然后细分后上报。随后,朱怡成又让张冉准备调整如今锦衣卫的职能,也就是说朱怡成打算把锦衣卫现在的部分职能剥离出去,重新组织一个新的机构来进行负责。
  这件事让张冉惶恐不已,一开始吓得不轻的张冉还以为自己是哪里让朱怡成不满意了,要以此方式削弱自己的权利,如果是这样的话,他这个指挥使恐怕干不长了,弄不好还会获罪下狱。
  别忘记,之前莫名其妙挨了顿廷仗,张冉还被朱怡成直接撤了指挥使一职,只以指挥同知暂领指挥使。如今这个指挥使的头衔才刚刚还给他没几天,朱怡成就直接又朝锦衣卫下手,张冉如何不胆战心惊?
  不过,似乎看出了张冉所想,朱怡成破天荒地解释了几句,他并非要拿张冉怎么样,只不过如今锦衣卫一家独大有所不妥,另外随着南海之战的爆发,锦衣卫直接负责全部情报已不合适,之后同海外各国打交道的情况会越来越多,所以朱怡成打算新设一个机构,用来专门负责对外情报,这个机构名义上属于总参谋部,实际上由朱怡成直接掌控,对外只称“通事处”。
  吃特务这碗饭的张冉如何不知朱怡成这样做的道理,其实这和之前大明设立东厂、西厂没什么区别,其目的是一样的。当得知这结果后,张冉悬起来的一颗心这才微微放下,但同时心中也有些落寞。
  张冉告诉朱怡成,锦衣卫这里的准备已基本完成,可以进行对外情报的交接工作,他作为指挥使也一定会尽心竭力完成任务。
  听他如此回答,朱怡成满意地点点头,而且朱怡成也非常清楚张冉心中所想。不过作为上位者,御臣之术如今朱怡成是越来越熟练,笑眯眯地赞扬了张冉能识大体,随后又赏了他些小玩意,最后还说了一番希望张冉能够效仿故忠诚伯,只要他忠心耿耿,朱怡成定会保他此生富贵平安。
  吃下定心丸后的张冉感恩流涕,叩首谢恩,等张冉走后,朱怡成随手拿起边上的奏折看着,这份奏折是邬思道不久前上的,里面的内容朱怡成早就看过,只不过因为广东之战的消息还未传回,所以一直压着未有处置。
  邬思道这份奏折内容不是其他,正是朱怡成之前打算成立军机处的细则。之前邬思道曾经拿出过一个初稿,而这份就是最终稿了。当然这需要得到朱怡成的批准才能执行,如今广东已经拿下,通事处也马上会成立,那么军机处的正式建立也迫在眉睫。
  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的细则还是非常严谨的,可以看出邬思道在这方面下了不少的功夫。至少,里面的内容朱怡成翻阅了多次,也细细研究了好几日,并未再从中挑出什么大问题来。
  军机处的设立,这将使大明的皇权进一步稳固,同时也使大明从一个复兴的王朝走向一个帝国的开端。这些日子,朱怡成一直在琢磨以后的大明将走那一条道路,而现在他已下定了决心,大明将在他手中走一条在保证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同时形成一个帝国的道路。
  这条道路,至少在这个时代是最有利的,也是最适合发展的方向。至于未来会如何,这些朱怡成无法考虑如此长远,但他相信随着国家的逐渐变化,未来的大明会达到从所未有的高度。
  军机处的其他细节暂不一一讲述,现在朱怡成考虑的是军机处的人员配制,按照邬思道建议,军机处将设置军机大臣和普通军机,此外再有一些普通办事人员,其中军机大臣人数为三人,普通军机为五人,其余人员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添置或者削减,一般来说整个军机处大约会有三十至五十人的样子。
  对于这个结构,朱怡成倒是有些看法,他仔细想了想后还是决定把军机大臣和普通军机合并而一,至于人数定为五到七人,可以先选五人入军机。
  这五人中,考虑到平衡,文官和武将各占二人,分别会由各部和军中要员进行挑选,至于第五人,朱怡成是特意为邬思道留的,虽然邬思道曾经几次同朱怡成讲过他无心入军机处,但想到军机处初设,朱怡成还是决定把邬思道放进去,大不了等过几年后军机处运行完善再让邬思道退出军机。
第296章
提督四夷通事
  在张冉进宫后的第六日,大明军机处正式成立,军机处有军机大臣五人,分别由廖焕之、邬思道、王樊、董大山、王东担任,另外还有三十余人入军机任职,这些人主要是作为军机处的普通人员,品级在七品至六品不等,将在各部和第一次科举后在京任职的人员中进行挑选。
  对于五位军机大臣的人员确定,朱怡成是存了些心思的,从表面上来,文官三人,武将二人,但实际上邬思道属于朱怡成的夹带,而其余四人中,也就是廖焕之是真正的文臣,再者他本就是文官之首,入军机更是理所当然。
  除去廖焕之和邬思道外,王樊虽属于文官,但王樊实际上代表的是商人阶级,这也是朱怡成用这种方式来表示他对商人阶级的重视,更是向天下人表明如今大明已不存在四民划分,提高商人地位的实质性决策。
  董大山作为军中第一人,同样也代表着陆军,董大山入军机类似于廖焕之。至于王东,则代表新兴的海军势力,所以这一次军机处的成立和军机大臣的人选从归根结底来讲分别是:文官、商人、陆军、海军然后再加邬思道这个皇帝夹带中人。
  就此,大明军机处成立,各军机大臣正式上任,也标志着大明政治格局的第一次改变。对于军机处的成立,朝中众人并未有太多反应,因为大多数人仅以为这个军机处只是类似于内阁的机构。不过担任军机大臣的五人却清晰的明白自己未来的职权,也知道朱怡成为什么建立军机处的目的。
  在军机处成立的同时,还有一个部门,也就是通事处也成立了。和大张旗鼓的军机处不同,通事处的成立很少有人知道,仅仅只限于极少数人知晓。
  通事处的办公地点也不起眼,它的位置在离锦衣卫不远的地方,门口也仅只是挂了个牌子。但许多人不清楚,这个通事处的成立其实代表和大明海外情报机构的建立,同时也是对锦衣卫独揽情报大权的一次拆分。
  通事处的主官品级不高,仅为从三品,本官称提督四夷通事,以此官名来看,类似于之前的四夷馆馆职,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普通官员只以为通事处和之前的四夷馆没什么两样,不过他们并不清楚,朱怡成之所以这么做正是这个原因。
  大明复国后,并未成立四夷馆,现在开设通事处并立提督四夷通事,朱怡成就是要用这种方式来混淆视听,从而掩饰这个机构的真正职能。
  提督四夷通事由邓秉担任,邓秉此人之前不起眼,仅只是大都督府的一员指挥佥事,实际工作是协助朱怡成处理军务,也就是说此人原来的本职是朱怡成以皇帝身份担任大都督的军事秘书。
  由此可见,邓秉是朱怡成极度信任的身边人,再加上邓秉此人虽秀才出身,但文武兼备,性格沉稳,对情报工作颇有见解,是很合适的一个人选。
  通事处挂牌成立后不久,就给朱怡成带来了个好消息,这消息正是来自于澳门方面。
  费尔南多回到澳门后,先想办法稳住了澳门总督贾士度和葡萄牙舰队最高指挥官安德拉德将军,告诉他们自己在南京已见到了大明最高统治者,然后拿出一些早就准备好的条件来让他们进行商议。
  这些条件当然不会是朱怡成所需的,如果是这样的话肯定是不行的,费尔南多非常清楚贾士度和安德拉德的底线在哪里,更明白他们根本无法接受大明的要求。所以这些所谓的条件全是费尔南多自己所捏造的东西。
  果然不出所料,当贾士度和安德拉德看到这些所谓的条件后顿时大为苦恼,然后让费尔南多稍等些时日,因为他们需要考虑一下。费尔南多当然不会拒绝,很是恭敬的答应下来,随后告退。
  离开总督府后,费尔南多并没有等待贾士度他们所谓的结果,而是先了解了一下他离开澳门这些日子澳门的情况,当得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总督府方面和澳门议事会的矛盾越来越大,澳门不满贾士度和安德拉德的人也越来越多后,费尔南多就悄悄开始了他的行动。
  用了人脉和手段,费尔南多很快就取得了议事会主要人员的信任,随后向他们权衡利弊托出了大明的态度。当得知大明打算在拿下广东后直接收回澳门的消息时,议事会的主要人员个个惊恐不已,更是对贾士度和安德拉德痛恨万分。
  要知道他们同贾士度和安德拉德不一样,贾士度和安德拉德是国王派遣的总督和舰队指挥官,无论是何者都是有任期的,任期一满就将回到本土。而议事会的主要成员中,许多人已经在澳门生活了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还有人就出生在澳门,在他们眼中,澳门不是什么可有可无的殖民地,而是他们的家园。
  丢失了澳门,等于丢失了自己的家园,就算能够回到本土又怎么样呢?难道去那个名义上的祖国,然后在陌生的地方继续自己的生活?这根本就是无法令人接受的事。
  除了这些人外,还有商人们同样如此,丢失了澳门代表着他们再也无法来到远东进行贸易了,中国有句老话,叫夺人钱财犹如杀人父母,这样的结果如何让人可以接受呢?
  费尔南多很轻易地就挑起了议事会、商人同贾士度和安德拉德之间的队列,使得他们之间本就加剧的矛盾越加恶化。随后,费尔南多很“适当”地又站在议事会和商人的角度给他们出了些主意,同时又把本土对澳门的政策详细讲述了一下,最终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想要保住澳门,保住他们这些人的未来,必须做出一个选择,或者说是一种取舍。
  在费尔南多的劝说下,一个以费尔南多为核心的组织开始成立了,这个组织的目标不是别的,是为了结束和大明之间的战争,取得大明的原谅,同时利用这战争的契机让澳门成为一个由议事会和商人为主的自由贸易的城市,从而脱离葡萄牙王国的管辖。
第297章
澳门之变
  费尔南多的组织成立后,一个针对贾士度和安德拉德,或者说是一个决定澳门未来的计划就此展开。
  很快,澳门议事会内部先通过了费尔南多正式成为议事会一员的决定,紧接着议事会进行重新选举,刚刚加入议事会的费尔南多直接就被高票当选成为了议长。随后,在费尔南多拿出具有法律效应的大明公文后,本就对贾士度和安德拉德及王国强烈不满的议事会就通过了一项决议,那就是正式驱逐贾士度和安德拉德。
  这个决议是私下进行的,贾士度和安德拉德之前根本就没得到任何消息,甚至连费尔南多成为议长都不清楚。毕竟,在表面上费尔南多算得上是总督府派往大明的谈判代表,作为谈判代表要说服议事会成员达成一致,这早就得到了贾士度和安德拉德的同意,但实际上费尔南多也是明里打着总督府的旗帜私下进行沟通,一直蒙在鼓里的贾士度和安德拉德直到最后一刻才明白过来。
  可惜的是,到那时候已经晚了。当汹涌的士兵和议员们在费尔南多的带领下直接冲进总督府,当着正在用餐的贾士度和安德拉德两位阁下宣读议事会的最终决定时,这人先是目瞪口呆,随后望着站在他们面前,风度翩翩的费尔南多是愤怒不已。
  “费尔南多,你这条该死的毒蛇,卑鄙无耻!你这样做是要下地狱的!”
  “你们不能这样,我是国王陛下任命的总督,你们没有任何权利做出这样的决定!”
  安德拉德试图反抗,至于贾士度更是愤怒地咆哮,两人企图用最后的努力挽救局面。只可惜,费尔南多哪里会听这些,他幽雅地轻轻挥了挥手,就有几个五大三粗的士兵冲了上来,把这两位尊贵的阁下给强行拖了出去。
  被狼狈拖出总督府后,贾士度和安德拉德直接被丢上了一艘武装商船,澳门议事会宣布将由这艘商船载着他们返回本土。至于他们对此结果不满的话,可以回到本土后向国王陛下申诉,但在现在,议事会的决议是不容质疑的。
  “我的舰队呢?为什么不把舰队还给我!你们这是叛国!是要上绞架的!”安德拉德试图摆出他作为舰队指挥官的架子,挣扎着咆哮道。
  “鉴于您的目前情况,议事会一致认为您已不适合担任舰队指挥官了,所以,非常抱歉,我的将军阁下。”带他们上船的人冷冰冰地回答道,紧接几个水手就把贾士度和安德拉德送到了船舱内,根本不顾他们的反对还把舱门给锁了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6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