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7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7/796

  “阿爸、娘亲、大哥,你们怎么来了?”王雯一头扎进了自己娘亲的怀抱,惊喜而又欢喜的问道。
  王瑞坤、王健等人率三千黎兵及时杀到,救下了相府上下人等,当然也救下了王雯母女,王雯之母潘氏当然也是异常欢喜,还有些感到后怕,紧紧搂着自己女儿欢喜的连连问道:“雯儿,可吓死娘了,到底发生了何事啊?女婿他不在府中?”
  “娘亲,女儿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忽然就有人杀进了府中,不过幸好你们来了,女儿也差点被吓死呢,娘亲、阿爸,官人他可不在府中,也不在城里呢。”
  “这小子跑到哪里去了?”王坤瑞闻言诧异的问道。
  “老爷,不可无礼...”潘氏连忙说道。
  潘氏为汉家的女儿,是知道汉家礼节的,并且来之前,潘氏是千叮咛、万嘱咐的,让他注意汉家礼节,也教了他不少汉家礼仪,以免落人口实,被他人笑话,可最后还是被王坤瑞忘得一干二净的。
  李三坚虽是他们的女婿,可王雯却是妾室身份,并且贵为大宋宰相,而王坤瑞问起李三坚,居然不用敬语,小子小子的,太过失礼了。
  “无碍,无碍。”符二娘见状连忙说道:“亲家母,都是自家人,你又何必这样客气啊?快快进屋说话。”
  符二娘见家乡族人来了,还来了这么多人,心中当然非常开心的,冲淡了不少忧愁,此时又在乎什么礼节?况且符二娘本身就是个不在乎什么礼节之人,况且王瑞坤还是毛道峒的峒主,儋州海边小渔村就是属于毛道峒管辖的,要知道黎人的峒主就似土皇帝一般,黎人可以不奉宋朝圣旨,但不能不从峒主的。
  于是众人寻了一间未被乱军毁损的厢房坐了下来,符二娘将蔡绒雪、王雯、徐婷婷等女叫到了身边。
  “亲家公、亲家母,你们为什么忽然间到了这里啊?你们看看,这兵荒马乱的,也没办法好好招待你们。”王瑞坤、潘氏坐下后,符二娘开口问道。
  “无碍,无碍。”王坤瑞摆手笑道:“老...夫听闻这小...贤婿正与虏贼大战,因此前来助贤婿一臂之力的。”
  “哦,如此多谢亲家公了,你们瞧瞧,来的可真是时候,救下了我李家满门,我可真的不知要如何感谢你们了啊。坚儿他又不在身边,我可是...”符二娘闻言连忙谢道。
  可是悬啊,若是王瑞坤等人晚来一步,真的不知道将会什么,也许自己等人都要死于非命了,符二娘心中暗暗庆幸道。
  若是无法抵挡乱军,符二娘宁可自尽,也决不愿落入乱军手中的,而令符二娘害怕的是,李家就此绝了后了。
  “都是自家人,谢什么?亲家母不必客气。”潘氏闻言笑道:“这么说女婿他不在府中了?”
  “他不在府中,也不在城中,领军在外呢,现在还没有他的任何消息。”符二娘点头道。
  “亲家母,城中到底发生了何事啊?”王瑞坤闻言问道。
  符二娘摇了摇头。
  “姻翁、姻母。”蔡绒雪开口说道:“城中有乱军作乱,奴家猜测应当是有人欲行谋逆之事,因而他们想拿住婆母等,胁迫官人。”
  “你是何人?”王瑞坤闻言看着蔡绒雪问道。
  “亲家公,她是坚儿的妻。”符二娘答道。
  “哦,哦,原来如此,这可是祸不单行啊...”王瑞坤点头道:“不过你们放心,老...夫带来的人,个个都是我黎家勇武之人,定能护得你们周全。”
  倒霉女婿这个正妻也不怎样啊,可比不上我那乖女儿,王瑞坤心中暗道,今后看看能否找个机会,弄死这个正妻,让雯儿她上位...
  “多谢亲家公了。”符二娘闻言点头道:“现在看来,我李家暂时安全了,可太后、陛下那里...我估计他们也有不少麻烦的。”
  “亲家母的意思是...?”王瑞坤有些诧异的问道。
  “亲家公能否分兵去行宫看看?”符二娘答道。
  “去行宫做什么?我带兵前来是相助贤婿的,皇帝老倌儿那里又与我何干?”王瑞坤说道。
  “阿爸,朝廷即官人,官人即朝廷,可以的话,你带兵去看看嘛,能不能帮帮他们。”王雯说道。
  一个敢说敢问,一个敢答,顿使蔡绒雪、徐婷婷哭笑不得的。
  “不妥...”蔡绒雪随后说道:“目前城中情况不明,若是冒然带兵前往行宫,也许会被朝廷错解,不如先使人探听消息,再相机行事。”
  众人闻言皆点头称是。
  混乱之中,冒然带兵前往行宫,谁知道你是来救驾还是助逆的?
  嗯,倒霉女婿这个正妻不但人长得漂亮,还颇有见识,杀了就太可惜了,既然杀之可惜,不如寻个机会,逼迫她退位,嗯,就这么办,王瑞坤心中暗道。
第一百一十八章
大军相助
  宋太后孟氏、皇帝赵谌驻跸的太初宫,为三国东吴所建,其后历经战乱,太初宫原早已被焚毁,因而宋皇帝临时行宫其实是在南唐宫城基础上,经简单整饬成为了大宋皇帝临时行宫。
  行宫的南、东、西三门,城墙高二丈五尺许,下阔一丈五尺,周长四里二百六十余步,东、北、西三面环绕着护龙河。
  “杀!杀!杀!”
  “清君侧,正寰宇!”
  “杀进去,吾等为国除奸!”
  “.........”
  “我大宋忠勇的儿郎们,太后、陛下就在吾等身后,逆贼造反,吾等誓死与逆贼死战,绝不能让逆贼犯圣驾!”
  “讨逆除贼,杀啊!”
  “放箭,放箭,给我杀!”
  此时行宫东门附近,有无数人马正在浴血厮杀,双方吼声如雷,杀声震天,互不相让,拼死搏杀,行宫附近也由以往的宁静宫阙变成了人间地狱,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再攻!”
  叛军首领苗傅脸色铁青,神色阴暗,嘴唇微微颤抖,挥舞着手中长刀高声下令道。
  苗傅、刘正彦、苗瑀和马柔吉等领军作乱,欲逼迫朝廷,逼迫皇帝赵谌退位,立康王赵构为帝,并为国除贼,处死奸相李三坚。
  苗傅、刘正彦等人的目的,其实并非反对赵谌为帝,而是为了攫取权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如李三坚一般,挟天子而令诸侯,至于谁做皇帝,这就不太重要了,苗傅、刘正彦等人拥立康王赵构为帝,不过是他们的托词而已,只要能够通过此事,掌握大宋军、政大权,换做谁做皇帝,对于他苗傅、刘正彦等人来说,区别就不大了。
  苗傅、刘正彦等人领乱军数万,拿住崔永梽,“请出”康王赵构之后,便迅速赶往皇宫,兵逼宫阙,逼迫赵谌退位,拥立赵构为帝。
  苗傅、刘正彦等人原本以为数万大军只要兵临宫阙,宫中立刻就会就范,其后将康王赵构推上皇位,苗傅、刘正彦必因大功受到封赏,从而坐上宰、执之位,把持朝政。
  自有宋以来,没有一名武臣能够成为宰相,为执政官的倒是有,但却是凤毛麟角,如宋仁宗朝狄青,积功被仁宗皇帝擢为朝廷枢密副使,成为了两府大臣,不过很快就被文官集团排挤出了朝廷中枢。
  若苗傅、刘正彦等人事成,那么就是大宋“破天荒”之事了。
  只可惜的是,待苗傅、刘正彦等乱军逼近宫阙之时,却受到了皇宫禁卫与皇城司院子的拼死抵抗。
  皇宫禁卫的首领为山魁之子山寍,皇城司的首领为皇城司提点丹木。
  宋、金战事正炙,因而李三坚留下的“守卫”行宫的兵马并不多,加上皇城司的院子,只四、五千人上下,但这四、五千人上却皆是黑旗军老卒,对李三坚忠心无比,且个个骁勇善战。
  山寍、丹木更不用说了,心中只有李三坚,以李三坚唯一的主人。
  山魁、济空、燕四等已随李三坚上了宋、金对峙的前线。
  山寍、丹木皇宫禁卫、院子拼死抵抗,使得苗傅、刘正彦等人寸步难行,而时间拖得越久,就对山寍、丹木等人有利,而对苗傅、刘正彦等人不利,也许到了天亮,勤王之师就会赶到,到那时,苗傅、刘正彦等人都得死,且会死得异常凄惨,一个都跑不掉。
  因此苗傅、刘正彦等人是越来越焦灼不安。
  叛将苗瑀亲自领军冲锋,用手中之刀指着城墙大声下令道:“给我冲进行宫,第一次冲进行宫的,赏千金,官升三级。”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虽然攻城死亡的可能性太大了,可其中也不乏有赌命之人,赌的就是一生的荣华富贵,赌注就是自己的性命。
  于是众乱军拿着刀枪,举着火把,扛着撞木、云梯等就向着宫墙蜂拥而上。
  “放箭!”
  宫中兵马虽少,但弓弩、箭镞等军械却不少,于是众禁卫、院子端着霸王弓就向城下毫不吝啬的发射箭镞,投石机也在不断的抛射石块。
  “守卫”行宫的禁卫、院子肩负重责,李三坚当然要给他们配备最好的军械。
  羽箭、飞石等击中人群,发出一连串的闷响,乱军不断有人被击中发出一声声的惨叫倒地不起,生命也嘎然而止。
  战争是残酷的,死亡是战争的别称,血腥是战争的代号,死亡对于他们来说也许是种解脱,中箭一时未死之人倒在地上凄惨的哭嚎,使人不忍直视。
  顷刻间,无数乱军被击中栽倒在宫墙之下、护龙河之内,倒在了血泊之中,鲜血流淌,逐渐汇成了一条小溪向着四面八方流去。
  乱军弓弩手也是毫不示弱,聚在宫墙下拼命还击,与皇宫禁卫、皇城司院子对射。
  宫墙之上也不断有禁卫、院子被击中,惨叫着或倒在宫墙之上,或掉落在宫墙之外,发出沉闷的声响。
  一时之间,双方箭如飞蝗,矢石如雨,杀的难解难分。
  “轰!轰!轰!”
  众乱军顶着对方乱箭、飞石,付出无数伤亡之后,好不容易冲到了宫墙下时,却又遭到了对方“爷雷”的凶猛打击,将乱军炸得血肉横飞、哭爹喊娘的,顿时一片大乱。
  “杀!杀!杀!”
  山魁之子山寍趁叛军大乱之时,引百余骑忽然杀出。
  山魁使棍棒,山寍手中兵器也是棍棒,不过山魁的兵器为?,而山寍兵器为熟铜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7/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