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7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4/796

  此刻刘正彦等乱军起兵拥立赵构为帝,这当然是赵构求之不得的,但皇位与性命相比,性命就显得重要多了。
  刘正彦等乱军起身是否能成功,他们到底有多少兵马,文武百官的态度如何,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了解,赵构就冒然跟他们去了?一旦举事失败,那么就是夷三族的叛逆大罪,虽然李三坚不可能将赵构夷三族的,但来个满门抄斩,这却是板上钉钉的。
  因而赵构不同意,以言语婉拒。
  “太子殿下已被掳往北地,此地哪里还有什么太子?此小儿为假太子。”刘正彦闻言摇头道:“李贼搬出来个假太子,实为叛逆之举啊。殿下,这天下本来就是你的,你还在犹豫什么?快点跟微臣等走吧,晚了大军杀至,可来不及了。”
  赵构听闻平叛大军将要杀至,更是吓得连连摆手道;“本王无名无份的,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本王是不会随你们去的。”
  “殿下为太上官家亲子,何谓名不正?”
  刘正彦苦苦相劝,赵构却执意不肯,于是刘正彦干脆就命手下强行架起赵构,扶上马背,向着皇帝行宫,太初宫赶去。
  此时此刻,只要逼迫赵谌退位,拥立赵构登基,如此便能号令天下了,便能宣布李三坚等人为逆贼,宣布李三坚等人,人人得而诛之。李三坚也就大事去矣,苗傅、刘正彦便能攫取大宋实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号令天下,至于金军,是战还是和,还不是由着他们?
  大宋宰相之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甚至是万人之上的,且上面无人的位置,天下之人是无不渴望的。
  ...........................
  “战事吃紧,前线将士多些粮饷又怎么了?难道不应该吗?”总领所衙门之前,户部尚书、总领所总领官崔永梽指着乱军头领苗傅怒道:“苗傅,苗家世代忠良,汝何故行此叛逆之举?”
  “叛逆之举?”苗傅闻言冷笑道:“崔相公所言说得有些道理,前线将士多些粮饷,此无可厚非。可接连战败,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吧?丢了应天府,丢了亳州、宿州、淮阳军等地,一路逃至江南,此刻虏军兵临城下,我大宋势危,如此还要多吃多拿的,这也说不过去吧?李贼名为大宋相国,实为大宋之贼,胁迫天子,行叛逆之举,如此行为,人神共愤,且李贼丧师失地的,实为无能之辈。我等清君侧,匡扶社稷,何错之有?何来叛逆之说?”
  苗傅、刘正彦等叛将说到底就是两个字,嫉妒,嫉妒李三坚挟天子而令诸侯,嫉妒李三坚平地起跳,一跃成为了大宋实际上的主宰。李三坚能为,他们为何不能?于是趁现在金军大兵压境,宰相李三坚率主力大军外出迎敌,李纲率军死守镇江府,建康府空虚之际,利用流言蜚语,发动叛乱,欲攫取大权。
  “苗傅...”崔永梽闻言大怒,指着苗傅怒道:“什么大宋之贼,什么挟持天子,什么丧师失地,什么人神共愤,什么清君侧,匡扶社稷,一派胡言!我来问你,李相国率军勤王之时,尔等何在?李相国率军大破金军,救下陛下之时,尔等何在?李相国辅国于危难之中,尔等又何在?丧师失地?军国大事,岂是尔等所能知悉的?李相国现在以尊身,亲自领军在外,与虏军浴血奋战,胜负未果之时,尔等却为此叛逆之事,岂不是助了贼势,毁我大宋吗?岂不是为亲者痛、仇者快之事邪?人神共愤?李相国诛赵沆,平水患,靖海平寇,救百姓于水火之中;驱花石,斗蔡京、朱勔,力谏朝廷,为民请命;平宋江,征方腊,立下盖世奇功。如此之人,人神共愤?尔等去问问天下人,李相国可是人神共愤之人吗?人神共愤?尔等惑兵作乱,才是人神共愤之事也!”
  崔永梽说罢,许多乱军顿时脸露羞愧之色,心中也是暗暗有些后悔,后悔受到苗傅、刘正彦等人的蛊惑,跟随乱军作乱,这可是夷三族的大罪。
  不过事情到了此时,已无任何退路了,只有一条道走到黑了,许多乱军均是这么想的。
  “住口!”再让崔永梽继续说下去,必将会被他乱了军心,于是苗傅恼羞成怒的下令道:“苗某本想拥你为相国,可你却如此的不识抬举,来人,绑了,带走。”
  李三坚、李纲、费景阳等均不在建康府,因而此刻朝廷百官以崔永梽为首,而崔永梽为官又公正廉洁,素有威望,因而苗傅、刘正彦等乱兵就欲挟持崔永梽,若是崔永梽答应了,那么叛军也许就名正言顺得多。
  同时崔永梽为户部尚书,掌的可是财权,而欲成大事,离开了钱可是不行的。
  众乱军闻言上前,先是乱刀砍死了崔永梽身边不屈的官吏、护卫,随后将崔永梽用绳索绑住。
  “逆贼,天必诛之!逆贼,天必诛之!”崔永梽不屈,拼命挣扎着大声怒骂,虽乱军不断殴打崔永梽,但他仍是怒骂不休,直至被堵上了嘴。
  ...........................
  “二弟,三弟那里怎样了?”
  苗傅等执了朝廷户部尚书、总领官崔永梽,刘正彦等挟持了康王赵构,两人领军将至宋行宫之时,正好撞见,于是苗傅问道。
  苗傅、刘正彦等领兵作乱,共兵分三路,一路就是苗傅,一路为刘正彦,而第三路为张逵领乱军前往宰相李三坚府邸,捉拿或者杀死李三坚满门男女老幼。
  第三路乱军,此刻却无任何消息。
第一百一十四章
娘家来人
  “阿爹,终于到了。”
  建康城下,黄昏时分,一名中年汉子看着夕阳中的隐隐约约、模模糊糊得的建康府城池,对一名须发花白的老者说道。
  中年汉子身强力壮,虎背熊腰的,而须发花白的老者虽已年近花甲,但却是背不驼、腰不弯的,显得异常的硬朗。
  老者闻言大手一挥道:“走咯,进城,去看我的乖女儿去咯,哦,对了,还有我那乖外孙女。我说健儿啊,你说你小妹她为何不像她老子这样,能生儿子啊?”
  “这...我...呵呵...阿爹...”中年汉子不知该如何回答,只好尴尬的陪着笑。
  “你...你...怎么能这样说嘛?在女儿面前可不能说这些话啊。”一旁的一名妇人闻言就不高兴了,瞪着老者怒道:“而且跟你说多少次了,我们女婿可是当朝宰相,我们女儿也是郡夫人了,还有亲家母,在他们面前说话,可不能如此粗俗不堪了,什么老子...老子...的?”
  “哦,息怒,夫人,息怒,老...夫怎会如此心里没数?”老者似乎有些害怕这名妇人,于是连连应道。
  老者随后大手又是一挥,领着三千余人马向着城门走去。
  这三千余人马,皆穿着黑色对襟无领的上衣,下穿黑色长裤,腿上绑着绑腿,头上裹着黑色头巾,脸上涂画着各种图案的油彩,脚下或是树皮制成的草鞋,或光着脚,手中兵器也是五花八门的,什么都有。身上铠甲也是五花八门的,有铁甲、锁甲、皮甲、兽甲、布甲等等。
  若是识得其衣饰之人,就能看出,这三千余人马皆为琼台黎人。
  三千余黎人拿着各种兵器,簇拥着或骑马或坐在滑杆之上的老者、妇人、中年汉子等首领向着建康府南城门走去。
  “来者何人?”
  “速速报上名号,否则杀无赦!”
  “难道是虏贼?”
  这个时辰,宋城池一般是不实行宵禁的,不过因此时宋、金战事正炙,因而建康府戊时过后,就要宵禁了。可此时还未到戊时,南城门的这二百余宋军就打算紧闭城门了。
  他们正准备关闭城门之时,忽然门前涌来了数千兵马,黑压压的一大片,并且已经涌到了城门洞里面,顿时将他们吓了一大跳,慌忙手持各种兵器大声喝问道,刚才因太过激烈,这些宋军士卒根本没有注意到远处来了这一大波人马。
  现在发现了,已经来不及了,对方大队人马已涌至城门处,而城门却未关闭,若是他们这些人马非友军,那么就大事不妙了,不过借着灯笼、火把的亮光,宋军发现他们的穿着打扮并非附近的任何一支宋军,也非金军,倒像是哪里的乡兵或蕃兵?如此,众宋军士卒才稍稍放心。
  城门之内隐隐约约的有些尸体,一些人还未死透,手脚还在抽搐,空气中也是弥漫着浓浓的血腥味。
  “我等乃是琼台黎人,某王健是也,今日带兵前来是为我家姑爷助战来的,快快闪开条道路,将我等迎进城中,再好吃好喝的伺候,呵呵...”中年汉子也注意到了城门附近不同寻常的状况,但却不知发生了何事,于是只好自报家门道。
  王健即为大宋宰相李三坚的二夫人王雯之兄,老者就是王雯之父,琼台峒主王坤瑞,妇人当然就是王雯的娘亲潘氏了。
  王雯为李三坚二夫人也有许多年头了,而王坤瑞、潘氏、王健等王雯娘家人却与李家来往甚少,只十数次,王坤瑞、潘氏、王健等等人使人来看王雯,或王雯托人带书信给琼台家中。原因有二,其一就是琼台相隔千山万水的,及其遥远,中间还隔着大海,因而往返一趟是极不容易的;其二就是李三坚行踪不定...一会京师,一会泉州,一会又跑到西北去了...冷不丁的他又跑到了京东、京西、江南等地,而李三坚走到哪里,一般都会携带家眷的,因而有时候王雯家中之人好不容易来一趟,却是扑了个空。
  近些年,李三坚及其家人方才定居在了江南。
  此时李三坚为大宋宰相,军、政大权在握,号令天下,共抗北方胡虏,因此琼台儋州王瑞坤怎么也要助自家姑爷一臂之力的,于是王坤瑞尽起峒丁、族民,赶往建康府助战,并于今日赶到了大宋皇帝的临时行在,建康府。
  琼台为大宋的土地,王坤瑞等人也为大宋之人。
  琼台虽与此地相隔千山万水的,但王坤瑞、潘氏、王健等人这一路之上,倒也是异常顺利。通关极为顺畅、方便,甚至为各地官府所款待,要钱给钱,要粮给粮,要船备船,要马备马,然后礼送出境。
  人家为义勇之士,千里迢迢奋不顾身的前往建康府勤王,又是大宋宰相李三坚的人,何人又敢阻拦?何人又敢不竭力相待,然后礼送出境?
  王雯之母潘氏,自从王雯嫁给李三坚之后,就再也没见过女儿了,故此次“拼死”也要来一趟,看看自己女儿和外孙女,老峒主王坤瑞当然不敢拂夫人之意。
  潘氏虽为王坤瑞的妾室,但此时王坤瑞原配已亡故,再加上母凭女贵,因而潘氏此时已经成为了琼台儋州毛道洞实际上的女主人,王坤瑞对她是又宠又敬又怕,对她是言听计从的。
  “何人是你家姑爷啊?”王健自报家门,南城门宋军之中的一名将领随便问了一句后,便极不耐烦的说道:“去去,快走,快走,闭门宵禁了,要进城明日再说。”
  城中正在发生一件大事,耽搁了关闭城门,他们这些人都得掉脑袋。
  “呔,小子,竟敢赶我们走?”王健闻言大怒,挥手命手下抵住城门,不让他们关闭城门之后,不无得意的说道:“你问我家姑爷是谁?说出来吓不死你,我家姑爷乃是朝廷李相国,小子,怎样?吓死了没有?没吓死就赶紧大开城门,恭迎我等入城,老子也好在李相国面前替你美言几句,否则...啊?为何还在关门?”
  众宋军兵丁听闻李三坚之名,是面面相觑,片刻后众宋军兵丁非但没有大开城门,还拼命推着城门,欲强行关闭城门,一些宋军甚至已经举刀相向了。
  众峒丁拥挤在了城门处,不让关门,双方是挤成了一团。
  “老爷,抢门,强行进城。”王雯之母潘氏看出了事情有些不对劲,于是对王坤瑞说道。
  城中此时有不少地方燃起了大火,火光冲天的,还隐隐约约的传来一些喊杀声,而此刻南城门之内,地上摆放着许多尸首,潘氏等人如何又看不出城中必然发生了大事?并且这件大事对李三坚、王雯等人不利。
  把守南城门的宋军兵丁,在王健自报家门并报上李三坚的大名之后,居然仍是想关闭城门,将王瑞坤等三千黎人拒之门外,就可见一斑了。
  此时此刻,潘氏只想冲进城中,护得自己女儿安全。
  “厉武、崇武动手抢门!”王瑞坤也觉得事情不对劲,同时觉得动手也是不妥当的,但夫人潘氏已经下令,王瑞坤是毫不犹豫,没有丝毫耽搁的吩咐自己的两个孙子王厉武、王崇武道。
  “是,阿爷!”王厉武、王崇武齐声应了一声,奔上前去,挥舞着手中兵刃便砍。
  王厉武、王崇武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年仅二十上下,身材却比他们的爷爷、爹爹更加高大魁梧,一个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的,一个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腮边一部络腮胡须。一个兵器为环首刀,一个兵器为开山钺
  两人手中兵刃均是沉重无比,挥舞起来是虎虎生风。
  “噗噗!”两声,王厉武挥舞着环首刀,一刀将一名宋军将领枭去了首级,宋军将领的头颅滴溜溜的滚落在了地上,尸身却不倒,颈血如喷泉般的往外喷。王崇武双手横握开山钺,拦腰将一名宋军将领斩为两段,内脏稀里哗啦的落满了一地,情状是恐怖至极。
  “杀,抢门,杀进去!”
  两个儿子都动手了,王健还客气什么?于是王健高举大刀大呼,招呼着手下峒丁向宋军杀去。
  “杀,杀,杀啊!”
  王厉武、王崇武两员虎将开路,将守门乱军杀得鬼哭狼嚎的,抱头鼠窜,众峒丁也是蜂拥而上,挥舞着各种兵器向着守门乱军杀去。
  守门乱军刚刚经历过一场血战,杀死或杀散了宋军守南门的兵丁,此时王瑞坤等人人多势众,又是忽然动手杀人,因此抵敌不住,纷纷败下阵来,片刻间城门附近就横七竖八的倒满了一地的尸体,与刚刚被他们杀死的那些宋军兵丁作伴去了,余者或拼命逃跑,或跪地乞求饶命。
  无人,城门自然就关不上了,于是三千黎人便蜂拥而入,杀入了建康府城内。
  “老爷,捉一个活口,问问雯儿住哪里啊。”场面是一片混乱,于是潘氏对王瑞坤喊道。
  “哦,哦,好。”王瑞坤闻言慌忙对王厉武、王崇武吼道:“厉武、崇武你们两个小兔崽子,别杀了,问问你们姑姑住在哪里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4/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