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7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2/796

  杨进也是河东大盗,也是拥众数万。
  “无论怎样,丁某决不会降金。”丁进瞪了张用一眼后缓缓的说道:“朝廷并非一定就如王大哥所言,朝廷也有忠直之士,如朝廷李三坚李相国,杜充在此地胡作非为,他也不能一手遮天。我等不如带兵南下,投靠李相国,以图后举。诸位兄弟,这也是宗老相公的临终遗命。”
  “可朝廷...朝廷李相国能容纳我等吗?”张用闻言犹豫的问道:“况且我等带兵南下,必将会引起朝廷的猜忌啊。”
  “正是,张用所言在理。”
  “到了南方,若是朝廷仍是不纳我等,可真是大事去矣。”
  众人闻言纷纷开口道。
  “带兵南下?朝廷猜忌?”丁进闻言怒道:“我等手下大都为普通百姓,难道你们不知吗?说是带兵南下,其实为携百姓南下。而李相国为何人也?丁某虽未曾与他谋面,但却是知道,李相国为天下少有的爱民之官,当年李相国为民除害,杖毙当朝国公,为民做主,怒斗蔡京、朱勔等人,李相国爱民、恤民天下闻名,我等携百姓南下投奔于他,李相国岂有不接纳的道理?如此...”
  “杀!杀进去!”
  “丁进、王善、张用、杨进等图谋不轨,行叛逆之事,我等奉命捉拿贼首,从者以同罪论处,降者皆免罪!”
  “杀,杀进去!”
  “速速捉拿反贼!”
  正在此时,丁进等人营帐之外,忽然传来一阵似天崩地裂般的呐喊之声,顿将丁进、王善、张用、杨进等人惊得奔出了帐外。
  众人奔出帐外之后,只见堡寨之中闯入了无数兵马,高举火把,挺着兵器,正一边呐喊,一边向着丁进等人的营帐杀来。
  “哪里来的兵马?虏军?”曹成揪住一名被吓得乱跑乱窜的手下问道。
  “不是...虏军...是宋军...为杜充手下。”这名手下战战兢兢的答道。
  “岂有此理!”曹成闻言大怒,提着一柄铁锤怒道:“杜充狗贼,欺人太甚,兄弟们跟他们拼了!”
  曹成也是一名响马,也是拥众数万。
  众人大声应了一声,纷纷拿着兵刃迎了上去。
  丁进无奈,也是拿着兵刃,在数百扈从的护卫之下,翻身上马,奔上前去。
  “王燮,我等皆为朝廷之军,何故自相残杀?”丁进纵马上前,之间领军之人为杜充手下统制官王燮,于是大怒,大声喝问道。
  “朝廷之军?尔等不过为贼盗耳,也敢称朝廷之军?”王燮冷笑一声后挥舞兵刃大声下令问道:“丁进,尔等图谋不轨,何不束手就擒?”
  王燮为秦州成纪人。历官中山府路马歩军副总管,曾随种师中战金人于榆次。靖康元年,金军攻宋,开封被围。十一月二十六日,王燮、郑建雄以兵八千来勤王,朝廷以两人协助城防。二十七日,王燮任枢密副都承旨,宋帝赵桓钦宗赐以白旗,书“忠勇”二字作为表彰。
  也算是忠勇之士,西军将领王燮后归于杜充节制。
  “狗贼,血口喷人,我等死也不降。”丁进尚未回答,杨进挥刀怒骂道。
  “给我杀!”王燮见状冷冷的下令道。
  随着王燮一声令下,宋军弓弩手便是万箭齐发,箭镞如雨,纷纷射向丁进、王善、张用、杨进、曹成及其手下。
  丁进等猝不及防,纷纷被射倒在地,尸横遍野,血流满地。
  王燮随后率部冲杀,将丁进、王善、张用、杨进、曹成等人杀得大败。
  丁进、王善、张用、杨进、曹成军兵器简陋,手下大都为普通百姓,同时杜充、王燮等人利用内应,偷袭丁进等人营寨,因此是大败而逃。
  丁进、王善、张用、杨进、曹成等人及其手下兵马或死或降或逃,几乎是一夜之间便土崩瓦解。
  丁进有负宗泽重托,于是大哭着与张用等人引数千残军向南面而去。
  杜充、王燮等人忧虑,为永除后患,于是就大开杀戒,一夜之间,不论男女老幼,杀死义军数万人之多,封府乐陵县郭桥镇附近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杜充等人自毁长城,开封府也就门户大开,金军闻讯后当然就趁机再次南下,攻打宋东京开封府。
  ...........................
  “杀!”
  金将,辽东汉人,金燕京马军都指挥使王伯龙亲率千余精骑突阵。
  王伯龙身披重甲,手持一柄长柄大斧,冲在了最前面,金军千余精骑亦是如此,纵马疾驰,跟随着王伯龙向着对面宋军大阵杀去。
  宋军箭如雨下,但这千余金军精骑均是身被重甲,中者寥寥。
  战马奔驰如飞,转瞬间,王伯龙等便突入了宋军大阵之中,是大砍大杀。数万大军则被这区区千余精骑冲乱了阵脚,金军大部人马随后掩杀。
  宋将王燮大惧,临阵脱逃,诸将皆溃,宋军也就大败,死伤者无数。
  杜充铲除异己,大开杀戒,屠杀义军,自毁长城,造成的直接后果便是军无战心,自乱阵脚,金军也趁机而入,再次渡河南侵,并长驱直入,兵锋直逼宋东京开封府。
  ...........................
  宋滑州西南三里许,李固渡黄河堤坝之上
  “快快决堤放水!”一名廖姓宋将站在堤坝之上大声下令道。
  “廖指挥使啊,不可,万万不可啊!”
  “决了大堤,后果不堪设想啊!”
  “大水淹的可不止房屋、良田啊,还有我大宋数十万百姓啊!”
  “金人皆骑兵,不会受大水影响的。”
  宋建武二年七月,东京留守杜充铲除异己,大开杀戒,屠杀义军,自毁长城,从而造成金军长驱直入,而杜充等人恐惧万分,连战连败,无法抵挡,于是便想出了一条毒计,那就是掘了黄河大堤,试图以大水阻挡金人大军。
  可如此计谋,就连被派往黄河河堤决堤的宋军小卒都知道是愚蠢的,于是数名宋军军卒跪在廖姓宋将面前苦劝。
  “混账,尔等竟敢抗命?”廖姓宋将见状大怒,连斩数名小卒,逼迫着众军继续执行杜充的将令,决堤放水。
  众军惊惧、无奈之下,只好将李固渡黄河堤坝掘开了一个数丈宽的大豁口。
  滔滔黄河水也就如一匹脱了缰的野马般的,奔泻而下,咆哮着向着宋黄河沿岸的城镇、村庄、田野冲去。
  杜充蠢计,掘了黄河大堤,金军没淹死几个,却苦了黄河周边的数十万百姓了。黄河泛滥,家园尽毁,而此举造成的更严重的后果便是,富饶的江淮之地一下子成为了横尸遍野,到处是洪涝的境地。百姓被大水淹死者多达数十万,而洪水退去后,紧随而来的便是黄河周边及江淮之地的瘟疫与饥荒,如此算来,百姓受难,何止千万。
第八十五章
洪泽湖
  “蠢猪,蠢材,坏我大事!”,宋江南东路建康府当中,宰相李三坚被杜充气得于政事堂之中破口大骂。
  宋建武二年,东京留守杜充为阻止金军南下,居然命人掘了黄河大堤,结果就是金军没阻止成,反倒是淹了黄河沿岸,使得无数百姓落于鱼鳖之口,而更严重的后果就是黄河改道入淮,使得宋两淮之地也成了黄泛区,两淮之地糜烂不堪,房屋、土地被淹,受灾百姓无数,大水过后,便是饥荒与瘟疫。
  而两淮之地不但为宋赋税重点,且为宋朝廷江淮防御重点之一,杜充此举一下子打乱了李三坚等人的部署。
  此刻两淮之地,不但是几乎无法防御金军南下,李三坚等人还要考虑救灾等事了,如此李三坚又岂能不愤怒异常?愤怒得恨不得立刻擒住杜充满门,然后全部斩首示众。
  杜充若是吃了败仗,或者大败而归,李三坚也不会如此愤怒,京畿、河北、河东等地的局势也不是杜充一人所能够左右的。况且李三坚本就打算放弃京畿、河北、河东等地,集中兵力于江淮之地,与金军决一死战。但杜充此举一下子就打乱了李三坚的部署,如此李三坚怎不愤怒异常?
  “来人,召燕四前来。”李三坚怒发如狂,将急报拍在案牍之上吼道。
  “李相国,你这是...想做什么?”朝廷尚书左丞李纲见势不妙,连忙问向李三坚道。
  “本相打算捉拿杜充满门治罪。”李三坚站在政事堂中怒道。
  “不可,万万不可。”李纲闻言摇了摇头,挥手屏退左右后头劝道:“杜充有罪,且罪大恶极,确应拿下治罪。可是李相国,目前却暂时不能动他,且需好言相慰。”
  “这是为何?”李三坚瞪着李纲问道。
  “李相国啊,此人手中尚有精兵十余万,如此目前还能动他吗?”李纲闻言叹道。
  杜充命人掘了黄河大堤之后,便立即弃了东京开封府等地,率兵一路南下,逃至庐州、舒城一带。
  杜充率兵逃至庐州、舒城一带后,便上书朝廷,恬不知耻的自称“徇国忘家,得烈丈大之勇;临机料敌,有古名将之风。比守两京,备经百战,夷夏闻名而褫气,兵民矢死而一心...”等等将一切罪责推于他人。
  李三坚见到杜充的奏章后,差点没被气得背过气去...如此恬不知耻之人,世所罕见。
  “难道他欲叛国投敌?”李三坚闻言颓然坐回椅中,喃喃问道。
  李纲所言并非没有道理,如此厚颜无耻之人还有何国之大义?逼急了说不定真的会率部投降了金人,而此刻李三坚等人实在是无暇对付杜充及其手下十余万精兵。
  此时金完颜宗翰与完颜宗弼已经分别率兵乘胜南下,兵锋已至淮阳军、宿州、唐州等地,而李三坚等人又要赈济灾民、安抚两淮之地等等,还要排兵布阵,抵御金军南下,实在是分不出多余的兵马对付杜充的十余万精兵。
  就如李纲所言,就算李三坚能够分出兵马攻打杜充,但此时也不能动他,就算是十余万只鸭子,就够李三坚等人忙碌好一阵的,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金军大军转瞬便至,此刻宋再起内乱,那么宋就大事不妙了。
  “如此小人,鲜有廉耻之心,如何不会?相国你身为朝廷百僚之首,此刻更当以大局为重,万不可行冒失之举!”李纲闻言瞪着李三坚说道。
  “本相如何行冒失之举了?”李三坚嘴硬了一句后,便微闭双目,权衡此事的利弊,良久之后,决定还是依李纲之言,暂时不理杜充之事,过后再给他来个秋后算账便是。
  朝廷随后下旨,“好言劝慰”杜充,加官进爵的,并命其就地驻防。
  此举令李三坚无比难受、憋屈,但却是无可奈何。
  “下官见过李相国。”李三坚随后叫来了崔永梽、费景阳,二人一起见礼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2/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