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6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1/796

  火光四起,无数太原军民倒在了血泊之中,无数太原女子被金人凌辱,无数百姓家破人亡,整个太原城宛如人间地狱一般。
  “吾等誓死不降虏贼!”
  “吾等宁死不屈!”
  太原城中的官衙之内也是燃起了熊熊大火,无数宁死不愿降金的官吏带着自己的家人或投身于熊熊大火之中,或跳入了深井。
  太原城中的河流、深井几乎被死尸塞满了。
  “爹爹快走啊!”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河东路马步军副总管、建武军节度使王禀之子王荀挥刀剁倒了一名冲到面前的金军后,转身对王禀说道。
  “荀儿小心!”正在此时,一箭飞来,“噗”的一声,正中王荀后心,将王荀射倒在地。
  王荀重伤倒地,口吐鲜血,已经人事不省了。
  “荀儿...”王禀双目含泪,在手下护卫的帮助之下,扶起王荀,并将他背在了自己背上。
  王禀的背上,与王荀在一起的,还有宋太宗皇帝赵光义的画像,自老赵家的祠堂中被王禀取出来之后,一直小心翼翼的背在背上。
  “王总管...”此时一名亲兵统领一边抵挡金军的猛攻,一边大声对王禀说道:“贼军势大,不如走南面突出重围。”
  “太原军民无贪生怕死之辈,王某为兵马总管,岂能舍军民而去?”王禀闻言摇头道。
  “王总管...你...也罢,今日我等就与王总管死在一起。”亲兵统领无奈,只好说道。
  太原被困二百五十余日,断粮绝援助,城中军民死伤者甚众,折损了十之七八,太原城池也因此被金军攻破。
  首先是太原北城被攻破,而太原知府的官衙就在北城,于是王禀率军来援,半路却听闻知府张孝纯已被金军俘虏,无奈之中,只好引军与金军巷战,战至此刻,王禀麾下就仅存百余人了,且个个带伤。
  王禀的手下不是缺少了胳臂,就是缺腿的,亦或是浑身带伤,不过仍是在咬牙与金军血战。
  当然王禀也可以弃城而逃,利用夜色、混乱,从而逃得性命,可王禀岂是贪生怕死之辈?
  “杀!杀!杀!”
  “杀虏!杀虏!杀虏!”
  王禀背负着其子王荀与太宗皇帝赵光义的画像,率部在太原城中与金军浴血奋战。
  ...........................
  “杀!杀!杀!”
  在一片喊杀声中,在一片混乱当中,通判黄涣之孙,骁将黄元庆引数骑,浑身浴血,冲到了太原城西城门之前。
  城中战马早已被宰杀干净,当作口粮了,这几匹战马是黄元庆自冲进城中金军手中夺得的。
  “爷爷,您还在此处作甚?快走,孙儿护你冲出重围。”黄元庆翻身下马,三步并作两步,奔上了城墙,走到黄涣身前,焦急的说道。
  黄元庆身上的银色铠甲早已被鲜血染红。
  “元庆,你走吧,爷爷老了,走不动了。”黄涣闻言摇头拒绝道。
  太原城破之时,黄涣就存死志。况且目前金军大举杀进太原城中,黄元庆想突出重围,这谈何容易?就算黄元庆能够侥幸突出重围,可黄涣年龄已老,且身上还有伤,行走不便,跟着黄元庆,也只能成为他的负担。
  “爷爷...”黄元庆闻言大急,将手中三尖两刃枪靠在城墙之后,伸手就去拖黄涣。
  “元庆,休得逼迫爷爷。”黄涣见状大怒:“你再不走,爷爷就从这城墙跳下去,死在你面前。”
  “我...”此刻的黄元庆是拉也不是,不拉也不是,只能是呆呆的看着黄涣。
  “元庆,这是王总管之孙,你带他离开太原吧。”黄涣随后拉着一名十余岁的少年,再从怀中取出一本血书递给黄元庆后说道:“若是苍天开眼,你能够突出重围,就去江南寻李三坚李翰韧,将这本血书交给他。”
  “阿爷...”黄元庆接过血书,眼泪不禁流了下来。
  “快走!为将者,岂能婆婆妈妈的?”黄涣见黄元庆仍是依依不舍的,于是大怒道,
  黄涣单足踏上了城哚,做势就要往城下跳去。
  “阿爷...”黄元庆无奈之下,只好跪倒在地,向着黄涣重重的磕了三个响头,上马大哭而去。
  元庆,我黄家重振就靠你了,翰韧,复土之望,就靠你了,黄涣看着黄元庆的背影心中喃喃自语道。
  此时黄元庆的父亲已经战死在了太原。
  黄涣随后细细的整理了一下身上的官袍,将官袍之上的尘土尽皆弹去,扶了扶头上的官帽。
  黄涣整理衣冠毕,站在太原府城头之上,向着南面拜了三拜后,就撩起官袍下襟,纵身跃下了太原府城墙。
  宋靖康元年九月,宋通判,李三坚的县学恩师黄涣在太原府城破之后,宁死不屈,为国死节!
  世人闻之,无不掩面而泣。
第二十章
祸不单行
  “生擒王禀,赏猛安!”
  “生擒王禀,赏金千两,银五千两,牛五百,马三百...”
  “都元帅有令,务必生擒,违令者斩!”
  “............”
  宋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九月,坚守二百五十余天的太原城池终于被金军完颜宗翰部攻陷,不过太原城与其说被金军攻陷,不如说是因太原粮尽援绝,军民战死、饿死、病死者甚众,从而不攻自破。
  太原守将,大宋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河东路马步军副总管、建武军节度使王禀,在城破之后,仍是不屈,率城中残存的军民与冲进城中的金军巷战,与金军死战、血战、苦战。
  激战一直持续黎明时分,王禀麾下几乎死伤殆尽,身边只剩下数十名几乎无法动弹、浑身带伤的部下,被金军围困在了太原南门,开远门外的汾河边上。
  王禀仍是背着其重伤的儿子王荀与宋太宗皇帝赵光义的画像。
  此时金军也不射箭了,只是持戈将王禀等人团团围在了汾河岸边一处土坡之上。
  金军统帅完颜宗翰得到消息后,是快马加鞭的赶了过来。
  对于这个胆敢抗拒大金天兵,且坚守太原城池多达二百二十余天的王禀,完颜宗翰是大为感兴趣,好奇的想知道,王禀此人到底是个怎样的人,难道是长着三头六臂不成?
  “王总管,坚城已破,尔等大势已去,速速归降吧。我家大元帅说了,只要你肯归降,定有重赏,封官进爵,荣华富贵,是唾手可得!”金军中的通事见王禀等人被金军围困,几乎都无法动弹了,便大声招降道。
  “老夫无能,拖累你们了。”王禀不理金军通事,用沾满鲜血的断剑杵在地上,剧烈的喘着粗气,看着衣衫褴褛、浑身浴血的数十名部下,满怀歉意的说道。
  “王总管,小的们甘愿随王总管杀敌报国,何谓拖累?”王禀的亲兵统领双目已瞎,拼命从地上站起身来,拄着一柄长枪,寻着王禀的声音说道。
  “秦五...”王禀哽咽的说道。
  “秦统领说的是,我等甘愿追随王总管,今日有死而已。”一名亲兵断臂亲兵,用单手扶着亲兵统领秦五说道。
  “誓死杀敌报国,有死而已!”众人闻言一起大声吼道。
  众人齐声高呼,顿将金军通事吓了一大跳,慌忙后退了几步。
  大军已经攻破了太原城池,眼见完颜宗翰就要犒赏全军了,此刻被这群疯子杀了,岂不是太冤了?金军通事心中暗道。
  “王总管,小的...小的...就是饿得慌,有...吃...的没有啊?”一名个头矮小,十七八岁的少年支支吾吾的对王禀说道。
  王禀闻言心中更是难过,摸了摸少年的头,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就算是死囚犯,临死前也有一顿断头饱饭吃的,可太原城中早已断粮,王禀又能从哪里寻得吃的?一粒粮食都没有了。
  “大军之中有,只要尔等肯归降,什么吃的都有,大鱼大肉可劲儿造!”金军通事听力倒也灵敏,闻言连连大声说道。
  “金贼!”王禀闻言大怒,转身用断剑指着金军通事喝道:“回去告诉蛮贼粘罕,吾等生为大宋之臣,死为大宋之鬼,岂能降你金贼?若他敢屠我城中军民,某死后变成厉鬼,也要索他性命!”
  王禀说罢,背着王荀与宋太宗皇帝赵光义的画像,大踏步的走上了土坡。
  “爹爹,我看见沆儿他已冲出了重围,向南面去了。”正当王禀打算跃入河中之时,因重伤一直悄无声息的王荀忽然开口虚弱的说道。
  “哈哈,吾无憾也,吾无憾也!”王禀闻言先是一愣,随后便哈哈大笑,在大笑声中,王禀背着王荀与宋太宗皇帝赵光义的画像,纵身跃入了汾河的河水之中。
  大宋忠烈之臣王禀,在太原城破之后,宁死不屈,背着其王荀与赵光义的画像,跃入了汾河,以身殉国。
  “走咧!”
  一声高昂的秦腔响起,王禀部下数十人,或追随着王禀、王荀跃入了汾河,或引颈自刎,无一人投降金军,也无一人偷生。
  场面是极其壮烈,不禁令众金军是目瞪口呆的,良久良久之后,仍是无人敢上前。
  ........................
  “岂有此理,气煞我也!”待完颜宗翰赶到之时,王禀等人早已壮烈殉国,于是就将完颜宗翰气得七窍生烟,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的。
  自金军南侵以来,王禀等坚守太原城池多久,完颜宗翰所部金军就被拖在了太原多久,在二百五十余天的日日夜夜当中,金军损兵折将不说,还严重耽搁了完颜宗翰所部南下劫掠。
  完颜宗望驱兵直抵宋东京开封府城下,随后与宋朝廷签订城下之盟,随后满载而归,完颜宗望也因此立下了伐宋首功,而完颜宗翰却一直领军在太原等三镇附近与宋军苦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1/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