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6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6/796

  “哎,某听说黑旗军只是刘法大军之中的运粮军,是支蕃军、杂役军,押运粮草至统安城。后刘老将军战败身死,李相公的黑旗军就成为了一支孤军,被西贼大军阻断归路。因其作战之时,常呼‘万胜’,因而也被夏人称作‘万胜军’。”
  “壮哉!黑旗军,壮哉!万胜军,孤悬于塞外,孤军奋战,身陷重围,却宁死不屈,誓死与西贼浴血奋战,我大宋亏欠他们太多太多了。万胜军还仅为一支蕃军、杂役军,却数次大破西贼大军,攻取济桑、凉州、甘州等地,兵临兴庆府城下,这让我大宋精锐禁军何不汗颜?万胜军实为一支忠勇之军,而李经略相公实为我大宋精忠大节之忠臣良将也!其气吞寰宇,其气精贯日月!”一名儒生打扮之人大声赞道。
  “忠诚贯白日,直已凭苍昊!”
  “策杖只因图雪恨,横戈原不为封侯。”
  “忠诚所感金石开,勉建功名垂竹帛。”
  “............”
  众皆大声赞叹道。
  “啪!”此时一名汉子忽然给了自己一耳光。
  “这位兄台,何故如此?”一名酒客见状奇道。
  “俺他奶奶的不是人,当初冤枉了李经略相公了,以为他...他...他叛国投敌了...”汉子满脸羞愧的答道。
  众人闻言亦是羞愧难当,均是沉默不语的,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不也是如此吗?
  “待李经略相公得胜归来,某定要上门磕头赔罪。”
  “对,对,这位兄台所言甚是。”
  “哎,可...李经略相公他是否能够安然回来啊?”
  “呸,你个烂嘴,李经略相公乃是苍天庇佑之人,何有回不来的道理?”
  此时正在酒肆之中暂时落脚的两名三十余岁的夫妇也是听入了神,良久之后两人方才起身离去,脸上均是露出了怅然若失的神情。
  “翰韧兄果非平常人也!”走在路上,男子忽然长叹道。
  女子虽已三十余岁,但依然天姿国色的,模样极为出众,似乎是未听见般的,低头疾走,沉默不语。
  男子姓赵名明诚,俏丽女子就是其妻李清照了。
  崇宁元年,“元祐党禁”,李清照之父李格非名列“元祐党人碑”,罢官免职,命回原籍。而崇宁二年诏:“宗室不得与元祐奸党子孙为婚姻”,李清照因此差点被休妻,后赵明诚不舍,宁与其父赵挺之决裂,也不愿休妻。
  赵挺之离世之后,赵明诚被蔡京追夺赠官,贬为白衣,迁二人至青州乡里居住,直至今日。经人举荐,此时才返京,赵明诚才有可能复职。
  赵明诚、李清照夫妇二人屏居乡里期间,心灰意冷,只喜古玩、字画、金石等等,夫妇二人甚至编纂出了一本《金石录》,但仍是可以说是碌碌无为。
  而此时的李三坚的确是个叱咤风云般的人物,所为之事件件惊天地、泣鬼神,是名震天下,天下无不敬重李三坚。
  若是当初自己再坚持一些,甚至横下心与其私奔...李清照此时的心中忽然起了一丝悔意。
第一百九十七章
天宁节
  “圣德如尧,圣心如舜,欣逢出震昌期。中兴继体,抚有寰瀛,三阳方是炎曦。万国朝元,奉崇严宸扆,咫尺天威。瑞色满三墀。渐嵩呼、均庆彤闱。
  正金屋妆成,翠围红绕,香霭高散狻猊。东朝移雕辇,与坤仪、同奉瑶卮。阖殿花明,亿万载、咸歌寿祺。视天民,永祈宝历,垂衣端拱无为。”
  “烙柴烟断星河曙。寂辇回天步。端门羽卫簇雕阑,六乐舜韶先举。鹤书飞下,鸡芋高耸,愍露均寰宇。赤露袍蛙熬蚤雾。喜色成拳照。事静天赣,八彩旋生蔗宇。碡龄无尽,萝强蠢痰,掌作乾坤主。”
  “............”
  “万岁!万岁!万万岁!”
  宋大内之中,正在为宋帝赵佶的“圣节”,也就是赵佶的“天宁节”,举行盛大的生辰庆典。
  一般来说,如“圣节”之类盛大庆典一般是在集英殿中举行,可宋帝赵佶此次却忽发奇想,将生辰庆典置于宣德门的御楼之中,以便万民观瞻,并美其名曰“君王喜与民同乐”。
  此时宣德门楼下用枋木垒成露台一所,楼上立起了一副金书大牌,上书“宣和与民同乐”。
教坊均容直、露台弟子,更互杂剧。近门亦有内侍、班直排列。万民皆在露台下观看,有司时不时的还引着百姓山呼万岁。
  大宋皇帝陛下赵佶与皇后、嫔妃、众皇子、帝姬等人亲御宣德门楼上之时,众臣工便献上祝寿词,祝寿词皆为应景应制之作。
  祝寿词必须富丽精美,必须充溢着节日的欢乐喜庆气氛,这也是诸臣在大宋皇帝陛下及宫中诸贵人面前展示才艺的机会,同时也是迎奉赵佶的绝佳良机。
  此时此刻,一名臣僚也许会因为一阙绝妙的贺寿词,便能够升官晋爵,便能够飞黄腾达、平步青云,这种事情在宋历朝历代也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情,也并非少数。
  因此诸大臣、内侍,甚至包括嫔妃、女官,均是绞尽脑汁、挖空心思的敬献各种精妙绝伦的诗词歌赋,以期得到宋帝赵佶的青睐,从而大臣、内侍加官晋爵,嫔妃、女官得宠,帝也能够天天宿于其宫内...
  “寰宇清夷,圣节游豫,为开临街嗑崭门。暖风摇曳,香气霭轻氛。十万钧陈灿锦,钧台外、罗绮缤纷。欢声里,烛龙衔耀,黼藻太平春。灵鳌,罗绮缤纷。擎彩岫,冰轮远驾,初上祥云。照万宇嬉游,一视同仁。
更起维垣大第,通宵宴、调燮良臣。从兹庆,都俞庚载,千岁乐昌辰。”
  众大臣、内侍、嫔妃、女官谀词如潮,再加上宣德门外的山呼万岁之声,顿使赵佶“龙心大悦”,也是回词一阙。
  不得不说,赵佶在诗词歌赋之上的造诣,在这个世上,鲜于有人与其匹敌的,蔡京不行,梁师成不行,王黼不行,李三坚更不行...
  众臣闻言当然就爆发出了一阵赞叹、赞美之感叹,随后又是一阵谀词如潮涌。
  赵佶与臣僚边喝酒边吟诗作对,于是乎,圣节庆典宴席就达到了高潮。
  “陛下,臣李纲、刘安节敬献寿礼!”酒筵正酣之时,吏部员外郎李纲、太常少卿刘安节忽然连袂而出,躬身对赵佶说道。
  李三坚的从弟李纲入太学院,后得进士功名,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不久即因议论朝政过失,被罢去谏官职事,此时改任吏部员外郎,迁起居郎。
  李三坚的挚交好友刘安节,在当年李三坚远赴西北为官之时,一场大病差点要了他的性命,后李三坚使许叔微尽心诊治,方才保住了他的性命,刘安节此刻为朝廷太常寺少卿,一种祭祀宗庙之时,安排香烛,整理揩拂神座与幕帐,迎送神主等的官职,
  “哦?二位卿家有何贺礼?”赵佶闻言倒也有些好奇,于是微笑着问道。
  一般来说,贡于皇帝的贺表或贺礼都是先要交割与内省的,且一般皇帝生辰只有贺表而无贺礼,哪里如李纲与刘安节如此这般的,当廷就奉上贺礼或贺表的?真若如此,那么李纲与刘安节媚上之举也就太过明目张胆了,太过厚颜无耻了...
  众见状皆是感到异常的好奇,包括赵佶,许多大臣亦是露出了鄙夷的神色。
  李刚、刘安节素来是以刚直不阿而闻名的,现在看来也不过如此了,许多大臣心中暗道。
  “陛下,微臣与刘少卿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李纲不理众臣异样的目光,昂首挺胸的对赵佶说道。
  赵佶闻言点了点头,沉默不语的等待李纲继续说下去。
  “陛下...”李纲看了一眼众臣,又满脸鄙夷之色,看了一眼位列武臣之首的童贯一眼后接着说道:“熙河刘法刘老将军奋战统安城,刘老将军及其部曲大部战死,宁死不屈,为国捐躯。”
  众臣闻言皆大惊失色,片刻后均低声交头接耳不止。
  刘法及熙河军一事朝廷早有定论,那就是刘法不遵号令,擅自进兵,从而兵败身亡,为其咎由自取,朝廷本当追究刘法之罪,但念其身死,也就来个不奖不罚。
  那么此刻李纲、刘安节忽重提刘法一事,到底为何意?难道想给刘法翻案不成?况且又是在赵佶的生辰酒筵上提及此事,因此就令赵佶及众臣大为诧异,大为惊讶。
  “李纲、刘安节...”赵佶尚未开口说话,童贯也是大怒,出班怒斥二人道:“刘法及熙河军一事,朝廷早有定论,乃是刘法等人不遵将令,擅自进兵,是为自取其祸、自食其果,本当拿下其眷治罪。陛下如天之仁,方才免其罪。今日乃是陛下之圣节,为陛下之喜日,为天下万民之喜日,为良辰辰日也,你二贼今日居然提及如此不祥之言?冲撞了喜日,该当何罪?”
  “陛下,微臣伏乞陛下治二贼辱君之罪!”童贯说罢转身对赵佶说道。
  “童国公、童太尉...”赵佶又是未说话,刘安节看着童贯冷笑道:“天道悠悠,自有其天理,朗朗乾坤,自能尽涤人间秽事!”
  刘安节随后奏道:“陛下,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为取祸之道。秦之赵高,指鹿为马,秦便历二世而亡!不可不戒。童贯,国贼也!为奸佞之小人,刘法、李三坚出征塞外,奋战于统安城,刘法战死,李经略却统一支残军,于西贼重围之中,力战不屈,与西贼连日浴血奋战,数次大战,大败西贼大军,并攻取济桑、凉州、甘州等地,兵临兴庆府城下。陛下,这支残军名为大宋黑旗军,是为蕃军,为杂役之军,而西贼却畏其为‘万胜军’。万胜军实为一支忠勇之军,而李经略实为我大宋精忠大节之忠臣良将也!其气吞寰宇,其气精贯日月!陛下,我圣朝有此忠节良臣,实为我大宋之福也!因而臣与李伯纪恭喜陛下,贺喜陛下。可童贯等人却诬刘法、李经略擅自进兵,却诬李经略北而投敌,如此怎不令正与敌血战的李经略寒心?怎不令正与敌浴血奋战的前方将士寒心?怎不令我大宋所有将士寒心?怎不令天下臣民寒心?如何不对得起我大宋战死忠勇将士的在天之灵?”
  刘安节的连续五句义正严辞的反问,声音异常的洪亮,声震殿宇,不禁令赵佶,令在场众臣、众嫔妃、众皇子、众帝姬等所有人是噤若寒蝉,震惊得久久不语。
  此刻童贯身上的冷汗已经下来了,临近冬季,天气已经有些寒冷了,可殿中却是温暖如春的,但童贯身上的衣物已被汗水浸透。
  李纲、刘安节将童贯比作赵高,怎不令童贯是惊恐万分?
  “好一名孤胆英雄也!”半响之后,一名皇子忽然开口大声赞道,众人闻言连忙一起转头看去,只见说话之人为赵佶第九子赵构。
  “父皇,九哥儿所言甚是,李经略身陷重围而不屈,力战为国,确为我圣朝忠节良臣也,父皇,对于如此忠节良臣,朝廷当重褒之。”太子赵桓见赵佶的目光望了过来,于是连忙说道。
  赵桓说罢,带着一丝不易察觉、恼怒的目光的看了赵构一眼。
  赵桓是政和年间被赵佶立为太子的。
  赵桓生母为显恭皇后王氏,也就是原端王妃王氏,此时显恭皇后王氏早已病故。
  李三坚为端王府老人,为赵佶的潜邸之臣,当然是与王氏相识的,当年李三坚维护赵佶之声誉,维护王氏之声誉,王氏对李三坚是满怀感激之情的。
  李三坚当年身陷险境,也是王氏尽力周全,方保李三坚安然无恙。
  当年显恭皇后王氏故去之后,蔡京之流阻断沿路,而李三坚的奏疏也是徐婷婷托赵桓递到赵佶手中的。
  最为关键的就是赵佶其实最是喜爱其第三子,多才多艺的郓王赵楷,本欲立赵楷为太子的。而童贯等人见风使舵,便与赵楷来往甚密,至今如此。
  废长立幼,自古以来,便是皇家重忌。
第一百九十八章
三寸不烂之舌
  “好一名孤胆英雄也!”
赵佶第九子赵构赞道。
  “父皇,九哥儿所言甚是,李经略身陷重围而不屈,力战为国,确为我圣朝忠节良臣也,父皇,对于如此忠节良臣,朝廷当重褒之。”太子赵桓也开口说道。
  宋宣和元年十月十,宋帝赵构的生辰宴之上,吏部员外郎李纲、太常少卿刘安节忽然提及刘法、李三坚之事,顿使赵佶及场众臣、众嫔妃、众皇子、众帝姬等人是大惊失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6/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