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5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7/796

  黑旗军主帅,大宋通议大夫、龙图阁学士、秦凤路经略安抚使、知秦州军州事李三坚闻言点了点头。
  李三坚轻轻了磕了磕马腹,“啸风”会意,走上几步,距离众军是更近了,使得众黑旗军士卒是更加能够清晰的看见他们现在的,乃至今后许多年的主帅,李三坚。
  “诸君知道某为何人了吧?”李三坚随后看着众军,微微一笑后问道。
  “李大相公!”
  “李大官人!”
  “李经略!”
  “李青天,青天大老爷!”
  众军是七嘴八舌的答道。
  “哈哈!”李三坚爽朗的大笑一声后说道:“军中无相公、官人、经略、青天大老爷,军中只有帅、将、兵,尔等今后可不要乱叫了。”
  “军中马匹为军器,非私有之物。”李三坚手按吴王剑,忽然脸色一变,沉下脸后大声说道:“今日你们所携之马匹全部充公,不属于任何一人。”
  众军闻言均是不顾本部将领的呵斥,纷纷交头接耳的,一些人已经面呈惊慌之色,已经是面如土色了。
  要知道一些穷困的牧民,所携带的马匹可是他们的全部身家呢。
  李军帅这也太黑了吧?俸禄未见一文,便要没收私财?
  李三坚看着有些骚动的众军微微一笑道:“今日为我大宋黑旗军正式建立之日,因此本帅今日就法外开恩,私携马匹,本帅以双倍价钱收了,且不用公中之钱,本帅自己掏腰包了,不过此事下不为例,尔等要记住,一切军器均是属于军中,决不是私财。”
  河湟等地虽为养马之地,这些地方一直是处于战乱之中,因此虽宋西军与宋他处的兵马相比,是骑兵较多的,但仍是缺马,因此李三坚打算马下这些牧民所携带的马匹,充作军马。
  李三坚家中的买卖是一日好过一日,因而此时李三坚从来没有如此的财大气粗过。
  不过此时李三坚一掷千金的,定会使徐婷婷、陈璎珞等夫人心中埋怨不已的...
  “多谢李军帅了!”
  “大帅真乃是豪爽之人也!”
  众人大喜,纷纷谢道,一些牧民心中是异常的后悔,早知道多牵几匹马来,岂不是发了一笔小财?
  李三坚抬起右手,略一挥手,止住了众军乱七八糟的声音后,骑马在众军面前缓缓的走了几步,看着众军大声说道:“本帅知道你们来自各部族,人员驳杂,身份也是各异,有农夫、牧民、矿工,甚至还有奴仆,甚至还有戴罪之人。今日本帅想说的是,在我黑旗军之中,没有吐蕃人,没有羌人,没有回鹘人,没有吐谷浑人,没有汉人,没有农夫、牧民、矿工,没有奴仆,没有罪人,尔等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我大宋黑旗军的将士,将士上阵杀敌,立功受赏,死伤也有抚恤,本帅决不看其为何等身份,是何部族之人,一律平等视之,决不厚此薄彼,本帅只看你是立的是何功劳。同为大宋之民,又何分彼此?”
  “吼!吼!吼!”众军大喜,纷纷将手中刀枪用力敲击着地面,大声应和李三坚之言。
  许多蕃人从军之后,均是害怕汉人歧视,害怕军中的不公,此时的李三坚的一席话就如一颗定心丸般的,顿时诸蕃人是大喜过望。
  “本帅同时知道各部族有各自的习俗,也知道你们之间也有不少的仇怨。”李三坚待众军吼声稍歇之后,又是大声说道:“本帅今日立下第一条军规,那就是自今日始,本帅及所有黑旗军将士均必须尊重各部族的习俗,不过前提是军法、军纪,各部族的习俗不得违逆军法、军纪,否则军法从事。严军纪、明赏罚,此乃古之用兵之道,本帅也概莫能外,本帅也是如此,也必须如此。”
  李三坚顿了一顿后,又大声说道:“至于你们从前的些许仇怨、部族冲突等等,本帅今日要说的是,必须弃之脑后,自今日始,你们在军中均是袍泽兄弟,无论是何部族之人,均是生死与共的战友,本帅誓将视你们视为袍泽兄弟,视为生死与共的战友,今日本帅立誓于此地,若违此誓,天地不容!”
  “袍泽兄弟!”
  “生死与共!”
  “若违此誓,天地不容!”
  众黑旗军将士一起大声吼道,众人是热泪盈眶,大声应和着李三坚。
  以往的那些宋军之中的高官将帅,有何人像李三坚这样,将他们视为亲人,视为兄弟?那些个高官将帅均是将军中士卒或蕃人当做奴仆使唤的。
  姚舆无比敬佩看了一眼李三坚,师叔就是师叔,果然不同凡响,一席话是极有煽动力,很快就激起了黑旗军将士的效死之心。
  真不知道他这一套是从哪里学来的?姚舆心中暗道。
  “本帅知道你们之中的很多人是农奴,偷偷的跑来从军。”李三坚随后缓缓的说道:“本帅也知道你们之中绝大多数之人为贫困之人,为了一口吃的,为了活命从而加入了我黑旗军。”
  李三坚忽然提高了声音大声说道:“今日本帅在此许诺,只要加入了我黑旗军,便是我黑旗军将士,即脱离奴籍,家中也可脱离奴籍,也许会有人阻挠...”
  “沧浪!”一声,李三坚拔出了腰间吴王剑,斜指半空,“啸风”也是前蹄扬起,人立了起来。
  “若有人胆敢阻挠,就用我等手中的刀剑说话。”李三坚大声喝道。
  “谁敢阻挠就杀之!”
  “杀!杀!杀!”
  “我等被辱久矣,今日可是扬眉吐气了!”
  “李大帅啊...”
  此次黑旗军所募蕃人之中,有许多人身份就是农奴,偷偷跑出来加入了黑旗军,平日里是倍受欺凌,却敢怒而不敢言,此刻李三坚许下重诺,顿时他们激动得热泪盈眶的。
第一百三十六章
露出獠牙
  黑旗军五千人马,初设六营,分别为骠骑营、射日营、摧锋营、长兵营与神机营、斥候营。
  各营人数数百至千余人不等。
  其中骠骑营也就是黑旗军的骑兵马队,其营指挥使由姚舆兼任,营副指挥使为闵武炎。骠骑营人数最多,为一千五百人上下。
  骠骑营副指挥使闵武炎身高七尺余,身材魁梧,虎背熊腰的,为关中人氏,善骑射,武艺超群,有万夫不当之勇。凭他的本事,为军中一员将领是绰绰有余,可闵武炎此前秦凤路禁军之中的一名小校,是郁郁不得志。究其原因就是,闵武炎之父是汉人,而其母亲却是个蕃人,汉、蕃不得通婚,因此闵武炎为私产子,是饱受歧视。
  秦凤路经略安抚使李三坚重建黑旗军,选将募兵,闽武炎便去应募,一眼就被李三坚、姚舆看中,并被李三坚拔擢为黑旗军中的部将,为骠骑营副指挥使。
  闽武炎自是感激涕零。至于他从前的身份,禁军之中的小校,对于李三坚来说,这都不是个事儿,李三坚也是汉、夷之后...
  射日营也就是黑旗军的弓弩营,人数约五百人上下,装备的清一色的神臂弓等强弓硬弩。这些强弓硬弩多数是李三坚调拨而来的,只有少部分是黑旗军的军器监制作出来的。
  黑旗军的军器监毕竟是刚刚建立的,虽李三坚大力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但短期之内,是无法大量制作军械的,况且目前军器监主要的事情就是加紧赶制爷雷。
  射日营营指挥使为冯漳,营副指挥使名为拓拔魁,为一员蕃将。
  摧锋营也就是刀盾兵,按李三坚、姚舆的意思是想将其打造成一支冲锋陷阵、如铜墙铁壁般的重甲步兵,但弓弩容易得到,重甲却是难得,需耗费大量的金钱、精力、时间方能打造出来,因此此时的摧锋营只是略具雏形,与李三坚、姚舆等人的想象还相去甚远,就连摧锋营的副指挥都没有合适的人选,而摧锋营的指挥使为罗布瑞,来自拜占庭帝国的罗布瑞还兼任整个黑旗军的训练官,也就是军中教头。
  长兵营,顾名思义就是以长兵拒敌,人数约八百人上下,由许彪为营指挥使,营副指挥使为一名名叫姜屠的蕃将。
  姜屠也是武力超群,为一员悍将,只不过因为其心狠手辣的,故在军中有“姜屠夫”的“雅号”。
  神机营的名字较为新鲜,为李三坚所取,许多人都是不知这支人马到底是干什么的,显得较为神秘,只有少数人知道神机营是一支“用火”的队伍,主要就是使用“爷雷”,人数较少,约三百人上下,营指挥使为“赛孟起”崔虎臣,营副指挥使暂无。
  崔虎臣善使飞石制敌,李三坚就用其长。
  愿意从军的李三坚的弟子刘宗毅等人暂编入了神机营,从一名小卒做起。
  斥候营只有百余兵马,却要承担刺探、警戒、候望等诸多事情,燕四为斥候营等指挥。
  李三坚的三百亲卫由山魁为指挥统领这支兵马,济空副之,山魁不愿意下去领兵,只想护卫在李三坚身边,因而李三坚也不勉强他,命山魁统领这支三百亲卫。这支亲卫因其军衣上的标志为一头正在怒吼的猛虎,因此就被称作“虎卫”。
  宋军的编制,从高到低原为厢、军、指挥、都四级,一般是五百人为一指挥,五指挥为一军,十军为一厢,指挥之下便是都,一般是一百人上下为一都,五都为一指挥。各部的人数也并未强行限制死,可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士卒人数,人数是不固定的,因此宋军的一军之人数一般就是数千至万余人不等。
  都为宋军之中的最小编制,都的统兵官被称作“都头”、“副都头”,都头以下的军将有军头、十将、将虞候、承局、押官等等,这些低级军将被统称为“节级”。
  一厢之统兵官被称作“厢都指挥使”,一军之统兵官被称为“军都指挥使”,五百人的指挥也可称为“营指挥使”。
  熙宁改制之后,宋军的编制就是“将兵法”了,所谓将兵法就是以将、部、队三级编制代替厢、军、指挥、都四级编制,目的就是解决“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弊端,从而提高战斗力。
  不过随着将兵法的施行,并未完全废除旧制,许多地方均是旧制与新制混用,如目前陕西诸路驻扎着禁军一千余指,就是旧制的说法。
  将兵法的施行,其实作用不大。要解决“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困境,关键还是要看朝廷,看大宋皇帝,是否放心让各部将领长期领兵,这与旧制、新制关系不大的。
  厢军、乡兵、蕃兵等杂役军的编制到底是按旧制或新制,朝廷也未强行规定,因此宋各地厢军、乡兵、蕃兵等杂役军的编制就是五花八门的,什么情况都有,显得异常的混乱。
  李三坚、姚舆等人经过细细思量考虑,将黑旗军的编制设为了三级,即军、营、队三级,三队为一营,五至十营为一军。军设正将、副将,李三坚自任黑旗军正将,姚舆副之;营设营指挥使、营副指挥使,指挥使也可以称作部将、准备将;营下为队,队设队将、队虞候;队下为十、伍,设十夫长、伍夫长,李三坚、姚舆等人对宋军制将兵法变动不大,但却是简化了不少。最为关键的是,李三坚可不是大宋朝廷,经常性的更换各部将领,只要李三坚还在,只要黑旗军还在,只要没有出现大的变故,李三坚就打算让手下的这些将领一直任将,最起码短期内是不会改变的。
  “万胜!万胜!万胜!”
  黑旗军骠骑营队将丹木激动得热泪盈眶,举刀跟着众军狂呼呐喊。
  吐蕃人丹木家中是农奴之家,此前因擅自离营,差点被刘法斩了,被李三坚救下之后,李三坚还命人向其部族头人取了他的家眷,并送到了秦州,同时还免除了丹木家中的奴籍,当然李三坚的手段是金钱、锦帛、丝、绢等物外加威逼利诱,从而迫使其部族头人就范。
  话说李三坚也只能如此了,废除“农奴制”,李三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若强行为此举,必然会引起秦凤路诸部族的强烈反抗,甚至会惊动大宋朝廷,因此李三坚只能是针对加入黑旗军的将士,其他人就是有心无力了。
  李三坚不但废除了丹木家中的奴籍,还见其弓马娴熟,从而拔擢丹木为黑旗军骠骑营的一名队将,如此怎不令丹木等人感激涕零,怎不令丹木等一众同乡恨不得以死相报?
  同时李三坚还给了他们一个希望,或者说是一个信念,那就是............
  因此黑旗军自诞生之日起,便成为了天下一支劲旅,若干年之后,黑旗军之威名响彻中原大地,响彻大江南北,黑狼旗所过之处,敌军无不闻风丧胆,是望风而逃。
  当然此为后话,暂且不表。
  “此为何物?”李三坚横刀跃马,指着迎风招展的黑旗军的军旗,绣着一颗无比狰狞狼头的黑狼旗,大声问道。
  “黑狼旗!黑狼旗!黑狼旗!”
  “吼!吼!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7/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