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5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6/796

  不过费景阳却是坚信李三坚今后必将会是,前程不可限量,三十余岁,便为大宋四品大吏,这在整个大宋又有几人?
  宋帝赵佶身边的佞臣,如王黼,徐婷婷之兄李邦彦、朱勔等人,也是年纪轻轻,便身居高位,但此等佞臣岂能与李三坚相提并论?恶名昭彰,为天下人所恶,岂能长久?
  李三坚与此等佞臣却是恰恰相反,其大名可是名闻天下的。
  如此一来,今后的费景阳还能没有出路?还愁不能为官吗?还愁不能光宗耀祖、封妻荫子吗?
  李三坚点点头接着对二人说道:“朝廷将要对西戎用兵,这则消息应该不假,而我秦凤路必将会是首当其冲,因此李某这段日子打算侧重于兵事,政事就托于庭举你了。”
  李三坚随后取出经略安抚使之印,放在桌上,推到了费景阳的面前。
  “相公你这是...何意啊?”费景阳见状诧异的问道。
  “这些日子秦凤路之政事就托于你了。”李三坚看着费景阳微笑道:“由你全权代替李某行政事,用印也是由你自便。”
  大战在即,李三坚又要管政事,又要管兵事,而李三坚又不是铁人、神人,实在是分身乏术,无法兼顾。
  费景阳跟随李三坚已经有不少日子了,且其才干也是较为出众的,最关键的是费景阳是深知李三坚之意的,因此这段日子,李三坚打算由费景阳代行政事,自己也好专心于兵事。
  “.........”
  费景阳闻言默然,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是好。
  官员印绶是被官员视作性命的,不但不能轻易交给他人,还不能轻易视人,不能污秽、毁损等等,可李三坚居然就这么随便的将印绶交了出来?由费景阳代行政事?费景阳代行政事,仅凭印绶是不行的,官衙诸官也要认可费景阳才行的。
  于是费景阳摇头道:“相公,仅凭印绶是行不通的...”
  李三坚打断费景阳之言道:“凭你的才干,如此区区政事,岂能难得倒你?”
  “既然相公如此,在下也只能是遵命而行了。”费景阳无奈的点头道。
  政出经略相公府邸,大不了就说一切都是李三坚之意便是,费景阳心中暗道。
  “如此多谢了...”李三坚端起一碗酒与费景阳手中的酒碗碰了一下后,两人相视而笑,随后均是一饮而尽。
  “师叔...庭举兄,你二人也太不仗义了吧?居然将姚某弃之不顾?”姚舆瞪了李三坚一眼,又瞪了费景阳一眼,自顾自的将碗中酒一饮而尽,喝的是一滴不剩。
  “哈哈!”李三坚闻言大笑,拍了一记姚舆后说道道:“这下该论你的事情了。”
  “我有何事啊?”姚舆闻言诧异的问道。
  “你贵为福州兵马副总管,此刻却抛弃一切来到边塞,师叔我心中也是极为愧疚啊。”李三坚端起酒碗与姚舆手中的酒碗碰了一下后叹道。
  姚舆武臣接待吏部调令之后,品秩倒是没变,可差遣却是自动解除,此时到了秦州,却被李三坚打算安排在蕃军之中,要知道禁军与蕃军可是完全不同的,无论是哪方面来讲。
  蕃军不被重视,立功受赏的机会当然也就小得多了。
  “呵呵,师叔,此言差矣。”姚舆闻言咧嘴笑道:“诸位兄弟皆言,宁可在师叔手下为一名小卒,也比在那些直娘贼手下为将要畅快许多,因此姚某可是不在意的,只要可以上阵厮杀就行了,至于其他,也无甚紧要的。”
  “上阵厮杀?只怕有人将我等视作杂役也!”李三坚摇头道。
  “我...直娘贼,死光了他们才好呢。”姚舆闻言恨恨的骂道。
  李三坚说的很有道理,只怕是姚舆等人要上阵厮杀的机会都没有的,或者是当做“炮灰”,死了个干干净净的。
  “不过虽然如此,选兵选将、练兵练将、制作兵械、训练新军等事可不能耽搁,不为其他,只为应对今后的大变。”李三坚随后对姚舆、费景阳二人说道:“而强军之道,其实说难也不难,无外乎就两个字,一个是‘人’,一个就是‘器’,其中器好办,只要有人有钱有谋划,就能够制出,难就难在‘人’字,如何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励将士的求战之心、奋战之心,如何最大的提升军中士气,就较为困难了。”
  “师叔,你此言差矣。”姚舆闻言摇头道:“古之用兵,对于如何提升军中士气,也就是两个字,那就是‘激赏’,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就是这般道理,封官加爵、封妻荫子”
  “非也!”李三坚闻言摇头道:“激赏一事,我岂有不知啊?可这绝非长久之计。”
  “嗯,师叔的意思是...?”姚舆问道。
  “此时我在考虑考虑,今后再说。”李三坚沉吟半响之后答道。
  三人随后喝了一段时间闷酒之后,姚舆开口问道:“师叔,你一直说天下将有大变,说句老实话,当年我实在是不相信的,可如今辽却是发生了叛乱,相比北地是乱成了一锅粥了,此时师侄不得不信师叔之言了。难道师叔口中所言天下大乱,我包括我大宋吗?那么大宋是何大乱啊?我大宋也有人叛乱吗?”
  费景阳闻言也抬头看着李三坚,等待他的回答。
  当时李三坚说这话的时候,天下虽有不少匪患,但总得来说还是相对稳定的,宋如此,契丹辽也是如此,因此姚舆、费景阳等人又哪里肯信?
  可李三坚当年的话却是一一应验,再联系大宋目前的局势,因此不由得姚舆等人不信。
  李三坚难道是个预言巫神?姚舆等人甚至有时候在想。
  “叛乱?比叛乱更可怕!”李三坚摇头道。
  “到底是什么?”姚舆、费景阳一起问道。
  “是...”两人皆是李三坚的心腹,因此李三坚也不想再隐瞒,将多年来一直萦绕在心中的事情告诉给了二人。
  “嘡啷...”两人听完之后,手中的酒碗一齐落在了地上,摔成了碎片。
  “师叔、相公...”两人呆了良久之后,一齐喃喃自语道。
  ........................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岁!万岁!万岁!”
  辽东京辽阳府,破烂不堪的城墙上下,挤满了无数女真士卒,举着各种兵刃大声狂呼。
  金帝完颜阿骨打志得意满的高举手中长刀,骑在一匹无比神骏的战马之上,在无数金将领的簇拥之下,骑马缓缓的进入了辽阳府。
  辽天庆六年,宋政和六年,金收国二年,金军于辽东京辽阳府下大破辽军,并趁势攻取了辽阳府,辽军损兵折将,大败而逃。
  完颜阿骨打在起兵反辽,并数次大破辽军之后,于第二年便着急忙慌的登基称帝,国号“大金”,建元收国,建都会宁府,加号大圣皇帝。
  随着金在与辽的战争之中取得的一系列的胜利,随着辽的宁江州、宾州、咸州等地被金攻陷,金帝完颜阿骨打的野心也就无限膨胀了,仅从其年号便可见一斑。建元收国,不但要收辽国,还要收宋、西夏、高丽等国,马鞭所指,皆跪下称臣,当然目前金的主要对手仍是辽,毕竟饿死的骆驼比马大,虽辽军屡战屡败,但此时的辽疆域依然广袤,辽甲兵的数量任然众多。
  “圣皇...”完颜宗翰纵马疾驰而至对完颜阿骨打说道:“宋使来了。”
  完颜宗翰也就是完颜沾没喝。
  “宋使?快请过来。”完颜阿骨打闻言大喜,连连吩咐道。
第一百三十五章
不同凡响
  宋秦凤路郊外某处
  此时天刚蒙蒙亮,数缕金色的霞光自厚厚的云层之中迸射出来,照射在了白茫茫的广袤大地之上。
  昨日一场大雪,秦州冬季的郊外的树木、庄稼、野草等上均是积着厚厚的一层白雪,地上也是积雪数尺,行人路过,便发出一阵“嘎吱、嘎吱”的声音。太阳升起之时,树木、野草之时积雪便融化成了一滴滴的水珠,掉落下来。
  冬季的清晨是异常的寒冷,人们除了为生计奔波或者有事起早之外,均是缩在屋中,缩在被窝里,以躲避风雪。
  可此时郊外忽然出现了五千余身穿崭新黑色大宋军衣的士卒,或牵着马,或持着兵刃,或拿着弓箭,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了此处郊外,纷纷低声议论着什么,似乎在等什么人或者准备行校阅、骑射等事。
  “嗵...嗵...嗵...”
  “呜...呜...呜...”
  正在此时,一阵动人心魄的鼓声响起,一阵低沉的号角声也是回荡在了旷野之中。
  “列阵!”
  鼓号声就是将令,各部将领见状大声吆喝着手下士卒列阵。
  五千人马以千人为一队,列成了五个整整齐齐的方阵,有骑兵,也有长枪兵、刀盾兵、弓弩手等,个个均是挺胸抬头的看着前方。
  秦州新募五千蕃兵,经月余严苛训练,列阵倒也是像模像样的,没有出现混乱、杂乱的情形,同时五千蕃兵个个身强力壮,年龄已均是在二十五岁之内,有些蕃兵甚至只有十八九岁,精神抖擞的立在旷野之中,显得较为整齐,较为雄壮。
  蕃兵之中有吐蕃人、羌人、回鹘人、吐谷浑人,甚至还有其他部族的人,当然也有不少汉人。
  诸部族之人绝大多数是冲着秦州黑旗军丰厚的俸禄而来的。
  秦州黑旗军主帅李三坚募兵的条件就是,无论是何部族之人,在黑旗军之中均是有俸禄的,战时俸禄是更加优厚,死伤也是有丰厚的抚恤。
  这在以往宋军当中根本是不可能的,宋军之中的蕃兵平日里可没有一文钱的俸禄,只是在战时给点,却也不多。
  仅仅因为此,秦凤路十里八乡的蕃人便是蜂拥而至,只不过秦州黑旗军选人是异常的严苛,非青壮不收,非牧民、农夫不收等等严苛的条件。
  三通鼓罢,一将越众而出,纵马疾驰到了众军面前,身后紧紧跟随着十数名顶盔挂甲,身披黑色披风的将领,同时此名将领的三百亲卫,在一名身形如山的将领统领之下,也是纵马疾驰而至。
  为首的年轻将领身披的是一件大红色的披风,身穿黑色铁甲,头顶是一副黑色兜盔,脑后是斗大的一颗红缨,腰系一条兽面束带,前后两面青铜护心镜,腰悬一柄三尺宝剑,骑一匹无比神骏的骏马,在清晨的朝霞之中,显得异常的英气勃勃。
  “马匹还不少嘛。”三十岁出头的年轻将领疾驰至众军面前之后,勒住了马缰,按着腰间宝剑,看了一眼众军后说道。
  一面黑狼旗矗立在了年轻将领的身后,大旗被晨风吹得猎猎作响。
  “禀李经略!”骑在马上黑旗军副帅姚舆催马上前禀报道:“新募士卒之中,有很多是牧民,他们均是自带马匹来从军的。”
  姚舆今日也是全身披挂,披着一件黑色披风,背背一个箭壶,右腰悬长刀,左腰一副三石强弓,一柄红缨长枪挂在了马后,同样是威风凛凛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6/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