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5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6/796

  无数猎人、军卒将虎、豹、狼、兔、狍等各种各样的猎物从灌木丛、树林等处驱赶出来,以供辽皇帝陛下耶律延禧等人围猎。
  契丹武士之中有人纵马挺旗枪搏虎;也有人飞马张弓射鹿;有数名骁骑骑马突入围中举骨朵杖击打奔鹿。骁骑突入鹿群乱打,顿时使鹿群惊慌奔窜,于是契丹骁骑或张弓或挺枪追逐着奔散的奔鹿,奔鹿或死或伤,发出一阵阵的哀鸣声。
  猛虎被追逐,绝望的跃起做哀痛逃奔状,猎鹰也是自半空中疾落,扑地逐鹿逐野兔。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好一片围猎的热闹场景!
  辽帝耶律延禧生辰将至,也恭贺其生辰再好不过就是举办一场大型的围猎,于是乎,辽朝廷便出动了数千契丹皮室亲军及临时征召来的翰鲁朵户,举办一场喧嚣热闹的围猎,恭喜辽皇帝陛下生日快乐...
  随行的还有辽皇后萧夺里懒,耶律延禧的长子晋王耶律敖卢斡,次子梁王耶律雅里,次女耶律骨欲,三女耶律余里衍等人,耶律延禧的长女因体弱多病,从而留在了上京临潢府,并未跟随耶律延禧来中京巡游。
  另外就是一众皇亲国戚、王公大臣、内侍、宫女等等。
  “果然北人善骑也!”宋出使辽的生辰正使陈过庭看着剽悍的契丹骑兵惊叹道:“我天朝可无如此剽悍的骑军啊。”
  陈过庭、李三坚出使辽,辽帝耶律延禧在哪里,陈过庭、李三坚等人当然也要去哪里,此时赶着几大车礼物准备觐见辽帝耶律延禧之时,正赶上围猎,于是就来到了此地,看到了契丹人围猎的场景。
  虽然是在围猎,但辽皮室军军容还是较盛的,人强马壮、旗帜鲜明,是颇具威势,纵马疾驰围捕猎物之时,就跟千军万马正在冲杀一般。
  “北人所倚仗的便是骑军。”李三坚闻言点头赞同道:“他们虽在围猎,可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却似在行军作战一般,还颇合兵法。宾王兄,你仔细看,契丹人是采取的中央突破、两翼包抄之策,先使精兵骁骑自中突入,扰乱敌阵,随后就是两翼包抄,先以弓箭乱其阵,待敌慌乱、退却之时,即行掩杀。而掩杀也并非欲将敌一鼓而歼,乃是先驱敌、乱敌,其后待敌慌乱、溃不成军之时,他们才会大举杀入,边追边杀,边杀边追,敌也就是越杀越乱,越乱越慌,直至一溃千里,大败亏输。”
  “不过是一场狩猎而已,居然被你看出如此之多的道理?”陈过庭闻言转头看着李三坚诧异的问道。
  李三坚微笑着摇了摇头,笑而不语。
  北人善骑、善射、善猎,无论是哪个族群,都是大同小异的。
  北人喜欢狩猎,他们在长年累月的狩猎之中摸索出了战阵之法,对于他们来说,作战既是狩猎,狩猎既是作战。
  就如这一场契丹人的狩猎,看起来是场围猎,其实也可以看成是一场作战,看成是一场战场厮杀。
  李三坚虽未经历过与北方骑兵的战争,当然也未看过一场真正的与北方骑兵的战阵厮杀,但李三坚知道草原之中狮群是如何追逐、狩猎水牛群的。
  草原野牛,体型最大的,体重重达两千斤上下,皮厚蹄大,皮粗肉厚的,体态健硕,头上还有一对中者立毙的牛角。一头野牛与一头成年狮子对峙是丝毫不落下风的,而野牛群的数量是极为庞大的,是远超只有区区数头或数十头狮子的狮群的。
  之所以野牛沦为猎物,沦为狮子的口中的猎物,而狮子却成为了猎手,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二,其一就是狮子凭借其尖牙利爪,凭借其无比迅捷的速度,进可攻,退可守,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迅速撤离,野牛或野牛群根本就是望尘莫及,根本拿狮子没有半点办法,是无可奈何的,这种情形,与宋军步卒与北虏骑兵作战是何其相似。
  第二个原因就是狮子或狮群的战术,狮子或狮群是拿一个严阵以待的野牛群是毫无办法的,因此狮子或狮群采取的策略就是,先是利用吼声或尖牙利爪惊扰野牛群,令其惊慌失措,野牛或野牛群受惊后,就会四处奔逃,而在逃命过程之中必然是阵型大乱,必然会露出破绽,而狮子或狮群就会紧咬住野牛群不放,一旦发现落单的,一旦发现野牛群的破绽,便会一拥而上,集中优势兵力,围攻这头落单的野牛。
  虽不能说契丹军或北方其他部族的军队,作战之时与狮子捕猎野牛是完全一致的,但其中定必定是有其共通之处的。
  现在看来果然如此,李三坚一边骑马向着耶律延禧的宫帐走去,一边细细的观察着契丹人狩猎。
  其实北虏骑兵作战的方法或策略,除了李三坚之外,大宋之中还是有不少有识之士是了解的,了解程度甚至远超李三坚,但对其却是无可奈何的,原因当然是不言而喻的,就是北虏来无影、去无踪的骑军。
  宋是以精绝大阵闻名于世的,如宋太宗皇帝的平绒万全大阵,另外就是其精锐的的重甲步兵,犀利的弓弩等等。
  需十四万人上下及各种军械方能布成的平绒万全大阵,宋太宗皇帝等人打算以此对付北方骑兵。
  可平绒万全大阵实战效果却是不佳,取得的战绩平平无奇,甚至还曾经落败过,如太宗皇帝图复幽州的高梁河之战。
  十四万人加上各种军械布成的平绒万全大阵当然是坚固无比,正面攻击,几无攻破的可能,无论你来多少兵马,无论你是骑军还是步军。
  可待你布好大阵之后,人家不跟你打了,根本不会与你正面交锋,而是饶过大阵,攻击你的后方,或断粮道,或断水道,或攻击你的辎重,或攻击你后方城镇,使你首尾无法兼顾。
  马是可以移动的,人也可以移动,可一些沉重的军械或防御器械是不便于移动的,如拒马、鹿砦、投石机等等等等。
  因此宋步卒对付这些来去如风的骑军,根本是毫无办法,只能被动挨打,一不小心,反倒会被对方趁虚而入,从而一溃千里,大败而归。
  必须找到遏制其骑兵的办法,才能有一战之力,李三坚心中暗道。
  “呜......呜......呜......”陈过庭、李三坚等人走到辽帝耶律延禧的宫帐之时,又是响起了一阵沉闷的号角声,在号角声中,一行上百骑冲出了宫帐,立在了宫帐辕门之下。
  辽帝耶律延禧听闻宋使抵达,是亲自领人出来迎接了。
  “大宋使臣拜见北朝皇帝陛下!皇帝陛下万福金安!”陈过庭、李三坚望见耶律延禧后,不敢无礼,连忙下马,持节上前拜见耶律延禧道。
  “免礼,免礼,两位大使一路辛苦了。”一身戎装的耶律延禧挥了挥手,笑呵呵的对陈过庭、李三坚说道。
  辽帝耶律延禧倒是一口的流利汉语,且声音洪亮,令李三坚等人听得特别舒服。
  这还是李三坚第一次见到辽帝耶律延禧,于是在躬身施礼的同时,不由得偷偷抬头细细的打量了辽帝耶律延禧一番。
  只见耶律延禧年三十余岁、不到四十岁的模样,模样长得与一般契丹人有所不同,模样长得较为清矍,眉清目秀的,修剪得异常齐整的八字胡挂在上唇之上,颚下蓄着长须,显得较为威严。
  耶律延禧没戴帽子,露出了髡发,前额留一排短发,两鬓各垂一辫。
  耶律延禧相貌倒是出众,只不过眼睛下面已经出现了些许眼袋,这应该是酒色过度所致吧?李三坚心中暗道。
  耶律延禧右手握着一张红色宝弓,左臂还擎着一头淡红色的海东青。
  在宋使施礼、献词、献礼之后,耶律延禧笑嘻嘻的对陈过庭、李三坚说道:“两位大使远道而来,必是车马劳顿的,按说当去驿馆歇息,可朕将去猎禽,不知两位大使可否随行?不去也可,朕也不勉强,就命人领你们下去歇息便是。”
  李三坚闻言与陈过庭对视一眼后,躬身说道:“恭敬不如从命,吾等愿随大汗游畋。”
  不过是想显摆显摆而已,李三坚心中暗道,正好自己还没看够呢,跟随他游猎一番,又有何妨?
  但凡宋使出使辽,辽朝廷总是要在宋使面前炫耀一番的,以彰显大国之威。
  在辽看来,辽居于北,而宋居于南,以北镇南,首先是辽在气势上是盖过了宋,其次辽的国土面积是超过宋的,因此辽往往以上国自居。
第九十五章
夜郎自大
  “李大使,你这胯下坐骑...?为何名?为何处所得?”
  辽帝耶律延禧胯下坐骑也是一匹神驹,名为“赤露紫”,产自大宛国,头细颈高,四肢修长,皮薄毛细,步伐轻盈,力量大、速度快、耐力强,可日行千里,奔驰如电。
  狩猎过程之中免不了需纵马疾驰的,“赤露紫”奔驰起来,基本上是一骑绝尘的,全力奔驰,能将耶律延禧的一干手下甩得远远的。
  可此时耶律延禧纵马疾驰,将一干手下甩得远远的,回顾左右,只李三坚一人一骑紧随在侧,如此令耶律延禧是万分惊讶。
  李三坚胯下坐骑名曰“啸风”,不但能够轻松跟得上“赤露紫”,还显得颇有余力的,还显得颇为轻松。
  此刻“赤露紫”已经跑得身上已经出了不少细汗了,而“啸风”却如闲庭漫步一般。
  而更令人惊奇的便是,“赤露紫”似乎是有些害怕“啸风”,当“啸风”靠近之时,“赤露紫”垂着马头,不敢看“啸风”,“啸风”却是一副趾高气昂的模样...
  耶律延禧是异常惊异的看着李三坚及其胯下“啸风”问道,艳羡之意是溢于言表。
  耶律延禧此生之中喜好狩猎、美人、美酒、马匹、奇珍异宝、各种兵器等等,不过耶律延禧最喜欢的还是狩猎,而狩猎没有一匹好马是不行了,辽不缺马,因此耶律延禧收集了无数匹良马。
  不过耶律延禧所收集的所有马匹,可没有一匹比得上“啸风”的,无一匹能与其比肩,也许在整个大辽也找不出能与“啸风”比肩的马匹,因此耶律延禧是异常的惊奇与艳羡。
  宋朝廷可是送了耶律延禧数车贺礼,可连“啸风”一根寒毛都比不上,耶律延禧心中暗道。
  “大汗...”李三坚闻言在马上,不吭不卑的拱手答道:“此马名曰‘啸风’,为李某于泉州所得,乃是在狂风闪电之中孕育而生的。‘啸风’虽为李某的坐骑,可李某从未将其视作马,而将其视为李某生死与共的挚友。”
  李三坚此言一出,基本上就是一口回绝了耶律延禧,断绝了他的念想。
  耶律延禧虽为辽帝,而非宋帝,非李三坚的君上,可毕竟他是一国之君。按常理,一国之君喜欢李三坚的坐骑,李三坚当双手奉上,以讨得耶律延禧的欢心,耶律延禧一欢喜,必将也会回礼甚重,同时在国书之中也许对李三坚大加赞赏,李三坚回到开封府之后,也许也会因此加官进爵的。
  但就如李三坚所言,“啸风”已被李三坚当做是自己的挚友了,绝不容他人染指的。
  就算他人能够染指,也近不了“啸风”之身的,“啸风”也是除了李三坚之外,决不允许他人驾驭的。
  “啸风”也似乎是听懂了李三坚的话般的,欢快的嘶鸣了一声,驮着李三坚,迈着碎步,围着耶律延禧绕了半圈...
  “哦,原来如此,南朝也有如此神驹?真乃是件奇闻也。”耶律延禧闻言仍是心有不甘的看了“啸风”一眼后说道。
  李三坚没有献出“啸风”的意思,耶律延禧也不便开口强索的。
  “北朝有的,我大宋亦有,北朝没有的,我大宋也有。”李三坚闻言微微一笑道。
  “李大使,此言言过其实了吧?”此刻耶律延禧的一干臣下、护卫、随从方才赶到,辽兰陵郡王、枢密使萧奉先拍马赶到之后,正好听到了两人之间的对话,于是气喘吁吁的说道:“我大辽乃是炎黄中国正统,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怎不及你南朝?我大辽所产健马也是傲视天下,你南朝除了会造船、会纺丝之外,还能养马?你南朝有养马之地吗?”
  萧奉先此言就是在讽刺宋数次北伐,欲克复燕云十六州,而数次败北,永远的失去了燕云十六州。
  “哈哈哈哈!”诸辽人闻言一起大笑不已,就连耶律延禧闻言也是得意的捻须微笑着看着李三坚。
  耶律延禧倒是想看看李三坚这个大宋状元郎如何辩驳萧奉先。
  辽翰林学士承旨耶律石欲待说些什么,却是看了看李三坚之后,就沉默不语了,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
  “中国?何谓中国?”李三坚闻言倒也不慌张,也不羞恼,只是微微一笑后反问道。
  “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我大辽便居天地之中,为炎黄中国正统!”萧奉先答道。
  契丹人是源于东胡,随后由东胡分离出来的鲜卑人,为契丹人的祖先,而东胡或鲜卑早已自称为炎黄子孙。
  同时无论是契丹人还是东胡、鲜卑人均是认为他们为有熊氏或帝喾少子厌越的后代,而有熊氏或帝喾少子厌越均是皇帝的子孙,因此契丹人也是炎黄子孙。
  而契丹人又认为他们所居住的地区“北极”是天地之中,同时契丹人占据了燕云十六州,燕云十六州有又为中原之地,为古之“九州”之一,因此契丹人便以中国自居,不过也承认汉人的朝廷宋也为中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6/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