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5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5/796

  “石头,呃...不对,科举及第,做官了,那么该为大官人了,耶律大官人,别来无恙乎?”李三坚奉旨出契丹,如何不先了解辽朝廷的官袍?于是见耶律大石一身辽朝廷从三品的官袍,微笑着看着耶律大石说道。
  当年耶律大石辞别李三坚之时,就说要会辽参加科举,因此李三坚此时猜到了他当已是科举及第、金榜题名了。
  同时李三坚也万没料到耶律大石居然升官升得如此之快,数年不见,便为辽朝廷的高官重臣。
  难道契丹真是不拘一格降人才吗?李三坚心中暗暗纳闷道。
  “在李相公面前,小可不敢以‘大官人’自居。”耶律大石拱手以汉礼向着李三坚施了一礼后说道:“数年不见,李相公可好?”
  李三坚当年可是对耶律大石有恩的,同时还教授他汉学,可谓是耶律大石的半师半友,因此耶律大石对李三坚是恭敬有加。
  不过耶律大石平步青云,面上不免露出了一丝得意之色。
  他娘的,你得意个屁啊!李三坚察觉到了耶律大石的得意之意,于是心中大骂耶律大石道,就你肚中那点笔墨、才学,也就是在契丹了,若是在大宋,还进士?进士毛你都摸不到,要知道在大宋有多少才学之士,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却名落孙山。
  同时也许是因为耶律大石的身份为契丹人,还是契丹皇族之姓,从而才金榜题名的。
  契丹皇族好不容易参加一次科举,若是名落孙山,岂不会丢了契丹皇族的脸面,为他人所耻笑?
  “呵呵,不过是时光荏苒,也无所谓好与不好。”虽李三坚心中颇有些不以为然的,不过脸上并未露出半点异状,只是指着完颜沾没喝、完颜斡啜两兄弟笑问道:“耶律大官人可否看在李某的薄面,不必为难此二人了?”
  完颜沾没喝、完颜斡啜两兄弟毕竟对李三坚算是有救命之恩的,因此李三坚替他二人求情。
  女真人先灭辽,后灭宋,李三坚当然是知道的,可又能怎样?难道力毙他们于刀下或者大肆挑拨,利用契丹人之手杀了他们?这是不可能的,原因其一是女真人多了去了,杀此二人又有何用?其二就是李三坚为宋臣,而非辽臣,不过是奉旨出使契丹的宋臣而已,因此断不可参与这种事情当中去的,若是贸然参与,必然会为辽朝廷认为李三坚是挑拨离间,到时候就是后果难料了。
  况且此二人确实对李三坚等人有些救命之恩的,且此二人,特别是名为完颜沾没喝之人,是如此的英雄了得,李三坚又岂能恩将仇报?非但如此,李三坚还起了爱才之意。
  若是李三坚将此二人骗到大宋,岂不是大宋会多了两名猛将?李三坚心中暗暗思忖道。
  若说李三坚知道完颜斡啜即为兀术,也就是完颜宗弼,完颜沾没喝即为粘罕,也就是完颜宗翰,不知又作何感想?
  “李相公如此说,本官岂有不允的道理?”耶律大石点点应了一声后,就吩咐完颜沾没喝两兄弟道:“你二人还不多谢李相公?”
  “多谢李相公,多谢大石林牙?”完颜沾没喝、完颜兀术二人闻言互视了一眼后谢道。
  “服侍南朝使臣前往大汗宫帐吧。”耶律大石点头吩咐二人道。
  “宫帐?汝主不在城中?”李三坚闻言奇道。
  “这...”耶律大石闻言有些难为情的答道:“大汗正在附近狩猎呢。”
  一个喜欢字画,一个沉迷于狩猎,这哥俩...李三坚闻言心中暗暗摇了摇头后,就翻身上了“啸风”的马背。
第九十三章
各怀鬼胎
  “哎,大石。”骑在马上的李三坚叹了一口气后对耶律大石说道:“李某知道你契丹人,是逐水草而居,以畜牧、田鱼为生,可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相公...”与李三坚并骑而行的耶律大石闻言说道:“在泉州之时,你我便是无话不谈,此刻只你我二人,李相公有话但说无妨。”
  耶律大石接到李三坚等宋使臣之后,便向辽帝耶律延禧狩猎行在之处走去。
  一路之上,耶律大石对大宋正使陈过庭一副爱理不搭的模样,却对副使李三坚极为热情,甚至还有些向着李三坚献殷勤的模样...骑着马一直跟随在李三坚身边,与李三坚谈天论地的,如此令陈过庭感动异常纳闷。
  不久前,李三坚居然认识一名契丹高官,已经使陈过庭感到惊异了,此时陈过庭是更加的诧异。
  据陈过庭所知,李三坚并未来过北地的,更未出使过契丹,可他为何识得一名契丹人,还是一名契丹朝廷高官?陈过庭是百思不得其解。
  李三坚见耶律大石如此说,于是点点头,直言不讳的说道:“但凡这世上之事,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好游畋之事,不忘本性,本是件好事,可耽于游畋,却非妙事也。”
  李三坚这一路之上,听得最多的便是辽帝耶律延禧游猎之事,耽于游猎,生事扰民,不理国政,路上李三坚等人亲眼所见的无数猎场便是佐证。
  按说辽帝耶律延禧再昏聩无能,再耽酒嗜音,再穷奢极欲,与李三坚有何关系?又与宋有何关系?
  可李三坚心中非常清楚,辽自从与宋签订“澶渊之盟”后,在一定程度,在一定时候,在一定情况之下,辽便成为了宋北部的一道屏障,今后将要崛起的女真欲南下饮马,必先平辽。若辽灭,宋就危在旦夕了,所谓唇亡齿寒,就是这个道理。
  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宋帝赵佶再怎样的昏庸无能,但他毕竟为大宋天子,为一国之君,同时赵佶虽怀疑过李三坚,将其羁入大狱,使得李三坚差点就命归黄泉,同时李三坚心中也是颇为怨恨赵佶。
  随后宋帝赵佶还是宽恕了李三坚,虽未重用李三坚,但却是官了官,因此总的来说,宋帝赵佶还是善待李三坚的。
  因此无论从哪方面来讲,李三坚就有必要提醒一下耶律大石了,希望他能劝谏辽帝耶律延禧,提防女真人,辽安全了,大宋方能安全。
  于公,李三坚必须如此,于私,李三坚也必须如此。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赵佶完蛋,完蛋的可不不止他一人的,而是整个大宋,赵佶遭殃,遭殃的也绝不止赵佶一人。要知道此刻李三坚的满门老幼还在东京开封府被当作人质呢,就算赵佶并未将李三坚的家人当作人质,但此时李三坚无论去哪里,其家人定是不会再跟随他走了,这是秃子头上的虱子,为显而易见之事。
  因此李三坚为了自己家人也必须这么做的。
  “李相公之意,大石又岂能不知?多谢李相公了,不过...”耶律大石闻言也是叹了口气后说道。
  何止耽于游畋啊?李三坚不太了解辽朝廷状况,可耶律大石又岂能不知?耶律大石不但知道,还知道得很细致。
  目前辽帝耽于游畋,马鞭所指,皆为猎场,是极度的扰民害民,令辽民是怨声载道的,是民不聊生。非但如此,还邪正不辨,任人唯亲,是亲佞人而远正直,并拒听忠言。
  辽北府宰相萧兀纳,是两次冤案洗劫后的硕果仅存者,曾冒险保护延禧,力主以耶律延禧为嗣,是有拥立之功的,其后萧兀纳因屡进直言而招致怨恨,虽耶律延禧尊其为太傅,却将他赶出了朝廷,任地方节度使去了。
  如辽忠直之臣耶律石柳等人也是如此,因献忠言而获罪,或死或贬的。
  辽帝耶律延禧是亲佞人而远正直,宠信殿前都点检萧胡笃,枢密使萧奉先、萧保先、萧嗣先等外戚,由着他们这些人把持朝政。
  而萧胡笃、萧奉先之流为何人?他们无军、政才干,专以阿谀取容,为固宠保位,不惜祸乱朝纲,排除异己,尽斥忠直人士,引荐逢迎取媚、贪污误国之辈,使辽之朝政是每况愈下,此刻已经达到了一发而不可收拾之地步了,已经达到了偏听偏信、众叛亲离之地步了。
  “不过什么?”李三坚闻言伏在马鞍之上,并借机抬了抬屁股后问道。
  骑在马鞍之上,时间久了,其他还好些,屁股却是被膈得隐隐作痛,难道他们契丹胡虏不痛吗?李三坚瞄了一眼稳如泰山的耶律大石的屁股后,开口问道。
  “不过...”耶律大石感觉李三坚的目光有些不对,于是看了一眼李三坚后,想说些什么,却又摇了摇头后说道:“李相公之意,大石心中明白,可此时大石想说的是,汝主也是如此吧?花石纲之事,大石是略有耳闻的。就连你李青天忧于国事,愤而上书汝主,并因此下了大狱等事,大石也是略知一二的。”
  哥俩所侍候的主子都是这副德性,你就大哥不说二哥了吧?耶律大石此刻心中忽然感到暗暗好笑。
  “我...这...哎...”李三坚无言以对,又是长叹了一声后道:“身为臣子,为君为国为民,当尽力而为,至于成事与否,就凭天意了!”
  耶律大石说得太对了,宋帝赵佶、辽帝耶律延禧都是一般模样,李三坚心中暗道,一个沉迷于古玩字画、奇花异草、奇石美玉等等,一个耽于游畋,简直就是各好各的,是各有所好,且沉迷于其,不可自拔。
  而且两人均是亲佞人而远正直,拒听忠言。宋帝赵佶宠信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之辈,辽帝耶律延禧宠信萧胡笃、萧奉先之辈。
  李三坚是不止一次的,或旁敲或侧击,提醒赵佶,可他却置若罔闻的,根本听不进去。
  兴国之君是大不相同的,可亡国之君却是大同小异的。
  “李相公所言甚是。”李三坚此言一出,耶律大石又能怎样?还能怎样回答?只能连连点头称是。
  “哦,这么说,大石你准备死谏了?《忠君道德》有云,文臣死谏,武臣死战,大石你文武兼备,确应死谏之。”李三坚闻言笑道。
  “李相公此言差矣!大石再怎样狂妄,也不敢自称文武兼备。李相公乃是天下文魁,大石难及相公之万一,且你李相公泉州练军,练出了一支天下雄师,大石兵事也难及相公之万一...”耶律大石闻言哈哈笑道:“因此你李相公怎样,我耶律大石也当怎样,你李相公死谏,大石也愿步入相公之后尘也!”
  李三坚泉州强军、练兵之举,说纯粹为了大宋,耶律大石是打死不信的。
  狐狸的尾巴,已初现端倪,并且已被耶律大石察觉到了。
  “哈哈!”李三坚闻言也是大笑道:“言之有理,言之有理啊。”
  两人各自心怀鬼胎,相顾而笑。
  “只可惜,哎,只可惜...”两人各自心怀鬼胎李三坚随后收住了笑声,苦着脸说道。
  “哎,相公有话直说便是,此处只你我二人,当年大石也是相公的心腹呢,你又何必吞吞吐吐的?”耶律大石见状叹道。
  两人是单独并骑而行的,身边并无旁人。
  李三坚闻言点点头,将福建黑旗军之事,将黑旗军被大宋朝廷拆了个七零八落之事,详细告诉给了耶律大石。
  “奸佞误国,真乃是可恨,可叹也!”耶律大石听完后,不由得叹道。
  李三坚泉州强军练兵之法,对耶律大石是颇有启发的,若是整个大宋都依李三坚之法练军,说不定真能练出一支强军,到时候也许就连辽都不一定是宋军的对手呢。
  因而此时的耶律大石是既感可惜,又感到有些放心。
  如此本事了得之人,大宋朝廷居然不用,居然不重用?居然闲置起来,做什么礼部官员...
  “哎,李相公啊...”耶律大石面呈惋惜之色,对李三坚说道:“此事也是老生常谈了,当年大石曾经请你入辽,被你拒绝了,此时大石还是这句话,宋不用你,我大辽用你。若是你前来大辽,如此次出使,干脆就不走了,如此大石愿以满门老幼保举你,在我大辽为官,以李相公的本事,必然为吾皇所重用。至于李相公担心家人,此事也不必在意,大石请吾皇下国书要人便是,难道南朝朝廷还能不放人不成?”
  又来了,这怎么可能?李三坚瞪了耶律大石一眼后说道:“李某的家人可迁至北地,可李某的祖坟,李某的根却在南方,难道你还能迁来不成?此事休要再提了,否则休怪李某无义。”
  “此为大石多言了。”耶律大石闻言无奈的说道。
第九十四章
随驾狩猎
  “呜......呜......呜......”
  辽中京大定府一片旷野之中,响起了一阵低沉而又及远的号角声,在号角声中,无数契丹武士,或挺旗枪,或架鹰,或引弓,或执小旗,跃马而出,追逐着四处奔散的各种猎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5/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