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4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1/796

  “宋律苛酷,知州大老爷又何必如此的消遣小人?”费景阳摇头惨笑道。
  “小人?为何不称罪人?到了如今,难道你还不肯认罪伏法吗?”李三坚盯着费景阳问道。
  “小人何罪之有?”费景阳反问道。
  “哈哈。。。”李三坚似乎是气急而笑,笑了数声后冷冷的说道:“聚啸山林,杀官造反,荼毒百姓,遗祸一方,难道此不是尔等之罪吗?不但是罪,还是大罪,死罪!”
  “不过是一些吃不上饭的穷苦百姓聚在一起而已。”费景阳平静的说道:“山寨之中大都为穷苦百姓,许多人是为官府所迫,为生计所迫,杀官造反?官府不来继续逼迫我等,我等何来杀官?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我等从前皆为草民,草民吃得上饭,何苦冒着杀头之险,而走上这条不归路。至于知州老爷口子所言荼毒百姓一事,小人以为是不得已而为之也。我等聚义于山寨,避祸于海岛,无粮无饷,难道都要饿死吗?”
  “又是官逼民反?”李三坚闻言不由的轻笑道:“好一张巧嘴,不愧为‘溪边蛇’也。难道尔等兴兵攻打泉州,也是迫于生计吗?难道尔等残害我普通士卒,也是迫于生计吗?难道除此之外,就别无他法吗?难道聚啸山林就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吗?”
  费景阳闻言没有说话,表情平淡,心中明显仍是不服。
  李三坚随后身体前倾,盯着费景阳说道:“不瞒你说,本官亦是微贱之家出身,为琼台儋州普通渔民之家,从前本官家中亦是为官府所迫,亦是生活窘迫,几乎无法继续生活下去了,可本官就聚啸山林,杀官造反吗?天下是有贪官污吏,是有恶官酷吏,人数还不少,可我大宋也有清官、正官,为何偏要走上这独木桥?人间大道你不走,偏要走上这条崎岖之路?”
  但凡捉住一名贼寇,必要查清他的来历。不几日的功夫,费景阳的来历就被查清楚了,李三坚怜其身世,颇有些同病相怜之感,因此就对费景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山寨军师,且是读书人出身,李三坚也是不禁对其产生了兴趣。
  何人都能如你这样啊?解试、省试、殿试头名,三魁状元郎,为当今陛下所宠信,其后就是一帆风顺的走上仕途,费景阳心中仍是不服。
  费景阳从前也如李三坚一般,盼望科举及第,一举改变自己及家人的命运,不是当年那场变故,费景阳说不定已经金榜题名,做上了大宋的官员了。
  “知州大老爷!”于是费景阳对李三坚说道:“诚如知州所言,天下有恶官酷吏,也有清官、正官,可草民等时运不佳,未遇如李知州如此这般的清官、正官,皆是遇到了恶官酷吏,恶官酷吏之恶之酷,知州大老爷估计从未见识过吧?其恶其酷能将人活活逼死,一时不死,亦是家破人亡,李知州,到了此时,你还能泰然处之吗?还能够泰然自若吗?”
  “我。。。。。”李三坚无言以对。
  自来到这个世上以来,李三坚还是头一次被人说的,一时之间是哑口无言,对于能言善辩的李三坚来说,这是极为少见的。
  费景阳之意,李三坚又岂能不明白?当年琼台儋州之时,若真有官府之人将李三坚家中逼的无法生存,特别是逼迫母亲符二娘,李三坚又当如何?
  李三坚说不定也与费景阳一样,杀官造反了、聚啸山林了。。。当然前提是李三坚有这个本事。
  他娘的,自己从未遇到这种事情,又想那么多做甚?李三坚随后心中暗骂了一句。
  果然此人不可小觑,李三坚随后看着费景阳心中暗道,差点被他带沟里去了。。。。。
  “我大宋自有王法在,朗朗乾坤,清天明月的,难道还找不到说理之处?”良久之后,李三坚方才开口道。
  “王法?”李三坚提起王法,费景阳是更加的嗤之以鼻:“王法是官府之人的王法,而绝非我等草民的王法。”
  李三坚闻言又是盯着费景阳说道:“无论怎样,世上之事均如尔等这般,这天下岂不是要大乱吗?天下之人无法可依,无法可循,均是如尔等这般的‘替天行道’,天下岂不是也要大乱吗?到那时,苦的可是普通百姓。况且尔等真的是在替天行道吗?本官率兵攻破尔等之巢穴,仅搜出的女子就有数百人之多,这其中大多数的女子为尔等强逼、强抢的普通百姓家中的女子,这也是替天行道吗?尔等行的是何道?”
  “哎,此为大哥。。。大哥一直不听我劝阻,并且除了此事,此次攻打泉州城池,若听我劝阻,此刻泉州城池已在我手中矣!”费景阳长叹了一声道。
  “哈哈。。。”李三坚闻言大笑道:“本官始终信奉一句话,那就是邪不胜正,尔等是邪,我泉州官兵为正,尔等为乌合之众,而我泉州大军为煌煌之师,我泉州军以弱敌强,以正压邪,数次交锋,你难道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吗?”
  “是,你李知州说的是,我等为邪,官兵为正。”费景阳哼了一声冷笑道:“何谓正邪?只怕到时候,正的会变成邪的,邪的会变成正的。”
  “此话怎讲?你这是何意?”李三坚闻言愕然道。
  “知州大老爷!”费景阳冷笑道:“你泉州大军此时已经大获全胜,是威名远播,坊间已经是有了‘铁血战兵’之名,威名已远超大宋精锐禁军,可李大知州,你可曾想过一件事情吗?那就是,泉州之事,朝廷能容吗?”
  “我。。。”李三坚又一次被费景阳说得无言以对,半响说不出话来了。
  怎么将这件事情忘了?李三坚心中懊恼道。
  什么能容吗?是肯定不能容,李三坚心中暗道。
  自有宋以来,就有了强干弱枝之策,收缴地方军权,归于朝廷,宋军精锐禁军除了驻扎在京师之外,就是驻扎在西北与北面,以防强虏寇边。
  除了允许地方州府保留一些兵不像兵、民不像民的厢军、乡兵之外,或者保留少许禁军之外,是不允许保留大批精锐之旅的。
  李三坚心中念念不忘,今后的那件大事,于是不知不觉的就有了强军之念,并付诸于行动,从而忽视了朝廷之国策。
  此时泉州军名声大噪,威名远扬,必然会为朝廷所猜忌。
  不过好在此时泉州兵马仍是甚少,因此事情才不至于难以收拾。
  又让马儿跑,又不让马儿吃草,此刻的李三坚心中恨极。
  泉州海贼肆虐,匪患严重,没有一支强军,如何能够保境安民?
  当然福建路还是驻扎有少许大宋精锐禁军的,可一旦事急,先不论请得请不动这些老爷兵,就算是请来了,又有鸟用?李三坚心中暗骂道。
  此次泉州之中,福州禁军倒是来了,可一个个缩在后面,根本没有与贼军接战,最后还大肆吹嘘,使得李三坚不得不怀疑他们是来抢功的。
  不过此时费景阳之言倒是给李三坚提了醒,那就是千万不要忘了开封府,千万不要忘了朝廷。
  “山魁,你去安排一些酒菜,今日本官倒想与此人畅饮、畅谈一番。”李三坚随后吩咐山魁道。
  山魁点头就推门而出。
  “你敢与本官饮酒吗?”李三坚笑问道。
  狱中毒酒毒死人犯之事是常发生的,故李三坚有此一问。
  “将死之人,有何不敢?”费景阳笑道。
  “又来了。。。”李三坚摇头道:“法是死的,人是活的,汝岂不闻法外开恩之说吗?”
第一百八十九章
加官进爵
  宋崇宁三年十二月泉州
  “朕承先帝之末命,嗣累圣之丕图。若履渊水,未知优济。。。恩转李三坚,官除中奉大夫、龙图阁待制、知福州军州事兼本路马步军都部署、管勾安抚使司事。。。”
  泉州州衙之中,一名远来的传旨使臣捧着一纸诰命文书大声宣读道。
  宋圣旨主要有两种,一种为制书,一种就是诰书。
  其中处分军国大事或除授官职才会颁发制书的,除授官职也是除授三品以上的官职才会颁发,主要为尚书左右仆射、开封仪同三司、节度使等官职。
  而李三坚此次被朝廷敕封为从五品的中奉大夫,因此只能颁发诰书。
  “臣等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泉州州衙李三坚、崔永梽一干文武一起大声谢恩道。
  宋之军功赏赐不可谓不丰厚,李三坚直接由一名州府官员拔擢为路级官员,为管勾安抚使司事,也就是福建路经略安抚使、福建路兵马都总管并兼福州知州,李三坚转身一变,就成为了福建路的“帅臣”。
  官员俸禄品级也从六品拔擢为从五品官员。
  宋任某路经略安抚使需有一定的条件的,其中就有官员流品的限制,一般来说,任经略安抚使需四品以上才行,而李三坚仅为从五品的官员,因此官名就是管勾安抚使司事。
  因此管勾安抚使司事其实就是福建路经略安抚使。
  而崔永梽也因功拔擢为福建路转运副使,其余泉州一干文武、将、兵均已得到了不小的赏赐。
  军中赏赐分为三等,一等将校转三资,主将得正副指挥使,转两官及循两资;二等将校转两资,军人转军使都头,转一官循一资;三等武臣减四年磨勘,将校转一资,军人转副都头兵马使。
  一般的士卒主要是得布、帛、绢、钱等赏赐。
  泉州武威舟师进驻福州,章阚拔擢为福州舟师指挥使,爵升两级,司马威拔擢为福州舟师副指挥使,爵升一级,郑泰、冯漳等舟师将领亦得封赏。
  泉州兵马监押姚舆把擢为福建路兵马都副总管,爵升两级,罗布瑞、山魁、许彪、周虎臣等将领亦得封赏。
  一干降将、降卒也是得了一些封赏。
  原福建路“帅臣”胡文海迁官京师,拔擢为了京官。
  宋军功赏赐极为丰厚,可就是太慢,崇宁三年初朝廷就得到了李三坚的奏报,可一直拖到了崇宁三年的年底赏赐方才下来,这一拖,就拖到了年底。。。
  原因就是衙门设置叠床架屋、程序繁琐,地方州府上奏之后,朝廷各个衙门之间还要互相扯皮、拖拉,致使效率极为低下。
  申上朝廷,行下覆实,展转因循,动经岁月,此次朝廷封赏泉州能够在一年之内赏赐下来,还是算比较快的,一般来说,拖个二年三年也并非是何奇事。
  而赏罚逾时的后果就是,易使军心涣散,兵无心战阵。
  就如此次泉州之战中,一些泉州军在防守泉州城池之战中立下战功,应得赏赐却迟迟未到,直至在其后作战之中战死,而所得赏赐却只是前次战功的赏赐。。。
  不过幸好防守泉州城池之战后,泉州并未大的战事,并且李三坚已提前自泉州州衙之中拿出部分财物赏赐给了泉州军,才能够保持泉州军的战力与士气。
  “恭喜李经略相公了。”朝廷传旨使臣是一名宫中内臣,姓吴,传旨完毕之后,吴使臣忙着恭喜李三坚道:“经略相公如此年少,便为五品大员,便为封疆大吏,啧啧啧,可了不得啊。”
  吴使臣艳羡之意是溢于言表,同时点头哈腰的,恭维之意也是溢于言表。
  宋帝赵佶如此厚赏李三坚,他人又岂能看不出对李三坚的宠信?简直是深得皇恩啊,说不定,过不了多久,李三坚将会迁官回到京师呢。
  吴使臣想到此处,脸上的恭维之意是越来越明显,是越来越热切。
  “多谢吴中官了。”李三坚神态温和,慌忙谢道:“李某如此,全凭中官宫中操持,今日又不远万里,远道而来,辛劳如斯,李某无以为报。吴中官,李某已备下酒宴,中官稍是歇息之后,便请赴宴如何?李某另有敬礼奉上,请中官笑纳。”
  泉州州衙一众官吏,包括崔永梽,均是莞尔,均是一脸的哭笑不得。
  一般这种传旨的内臣,地方州府均是要备下酒宴的,此无可厚非,不看功劳也要看其苦劳啊,当然厚礼也是免不了的,可李三坚居然大庭广众之下,大谈送礼一事,使得众官均感到脸皮微微发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1/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