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3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4/796

  泉州奉旨成立了舟师,此刻练兵、造船,准备剿灭海贼,如此时李三坚出了什么事情,那么泉州之事基本上就会半路夭折了。
  “崔公放心,李某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出此下策的。”李三坚点头安慰崔永梽道。
  一时之间,两人相对无言,良久之后,李三坚对崔永梽说道:“崔公,你先回去吧。”
  “李知州,你。。。要做什么?”崔永梽闻言疑惑的问道。
  “上疏!”李三坚答道。
  “何疏?”崔永梽惊问道。
  “请入‘元祐党籍疏’。”李三坚平静的答道
  。。。。。。。。。。。。。。。。。。。。。。
  “臣以庸材,蒙恩备员一州,出守泉州郡两岁余。泉州郡为东南要地,臣平水患,薄傜役,轻税赋,澄吏治,兴水利,兴商旅,以民以殷盛,国以富彊,百姓乐用。然海贼忽起,臣奉旨置舟师,习新卒,以剿海贼,以安民心,以报陛下天恩。。。。。。
  臣守郡之时,师轼亡,臣哀伤思慕不绝于心。。。。
  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父子有礼,六亲有纪,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夫人之所设,不为不立,不植则僵,不修则坏。《管子》曰:“礼义廉耻,是谓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臣坚幼时即拜于恩师门下,蒙恩师悉力教授。臣坚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忠臣无境外之交,弟子有柬修之好。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臣于泉州忽闻师轼为‘奸党’,臣岂不为之寒心哉?臣岂不为之伤心哉?臣岂不为之泣哉?
  臣于泉州夜不能寐,食不知味,日日为师泣。
  师为‘奸党’,弟子岂能独善其身?臣坚愿入‘元祐党籍’,以谢师恩,臣伏乞陛下全坚忠孝之名。
  微臣自知渎犯天威,罪在不赦,席藁私室,以待斧钺之诛。”
  李三坚的第一道奏疏其实就是旁敲侧击的反对“崇宁党禁”。
  李三坚认为元祐之人当中有君子,亦有小人,元丰之人当中也是如此,有君子,亦有小人,既然如此,为何要将所有的元祐之人划为奸党?
  李三坚在第一道奏疏之中也犀利的写明了,蔡京所为皆为谄上伐异之举,章惇、曾布等人就是佐证。
  其实不是蔡京将恩师苏轼划为奸党,李三坚才懒得参与朝廷这些破事呢,蔡京将恩师苏轼划为奸党,并焚毁苏轼的文章、诗词等,因此就激怒了李三坚,愤而上书朝廷,为苏轼鸣不平。
  既然如此,事情已经到了这个份上,于是李三坚将心中的不快都发泄出来,一不做二不休的,一连上了三道疏。
  第一道奏疏,就是“请入‘元祐党籍’疏”,第二道疏就是细陈“币制新政”的利弊。
  而李三坚的第三道疏却使人大跌眼镜,眼珠子滴溜溜的滚了一地。。。。
  李三坚的第三道疏就是“‘丰佑之争’,女子何辜?”,为又被免去皇后之位的孟氏鸣不平。。。
  先帝哲宗皇帝赵煦的第一任皇后孟氏贤淑温婉,生平从不与人争斗,却屡遭迫害。
  孟氏出身名门,其祖父是眉州防御使马军都虞侯孟元。孟氏自小就温柔乖顺,很得哲宗祖母高太后的喜爱,于是孟氏很小就被高太后接入了宫中,其后,高太后命赵煦娶了孟氏,并将孟氏立为皇后。
  因为各种原因,皇后孟氏并不得宠。高太后死后,孟氏因“巫蛊”一案,被废除皇后之位,废后之后,孟氏迁至瑶华宫居住,号“华阳教主”。
  李三坚也与一直居住在瑶华宫的孟氏有了一面之缘。
  赵佶即位之后,对向太后感恩戴德,不仅请她垂帘听政,还将向太后一向喜欢的废后孟氏迎回宫中,复立为元佑皇后。
  孟皇后被迎回宫中还没享几天清福,向太后就过世了。而此时蔡京等人为了打击“元祐党人”,竟然将皇后孟氏也牵连上了,上奏宋帝赵佶,又将孟皇后废去,加赐号“希微元通知和妙静仙师”,并再次让她移居瑶华宫。
  就好像不打倒这个可怜的女子,他们的“大业”就不会成功似的。
  皇后孟氏的不平之事,激起了李三坚的义愤,于是在为其师鸣不平的同时,也为孟氏鸣不平。。。
第一百三十六章
罗布瑞
  宋崇宁二年泉州
  泉州为海外通商之地,因此各种海外邦国的商人较多,每日里穿着各色异国服饰的商人在泉州城内来来往往的,是川流不息,这种人长相也是各异,有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人,也有黄头发、蓝眼睛、高鼻梁、白色肌肤之人,甚至还有黑肤之人,令人惊异。
  “站住,干什么的?”
  此日,一名身材异常高大之人,裹着一件黑色破衣服,就往泉州州衙当中闯去,大汉头上的黑色头巾几乎将面目遮蔽完了,只能看到其满是金色胡渣的下巴,大汉身上的衣物也是衣不蔽体,衣下露出的胳臂不但长满了汗毛,还是肌肉虬结,显得异常的孔武有力。
  泉州州衙门口当值的众兵丁,不敢怠慢,一边喝问,一边持兵器将此名似乎是个外邦人的大汉团团围住了。
  “揭去头巾!”一名小校半刀出鞘,对着大汉喝道。
  大汉被众兵丁围上了,不敢造次,只好缓缓的掀开了头上的头巾。
  “果然是个蛮夷!”
  “还是个刺奴!难道是逃跑的刺奴?”
  “兀那蛮夷,为何擅闯衙门啊?”
  众兵丁见此人长相果然非宋人,也不是契丹、党项人等,而是个金发碧眼的外邦人。
  外邦汉子年约三十岁上下,挺拔的身材,健壮的体格,发达的肌肉,尤其是从破衣烂衫中露出来的、块状胸肌与腹肌,看上起给人第一感觉就是结实、健壮、力大无穷。
  金色长发齐肩,一张菱角分明的脸上有一条长长的刀疤,像条蜈蚣般的爬在额头自右脸颊之上,显得异常的骇人。
  州衙众兵丁见此人长得如此威猛,均是如临大敌,一些兵丁甚至已经抽出了兵刃,一旦外邦汉子有何异常举动,就是刀枪相加。
  “我。。。是。。。来。。。这个。。。”
外邦汉子并无其他异常举动,只是从怀中摸出了一张揉得皱皱巴巴的黄纸,并用生硬的汉语回答道。
  “军中教头?你是应招而来的军中教头?”一名军汉接过黄纸,看了几眼后奇道。
  “是。。。我是。。。”外邦汉子答道。
  “兀那蛮夷,你额头之上的刺字是怎么回事?”
  “分明是个逃奴,还敢应招军中教头?”
  “来人啊,给我拿下,下狱治罪!”
  众兵丁不待外邦汉子分说,就一拥而上,打算将他锁入狱中。
  外邦汉子汉子见状眼露凶光,也没见怎么用力,只是浑身一震,就将近身的两名震倒在地,滚做了一团。
  众兵丁大怒,挥舞着兵刃就欲向外邦汉子身上砍去。
  “住手!”此时泉州知州李三坚与山魁、许彪等人正好走了出来,见到这一幕,李三坚连忙何止道。
  “李府尊。。。”众兵丁无奈一齐放下了手中的刀枪。
  “好一条威猛汉子,好身手!”李三坚走到外邦汉子面前,细细的打量了一番后赞道。
  李三坚也算是身材高大,身体健壮之人,可与此人相比却如一名羸弱少年般的。。。。
  “汝为何名?来此何干?是应招而来的?”李三坚随后看着外邦汉子问道。
  此前李三坚为了招募一名久经沙场的军中教头,于四处张榜招人,可李三坚万万没有料到,居然招来了一名“金毛狮王”。。。。。
  “李府尊,此人应为一名逃奴。。。”一名军汉对李三坚说道。
  “本官说过,只要有本事,无论是何身份,均可为军中教习。”李三坚打断军汉的话道。
  外邦汉子似乎未听懂李三坚的话,只是怔怔看着李三坚问道:“你。。。你是谁?”
  “我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的事情,我能够做主。”说话之时,李三坚尽量将语气放缓,同时尽量说简单一些,以便这个外邦之人听得懂。
  “你能够做主?”外邦汉子闻言自怀中又取出那纸榜单,递给李三坚后说道:“我就是为此事而来。”
  外邦汉子虽汉话说得不太流畅,但意思还是表达得较为清楚的。据李三坚等人估计,此人定是在宋地呆了不少日子了。
  同时外邦汉子也不是个痴呆之人,他从周围之人对李三坚恭恭敬敬的态度之上,就看出了李三坚的身份定然不凡,定是官府高官。
  而使外邦汉子感到异常纳闷的就是,他面前的这名高官居然如此年轻,年轻得使人不得不产生疑心。
  不过外邦汉子此时再有疑心,也只能选择相信,原因就是在场的所有人之中,只李三坚一人对他是和颜悦色的。
  其余人等基本上是持刀枪,只待一声令下,就会将其锁入大狱。。。
  李三坚接过榜单,看了一眼就微笑道:“欲为军中教习,需拿出些本事。”
  李三坚说罢,给许彪使来个眼色,意思是让他去试试这个外邦汉子,看看他到底有何本事?
  一个外邦之人,居然敢揭榜,还只身欲闯泉州衙门,那么想必他应该是有些本事的。
  但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许彪会意,点点头,大踏步走上前去,伸手就去揪外邦汉子,欲将其扑倒在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4/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