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3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4/796

  “师。。。李府尊!”姚舆闻言脸带惭色答道:“非末将延误战机。。。末将接到将令之后,就点齐兵马,马不停蹄的就赶往曾厝村,可。。。他们。。。他们直娘贼的老爷兵,跑不出两里地就跑不动了,末将以军法相胁,连续打了十人军棍,可仍是如此。”
  李三坚上任之时,泉州止两三千厢军,还是老弱病残的杂役军,平日里也就吓唬吓唬百姓,服服役什么的,其中能扛得起刀枪的也就七八百人左右,真正能够上阵杀敌的也就两三百人的模样。
  姚舆也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本官不问你手下的军卒,本官只问你,贻误了战机,该当何罪?”李三坚铁青着脸问道。
  “我。。。。哎。。。”姚舆无言以对,长叹了一声,蹲在了地上,脸恨恨的扭到了一边。
  虽然泉州兵皆为杂役兵,但领军之将也是罪责难逃。
  “姚监押请起。”一旁的崔永梽见状温言问道:“其余三路如何?贼寇到底有多少人?”
  “南安县后内村还未收到消息,三处贼寇约有三百人上下,至于。。。至于其余两路。。。其余两路。。。中了海贼的伏击,兵马折损了五六十人,李。。。府尊、崔通判,末将已将领兵的两名队将绑了,听候发落!若是。。。若是。。。末将遇见海贼,决不是如此结果。。。”姚舆红着脸答道。
  “住口!”李三坚闻言大怒道:“凡兵有走者、有驰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地之灾,将之过也。若是?没有那么多的若是,左右何在?将此败军之将绑了!”
  李三坚真是郁闷,堂堂大宋数百兵马,就算是厢军杂牌军,但也是宋军不是?却被数百海贼打了个落花流水的。。。
  这其中有兵的原因,也有将之过,不过究其根本原因却是朝廷的“强干弱枝”之策。
  一直候在设厅外台阶处的山魁、许彪二人闻言吓了一跳,山魁倒是二话不说,就取出绳索,直奔姚舆而去。
  许彪与山魁一同进入设厅,连忙劝道:“三。。。郎。。。姚。。。”
  “住口,煌煌大堂,何来三郎?”李三坚怒道:“本官的话你们未听到吗?尔等胆敢抗命不遵?”
  许彪闻言吓了一跳,不敢再劝,连忙与山魁一道将姚舆绑了个结结实实的。
  “军法官何在?”李三坚随后铁青着脸问道。
  “下官在!”军法官躬身应道。
  “贻误战机、损兵折将,该当何罪?”李三坚问道。
  “依律当斩。。。”军法官答道。
  “斩?斩什么斩?还不退下?”军法官话未说完,就被崔永梽喝退了。
  此时又不是战时,若是战时,确实当斩,崔永梽也会无异议的,也不敢有异议,可目前这种情形是剿匪,不过是剿匪受挫而已。
  此时李三坚暴跳如雷,众人是噤若寒蝉,也只有崔永梽敢开口相劝了,于是崔永梽劝道:“李知州,此为非战之过啊,姚监押奉命剿贼,却被贼逃脱了,而徐垅村、永和村两路兵马受挫,实与姚监押干系不大,泉州兵马乃是一支半民半兵之旅,他们如何能战?巧媳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啊。”
  崔永梽在泉州呆的日子可比李三坚久,当然知道泉州兵马是什么样的,精兵良将均被纳入了禁军,留下的就是些老弱病残了,这样的军队,如何能战?
  “严军纪、明赏罚,古之治军之道。”李三坚闻言摇头道。
  李三坚随后看着姚舆说道:“今日本官当重责于你,但念在你初为统军将领,领军时候不长,故今日饶你不死,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出去自领二十军棍,免去你泉州兵马监押一职,降为准备将,代行泉州兵马监押之责,仍是掌泉州兵马,不过姚叔兴,此为本官给你的最后一次机会,望你自己好好掂量掂量。”
  李三坚当然不是真正想将姚舆斩了。。。,话说就算是李三坚不念“师徒”之情,不念旧情,斩了姚舆,可手下总要有些将领的,总是要有人替代姚舆的,可李三坚此时划拉来,划拉去的,却无一人可替代姚舆。。。
  山魁、许彪当然是勇不可挡,有万夫不当之勇,但却不是领兵的将才,至少目前还不行。
  李三坚心中比谁都明白,此次剿匪受挫,主要原因决不是因为姚舆,主要原因是不言而喻的,但姚舆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姚舆领兵救援曾厝村,却扑了个空,那么首先就有探敌不明之责,其次救援徐垅村、永和村的两路兵马中伏,姚舆就有安排不当之责,若是姚舆善于用兵,应当提前想到这种情况,并安排接应的人,那么一旦中伏,也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姚舆毕竟还年轻,并无领兵的经验,并无领兵上阵杀敌的经验,说其为纸上谈兵,丝毫不为过。
  开封府之中,姚舆带几个捕快、巡检捉贼捕盗,那是不能够算是领兵的。
  因此李三坚的目的就是想给姚舆一个教训,使其能够知耻而后勇,逐渐成长起来,成长成为一名善于领兵的骁将、悍将。
  “怎么?还不服气是吗?”李三坚见松绑之后的姚舆,仍是一副不服气的模样,于是瞪着姚舆说道:“三国孙坚,十七岁之时,力敌群贼;汉之陈汤,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唐之李靖,三千铁骑过阴山;唐之薛仁贵,单枪匹马闯军阵,他们哪一个不是以弱敌强、以少胜多?最后老子送你一句话,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李三坚气急之下,爆了句粗口,使得众人均是瞠目结舌的。
  “末将不敢不服。。。”姚舆无奈之下,只好应道。
  老子连贼毛都未见到,想拼命也找不到人啊,姚舆心中仍是不服。
第九十九章
虚报战功
  建中靖国元年十二月,泉州四处村庄被海贼劫掠,官军分兵四路前去救援,其中两路却被海贼伏击,损失惨重,使得泉州知州李三坚大为恼怒。
  泉州厢军如此孱弱,那么还建什么舟师啊?
  创立一支强大的舟师目的是为了主动出击,而主动出击的重要条件就是根基要稳,根基不稳,又拿什么主动出击?
  因此目前泉州强军,首先强的就是陆路大军,其后再考虑创立泉州舟师之事。
  “非也!”李三坚将自己的想法说过泉州通判崔永梽之后,崔永梽却摇头道:“目前当务之急乃是安抚泉州百姓,特别是受海贼劫掠的百姓,加强防备,防止海贼再次袭扰。目前仅凭我泉州兵马看来是不够的,需向福州帅司求援,福州驻有我大宋精锐之师,福州禁军,对付区区海贼应不在话下。”
  求援于福建路禁军倒也是个办法,李三坚闻言心中暗道,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军费之事,若禁军长期驻扎泉州,泉州将会是不堪其负,不堪其扰的,原因就是依宋制,军队驻扎在哪里,就由哪里负担其大部分的军费。
  最为关键的是,李三坚还是担心或怀疑福建路禁军的战力,若是禁军仍是战力孱弱,海贼久剿而无功,那么泉州岂不是白白花了冤枉钱了?
  负担沉重不说,还没完没了了,不知道何时能够结束,若真是如此,李三坚宁可不要,宁可自己咬牙挺过去,也不想将这些“老爷兵”请入泉州。
  因此李三坚考虑良久之后对崔永梽说道:“安抚百姓、加强戒备等事,确当如此,李某并无异议。但请禁军入泉州需慎之又慎,崔通判,李某问你一个问题。”
  “李知州请问。”崔永梽答道。
  “泉州海贼或者说我大宋东南海疆匪患并非一日两日,一年两年的事情吧?”李三坚看着崔永梽问道。
  “确实如此!”崔永梽答道:“自太祖、太宗朝就有海贼袭扰,规模或大或小而已。”
  “那么为何久剿而无功?”李三坚点头道:“那么李某就来猜测猜测此事的前因后果,原因无非有二,其一就是海贼以海为生,泛舟而来,泛舟而去,而大海茫茫,贼寇海中巢穴甚多,难以寻觅其踪影;其二就是朝廷不重视,此也是最重要的,我大宋边防之要在于西北部、北部,西北羌贼、北部契丹虏贼为我大宋主要之敌,因而朝廷不重视海防亦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既然如此,朝廷会将精兵良将置于东南沿海吗?由此可见,福州禁军亦是如此,也许还不如我泉州兵马呢,那么请他们入泉州又有何用?请他们入泉州,呵呵,剿灭海贼李某是不指望的。那么请他们入泉州,能够防止或抵挡海贼的袭扰吗?如若不能,那么请他们入泉州还有何用?除了给我泉州,给我泉州百姓造成沉重负担之外,没有半分用处。”
  李三坚随后长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李某还是那句话,求人不如求己,招募士卒于泉州,常切教阅。崔通判,惟泉州子弟兵方能于泉州保境安民,才能尽心竭力的护泉州,护泉州百姓。”
  李三坚此人为何如此怪异?崔永梽心中暗道,一般人若是遇到事情,如水患、匪患等等,第一时间或者说第一念头,首先会想到先向朝廷向路级衙门求援,可李三坚任何事情都是说“求人不如求己”。。。
  水患之事,也是如此,李三坚不等朝廷或路级衙门粮到,就自己筹措钱粮救灾。
  不过水患之事,李三坚的“求人不如求己”确实效果良好,及时救灾、安抚灾民等等,并且完全凭借一己之力。
  但兵事不是民事,兵事必须慎之又慎,崔永梽想到此处,于是开口道:“李知州所言不无道理,不过下官想问的是,李知州打算怎样募兵?募多少兵?”
  崔永梽此言算是婉言相劝了,募兵募多了,必然会引起朝廷猜疑,若被朝廷猜疑,那么就是大事去矣。。。
  “兵贵精不贵多。”李三坚答道:“目前我泉州厢军约三千人上下,因此我的打算是去其糟粕,留其精华,目前泉州厢军中的老弱病残,一律裁撤,当然裁撤之后需妥善安置。裁撤之后,重新招募新卒,数量就以三千为限。”
  “如此甚好!”
崔永梽闻言方才放心。
  基本上朝廷给泉州兵的限额就是三千,只要不超过三千,就不算违制,同时也不会引起朝廷猜疑。
  同时泉州将自己的三千兵马训练成了精兵,那就是泉州自己的事情了,又与他人何干?
  “不过李知州,下官还有件事情还是要提醒你,那就是精兵容易,而想成为泉州精兵难,若是朝廷见泉州兵马成为了精兵,那么就有可能将泉州兵调往他处。”
崔永梽随后提醒李三坚道。
  崔永梽说的一点都没错,朝廷也这样干过,那就是地方州府有了精兵良将,就有可能被朝廷“没收”,如此一来,李三坚等人绞尽脑汁,辛辛苦苦的,岂不是为他人做了嫁妆?
  李三坚闻言沉默不语,随后长叹了口气道“真若如此,就是我等为朝廷,为陛下尽了一些绵薄之力吧。”
  自己习练的精兵被朝廷“没收”,李三坚心中当然难过,就如同自己的孩子被他人抢走一般,可李三坚能有什么办法?
  难道就因此不练兵了?
  此时李三坚已经发生了一些转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李三坚的心态,由琼台儋州之时混个全家温饱的愿望,转变成了富国强兵之愿,这大概是那一日是越来越近的缘故吧。
  发出了如此变化,李三坚自己都未意识到,或者说就没有向这方面想过。
  “正当如此!”李三坚此言顿使崔永梽肃然起敬。
  “大胜,大胜!”
  “南安县大胜!”
  “斩首五十余,擒二十余名贼寇!”
  “贼寇已押入城内!”
  正在此时,数名胥吏兴奋的奔进了州衙设厅,边奔边喊道。
  李三坚闻言与崔永梽对视了一眼,连连问向胥吏道:“哪里大胜?是南安县吗?是南安县县令孟光喜领军大胜,还是姚舆的人?”
  此时的李三坚心中终于出了口长气,姚舆的四路兵马终于打胜了一次。。。得到这个消息,必能安抚泉州军心、民心。
  “不是。。。”胥吏气喘吁吁的答道:“既非南安县县令,也非姚监押的人马,还是南安县后内村的百姓击破了贼军,杀贼五十余,生擒了十余人。”
  “南安县后内村的百姓?”
崔永梽顿时惊奇不已,也是开口问道:“你了解清楚了吗?是南安县后内村的百姓取得如此大胜?”
  “是,不是。。。”另一名胥吏答道:“是武状元章阚路过南安县后内村之时,正遇到海贼劫掠后内村,于是章阚率五名亲兵杀贼,斩首无数,后内村百姓由此随着章阚杀贼,因此就击败了百余名劫掠后内村的贼寇,杀贼五十余,还生擒了十余人,此时章状元正带人将贼寇们押入城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4/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