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3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9/796

  二十七记脊杖很快就打完了,吴锡俞等人均是晕倒在了血泊之中,不过无一人有性命之忧,他们只是被痛晕过去了。
  “拖下去,押入大牢,听候处置。”李三坚心情极为复杂的看着吴锡俞等人吩咐道。
  脊杖之刑只是其一,脊杖之后就是流刑,而流刑李三坚就打算依宋律一般流程了,那就是报于路级衙门,由路级衙门覆议,若路级衙门对此案有异议,那么还需报奏朝廷,由朝廷奏裁,最后才由泉州衙门实施。
  泉州知州李三坚的初步判决是,除去吴锡俞晋江县知县一职,脊杖二十七,刺配广南西路的雷州。
  依李三坚最初的意思,是想立即将吴锡俞毙于杖下,以惩其抗命之罪。
  可不知道怎么回事,李三坚最后居然来个雷声大雨点小,到了最后关头居然饶了吴锡俞等人的性命,使人异常费解,特别是山魁、许彪,更是难以理解。
  年初之时,李三坚杖毙魏国公赵沆之时,基本上是毫不犹豫,命山魁、许彪杖毙赵沆,那是何等的畅快淋漓,可此时李三坚对与赵沆身份、地位相差甚远的吴锡俞,表现得却有些犹豫不决、瞻前顾后,甚至是患得患失。。。
  难道是官越大,胆子越小吗?山魁、许彪均如此想到。
  “刘县丞何在?”李三坚坐在一把摆放在河堤之上的椅子上,看了一下四周后说道。
  “卑职在。”刘彦路闻言慌忙走到李三坚面前,施礼道。
  “由你暂领晋江县知县一职,限你两日内疏散百姓,决堤泄洪,以缓解泉州水患。”李三坚看了刘彦路一眼后下令道。
  李三坚临行前,是得到了宋帝赵佶的旨意,可临机处断泉州之事,可任免泉州知州以下的官吏,那么此次李三坚惩处吴锡俞抗命之罪,完全可以不理会路级衙门,如福建路转运司、提举刑狱司等,也就是说,完全可以自作主张。
  但李三坚毕竟只是一名知州,为一州之长吏,而非一路之长吏,更非朝廷之长吏,是个不大不小的朝廷地方官员,若李三坚不管不顾的自作主张,那么必将会得得罪路衙官吏,而且是往死里得罪,那么李三坚,甚至泉州今后的事情就堪忧了。
  毕竟泉州是处于福建路的管辖之下,今后的事情,福建路路衙随便给泉州,给李三坚一些小鞋穿穿,那么泉州之事就将会是千难万难。
  这也就是李三坚此次犹豫不决、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的主要原因。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个世上的很多事情容不得人不低头。
  李三坚是持有“尚方宝剑”,深得宋帝赵佶的恩宠,但毕竟赵佶是远在数千里之外,如此就鞭长莫及了,同时谁又能保证赵佶对李三坚的恩宠能够一直持续下去?
  若是李三坚失去了宋帝赵佶的恩宠,而李三坚又将福建路官场得罪光了,那么李三坚的日子,甚至可以说结局,就难以预料了。
  “尚方宝剑”,是一张底牌,不到万不得已,万不可轻易打出去。
  此时的李三坚方才体会了在大宋为官是多么的艰难,特别是想为一名清官、正官,是更加的艰难,难于上青天。
  大宋官场如此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李三坚忽然回忆起恩师黄涣的一句话,大宋官场就是一个大染缸,白的进去,黑的出来,甚至是五颜六色的出来。。。
  李三坚未正式拜黄涣为师,但心中早已将黄涣视作恩师。
  自己为何非要做一名清官、正官?此时的李三坚脑海里忽然闪现出这个问题。
  “卑职领命,李府尊啊,卑职。。。卑职。。。”刘彦路哪里知道转瞬之间,李三坚脑海里浮现出这么多的念头,闻言感激的应道,感激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了。
  李三坚雷厉风行的惩治了晋江县知县吴锡俞,并当众打了板子,免去了吴锡俞知县之职,此前也有县官因渎职、失职、违抗上命等罪名被免了官职,但大多数情况却是不了了之,最多迁至他处为官,像这种当众打板子、且打得血肉模糊的情况更是少见。
  因此李三坚此举是极大的震慑住了晋江县县衙上下人等,使得他们对李三坚不敢稍有违逆。
  晋江县县丞刘彦路亦是如此,亦是被吓得魂不附体,认为李三坚下一步就惩治他们了。
  可刘彦路万没料到,李三坚不但没有惩治他,还拔擢他暂领晋江县知县一职,使得刘彦路大喜若狂。
  这种暂领知县的事情,以往也是有的,暂领知县之后,只要尽心尽责,要不了多久,一纸公文下来,就成为实领了,成为了正式知县,如此,又岂能不使刘彦路大喜若狂,
  在大忧大喜之下,刘彦路差点晕厥过去。
  要成为实领知县,前提必须是尽心尽责,刘彦路用仍处于快晕厥状态的脑袋想到。
  “去办差吧!三日后,将晋江县之事报于州衙。”李三坚点点头有对刘彦路说道。
  “卑职遵命!”刘彦路大声应道。
  李三坚随后有些意兴索然的带着山魁、许彪等百余骑离开了晋江县,回到了泉州。
  。。。。。。。。。。
  宋福建路福州路衙
  “大胆,大胆,放肆,反了,反了。”福建路转运判官、权知福州军州事严国罋拿着一份急报,气得大喊大叫的,颚下长须也被气得自动飘了起来。。。
  转运使又称转运判官,为李唐之时的官名,宋承唐制,也是置转运使一职。
  宋初的转运使,主要是指随军转运使,也就是随着战事兴起,就设置了随军转运使,主要就是负责军中粮饷等事。
  宋太祖皇帝赵匡胤平定天下之后,为了防止藩镇割据,就对地方采取了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等策略,于是就置一路的转运司,转运司的长吏即为转运使或转运判官,巡历部内,经略一路财赋。
  众所周知,无论何时,无论何地,财赋是最为紧要之事,因此地方藩镇即被“断其臂指”。
  随后不久转运司就由掌一路财赋,逐渐演变成了总责一路之事,转运司的转运使或转运判官也就成为了一路之长吏,除了掌一路财赋之外,还兼领监察、考课、磨勘地方官吏等权。
  转运转运,顾名思义,就是将各个州郡的钱、粮等物,转贡于朝廷,至于转运多少,转运什么,州郡又能截留多少,基本上就是由转运判官来决定了。
  再加上转运判官兼领监察、考课、磨勘等权,因此各个州郡无不受制于转运判官。
  此时新任泉州知州李三坚居然将晋江县知县吴锡俞罢官免职,并且还将吴锡俞狠狠的当众打了一顿板子,如此怎能不使福建路转运判官严国罋是怒发如狂?
  黄口小儿,居然敢在太岁头上动土?居然敢在老虎头上拍苍蝇?居然敢在狮子面前剔牙?还反了他了?严国罋心中怒道。
  而吴锡俞为何人,乃是严国罋的大舅子,严国罋娶了吴锡俞吴氏为妻,同时吴锡俞也因为此,被严国罋举荐为晋江县知县。
  最为关键的是晋江县也有严国罋的数十倾良田,此时一并被洪水淹了。。。
  如此,严国罋又岂能遏制住心中的怒火,又岂能不失态的大吼大叫?
第五十七章
官官相护
  宋福建路福州转运司衙门
  “严公,你这是。。。?”此时刚刚进入转运司衙门的福建路提点刑狱司之长吏,提点刑事公事胡提刑,见严国罋暴跳如雷的,于是拿着一纸公文,看着严国罋诧异的问道。
  “胡提刑,你如何来了?”严国罋见到胡提刑是转怒为喜,连忙迎上去,居然拉起了胡提刑的手说道:“胡提刑,你来的正好,本官正有事与你相商。”
  依宋律,处理亲属的案件需回避,也就是避嫌,因此严国罋是不能直接插手泉州晋江县之事的。
  而提点刑狱司的胡提刑就不一样了。
  提点刑狱司是为了按问地方刑狱,整肃地方吏治而立,因此泉州知州李三坚对晋江县知县吴锡俞的判决需提请提点刑狱司覆议、复核,方可定罪、施刑。
  提点刑狱司的设立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分转运司之权,同时也是为了互相监督而立。
  有宋以来,朝廷对各路府州军的控制,是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可谓是严防死守、滴水不漏。
  胡提刑将公文交于左手,微微扬了扬手中公文,不动声色的甩掉了严国罋的手后,反问道:“严公要商议的是这件事情吧?”
  “这是。。。这是哪里来的公文?”严国罋闻言看着胡提刑手中的公文,诧异的问道。
  “泉州!”胡提刑将手中公文递给了严国罋后说道:“泉州太守李三坚鞫狱泉州晋江县知县吴锡俞一事。”
  严国罋闻言脸色异常难看的接着公文,细细的看了一遍。
  “一派胡言!”严国罋看完后怒道:“他李三坚才来泉州几日啊,就妄自菲薄泉州之事?就擅自做主,掘堤放水,淹了晋江县百姓的大片良田,百姓死伤无数,村庄、良田、牲畜等亦是如此,如此严重的后果皆为他李三坚一手造成的。此时他居然狡辩,是为了缓解泉州水患,掘堤泄洪?一派胡言,简直是岂有此理。晋江县知县吴锡俞为一名数十年的老吏,精于政事,擅于民事。李三坚如此荒谬之举,吴锡俞当然要拒绝为之,可却招来了一顿羞辱,被罢官免职不说,李三坚还居然当众施刑于他。胡提刑,我大宋的官是说免就能免吗?说除名就能除名吗?何人给了他这么大的权利?还有王法吗?我大宋律令何在?我大宋官员体面何在?”
  你这不是明知故问吗?胡提刑闻言心中暗暗好笑。
  李三坚何人也?年初之时杖毙了当朝国公、皇室宗子,最后居然能够全身而退,那么问题就来了,到底是何人在护着他?
  这个问题就不言而喻了,什么人护着他,那么就是什么人给了他权利,如此,严国罋于此地大发怨言,岂不就是明知故问吗?
  别人不知道,胡提刑可是清楚李三坚与那人之间的事情的。
  “严公,你先别着急,坐下来慢慢说。”胡提刑待严国罋长篇大论的告一断落后,笑眯眯的对严国罋说道。
  严国罋说久了,确实感觉有些累了,同时有些口渴,于是坐回到了椅子之后,喝了口茶后,问向胡提刑:“胡提刑,依我大宋律,此人如此恶举,是否有罪?有罪又该当何罪?”
  其实官做到这个份儿上了,严国罋又岂能不知大宋律令?严国罋只不过想让掌一路之刑狱的胡提刑亲自开口定罪,那么严国罋就可以以此上奏朝廷,治李三坚的罪了。
  此时严国罋心中早已给李三坚想好了五六条罪名了。。。
  “当然有罪!”胡提刑闻言斩钉截铁的肯定道:“至于是何罪名,胡某以为李三坚此人有越权之嫌。”
  严国罋为一路之长吏,那么他在朝廷当中必然也有他的关系,据说他是朝廷某位大臣的门生,同时严国罋为一州之长吏,而胡提刑是为严国罋的佐贰,为他的辅佐之官,那么胡提刑不敢也不愿意将严国罋得罪狠了,否则后果难料。
  要知道胡提刑还是想向上爬的,若能于京师任一名京官,岂不比在闽地这个荒僻之地任官强上百倍千倍?
  胡提刑思来想去,权衡利弊,就给李三坚定了个越权的罪名。
  越权之罪是可大可小的,主要看你越多大的权,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后果严重的,就是罢官免职,流配两三千里,而轻微的,也就打几板子了事。
  若是李三坚真的持有“尚方宝剑”,那么越权之罪,当然就无从谈起了,又有何人敢定李三坚的越权之罪?
  此时胡提刑也不知道李三坚那里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状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9/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