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3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2/796

  “原来如此!”李三坚细细回味着崔永梽之言,随后问道:“难道朝廷就无仓储之令吗?或者说禁止挪用仓廪之诏令?”
  “有,形同一纸空文!”崔永梽接着说道:“我泉州山多田少,岁入微薄,因此是入不敷出啊。”
  “山多田少?崔通判所言不差。”李三坚点头道:“市舶司那里的钱可否支用支用?先拿来救救急?”
  “呵呵!”崔永梽闻言微微一笑道:“李知州可是市舶司提举呢,下官可无权下令支用啊。”
  “啊?我怎么将这茬忘了?”李三坚闻言也不由得笑了起来。
  李三坚浑然忘了自己还兼提举泉州市舶司事一职。。。
  崔永梽闻言摇了摇头。
  这是什么人啊?换做他人,定会牢牢记住,哪里会忘了?崔永梽心中暗道。
  “不过李知州,即便你下令支用市舶司的钱、粮等,也是没有多少的,原因就是每岁市舶司岁入大半都会贡于朝廷的。”崔永梽随后提醒李三坚道。
  “嗯,回头我去看看市舶司的账簿,有多少就用多少吧。”李三坚点头道:“目前当务之急,乃是治水救民,至于帅司及朝廷,本官过后再行奏报便是。”
  李三坚当然明白朝廷对各路府州军管辖是异常严格的,各地每年大部分收入都得上供朝廷,这就是所谓的“强干弱枝”。
  宋朝廷“强干弱枝”之策有利也有弊,利处就在于加强了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或生乱,而其弊处就在于严重削弱了地方实力,使得地方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是羸弱不堪。
  若事起突然,宋各路府州军几乎就没有反应或还手的能力。
  当时宋帝赵佶诏见李三坚之时,李三坚厚着脸皮要钱要物要权,就是考虑到这一点的。
  但李三坚心中是异常清醒,这种事情今后还少做为妙,原因就是极易引起赵佶或朝廷的疑心,怀疑李三坚有不轨之心,有谋逆之嫌。
  不过幸好李三坚是文臣,否则是武臣的话,赵佶或朝廷无论如何是不会准许的,就算准许,也会使尽一切手段,掣肘李三坚。
  甚至都有性命之忧!
  “正该如何!”崔永梽说道:“市舶司的钱、物,再加上泉州粮仓剩余的,应该能顶上一段日子了,不过李知州,就算市舶司的钱、物加上泉州所有仓廪之钱、物也是远远不够的,对此,我等当早做打算。”
  “崔通判说的是,李某明白。”李三坚点头道:“可目前最为要命只两件事情,其一就是水患,水患需马上泄洪,而泄洪之地只有两处,想必崔通判已经知道了,那么到底从哪里泄洪?对此崔通判有何高见?其二就是泉州富室囤积居奇之事,使得泉州米价暴涨,又当如何对待?”
  “没错,李知州所言之事,崔某早已知道。”崔通判沉吟半响后反问道:“不过崔某倒是想知道,李知州又是打算如何决断?”
  他娘的,又是反问自己,我若是能够当机立断,我还来问你作甚?李三坚看了一眼崔永梽后,心中嘀咕道,他到底是真不知道,还是在试探自己?或者崔永梽此人大智若愚,明知山有虎,却让自己先行喂虎?
  “民者,国之本也。财用所出,安危所系,当务安之为急。圣人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李三坚也是想了想后说道:“害民之事,李某断不能为,若李三坚害了万千百姓,百姓会掘了李某的祖坟的,崔通判可愿与李某共同决断此事?”
  你不是想退缩吗?那么我现在就逼你了,李三坚心中暗道。
  “李知州心恤百姓,崔某从前确为有眼无珠啊。”李三坚此言一出,顿使崔永梽肃然起敬。
  崔永梽站起身来,重重的施了一礼后说道:“不但如此,不但不能为害民之事,李知州,你可知道我泉州地势是西高东低,南安县位于南安江中游,晋江县之西北部,若在南安县决堤泄洪,危害的决不止南安县一县,而晋江三面临海,因此在晋江泄洪乃是上上之策也!”
  “崔通判高见,李某拜服!”李三坚闻言大喜,慌忙起身还礼道:“如此李某就不再犹豫了。”
  此时的李三坚又对曲解了崔永梽感到有些羞愧。
  “崔通判,对于囤积居奇一事,又当如何应对?”李三坚随后又问道。
  “李知州不是已经知道了吗?”崔通判微微一笑道:“囤积居奇一事与洪水一般,宜疏不宜堵。”
第三十七章
求人不如求己
  宋建中靖国元年六月下旬某日,泉州州衙。
  泉州州衙或称为府衙,位于内城北部,泉州城池最中心稍稍靠左上一点的位置。
  宋之州郡衙门,尽管规模大小不一,内部结构有异,但配置的衙门各部所却是差不多的。
  穿过泉州州治的大门、仪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五开间尧、九脊顶的雄伟建筑,这就是泉州州治的正堂,泉州知州公事之所,现在为新任泉州知州李三坚的公事之所,被称作“设厅”。
  泉州设厅不大,但也容得下一百人以上。
  设厅西边,有一座略小一点的厅堂,这是泉州的佥厅。佥厅是知州与其佐辅一同处置政事之所,目前也就是知州李三坚与佐贰泉州通判崔永梽共同处理郡政的场所。
  佥厅除了李三坚与崔永梽处理郡政之外,还有许多佐官佐治郡政,这些佐官被称为“幕职官”。
  幕职官为知州、通判的幕僚或称为僚属,包括判官、推官、节度掌书记、观察支使等等,另外还有录事参军、司理参军、司法参军、司户参军等官。
  宋之衙门还有一个特点或者各路府州军县必备之物,那就是“戒石铭”。
  “戒石铭”就是一个石碑,立于各路府州军县衙门大堂之前,为宋太宗皇帝赵光义诏令所立。
  戒石南面刻着“公生明”三个大字,意思是只有公正,方能明察秋毫,方能清正廉洁,旨在提醒、训诫官员。
  戒石北刻“尔奉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个大字,意思是官吏的俸禄均为民脂民膏,是百姓所纳之钱,为官当洁身自好,为民着想,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食君之禄,当忠君之事。
  “戒石铭”遍布宋各路府州县,为名言警句、官场箴规。
  泉州州衙也不例外,也有“戒石铭”,“戒石铭”之上也有“尔奉尔禄,民脂民膏;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个大字,为宋哲宗皇帝赵煦亲笔所书。
  “嗵。。。嗵。。。嗵。。。”
  此日,泉州州衙之内,数面大鼓同时擂响,在震耳欲聋的鼓声之中,两百余名泉州州衙官吏依官职大小,排成了数列,鱼贯进入了泉州州衙。
  宋官员公服颜色,在元丰改制之后,主要分紫、绯、绿三种,其中四品以上着紫装,六品以上着绯装,九品以上就着绿装。
  宋官员着紫、绯、绿色官袍,而胥吏却只能穿皂衣白袍,几与庶民无异。
  “吾等拜见李府尊,拜见崔通判!”
  此时州衙设厅之内,上百个州衙官吏一齐拜见李三坚、崔永梽道。
  宋六品之下的官员着绿色官袍,胥吏穿皂衣白袍,因此设厅之内是一片绿、白、黑的海洋,除了身穿绯色公府的李三坚与崔永梽。
  李三坚身穿一件绯色曲领大袖袍服,下裾加一道横襕,腰间束以革带,头戴硬翅幞头,脚穿一双犀牛革履,端坐在设厅的最中央,面前有个五尺楠木大书案,书案之上摆放着笔墨纸砚、印信等物。
  硬翅幞头左右两边各有一根尺多余长的帽翅,头部稍一动作,就会不停地摇摆,一尺之内是不能站人的,否则必会被帽翅刺翻在地。。。
  泉州通判崔永梽坐在李三坚左首稍上的位置,面前也有一个五尺余楠木大书案。
  一名州衙书吏站在了两人右首侧后,面前也有一张书案,只不过书案止两尺长宽。
  书吏在需要录事之时,方可坐下书写,否则按宋制,就必须在大堂之中站着,上官们议事多久,他就得站多久。。。
  端坐在大堂之下的李三坚看了崔永梽一眼,崔永梽点了点头。
  “诸君免礼!”李三坚随后挥手道:“本官姓李名三坚,想必诸位已经知道了,本官今日想说的是,我李三坚终于与诸君见面了。”
  李三坚说罢,自己先笑了笑。
  “哈哈哈哈!”
  “李府尊果然风趣!”
  “李府尊之言,我等如沐春风也!”
  李三坚风趣的开场白,顿时引起了州衙诸官吏欢笑起来,同时谀词如潮,向着李三坚扑去,一扫刚才紧张不安的气氛。
  今日是李三坚第一次主持泉州郡政,众人原本以为李三坚定会先来个“杀威棒”什么的,先震慑住众人再说。
  以往知州上任基本上都是如此的,先是虎着张脸,然后挑毛拣刺的挑着毛病,随后好一通的训斥,好像不训斥两句就显示不出自己本事似的,好像不拿出点官威,就没人知道自己的官位般的。
  李三坚见众人笑够了,于是就摆摆手接着说道:“我泉州地处海偶,为偏僻之地,条件是异常的艰苦,是异常的艰难,诸君能够到此处为官,真是难为你们了,本官在此为陛下,为朝廷,多谢诸君了,诸君辛苦了!”
  李三坚说罢,站起身来,拱了拱手,施了一礼。
  “李府尊,折煞属下了!”
  “此为我等当为之事!”
  州衙诸官见状,慌忙一起还礼道。
  “我李三坚身为朝廷命官,岂能不知为官为吏的艰难?”李三坚坐下后又接着说道:“特别是吏员,日子过得实在是艰辛,因此,本官决定,自下月起,给诸君添俸,至于多少,依个人所为之事为准。”
  欲治郡政,必先治人,而治人的关键就在于治官吏,不说一扫泉州官场龌龊、污浊之风,最起码先正正泉州官场之风,这就是李三坚的打算,而添俸只是第一步。
  “这。。。”
  “李府尊啊!”
  “目前我泉州万事都要花钱,可李府尊你。。。”
  “李府尊啊,下官。。。下官谢谢你了。。。呜呜呜。。。”
  州衙诸官吏,特别是胥吏们,闻言均是感动得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感动得热泪盈眶,甚至一些人差点喊出万岁来。。。
  胥吏们俸禄是非常低的,一些人甚至都无法糊口,无法养活一家人,从而造成了许多营私舞弊等事,不过这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2/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