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2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9/796

  李三坚费尽心机,经周密筹划,顺利的救出了芹儿的堂姐,可却无法避免她被这些人祸害,使得李三坚是愤怒、羞愧、内疚异常,真恨不得亲手剁了这些丧尽天良的畜生。
  李三坚都不知道回去之后该如何面对自己的爱妻与芹儿了。
  “跪下!”许彪将匪首从泥地之中“拔”出来之后,扔在了李三坚的面前,并顺手取下了匪首脸上的黑布。
  “果然是你!”李三坚见到此人面容之后,点头冷冷的说道。
  李三坚当时就觉得此人声音、身材较为熟悉,并仔细回想,也料到了此人就是周方庚,现在取下蒙面黑布之后,果然就是此人。
  这么说,这件事情也许就是周方庚替赵沆策划的,李三坚心中暗道。
  “赵沆现在何处?”李三坚随后看着周方庚问道。
  “老夫为何要告诉你?要打要杀任你便是,老夫绝不皱眉。”周方庚瞪着李三坚说道。
  依《宋刑统·贼盗律》,周方庚等人已然犯下了死罪,罪不容诛,因此此时不如硬抗,力保赵沆不失,如此他们方有一线生机。
  其实对于赵沆来说,丢车保帅就跟吃饭、睡觉一样简单。
  “我李三坚,今年二十有一。”李三坚提剑起身缓缓的说道:“琼台儋州人氏,慈母虽为黎家之人,但却是时常教导我,上天有好生之德,人当有恻隐之心,当以一颗仁慈之心待人接物。。。”
  李三坚正缓缓的说着话,忽然挥剑刺向了周方庚的脚跟,并挑去了周方庚的脚筋,吴王剑锋利无比,是削铁如泥,更不要说血肉之躯了,砍在脚上跟砍块豆腐差不了多少。
  周方庚顿时发出一声惨叫,脸朝下栽到在了地上,黄豆般大小的汗珠顺着脸颊就流了下来。
  众开封府府衙官差也同时发出一声惊呼,均是吃惊的看着李三坚。
  众人吃惊的是并不是李三坚挑脚筋这件事情,他们之中的许多人是开封府府衙的老人,因此什么样的刑罚没有见过?
  挖眼、割舌、炮烙、剥皮,严刑拷打,如家常便饭一般。
  众人吃惊的是李三坚是一名文人儒士,新科状元郎,平日里也是温文尔雅的,同时嘴上还说着“上天有好生之德”之类的话,怎么就忽然下了死手?
  原来他也是个狠人。。。许多人心中暗叹。
  “这些都是对人说的话,而不是对尔等畜生而言!”李三坚随后用吴王剑指着周方庚喝道:“本官手段多的是,此仅为冰山一角,若你个畜生不说出赵沆的下落,本官今日让你尝个遍!”
  李大判官还有什么厉害手段?众人闻言均感到异常好奇。。。
  。。。。。。。。
  开封府城内某处住宅
  “卷帘人出身如燕,烛底粉妆明艳,羯鼓初催按六么。无限春娇都上,舞群腰。画堂深窈亲曾见。宛转楚波如怨,小立话心曲未终。一把柳丝无力,倚东风。”
  住宅之中数个舞妓正在跳一种名曰六幺舞的舞蹈,舞姿婀娜多姿,轻盈优美,一旁还有数个歌妓弹奏着美妙的音乐,丝竹声声,犹如人间仙境。
  此时正值严冬时节,屋内却是温暖如春。
  赵沆衣衫不整靠在蜀锦软垫之上微闭双眼,欣赏着醉人的歌舞,一旁还有两个仅穿薄罗轻衫的侍妾服侍赵沆喝酒。
  赵沆父母早亡,给他留下了巨量的家财。
  应该说赵沆虽为皇室宗亲,但并不是赵光义这一脉的,而是赵匡胤的后嗣,是赵氏远亲,因此除了有着皇室宗亲的招牌之外,除了靠祖荫得到了魏国公的爵位,还算不上门庭显赫,特别是其父母早逝,当时的赵沆还是较为艰难的。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或者说赵光义以令人非议的手段夺了其兄赵匡胤的江山,从而心中有愧或者说赵光义为了表明自己的坦荡胸怀,因此自太宗朝起,就对赵匡胤的后嗣厚待有加。
  赵沆很早就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大树底下好乘凉,自十余岁起,赵沆散尽家财,不断的寻找靠山,到处钻营,直至今日。
  此时赵沆重罪被李三坚拿入大狱,其后能够全身而退,除了太后向氏全力周旋之外,就是考虑赵沆为赵匡胤的后嗣。
  自有宋以来,朝廷就对宗室防范甚严,不允许宗室掌握兵权或把持朝政,也就是说宋宗室之人是无法坐上宰、执之位的。
  不过朝廷对宗室是恩厚有加,宗室之人也是可以为除了宰、执之外的一些官员的。
  因此权利赵沆这辈子是指望不上了,于是赵沆这辈子就喜欢两样东西,一个就是钱,另一个就是女人,其中对于女人,赵沆已经达到了痴迷或者说是变态的地步,只要是美貌女子,赵沆都想据为己有,之后就以各种令人无法启齿的手段玩弄,甚至将一些女子玩弄至死。
  “周宅老那里还没有消息吗?”赵沆随后睁开双眼问道。
  “目前还没有,小的正使人去打听,一有消息就禀报公爷。”一名伺候的家奴答道。
  赵沆点点头,微闭双眼继续欣赏醉人的歌舞。
  李三坚,新科状元及第,寒门士子。
  说句心里话,赵沆还是有些羡慕李三坚的。
  状元及第今后步入执政行列的机会非常大,十数年之后至少也是朝廷重臣。
  其实从前赵沆与李三坚并无矛盾或者冲突,一个是身份尊贵的皇室宗亲,一个是一名开封府府衙官员,可谓是风马牛不相及。
  两人发生激烈冲突的原因就在女人身上,一个就是公孙柔娘,一个就是芹儿的堂姐。
  赵沆万没料到自己在延津县随便搞了一个女子,居然与李三坚有联系?
  其实若当时李三坚好言相求,自己说不定放了芹儿的堂姐,也无关紧要的,赵沆心中暗道,可最令赵沆恼怒的是,李三坚居然毫不容情,毫不顾忌自己的身份,将自己当众羞辱,拿入大狱,并将自己的事情公之于众,害得自己脸面丢尽不说,还损失了巨额的钱财与大量的还没玩够的女子。
  因此此时赵沆对李三坚是恨之入骨,欲取其项上人头。
  “宅老回来。。。哎哟。。。尔等是什么人?”
  “砰!啊!!”
  “来人啊,有人闯进来了!”
  正在此时门外忽然一阵吵闹声及打斗声。
  须臾,赵沆所在的厢房的两扇大门忽然倒塌,两名黑汉手持兵器闯了进来。
  “魏国公,下官不请自来,没有打扰到国公逍遥吧?”李三坚随后,进入了屋内,对赵沆冷笑道。
第三百一十章
犯由牌
  宋建中靖国元年正月十五
  “王懋昭大德,建度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
  “立中道於天下。中者,天问下之所同有也。”
  宋帝赵佶询问李三坚新年年号,其实当时赵佶也就是这么随便一问,李三坚急中生智,答曰“建中靖国”,可李三坚万没料到,旦日之时,赵佶真的下诏将新的一年的年号命名为“建中靖国”。
  建中者,建立中正之道。靖国者,荡涤海内污秽。还朝政以清爽。取“建中靖国”这个年号,正值宋帝赵佶真正亲政的第一年,同时元符三年,赵佶登基之后,粮食大丰收,海内感佩,咸颂新皇德政。
  此时宋帝赵佶改元为“建中靖国”,寓意较为深远,使人不得不暗自猜测,特别是那些以揣摩上意为进身之道的大臣,更是猜测不已,猜测赵佶的真正用意,猜测朝廷政局会不会发生变动?
  新年新气象,“建中靖国”的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较为热闹的。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在正月十五的晚上几乎家家都要张灯结彩,度过一个元宵佳节。
  不过因此时仍是先帝赵煦的丧期,因此是不允许有大型、铺张灯展的,宫中或官府也不会出面举办灯会的。
  不过虽然如此,朝廷并不禁止民间举行灯会或灯展,话说赵煦死了都一年有余了,所谓人走茶凉,因而此时能够记得赵煦之人是少之又少,一般的庶民百姓更是如此,真龙天子活也好,死也好,又与他们又有多大的关系呢?
  一般来说,晚上举办灯展或灯会,白天就要准备,一些大型的灯展或灯会甚至会提前数日、十数日准备,否则就会措手不及或者使人感到不尽满意。
  此刻为巳时时分,天已经大亮,东京开封府街上的行人是越来越多了,川流不息的,而人数最多的就是准备灯会或灯展的人们,其中就以皇城宣德门之外的人最多。
  若不是皇帝丧期,每年的正月十五元宵灯会就数宣德门之外的广场最为热闹,是灯会或灯展的中心地带,在这里将由宫中或官府出面搭起大型山棚彩灯,山棚上结彩扎灯,莹煌壮丽,山棚之上的各种神仙也是栩栩如生。
  可此时为先帝赵煦丧期,因此宫中或官府并未出面搭建山棚,而是由许多开封府的庶民百姓来到宣德门之外的空地之上搭建山棚。
  宫中也并未阻拦,他们是在皇城之外搭建的,又何必阻拦?一些宫中宿卫甚至还抱着兵器,偷偷的打量着忙碌的人们,并低声品头论足,谈论着将要到来的夜晚灯会或灯展。
  “嘎吱。。。嘎吱。。。嘎吱。。。”昨日夜里的大雪此时已经停了,宣德门之外空地上的积雪早已清扫干净了,但前往宣德门的道路之上仍有不少的积雪,此时自远处走过来数十人,踩着积雪,发出一阵令人感到心慌的声响。
  这些人均为开封府府衙官差,戴交脚幞头,着圆领衫,小腿裹行缠穿麻鞋的府衙官差均是挎刀而行,使得诸行人纷纷避让。
  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官差队伍之中,有个明显是他们头领的人却是全身素服,白衣白冠按剑而行,就似乎是在给何人服孝?
  周围人群当中的眼尖之人已经认出了此人为新科状元郎,开封府府衙左厅判官李三坚。
  他为何全身素服?值此新春佳节,这是多不吉利啊!
  此时聚集在宣德门之外的人已是越来越多,同时大多数人的目光均被这队人马给吸引住了,就连守卫在宣德门的宫中宿卫也是异常惊讶的看着这些官差,不知道他们想干什么。。。
  李三坚白衣素服,按剑而行,走在最中间,两侧各有一列按刀而行的开封府府衙官差,步伐整齐,迈步有力,在正月十五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平添了许多肃穆之色,显得异常的格格不入。
  “棺材!”数十名官差列队走到宣德门之外的空地上后,越来越多的看热闹的开封府百姓忽然看到了,队伍之后居然跟着数口黑色棺材?每口棺材均是由四名大汉抬着,跟着队伍来到了宣德门之外。
  围观的人群顿时发出一阵骚动,人群,交头接耳,是议论纷纷。
  大过年的,不但穿着素服,还带着棺材?他们想干什么?在正月十五的日子里,难道他们想在大宋皇城之前治丧吗?
  这可是“秽宫”的重罪,是大逆不道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9/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