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1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5/796

  他怎么知道了?仅仅隔了一天啊?李三坚心中暗暗叫苦道。
  此时的李三坚背心已经湿透了,绿色官袍背心处出现了一大块的汗渍,但并不是因为是夏季炎热的缘故,在皇宫殿中,虽夏季炎热,但却是异常凉爽。
  自己太冒失了,太小觑了皇城司的能力了,太小觑了赵佶的手段了。。。李三坚此时大脑急速运转着,思考着对策或者措辞。
  若稍有不慎,李三坚之前的努力必将会是付诸东流,罢官免职也许还是轻的,抄家流放都有可能。同时引起皇帝厌恶,今后还有李三坚什么好果子吃?
  见其谋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此时李三坚忽然想起了自己偶尔得之的鬼谷子兵法十三篇,其中就有这么一段文字,意思就是怎么说服他人或者君王,而要想说服他人,务必要先悄悄的揣测,暗中分析是可是否,透彻辨明所得所失。
  赵佶是什么人?自幼父母双亡,与李三坚自幼丧父有些相同,因此可以以此来打动他?李三坚心中暗暗分析道。
  “陛下,臣非送别相国,还是送别一位老人。”这些念头只在李三坚的脑海之中转了片刻,片刻之后李三坚神情淡然的说道:“微臣自幼丧父,与母相依为命,因此臣是见不得一位老人晚年凄凉,臣也因此冒死送别我大宋一位老人而已。”
  不知道赵佶是否了解自己与章惇谈话的内容?李三坚心中暗道,应该不会吧?当时十里长亭中只自己与章惇二人,难不成亭顶还有皇城司之人?他娘的,当时也没注意亭顶是否有人啊啊啊???
  “李翰韧真乃是个厚道人也。”赵佶闻言果然心中大慰,不由得叹道。
  “冒死?李卿家何谈死字?”赵佶随后似笑非笑的问道。
  “李状元不计前嫌,真是宅心仁厚。”曾布也说道。
  宋以孝治天下,李三坚终于以“仁孝”二字蒙混过关。。。
第二百二十三章
建中靖国
  “朕恭惟神考,追述先王,训释群经,以作新于俗学;兴起万世,以垂裕于后昆。盖得非常之人,辅成不世之烈。。。岭南李三坚学术精微,足以穷道奥;器识宏远,足以用事几。。。故特进左朝议大夫李三坚,降命应期。。。”
  宋元符三年九月,新帝赵佶降下手诏,拔擢新科状元及第李三坚为左朝议大夫,正六品的寄禄官,李三坚也因此不到半年,就由从七品的承议郎一跃成为了正六品的左朝议大夫,使得众臣是目瞪口呆的,眼珠子与口水是落满了一地。
  正六品的官员袍服颜色与图案要变化的,由绿色变成了绯色,李三坚也因此不到半年就脱离了“绿八哥”的行列。。。
  不过正六品的流品倒是与李三坚开封府府衙推官官职相匹配了,这大概也是新帝赵佶所考虑的。
  二十出头就穿上了绯色官袍,使得朝中大臣们痛恨、羡慕得要死。
  以往这种情况也不是没有过,十余岁,甚至几岁之人就被敕封为三品以上的爵位,但这些人一般都是些皇亲国戚、皇室宗亲或立下鼎立之功王公大臣的后人等等。而李三坚是什么人?微贱之家出身,出身卑贱,还是个半汉半夷之人,就算他是状元及第,但升迁速度也不能如此之快吧?
  可谓是青云直上、平步青云!高官厚禄,如探囊取物一般,简直令人目瞪口呆、垂涎三尺。。。
  照此看来,要不了多久,十年还是数年还是一年?李三坚就能挤入朝廷中枢,甚至是执政的行列?
  同时众臣也发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赵佶所下的诏书为手诏,而非制、诰、诏令,宋对手诏是控制较为严格的,非亲信之人,皇帝是不会轻易下手诏的。
  手诏是不必通过中书舍人或知制诰拟诏的,当然也不会引起御史、言官们的弹劾了。
  此人能够得到皇帝如此的宠信,他日的前程是不可限量啊!
  群臣随后得到消息之后,简直就是羡慕嫉妒恨,恨不得将李三坚一通乱拳活活打死。
  当然也有嗅觉灵敏之人,很快的就拜在了李三坚的门下。
  此为后话,暂且不表。
  “微臣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陛下对微臣的恩遇,臣万死难报万一。”李三坚伏在地上含泪叩拜道。
  李三坚此时的心情除了感动就是感动了,李三坚万没料到就说了两个时辰的话就升迁了?
  李三坚此时心中忽生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皇帝一纸诏书就能让人上天,当然也能让人下地狱,怪不得如此之多的天下豪杰之士为此是趋之如骛,是前赴后继、死而后已。
  不过李三坚此时心中也只有感动,而并未半分高兴或兴奋之情。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个道理李三坚还是明白的,也许自己从前是个无名小卒,不会引起他人多大的注意力,就算李三坚是状元及第也是如此,可从今日起,必将会引起他人的注意了,这件事情倒是是好还是坏,就不得而知了。
  同时李三坚感觉自己好像是越陷越深了,逐渐变得不可自拔了,这件事情到底是好还是坏,亦是不得而知了。
  “李卿家平身吧。”赵佶微笑着问道:“状元郎才识过人,朕还有件事情需劳烦状元郎。”
  “陛下有事吩咐微臣便是,臣敢不遵从?”李三坚说道。
  赵佶满意的点头道:“此事倒是一件小事,就是朕的年号,李卿家以为当取何名?”
  新帝登基总是要更换年号的,以示新朝新气象,在许多时候,从年号之上还能看出皇帝的喜好,甚至是施政方略。
  因而更换年号这件事情并不是赵佶口中所说的小事,乃是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正常情况下,有司取好名字之后,还需在朝会之上讨论,最后由皇帝裁定。
  不过臣子也有建议或提议之权,经各方认可之后,即可施行。
  目前赵佶所用的年号还是延续先帝赵煦的年号,元符三年。
  “陛下,微臣才识浅陋,实在。。。”李三坚见赵佶、曾布均是沉下了脸,于是连忙改口道:“建中靖国,如何?”
  赵佶、曾布闻言均是大喜,一起抚掌大笑道:“妙,真是妙哉!”
  建中靖国,建中者,建立中正之道,靖国者,荡涤海内污秽,目前赵佶、曾布均以为新朝应当平息纷扰已久的新旧党争,还朝政以清爽。革故鼎新、去除百弊。
  应该说李三坚的马屁是正中赵佶、曾布下怀,二人此时怎不欢喜?
  。。。。。。。。
  数日后
  “老爷回来了?”正当一身绯色官袍,左朝议大夫李三坚自府衙回到住处之后,李宅新任管家翟六连忙满脸堆笑的迎了出来。
  堂堂左朝议大夫、开封府府衙右厅推官的宅第哪能没有管家?于是翟六就成为了李宅管家。
  管家在宋时又被称作宅老或院子,根据年龄的大小,又被称作老院子或院公。
  赵佶不但以手诏的方式拔擢李三坚为正六品的左朝议大夫,还赏赐了李三坚钱、帛、绢等物,同时还赏赐了十余名奴仆,不过李三坚却坚辞不受,只要了两名丫鬟,一个服侍母亲符二娘,一个服侍二夫人王雯。
  虽李三坚升为六品左朝议大夫之后,俸禄是长了不少,可人多了李三坚却负担不起,原因就是家底太薄,同时人太多了,李三坚的小院子也住不下的。
  就这样李三坚还使人在院中临时搭建了两个竹板房,供下人们居住。
  “老爷?不必如此称呼。。。”李三坚白了翟六一眼道。
  自己被仆人们称作老爷,他们又称呼自己母亲为老夫人,这算怎么回事?李三坚心中暗道。
  其实是李三坚太多心了,老爷称呼不过是下人的尊称,不论年龄大小,只论其人在家中的地位,李三坚是一家之主,又是朝廷官员,而李三坚父亲又早亡,不称呼老爷又称呼什么?
  “小的知道了,老爷!”翟六笑道。
  李三坚摇头苦笑,年纪轻轻的就被人称作老爷,真是无语之极。
  “叫少爷也行啊!”李三坚干脆不走了,手放在玉带之上对翟六说道。
  “知道了,老。。。少爷!”翟六连忙改口道。
  “这还差不多。”李三坚随后转怒为喜,笑着说道。
  “娘亲,两位夫人,我回来了!”李三坚大踏步甩开了翟六,进内宅之后张开双臂准备迎接自己的两位夫人的飞奔而来,迎接两位夫人的投怀送抱。。。
  可李三坚进了内宅之后就却发现内宅院中空无一人,于是张开双臂尴尬的看了看四周。
  人呢?人都跑哪里去了?李三坚是暗暗纳闷,难道宅中出了什么事情了?
  平日里,她们都会出来迎接的啊?
  正在此时,李三坚忽然看见陪嫁丫头,蔡绒雪的使女小芹似乎是端着一筐食材急匆匆的从自己面前走过,因为是背对着李三坚,因此小芹并未注意到浑身上下就跟个判官似的,立在内宅门口的李三坚。
  “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她们人呐?”李三坚一把拖着了小芹问道。
  “啊?!!!”小芹猝不及防,顿时发出一声尖叫,手中的小箩筐脱手而出,眼见着就要落到了地上。
  李三坚眼疾手快,一把抄起了小箩筐,瞪了小芹一眼说道:“你慌什么?是老。。。少爷我。”
  “老。。。老。。。爷。。。。爷。。。”小芹惊魂未定,爷了半天也没爷出个所以然来。
  “叫少爷,她们去哪里了?出了什么事情了吗?”李三坚问向小芹道。
  “少。。。少爷,都在厨房呐。”小芹拍了拍胸脯答道。
  小芹年龄不大,也就十五岁上下,可不知道怎么回事,却是生的是波涛汹涌的,晃得李三坚眼睛有些发花。
  “她们在厨房做什么?”李三坚端着小箩筐与小芹一道向厨房走去,一边诧异的问道。
  “当然是做菜啊。”小芹笑道:“少爷不是今晚请客吗?老夫人、夫人她们都在厨房忙呢。”
  原来如此,怎么将这茬忘了?李三坚摸了摸额头忽然想起,确有这么回事,只不过家中不是有厨子吗?为何自己的老娘与两位夫人都在下厨?
  李三坚今日请了刘安节、曾公明、姚舆、山魁、许彪等自己的一干好友、兄弟前来宅第之中赴宴。
  这还是李三坚除了与蔡绒雪成婚乃是请客之外,第一次请人来家中赴宴。
  因开封府府衙之中事务繁忙,李三坚就将此事给忘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5/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