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1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4/796

  “微臣接旨,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三坚满头雾水的恭恭敬敬的接旨道。
  李三坚忽闻赵佶召见,感到异常纳闷,无论李三坚从前与赵佶怎样,现在李三坚不过是个小小的推官,如此,皇帝召见自己做什么?李三坚百思不得其解。
  我的天呐!怎么将这件事情忘了。。。路昌衡看着李三坚跟随内侍们进宫的背影,心中暗惊道,李三坚是新帝赵佶的潜邸之臣,是曾经的端王府家奴,如此新帝赵佶还会不重重的提携他吗?
  是否要将财物退还给他?路昌衡艳羡的看着李三坚背影心中暗道。
  府衙之中所有人也是除了惊讶就是羡慕的眼光了。
  。。。。。。。。
  “微臣李三坚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李三坚见到脸上有些愁容的赵佶纳头便拜道。
  赵佶是在一处偏殿召见了李三坚,殿中除了服侍的内侍、宫女之外就是曾经的权知枢密院事,现在的尚书右仆射曾布,也就是大宋右相,或者说是副相。
  章惇被罢黜之后,赵佶就下旨拔擢故相韩琦的长子韩忠彦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是为朝廷左相,同时拔擢立有策立之功的曾布为朝廷右相。
  宋是以左为尊,因此曾布的相位是排名在韩忠彦之下的,不过此时韩忠彦已经六十余岁了,眼花体弱的,同时性格也是较为懦弱,再加上曾布有策立之功,因此此时赵佶基本上是问策于曾布,对曾布也是言听计从的。
  曾布也是多年的媳妇熬成了婆,终于坐上了相位,还差一步就位极人臣。
  “李卿家平身,此非朝会,不必行大礼,来人,赐座。”赵佶点头对李三坚说道。
  “微臣谢陛下隆恩!”李三坚起身拱手再谢,随后拱手与曾布见礼后,就用半只屁股坐在了一个黄缎凳子上。。。
  “翰韧啊,朕自继位之后,才发觉朝中之事是如此之多,又是如此之难啊。朕有时候在想,真还不如朕为端王之时来的轻松自在,你们这些早先时候就跟随朕的人,朕都没时间召见你们,朕绝非薄情寡义之人,但却是无可奈何。李卿家成亲之时,朕都没时间前去看看。”
  赵佶一脸的愁容,不对,应该说一脸的欲求不满?原因就是赵佶说道李三坚成亲之事的时候,还带着一丝羡慕之情?
  如此说要准确得多,李三坚心中暗道,难道是因为丧期的缘故?虽此时赵佶未着丧服,但李三坚也清楚赵佶此时正值丧期。
  内宫之中着丧服,在殿中处理政事之时着正常服饰,此为礼制。
  皇帝丧期对于普通臣民来说也就一个多月,可皇帝及后宫之人就是二十七个月了,此时离丧期结束还早得很。
  在皇帝丧期之中是不允许饮宴、结亲等等,因此在此期间,赵佶可以亲近女人,但不能纳妾,也就是不能正式册封嫔妃或者选秀。
  因而此时赵佶宫中皇后及嫔妃也就是原端王府的王妃王氏及数个端王侧妃。
  难道是因为这个原因?李三坚心中暗暗猜测道。
  赵佶好色,此乃天下皆知之事。
  看到宫中成群的、正值妙龄、如花似玉的女子而不能上手,换做李三坚也许也会欲求不满的。。。
  “陛下对臣等的恩典,对臣等的眷顾之情,微臣永世难忘,微臣惶恐之至。”李三坚闻言离座,受宠若惊的说道:“陛下乃是天命之人,所谋者大,又何必在意微臣成亲此等小事啊?”
  李三坚说的倒是大实话,作为一国之君,当日理万机,天下大大小小的事情何止万千,也真够他忙的,除非他当甩手掌柜,否则必将会是累得吐血。
  历朝历代的许多君王并不是病死的,而是活活被累死的。。。
  “呵呵,快坐下,别动不动就施礼,你们啊,与朕是越来越生分了。你我乃是兄弟,兄弟之间又哪里有如此多的礼节?”赵佶见李三坚说的得体,不由得露出了微笑,连忙挥手让李三坚坐下。
  “微臣不敢,谢陛下隆恩。”李三坚又是施了一礼之后方才坐下。
  赵佶将李三坚视作兄弟,可李三坚却不敢,至少明面之上是不敢的,如此方为人臣之道。
  赵佶随后与曾布对视了一眼又对李三坚说道:“李翰韧方才所言,所谋者大,此倒是说到点子上了,今日朕招你前来,就是想问问你治国之策的。”
  “治国之策?”李三坚闻言愕然问道:“微臣年少无知,官卑人微,岂敢妄言治国之策?”
  李三坚随后看了一眼曾布说道:“此乃辅国大臣之事啊,微臣实不敢言。”
  “不敢言?这么说你腹中还是有韬略的嘛,今日又非朝会,又有什么不能说的?”赵佶一下就抓住了李三坚的语病,于是笑问道。
  “这。。。这。。。微臣口误,微臣腹中哪里有何经世安邦之道啊?臣腹中既无韬略,也就无法擅言之。”李三坚闻言慌忙答道。
  李三坚就连开封府府衙右厅之事都未搞清楚,都未理顺溜,哪里有什么治国良策?
  “李状元”此时曾布开口道:“李状元的《西戎之论》、《置司之论》、《以海制陆之论》、《兼听之论》件件切中要害呢,为何在陛下面前却无话可说?难道状元想藏锋敛锐吗?”
  “呵呵”赵佶闻言也笑道:“朕当卿家是兄弟,难道在哥哥面前,也无话可说?或者说卿家是不想说吗?”
  “这。。。”两人如此相逼,使得李三坚是左右为难。
第二百二十二章
治国之策
  宋皇宫偏殿之中,赵佶、曾布逼迫李三坚讲述治国之道,使得李三坚措手不及,一时之间,是彷徨无计、左右为难。
  “陛下”李三坚为难的对赵佶说道:“微臣实在是不知该从何说起啊?”
  在他们如此相逼之下,只要他们起个头,那么自己再胡乱说一番不就完了?李三坚心中暗暗盘算道,反正是他们逼的,说的不好,也不是自己的错,就算是说的天马行空,说的一塌糊涂,料赵佶也不会降罪的。
  “朕自承大统以来,无时无刻不想着承父兄之志。”赵佶闻言缓缓的说道:“洎总威柄,发挥强刚,黜除奸回,修复法度。怀柔以文,震叠有武,继而憺威四夷,拓土千里。”
  赵佶顿了一顿后接着说道:“章卿家时常对朕说起,当下当行无为而治,可有人对朕提起,无为而治乃是黄老之道,当行法家治国之道,当行严刑峻法。不知李卿家对此有何见解?只管说便是,今日无论你说什么,朕绝不会降罪于你。”
  “陛下,请容微臣思虑片刻。”李三坚闻言说道。
  赵佶口中所言的治国之策,无非就是历朝历代的三种治国学说,其一就是法家的“法治”,主张以严刑峻法来治理天下;其二就是儒家的“人治”,主张施行仁政,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作用;最后的就是道家的“无为而治”,顺时势和民心,因势利导,顺势而为。
  自李三坚来到这个世上以来,八年的读书生涯,不说是博览群书、通晓古今,书也是读了不少了,因此对此也多少有些了解了。
  此时赵佶让李三坚说说治国之策,李三坚也多少能说些了。
  可此时令李三坚惊讶的并不是赵佶、曾布让李三坚说什么治国之策,而是赵佶口中所言的无时无刻不想着承父兄之志,他欲励精图治、革故鼎新、开疆拓土?这还是宋徽宗吗?李三坚心中暗道。
  在李三坚的印象之中,宋徽宗乃是个昏君,是亡国之君,是荒淫之君,可面前的这位,从前李三坚视作是师是兄的哥们,他还是宋徽宗吗?若赵佶一直能够这样下去,宋还会亡国吗?
  是不是搞错了?是不是重名啊?李三坚此时心中是万般疑惑,可心中又实在想不起来是否有人与蔡京重名?
  管他的了,李三坚心中暗道,既然想不明白就不去想他了,今后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
  于是李三坚考虑良久后开口道:“陛下,微臣以为当外儒内法,剂之以道,此为微臣拙见,望陛下不要怪罪。”
  “外儒内法,剂之以道?何人怪罪你了?快快说来听听。”赵佶摇头道。
  李三坚就是有些过于谨小慎微了,哪里像个二十出头的青年官员?青年官员是年轻,富有朝气,敢打敢说,敢于评击朝政,他就像个久经世故的老人?此时的赵佶与曾布均有这种感觉。
  “如此,微臣就班门弄斧了?”李三坚谦恭的态度使得赵佶、曾布有了一种想将他按在地上狠揍一顿的冲动。。。
  “儒学治国之道无非就是‘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其乃是中庸之道。而法家是以‘法’‘术’‘势’为其道。‘以道立天下’‘无为而治’,此乃道家之君人南面之术。
  臣窃以为无论是何种治国之道,当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李三坚随后一字一句、缓缓的说道:“微臣以为治国当有四道。治国有道,得道大安,一也,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木,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创业守成,文武并用,二也,文武之道,各随其时,取也,守也,各有其宜,文武如人之双足,缺一或残次不齐均不可取;多难兴邦,逸豫亡身,三也。。。”
  李三坚说兴奋了,站起身来在殿中来回踱步,走来走去的,赵佶也不在意,与曾布一起听入了神。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本朝文忠公亦云,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此三也;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李卿家,且慢,且慢。”赵佶忽然打断了李三坚的话,转头对梁师成、杨戬说道:“为何不誊录?”
  “陛下。。。奴婢。。。奴婢。。。”
梁师成、杨戬也听入了神,赵佶忽然开口询问,顿时吓了一跳,支支吾吾的半响未说出话来。
  “还不速速准备笔墨,誊录下来?”赵佶沉下脸说道。
  梁师成、杨戬等内臣闻言顿时就手忙脚乱的取了一些笔墨纸砚过来,放在案上,看着李三坚。
  李三坚点点头接着说道:“居安思危,有备无患,此四也,《易》云,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方能身安而家国可保。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偷安者也。方今之势,何以异此。爝火之方微也,一指之所能息也。及其燎原。虽江河之水,弗能救矣。鸿鹄之未孚也,可俯而窥也,及其翱翔浮云,虽蒲且之巧,弗能加矣。”
  “陛下”李三坚说完之后,拱手说道:“此为微臣治国四道,诚请陛下、曾相公斧正。”
  “如何?”赵佶与曾布对视了一眼后问道。
  “李状元果然大才也!”曾布点点头后对李三坚说道:“外儒内法,剂之以道?凡事总有其紧要之处,李翰韧的紧要住处又在哪里?”
  李三坚看了看赵佶,又看了看曾布,随后答道:“臣窃以为当行‘无为而治’,当广立博士、轻民徭役、重本抑末、发展生产,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赋敛无度,天下多事,仁义不施,百姓困苦而主不收恤,必然会引起天下动荡。”
  其实李三坚心中此时根本是不太赞同纯粹无为而治的,无为而治是在什么情况之下可以实施的?是在天下太平之时。
  而目前来讲,整个宋也许只有李三坚明白遽变将至,此时当以无为而治加上霸道为国策,也就是王霸道杂之,甚至施行极端的军功授爵制,整军备战,以全国之力,数十年之功,抵御北方强虏的崛起。
  可目前到底是什么时候,李三坚又被弄糊涂了,同时李三坚若放出此言,定将会引起朝野震动,皇帝赵佶也许会‘龙颜大怒’,自己小命也许不保,至少会被罢官免职,那么自己八年的努力岂不是付诸东流?
  同时无为而治是新任副相曾布提出的治国之道,自己岂能轻易改之?
  李三坚此时心中是苦恼之极。。。
  “广立博士、轻民徭役、重本抑末、发展生产,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赋敛无度,天下多事。”赵佶闻言对曾布笑道:“李翰韧所言倒是与卿家不谋而合啊。”
  “老朽已垂垂老矣,李翰韧正当青春年少,真乃是后生可畏也。”曾布闻言也笑道。
  “卿家说的是。”赵佶微笑着点点头,似乎是不经意的对李三坚说道:“李翰韧去送别老相国章惇了?”
  糟糕,糟糕,糟天下之糕!完了,完了,完天下之蛋!赵佶不经意的一句话将李三坚吓出了一身白毛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4/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