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雪(校对)第1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796

  “是简王殿下。。。”
  “简王殿下,快快阻止你们的人啊,火势蔓延可了不得啊!”
  众“潜火”禁军顿时就乱做一团,与王府家丁挤在了一起,七嘴八舌的,唧筒、水桶、托叉、火钩、火镰等救火之物落满了一地,将街道堵得死死的,家丁们根本就挤不过去。
  “直娘贼,给我打!”赵沆见场面混乱不堪,根本就无法通过,心中焦急,于是大怒道。
  众家丁闻言举着木棍,噼里啪啦的一通乱打,驱赶着拦路的禁军。
  “啊?贼厮们下死手了啊!!?”
  “快来人啊,有人造反了!”
  “哎哟,俺的亲娘哟,好痛!”
  众潜火铺的禁军携带的都是些救火之物,根本没有携带兵器,哪里是这些人的对手?转瞬间就被打得鼻青脸肿、哭爹喊娘的,接二连三的被放翻在地,同时赵沆等人逐渐清理出了一条道路。
  “哈哈,冲过去!”赵沆见诸禁军的狼狈模样,顿时哈哈大笑,随后一提马缰就欲带人冲过去。
  “贼子猖狂,某来也!”
  “哥,这句话该我说的。”
  “你说便是,谁拦你了?”
  “贼子猖狂,某来也!”
  正在此时,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了两条黑汉,穿着禁军军衣,提着木棍一左一右立在了街面之上,就如两座黑塔般的,拦住了赵似、赵沆等人的去路。
  众家丁见到两条大汉的威势,顿时心怯,举着木棍不断的吆喝,却不敢向前。
  “打过去,怕什么?拿下二人,王爷有重赏。”赵沆心中估算了一下,估计不是此二人的对手,因此赵沆不敢向前,只是催促着手下家丁冲上前去。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众家丁闻言发一声喊,举着木棍乱糟糟的冲了上去,欲将此二人打翻在地,护送赵似、赵沆通过这条街道。
  “来的好!”长得像门神般的两名黑汉见状,同时大吼着举着粗粗的木棍迎了上去。
  双方冲近了之后,均是举着木棍乱劈乱打,木棍交加发出一阵又一阵沉闷的声响。
  两名黑汉身体均是异常的强壮,人高马大的,勇力过人,手中的木棍也如碗口般粗细,挥舞起来虎虎生风,是猛恶惊人,众家丁们哪里是他二人的对手?
  同时二人身上的肌肉如钢筋铁骨般的,木棍击打上去就跟打铁似的,发出一阵噼噼啪啪的声音,木棍或被弹飞,或一击两段,根本伤不了他们半根寒毛。
  两名黑汉如虎入羊群般的冲入了家丁人群之中,狂击乱打,只片刻间就将众家丁打得哭爹喊娘、鬼哭狼嚎的,众家丁或横七竖八的倒了一地,或抱头鼠窜,是狼狈不堪,没有一人有一合之力。
  片刻之后,地上躺满了家丁,不断的发出痛苦的呻吟声,两名黑汉周围此时已无一人站立。
  赵沆见状大怒,丢去手中哨棍,拔出腰刀,双腿夹了夹马腹,欲纵马上前劈砍。
  “嗤。。。”正在此时,羽箭破空之声忽然响起,一支利箭如闪电般的飞了过来,钉在了闪耀着寒光的刀刃之上,力量极大,赵沆根本拿捏不住,腰刀脱手,落在地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声响。
  一名身披白袍的小将跃马而至,拿着手中的弓箭指着赵沆喝道:“京师重地,擅动刀枪者,杀无赦!”
  。。。。。。。。
  “先生,这。。。这合适吗?”
潜火铺的一名指挥使看着凌乱不堪的场面,心惊胆战的问向身旁的一名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
  年轻人看了潜火铺指挥使一眼,笑道:“一切有端王担着,你怕什么?”
  “半个时辰之后,就是皇上了。。。”
年轻人随后又补充了一句。
  潜火铺指挥使闻言顿时心中大喜,开心得恨不得仰天长啸,恨不得亲自上前动手打翻几个家丁。
  当然再受点小伤就再好不过了。
  新皇登基,此就是见面礼,虽然微不足道,但也足以成为他的进身之阶,与此相比,担些风险,又算的了什么?
  年轻人见状微微一笑,不再搭理此名潜火铺指挥使了,吩咐道:“来人,传话下去,能拖延多久就拖延多久,不到万不得已,不得伤人,叫山魁、许彪小心点,他们是人,不是石头,别下手太重。”
  。。。。。。。。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皇如日如月,光照神州大地!”
  “吾皇进位,我大宋必将是江山永固!千秋万代,福泽绵长!”
  赵佖、赵似二王突破重围,摆脱了无数追兵的围追堵截,历经千难万险终于赶到了皇宫,两人几乎是同时到达的。
  可两王赶到皇宫之时,早已是大事已去,宫中不断传出三呼万岁之声,隔着高高厚厚的宫墙,两人都能听到里面不断传出众臣的奉迎新帝之声,是谀词如潮,不绝于耳。
  两王呆呆的看着高大厚重的宫阙,心中顿时如坠冰窟,又如被泼了盆凉水般的,从头凉到脚。
  胆小的赵似随即回府待罪,除了临奠先帝之外,再也没有出王府半步。
  左拼右杀,护送赵似来到皇宫的赵沆此时也不知去向,据闻是去了宫中托人寻路子去了。
  赵佖呆呆的站在高大的宫阙之前久久不肯离去。
  “皇兄啊,臣弟来迟了,没有见皇兄最后一面,此臣弟之罪也!”半响之后,赵佖跪倒在了宫阙之前,哀哀的哭泣,情状是极为令人怜悯。
  宋元符三年正月,端王赵佶进宫临奠先帝,随即曾布、蔡卞、许将等人拥立赵佶为帝,赵佶始不从,哭拜先帝,坚辞不受,后向太后出面相劝,赵佶才勉强同意承大位,继大统,号天下。
  虽明眼之人早已看出赵佶得到皇位的手段并不高明,有些小小的龌龊,但正如李三坚事前所料,哪里还有人敢追究此事?众臣奉迎新君都来不及,哪里还有空去揪赵佶的小辫子?
  赵佶继位之后,旋即发丧,并赦天下常赦所不原者,百官进秩一等,赏诸军,同时遣使告哀于辽,尊先帝后为元符皇后,追尊母贵仪陈氏为皇太妃。
  宫中宦官郝随、刘有端祸乱宫中,论罪当斩,但赵佶念其服侍先帝已久,劳苦功高的,同时又是新帝登基,不宜妄行杀戮之举,因此脊杖三十,剥夺一切官职、俸禄,并将二人赶出了宫中,当然前提是有命可赶。。。
  。。。。。。。。
  章惇贺新帝已毕,就离开了皇宫,回府歇息。
  章惇离开皇宫之时,正好遇到了远处正在宫外看热闹的李三坚、高二,章惇看了一眼远处人群之后,就佝偻着身子孤零零的离开了皇宫。
  “三郎,他就是当朝宰相章惇。”高二低声对李三坚说道。
  章惇黜落李三坚之事,高二从头到尾都是清楚的,此时高二不由得露出了幸灾乐祸的笑容。
  他就是章惇?李三坚此时倒没有幸灾乐祸,甚至没有欢喜的感觉,只是面无表情、默默无语的看着章惇的背影。
  这哪里像个叱咤风云,独相六年之久的大宋宰相?分明是个日暮西山的普通老人而已,李三坚心中暗道。
第一百七十六章
吹台(上)
  “朕承先帝之末命。嗣累圣之丕图。若履渊水。未知攸济。先皇帝睿明聪哲。克勤于邦。遵志扬功。笃绍先烈。十有六载。海内蒙休。忧劳爽和。遂至大渐。乃以神器,属于冲人。负荷惟艰。怵惕以惧。用谨承祧之始。肆颁在宥之恩。可大赦天下。云云恭念元丰诒谋。绍圣遗训。具在天下。可举而行。惟既厥心。罔敢废失。其率循于天下。用奉若于先王。更赖忠良尽规。文武合虑。永弼乃后。共图康功。咨尔万邦。体予至意。。。”
  这幅昭示天下的继位诏书是朝廷翰林学士承旨蔡京奉旨所书,李三坚当时读后,心中暗赞不已。
  这篇文章可谓是妙笔生花,文思浩荡,如行云流水一般。
  文章将赵佶登基之事写成了实属无奈之举,写出了赵佶登基的心情,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但如此,还匡正了赵佶登基的法理,是“承先帝之末命”等等等等,说的赵佶好像是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就该他继承皇位似的。。。
  这通马屁被蔡京拍了个十足十。。。马屁拍得还不动声色的,使人觉得好像是应该如此似的,赵佶阅后定会是“龙心大悦”,李三坚心中暗道。
  李三坚想着想着,不由得露出了一丝微笑。
  “喂,你笑什么?怎么笑得如此的怪异?”与李三坚并马同行的蔡绒雪歪着脑袋看着李三坚诧异的问道。
  “怪异?我哪里怪异了?”李三坚握了握马缰笑道。
  “你就是在怪笑,哼,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在笑什么。”蔡绒雪红着脸说道。
  “我笑什么?”李三坚闻言诧异的问道。
  难道蔡绒雪真的如此的聪明过人,能够猜出自己中所想,李三坚心中暗道。
  “你肯定是在笑我。。。笑我。。。”蔡绒雪支支吾吾的,实在是说不出口。
  赵佶登基之后,就没李三坚什么事了,于是李三坚在闲着无聊之际,就叫上了蔡绒雪一同前往位于开封府东南的吹台,去观看附近的风景。
  李三坚在京师数年,只去过大相国寺,一直没有机会去开封府的其他名胜古迹,因而此时闲暇之余,就欲游览游览开封府风景名胜。
  同时与美同行,李三坚的心情是较为愉悦的。只不过唯一遗憾的就是蔡绒雪抵死不与李三坚共骑,非要各骑一马,李三坚也失去了许许多多的机会。。。
  两人自李清照成亲那日起,就已表明了心迹。李三坚回心转意之后,使得蔡绒雪心中暗暗欢喜,同时蔡绒雪三年多的愿望终于达成。
  同时也因为如此,蔡绒雪才肯陪李三坚出来游山玩水,这要是在以往,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这个世上,未出阁的女子与男子同行,就是件令人耻笑的事情。传出去之后,也许还会影响女子的声誉,并使他人对这名女子是颇有微词的,从而影响到婚姻大事。
  因而此一路之上,蔡绒雪是扭扭捏捏、遮遮掩掩的,最害怕的就是遇到行人,不过好在此时正值冬季,白雪皑皑的,路上的行人是异常的稀少。
  此时李三坚忽然露出怪异的微笑,蔡绒雪误以为李三坚在笑自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7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