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之世(校对)第2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6/341

  法兰克福,实际上这座城市的真正名字是奥得河畔法兰克福。因为在德国西部还有另外一座城市也叫做法兰克福,那座城市的全称是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单单是听名字就知道这两座法兰克福分别是建立在奥得河与美因河畔。
  相比于那座德国第五大城市的美因河畔法兰克福,这座奥得河畔法兰克福的规模同样不小。因为这里距离柏林很近,而且有煤矿与奥得河的河水与运输优势。同时还拥有前往柏林的公路铁路在这里交汇,所以这里的工业能力也非常强大,城市规模也不小。
  六月六日的时候,明军第二十三步兵集团军向着这座非常靠近柏林的重要城市发起了猛烈攻击。同样是炮火轰击,空中轰炸。同样是强力突击,其结果也是同样以失败而告终。第二十三步兵集团军在一天之内损失了三万余名官兵。
  这一天的战斗就像是一击响亮的耳光狠狠的抽在了明军的脸上,把明军的脸都给打肿了。
第512章
铁血德意志
(八)
  明军虽然在训练装备技战术水平等等各个方面全都占据着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并没有达到碾压式的代差。明军的战斗力依旧是地球级别的,并没有上升到外星人的程度。
  在这种完全是拼消耗的激战之中,就连防弹衣都没有的明军并不见得就比对面的德军强大多少。
  毕竟明军没有进行自己擅长的和战斗力强大的装甲作战,而是进行非常古典的阵地攻防战。这种作战方式绝对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结束的事情。而且付出的损失也必然非常惊人。这就是最基本的拿人命去填阵地。
  因为之前打的实在是太过顺利了,明军上上下下都有些过于高看自己的真实实力。要知道对面的德国人不但人员充足,物资供应也没有问题,而且他们是在保卫自己的家乡,其作战意志也异常坚定。这种情况下明军在六月六日的强攻之中一天之内就战损超过十万官兵也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明军官兵们之前一直认为没能打开前进通道度过奥得河,主要原因是因为上的都是附庸国的部队和殖民地的部队。在许多明军官兵的心中,只要换做他们上场必然能够轻松打垮德国人的抵抗,然后顺利杀入柏林享受胜利者的特权。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德国人用让人难以置信的顽强战斗生生的将明军的滔天攻势给阻挡下来。德军官兵们不畏牺牲的拼死作战不但给明军带去了重创,而且还极大的鼓舞了盟军官兵们的士气。
  自从开战之后盟军绝大部分的时候都是一败再败。大明装甲部队快速突击迂回包抄,炮兵摧毁阵地步兵突破占领,空中力量掌握天空毁灭盟军后方的一切。明军全立体式的打击这几年来一直都是无往而不利,他们的攻击几乎就没有失败过的时候。
  明军的强势极大的震慑了盟军官兵,让他们士气低落。可是德国军队这次在坚守奥得河防线的时候却表现异常出色。不管他们为了能够在明军的猛攻之下坚持下来付出了多么昂贵的代价,至少他们成功的挡“住了明军的攻势。
  “明国鬼子被打败了!”这句话传遍了所有盟国。
  大明军队只是一次攻击失利而已,却被盟国的宣传部门当作几乎是能够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性战役来鼓吹。似乎德军取得这次胜利之后明军就将一路溃败到帝都似的。
  盟国在大肆吹嘘德军成功防守奥得河的时候,却有意无意的掩盖了德国人在这次战斗之中的损失。甚至于许多媒体就连提都没有提过,就像是德军全都是刀枪不入的超人,一根寒毛都没有丢过。
  而实际上德国人之所以能够在明军如此恐怖的攻击风暴之中死死坚守住自己的主要阵地。真正的原因就是德国人愿意为了这场战争做出重大牺牲。他们甚至是愿意用人命去填战场。
  在明军攻击的时候,那狂风骤雨般的猛烈炮击和轰炸对于德国人来说就是地狱。在明军步兵冲击奥得河的时候,德国人必须进入自己的阵地之中进行防守,要不然明军就要过河了。而进入炮火纷飞的阵地也就意味着巨大的伤亡。
  战斗最激烈的阵地上,一名被派驻的阵地上的德军士兵平均生存时间只有十五分钟。也就是说,德国人的这场防守胜利实际上是用数不清的人命堆出来。在这一天的战斗之中,至少有十五个以上的步兵师被整连整营的填入了阵地上。
  许多德军官兵的尸首在战后都无法找到。因为他们所在的阵地因为不断遭到残酷炮火的洗礼而已经化作一片焦土,甚至因为爆炸和高温产生了结晶状物质。
  德国人在这一天的战斗之中损失的数量绝对比明军要多的多。而且还是在他们处于防守地位,拥有奥得河天险的情况下。而以德国人的人力物力资源来看。如果明军下定决心要与德国人拼消耗,那德国人会在大明的强势之下流尽自己的最后一滴血。
  但是与已经不再将人命看的多么重要的德国人相比,大明显然还做不到这一步。在六月六日的攻击行动失败之后,大明陆军总参谋部很快就下达了全新的命令,德国前线的军队开始进行重新调整部署,主攻方向将从柏林转移到南方的布拉格。
  在这场事关总参谋部内话语权争夺的战斗结束之后,一批明军总参谋部的军官们黯然去了前线部队,陆军司令部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对于这一切。张诚都只是看着而已。
  作为掌权者,张诚不可能将所有的事情全都揽在怀中。以大明帝国的庞大疆域和众多人口。如果他真的这么做了要不了多久就会被生生累死。
  所以说,张诚只是做战略决定,其它的事情都是有一大群人在做。至于这些人之中的争权夺利,只要不是影响到张诚对事务的掌控的话,那张诚是不会去干预的。这也算是一种优胜劣汰的选择。
  明军开始重新进行部署,而这一次张诚决定不再保留。
  布拉格。波西米亚地区的核心地带,也是整个欧洲的中心地区。横跨伏尔塔瓦河两岸的这座城市在政治,文化,历史等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过对于现在的战争来说,这座城市最大的作用就是它此刻的地理位置。
  布拉格正好位于柏林和维也纳的正中间。相比于多瑙河畔的维也纳。横跨伏尔塔瓦河的布拉格实际上更加适合大明陆军优势装甲部队的突击行动。伏尔塔瓦河可不是奥得河,德国人在布拉格的守备力量也远远无法和柏林附近相提并论。
  毕竟现在德国人需要从波罗的海岸边到布拉格,维也纳,格拉兹,威尼斯再一直到都灵这漫长的防线上抵御大明的攻击。德国人的兵力哪怕是再多也无法在如此之长的战线上全都维持着柏林近郊那种程度的防御力量。
  张诚的手中掌握着战略主动权,德国人只能是被动防御。张诚可以在漫长上的防线上寻找德国人的弱点选择目标进行攻击,这就是为什么所有人都拼命追求主动权,甚至不惜为此先发制人的主要原因所在。
  布拉格是一座战略位置重要的城市,这座城市里面水陆交汇,交通发达。拥有发达的通往德国腹地和奥地利境内主要城市的铁路网和公路网。而且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这里的地形环境基本上都是平原为主,虽然在城内有七座山丘的称呼,实际上都是一些并不高大的小土坡而已。这种地形是明军装甲部队的真爱。
  相比于防御力量密集的柏林附近地区,布拉格地区的德国军队防备力量就比较薄弱了。而且更加重要的是,明军部分部队在上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强行渡过了伏尔塔瓦河并且在对岸建立起来了几座桥头堡。这对于接下来的战事来说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这几座桥头堡位于布拉格城区内的伏尔塔瓦河大弯曲部。上个月的时候明军快速推进在特战部队和伞兵部队的帮助下成功的夺取并且坚守住了布拉格城区内的一座跨河桥梁。随后,明军地面部队赶到之后快速进军在对岸建立起来了坚固的桥头堡。
  德军在稳住阵脚之后曾经数次对这座桥头堡发起猛烈反击,试图将明军赶回伏尔塔瓦河东岸。可是,不仅仅是德国军人顽强作战,同样顽强的明军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不但死死的守住了自己的阵地,而且还动用工兵部队成功的又搭建了两座浮桥并且扩大了自己的桥头堡。
  当大明陆军总参谋部调整自己的作战计划,将布拉格选为主要突破点之后,这座桥头堡立刻就成为了双方的主要争夺目标。
  就像是大明情报部门对德国的渗透一样。德国人,或者说所有的盟国都在不断的渗透着大明。德国人在大明之中也有着自己的情报系统,他们虽然无法获知大明真正的战略意图。可是,明军不断开始向着布拉格方向进行部队和物资集结这种事情因为规模太大根本就无法瞒过所有人。
  经过谨慎的判断之后,德国陆军总参谋部认为明军很有可能已经放弃强攻柏林的作战计划,转而选择在布拉格地区打开局面。
  一旦明军在布拉格地区打开了局面,他们的装甲洪流潮水般涌过布拉格地区之后。那北面的德累斯顿,柏林,南边的布尔诺,维也纳以及西边的整个德国腹地都将成为大明装甲部队肆意纵横的战场。
  只要给了大明装甲部队行动的空间,那它们就会像是无法抵抗的潮水一般淹没德军阵地。以明军全部机械化的恐怖行军速度,被打穿了防线的德国军队甚至就连去阻挡的机会都没有。
  无论军队的战斗力多么的强大,作战意志多么的顽强。只要被切断了后勤补给线,失去了物资供给的话,那这支部队根本就坚持不下去。
  弹药打光了之后总不能去拼刺刀吧?而且就算是拼刺刀的话也要对手愿意才行。油料用完了任何车辆都别想开动起来。而没有了粮食供应,那无论是多么精锐的军队也将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崩溃。
第513章
铁血德意志
(九)
  在明军的意图逐渐明显之后,德国也在开始调动预备队前往布拉格地区进行增援。不过因为大明的航空优势导致德国人的铁路公路运输不断遭到轰炸而行动艰难。在这种情况下,德军总参谋部只能命令布拉格守军坚守阵地。
  驻守在布拉格地区的德军是由费多尔·冯·博克陆军上将指挥的陆军第九步兵集团军。下辖步兵第四十二军,第二十军,第八军,第五军和第六军。加上地方防备部队,集团军直属部队和各种辅助部队,总兵力大约在二十万人左右。
  第九步兵集团军之前一直都在阿尔卑斯山脉一线与驻扎在亚平宁半岛上的明军进行激战,遭到了不小的损失。在明军攻入波兰之后,德军最高统帅部开始重新调集部队进行战区调整,准备进行本土保卫战。
  而在之前与明军的战斗之中获得了作战经验的第九步兵集团军被调回了德国本土,随后被安置在了布拉格地区进行防备工作。
  因为之前在意大利地区的作战之中损失不小,虽然在返回本土之后得到了部分新兵的补充,但是第九步兵集团军依旧未能恢复其完全实力。
  当明军杀入布拉格地区的时候,该部接连败退,不得不全面撤回伏尔塔瓦河西岸。同时还丢掉了重要的桥梁导致明军在西岸获取了至关重要的桥头堡。
  在从总参谋部得到了明军有可能将主攻目标改为自己这边的情报之后,博克将军在震惊之余当即命令部队向着明军在伏尔塔瓦河西岸的桥头堡发起猛烈攻击。试图在明军主力攻击部队抵达之前将这处重要的阵地夺回来。
  而此时与德军第九步兵集团军对峙的明军部队是第三十三步兵集团军,这是一支在规模庞大的明军之中默默无名的部队。他们自从组建开始就没有什么过人的显赫战绩,长年累月的担任地方警备或者是装甲部队侧翼掩护的工作。
  这样的部队在明军之中有很多,毕竟大明军队的规模是如此庞大,像是第三十三步兵集团军这样默默无闻的军队在战争结束之后基本上都逃不开被撤销番号的命运。
  因为他们并没有在战争之中打出过什么名声显赫的战绩。在军队之中没有战绩作为支持。那一支部队是很难坚守住自己的番号的。
  因为第三十三步兵集团军在之前的战斗之中并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所以大明陆军总参谋部也没有对这支部队给予太高的期望。他们给出的命令是坚守现在的阵地,并且尽可能的酌情扩大出发阵地,为后续部队抵达之后发起攻势创造条件。
  这样的命令只能说是很一般,总参谋部也没有将第三十三步兵集团军当作主力部队使用的想法。他们之前打败过德国人并且在伏尔塔瓦河西岸夺取了一座桥头堡的事情对于总参谋部来说算不了什么。
  自己人这边并不是很重视,德国人那边也在想着如何从明军的手中夺回桥头堡。所有人都没有太过将之前默默无闻的第三十三步兵集团军放在眼里。
  可是。许多人或许都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第三十三步兵集团军也是明军的正规军队,他们有着完善的编制和强大的支援,所有的官兵们都是训练有素的职业士兵。他们的真实战斗力可不像是他们的名声那样默默无闻。
  第三十三步兵集团军的指挥官是吕墨陆军上将,这是一位在明军之中数量很多,完全是沿着明军正规路线一路从军校毕业进入陆大进修,随后成绩优异毕业前往总参谋部任职,随后下放到部队,从基层一步步做起最终晋升到了集团军司令职务的传统军人。
  在张诚一手推动和倡导的新军事变革与装甲部队兴起之后。像是吕墨这样的传统军人基本上都因为上了年纪而逐渐开始退居二线。他们大都是在步兵部队之中默默无闻的做着为装甲部队补漏拾缺擦屁股的事情。
  名声和好处都是装甲部队的,毕竟张诚本人就是以装甲部队起家的。而步兵一直都是默默无闻,但是像是吕墨这样的陆军将领们的心中同样也有着身为军人的热血,没有人不愿意在战争之中扬名立万,将自己名字牢牢的铭刻在军队的记载中。
  在接到总参谋部的命令之后,吕墨当即就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对布拉格地区发起攻击行动。
  没错,吕墨在这段时间与对面的德军交手之后就已经非常了解自己的对手了。对面的德军第九集团军虽然人数不少,可是其真实实力是不如第三十三集团军的。所以吕墨在接到了可以发起攻击的命令之后就开始了自己准备已久的夺取布拉格的计划。
  明军第三十三步兵集团军拥有四个步兵军和大量的集团军直属部队。这些部队基本上都是满员的。而且明军无论是正规军还是补充兵都是从训练营之中接受了严格训练出来的精锐。相比于对面那些因为时间关系匆匆忙忙将新兵简单训练一番就送上战场的德军不同。他们的战斗能力很强,除了作战经验之外与前线部队并没有什么区别。
  明军在所有步兵师级单位之中都配属有部分装甲部队。这些以营为单位的装甲部队在被配属到步兵师之中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步兵师在遭遇敌军装甲部队攻击的时候的抵抗力量。
  而现在,为了能够完成自己夺取布拉格的作战计划,吕墨下令将各支部队之中的装甲部队全都集结起来准备发起攻击行动。
  按照此刻在布拉格地区的战场形势来说,明军最好的出击地点就是在布拉格市区内的那座桥头堡。毕竟其位置非常好,简直就是直接插在了德军防御阵地的中心位置上。可是,吕墨的心里非常清楚。德国人对这里的防御也是最为强大的。
  在之前与德国人对峙的这段时间里面,吕墨已经派人将附近的地形全都仔细的侦查过了。他选择了将突破口定在布拉格城区北方大约十公里的罗兹托基镇上。
  罗兹托基镇是布拉格的一处卫星城市,位于伏尔塔瓦河西岸,城内原本有一座跨河大桥,不过在之前明军逼近布拉格地区的时候德国人已经将这座桥给完全摧毁了。而在罗兹托基镇附近的伏尔塔瓦河中有一座沙洲。其位置非常适合进行架设浮桥作战。吕墨选择的突破点就在这里。
  吕墨将手中的装甲部队全都集结起来之后组成了一个作战装甲集群,他们秘密运动到罗兹托基对岸的胡西内兹地区集结待命。只要对岸的德国第九步兵集团军的主力部队开始对明军的桥头堡发起攻势,那这支部队就将迅速在夜间出击跨过工兵们架设的浮桥杀过伏尔塔瓦河。
  虽然是老步兵了,不过吕墨对于接受新式作战方式非常有兴趣,自己也曾经升入学习过。他集结麾下的装甲部队采用侧翼突击的方式去攻击敌军后方的主要补给线并且与正面部队配合合围敌军的作战方式非常正确。
  而同样也是老步兵的博克将军却因为手里没有什么成规模的装甲部队,并没有考虑过大举反击的事情。他想的依旧是坚守住自己的阵地,顶多也就是将明军的桥头堡拿下。博克在等待着自己的援军快速到来。只要拥有充足的部队,博克相信以伏尔塔瓦河作为天堑的防御阵地必然会安然无恙。
  六月七日晚间,德军加强了对明军在伏尔塔瓦河西岸桥头堡的炮击力度。飞火流星一般的凶猛炮击不断飞落在明军的桥头堡阵地内,将原本就已经在之前的战斗之中被化为废墟的明军阵地一次又一次的犁了好多遍。
  德国人还从上游地区派出了敢死队驾驶着装满了炸药的皮划艇试图顺河而下将明军的浮桥给炸掉。不过很明显,他们的举动失败了。明军对于自己桥头堡阵地的守备力度可是非常强大的。重要的浮桥如果被摧毁的话,那明军极有可能会丢失掉自己手中位置重要的浮桥。
  德国人的正式进攻是在第二天,也就是六月八日的上午展开。德军第五步兵军的数万官兵在数十辆装甲车辆的掩护下向着明军的桥头堡阵地发起了猛烈攻击。而这一天在布拉格地区下起了大雨,双方之间绝大部分的战机都无法升空作战。
  至于明军已经开始正式批量装备部队的全天候作战飞机基本上都是战斗机,在对面的盟军空军无法起飞的时候他们也没有什么事情做。双方都没有空中力量的支援。
  德军的炮击力度很强,不过明军的炮兵则更加强大。双方的炮弹来回飞舞,将整个桥头堡阵地都给炸成了一锅沸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6/34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