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528

  武德九年六月初三,那时候我们一家人住在弘义宫,宫门早早的就落了锁,所有人都被告知严禁外出。
  很多人都在猜到底发生了什么,当时尚且年幼的我躲在母妃怀里,可是我并不害怕,与其说是母妃安慰我,不如说是我在用自己幼小的身躯抚平她心中的不安。
  冥冥之中,我觉得那天晚上肯定会有事情发生。
  果然,当第二天的朝阳升起来的时候,身为秦王的父亲已经成了太子,再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又摇身一变,成了大唐的皇帝,母妃也被封了贵妃。
  朝野上下都在赞颂父皇的英明神武,而我的目光却落在了另一个人的身上。
  他,是我的大兄,是父皇的嫡长子。
  我是父皇第三个儿子,在我之前,父皇已经有了两个儿子,一个是侍妾生的庶子,后来过继给了我早逝的五叔李智云,一个就是他——我的大兄,大唐后来的太子殿下李承乾。
  李承乾这个名字是皇祖父起的,对外宣称是因为他出生在承乾殿,所以才叫这个名字。
  呵呵,不管有多少人相信这个说法,反正当时只有六七岁的我是不信的,皇祖父不会不知道承乾这个名字到底有什么含义。
  直到后来我才知道,皇祖父给大兄起这个名字,不过是想给当时还身为秦王的父皇一丝念想,让他死心塌地的给自己卖命罢了。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关于大兄的片段很少,从小他就不和我们一起住,而是一个人住在太极宫,由皇祖父亲自抚养,只是时不时的会回弘义宫给长孙王妃请安。
  大兄从小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
  因为父皇的关系,我们几个兄弟和大伯、四叔家的孩子都不怎么来往。
  只有他,成天和李承道他们几个厮混,丝毫不在意父皇的目光。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父皇对于他的这种行为并没有加以阻止。
  ……
  玄武门之变那天晚上,我发现大兄悄悄地出了弘义宫,就连父皇一直信重的李安都没能拦下他。
  第二天早上,大兄第一次被父皇责罚了,不过他好像并不在乎。
  我躲在远处静静地看着,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不怕父皇。
  父皇对于大兄的处置最终不了了之了。
  过了没几天,大兄那天在玄武门的所作所为都传进了宫里,直到那个时候我才知道他那天晚上违背父皇的命令出宫是为了什么。
  仔细想想,如果当时我处在他的位置,恐怕是没有那个勇气去做和他一样的选择的。
  因为嫡长子的身份,加上玄武门下优异的表现,他顺理成章的登上了太子大位。
  对于这个结果我很平静,反倒是母妃,一直固执的认为拥有两朝皇室血统的我才是更适合那个位子的人选。
  随着我慢慢长大,母妃的怨念也一直在持续,她不止一次的私下里劝我去争那个位子。
  在她看来,只有我才是最适合那个位子的人。这种怨念在父皇说我英明果断很像他(“英果类我”)之后显得更急迫。
  或许在某一刻,我的心中的确是想过要去争那个位子,看在我身上流淌着前朝皇族血液的面子上,很多人也会站在我这边。
  可是就算我有百官支持又怎么样?最后的决定权还是在父皇那里,没有父皇点头,其他人说再多也没用。
  父皇说我像他,如果这是真心话,那么如果我是父皇,我就绝不会让这样一个身负两朝血脉的人继承皇位,无奈的是多数人都看不透这一点。
  大兄一直是个聪明人,估计他也认为我是个聪明人,所以从来都不对我设防。
  他在太子的位置上做的很好,很受父皇信任,百官拥戴。
  ……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母妃很少再在我面前提起皇位的事情,本来我以为日子会就这么波澜不惊的过下去,谁知道李承乾那个王八蛋突然就离家出走了!
  因为大兄的出走,父皇把更多的目光投到我和青雀的身上,本来我和青雀已经到了就藩的年纪,却被父皇留在了长安。
  这样一来,母妃原本已经渐渐冷却的心再次变的炽热起来。
  看到母妃脸上再次露出笑容,我实在不忍心打破她的美梦,虽然我早已经看出父皇对待我和青雀的态度截然不同。
  对于青雀,他是真的舍不得这个儿子,而对于我,更多的是防备,而不是慈爱。
  朝中还有不少前隋旧臣,这个时候,他是绝对不会把我放到外面去的。
  可惜啊,母妃并没有看透这一点,她还天真的以为自己的儿子有机会染指那至尊之位。
  为了延续杨家的血脉,她亲自给我安排了一门婚事,对象是我的一个表妹。
  对于这门婚事我内心深处是反对的,可是我不想看到母后失望的样子,反正我这辈子也不打算和他们争什么,干脆就答应了下来。
  ……
  大婚之后,我的日子过得很快活,表妹大概也认识到杨家是不可能复起的,从来不和我谈皇位的事,只是小心翼翼的帮我维持着这个家,我们共同的家。
  消失差不多两年之后,大兄回来了,是带着平灭突厥的战功回来的。
  因为太子的归来,朝廷的风向顿时一变,百官尽皆称颂太子的贤能,我和青雀再一次走出众人的视线。
  不同于青雀的愤懑不平,我倒是很享受这种生活,反正我的理想也只是做个富贵大王而已。
  安逸的生活让我忘记了圣心难测的道理。
  没过两年,就在我和她的第一个孩子生下没多久,我的王妃暴毙了。
  这个善良的女人还没来得及享受身为王妃的美好生活,就在一次偶然的风寒中失去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虽然知道这件事八成是父皇指使,可是我什么都做不了,我甚至都不敢在外人面前显露心里的悲伤。
  父皇是大唐的皇帝,是天下的主宰。
  我们不过是他手里的棋子,就算我是他儿子,也不过是颗分量比较重的棋子罢了。
  出丧那天,看着她平静的面容,我的心里第一次有了波澜。
  很多事就是这样,只有到了失去的时候才会追悔莫及,怪只怪她嫁给了我,怪只怪我生在帝王家吧。
  ……
  王妃的暴毙并没有打消父皇对我的戒心。
  贞观七年,我被父皇派往齐州担任刺史,总督齐淄青莒莱密七州诸军事。
  虽然我没有拉党结社,可是朝中还是有不少被母妃拉拢的人在这个时候弹冠相庆,因为我得到了父皇的重用。
  对于这些人的蠢笨,我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
  难道他们就一点也看不出来这是父皇对我的试探么?
  我的封地在蜀中,父皇却派我前往世家聚集的山东担任刺史,用意已经很明显了,就是要看我有没有异心。
  什么都督齐淄青莒莱密七州诸军事,不过是说的好听而已,没有卫所的调令,这些府兵我能指挥的动吗?
  在齐州的一年里,是我这一生最忐忑的时光,除了跟随我来齐州的几个亲随,任何人我都不敢相信。
  面对各大世家的拉拢,我只能是视而不见,每天窝在自己的刺史府里,过着自己的小日子。
  一年之后,我的蛰伏终于为我重新赢得了父皇的信任,我再次回到了长安,回到了帝国权力的中心。
  上天给了刚刚回到京城的我一份大礼,长安遇到了数十年一遇的大雪灾。
  正是这次雪灾,让我认识到了大兄平时掩藏得很好的雷厉风行的一面。
  为了救灾,他甚至不惜僭越太子的职权,冒着被父皇责罚的风险调动禁军。
  拿着太子印信奔驰在朱雀大街上的时候,我在想自己是不是有这个勇气违制调兵。
  或许最终我会那么做,可是无法像他那么干脆吧。
  灾情过去之后,我和大兄都受到了父皇的嘉奖,在我的记忆里,这是父皇在大兄面前为数不多露出笑容的时刻。
  ……
  大唐的改革在父皇和大兄的推动下吐火如荼的进行着。
  一连串的改革措施终于引起了世家力量的反弹,江南抗税案震惊朝野。
  奉旨出京的大兄选择了我做他的副手,其实不过是他的一个挡箭牌罢了。
  父皇同意了大兄的请求,看来我身后站着的那些世家势力始终还是让父皇有些不放心,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把我和那些世家彻底撕裂开来。
  这样也好,以后我就不用再担心了。
  多年以后,我已经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大兄已经在我之前走了,身为大唐帝国有名的贤王,我的晚年过得还是很舒适的。
  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我会在睡梦中盍然而逝,这应该是我最好的归宿了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