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9/528

  虽然民情汹涌,不过李承乾好像并不放在心上,往前走了两步,站到了城垛边上,一脸痛心疾首地说道:“孤知道,大家现在对朝廷肯定万分的失望,心里一定在想着「这样的朝廷要它有什么用」是吗?”
  城下的百姓被李承乾这句话问得一阵默然,相互间看了看,没有人说话。
  李承乾环视了一圈,继续说道:“一直到今天以前,还有人劝孤:说这些人都是前朝留下的,我大唐的朝廷,不该给前隋背这个骂名。不知道大家对这种说法有什么意见?”
  “孤认为这不失为谋国之言,不过孤没有采纳。并不是孤看不出来这么做的好处,实在是不愿如此推卸责任。”
  “我大唐虽然得国日浅,可是说到底这天下如今是我大唐的天下,这些官员也的确曾经做过我大唐的官吏。”
  “没有及时发现这些人的伪善面目,是朝廷的过失。既然朝廷的确有过失,那就不是一句「前朝留下的」可以敷衍过去的。
  朝廷识人不明,致使这等祸国殃民之辈流毒至今,承乾心中着实不安。在此,孤谨代表朝廷,向大家道歉。”
  说完,李承乾一躬到地,行了个大礼。
  在场的这些平头百姓什么时候见过当官的给百姓赔礼道歉的,更何况现在这么做的是太子殿下,这个国家未来的主人。
  看到李承乾向众人行礼,有些人的心顿时就软了下来。
  这时候,几个百姓适时的高声喊道:“前朝遗祸,和殿下无干,太子殿下不必如此!”
  李承乾的一番话,加上之后的一鞠躬,确实让不少人心生感慨,这个时候有人这么一喊,顿时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为李承乾说话。
  百姓们被李承乾调动起了情绪,居然没有人发现刚才带头说话的那些人中,有几个可不是南方口音。
  这些带头说话的都是李承乾事先安排好的,为的就是配合李承乾引导百姓的情绪。
  百姓都是愚昧的,这一点从古至今都没有改变。
  受限于知识和信息来源的狭窄,百姓很容易会被舆论牵着鼻子走。
  后世见过那么多网络洗白的事件,论起引导舆论的本事,整个大唐也找不到几个能和李承乾相提并论的。
  关于「洗白」这件事吧,讲究的是个循序渐进。
  如果一上来就把黑的硬说成白的,那样纯粹就是找死。
  这个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承认错误,当然不可能仅仅只是承认错误,那样后面就洗不白了。
  错误是要承认的,不过同时也要为这个错误找好借口,这个借口最好具有不可抗性。
  眼下这件事,“官员是前朝留下的,我们得国日浅。”这些都是李承乾找好的「不可抗」的借口。
  有了这种借口,在「吃瓜群众」的眼里,你的错误是可以原谅的,你这个人还是可以搭救的,不至于一上来就判你死刑。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有「水军」的帮忙,自然是事半功倍。
  刚才那些带头说话的百姓,就是李承乾提前准备好的「水军」,现在看来,他们的任务完成的很不错。
  稍微稳定了一下百姓的情绪,接下来就开始正式的「洗白」了。
  这种事当然不能直眉愣瞪的做,要不然只要智商过了八十的人都能看出来,还洗个屁。
  这个时候,最好的选择就是要顾左右而言他,虽然看起来和这件事好像没有关系,可是实际上都是为这个目标努力的。
  李承乾直起身来,装出一副惭愧的样子,语气都有些哽咽:“多谢大家的理解,承乾实在惭愧。刚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想着慢慢处理这件事,以免对朝廷的声誉产生影响……”
  他这话一出口,顿时就是一片哗然,可是还没等百姓说些什么,李承乾就继续说了起来:“但是一想到这些人如果还留在官府里,又有不知道多少百姓要受到他们的迫害。”
  “此次江南案中,这群贪官污吏勾结世家,克扣朝廷税款(本来是百姓抗税,却被李承乾故意说成了是这些官员克扣的,为的就是讨好一下这群有些亢奋的百姓),残害治下百姓,人神共愤!”
  “这种人若不严惩,我大唐律法尊严何在?孤有何面目回京面圣?有何面目面对天下百姓?”
  “故此,对于这些人,孤不仅要处置,还要从严,从重的处置。让日后为官的看看,我大唐,对这等祸国殃民的蠹虫,绝不容情!”
  李承乾说的慷慨激昂,百姓们的情绪也在「水军」打带动下变得热烈,「殿下英明」,「大唐万岁」的呼声惊天动地。
  到了这个时候,百姓对于朝廷的误会基本上已经消退的差不多了,为了能有更好的效果,李承乾准备给这些人点甜头尝尝。
  摆了摆手,示意百姓安静一下,李承乾继续说道:“为了弥补朝廷给江南百姓带来的损失,在孤来江南之前,皇帝陛下已经吩咐了,要免除江南、淮南两道今年的钱粮……”
  这当然不是李二陛下交代的,不过李承乾可不敢干出私自免除赋税这么大的事,因此才说是李二陛下的吩咐。
  虽然损失了江南今年的赋税,可是那些世家查抄出来的金银财宝,房屋田产用来弥补朝廷的损失已经绰绰有余,想必李二陛下也不会在这件事上太过纠结。
  毕竟李承乾这么做,给大唐朝廷带来的名声可是花钱买不到的。
  李承乾的承诺一出来,人群顿时沸腾了。
  对于这些普通百姓来说,只有自己的切身利益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什么都是浮云。
  一年的税钱,在这些并不富裕的人家眼里,已经足以为之庆祝一番了。
  看到百姓们欢呼雀跃的样子,李承乾的心也放下了。
  这些百姓如果真闹了起来,那就不是简简单单就能糊弄过去的,百官肯定会借着这个机会在李二陛下面前给李承乾上眼药。
  李承乾可没那找不痛快的瘾,能这么平平安安的处理好这件事,他也是很满意的。
第138章
:海洋
  等百姓欢呼了一会儿之后,名利双收的太子殿下就开始规劝百姓各自回家。
  得到好处的百姓变得特别好说话,在四周官吏的组织下逐渐散开,至于他们今天来的目的,早就没人再去关心了。
  看着百姓慢慢散去,李承乾松了口气,自己要做的、该做的都已经做完,至于这些人回乡之后的事,那就要各个地方的地方官去头疼了。
  离开长安已经两个多月,也是到了该回京的时候了,不过在走之前,他还需要见两个人。
  ……
  ——刺史府——
  李承乾十分惬意地喝着茶,他对面站着的是本应该待在大牢里的王盛。
  王盛求见的消息几天前就报了上来,不过这几天李承乾都忙着给江南案善后,直到今天才有时间见他。
  让人给王盛上了杯茶,二人寒暄了一番,这才说到正题上。
  “不知王公此番求见所为何事?”
  王盛把手里的茶杯放下,说道:“太子殿下往昔的所作所为,老朽也有耳闻。老朽这里有一些东西,想必对殿下有所帮助……”
  说着话,王盛从怀里取出一本小册子,递到了李承乾面前。
  李承乾愣了一下,伸手接过,才刚刚看了几页,就被里面的内容吸引住了。
  过了好一会儿,李承乾长长地吁了一口气,把东西放到一边,开口问道:“你想要什么?”
  他可不相信王盛会无缘无故把这么重要的东西交给自己,不过他虽然这么问,可是王盛要真的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李承乾也不可能答应。
  大不了就做一回小人,东西自己拿了,王家的人暗地里全部解决掉就是了,死士这东西可不止王家有。
  对于李承乾心里在想些什么,王盛看了两眼就基本上清楚了,本来他也没打算提什么过分的要求,这个时候倒也光棍:“老朽行将就木,也没几年活头了,要说如今老朽唯一放不下的,便是这些儿孙罢了。希望殿下能看在老朽今天献书的份上,照拂一二。”
  李承乾心里纳闷,有些听不懂王盛话里的意思,好在他身边还有一个杨林。
  在宫里生活了这么多年,杨林对官场上的很多门道都一清二楚。
  看到李承乾懵里懵懂的样子,便凑到他耳边点了一句:“殿下,朝廷里那些人……”
  有了杨林这一下点醒,李承乾这才明白了过来。
  虽然他宽恕了一部分王家人,可是这并不代表那些人就万事大吉了。
  恰恰相反,王家人的苦难这才是个开头。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王盛将王家几乎所有的秘密都告诉给了李承乾。
  不用想都知道,李承乾肯定会利用这些秘密做文章,而那些未来在李承乾手上吃瘪的人,也肯定会把身为「罪魁祸首」的王家人当做出气筒。
  今天交给李承乾的小册子,是王盛特地留下来,准备给王家找一个靠山用的。
  李承乾这几天对王家的所作所为王盛都看在眼里,李承乾的手段他也见识到了,因此他才把宝压在了李承乾的身上。
  想通这一点,李承乾很爽快的答应了王盛的请求。
  本来王盛担心的那些人就是李承乾要对付的,顺带手帮帮王家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
  等到王盛走后,李承乾便让人去把早已等候多时的扬州司舶使叫进来。
  唐朝和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的王朝一样,对于海洋很不重视,虽然设置了管理海贸的司舶使,可品级太低,不过是个只有六品的杂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9/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