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528

  正因为扬州的地位如此重要,李二陛下才如此慎重,把李承乾派了出来。
  虽然这次江南的抗税案发在扬州,可是作为幕后黑手的世家力量则以金陵城中的王谢两家为首,是以李承乾的船队并没有直接赶赴扬州,而是先来了金陵。
  (金陵在唐朝初年名为江宁郡,后来改为升州,最后才有的金陵府的称呼,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在此直接称呼金陵。)
  ——金陵城码头——
  一大早,金陵府的捕快衙役就赶到了码头,整个码头都开始戒严,无论官商船只一律禁止移动。
  等到把无关人等都清理完了,江南、淮南两道节度使和一众官商士绅这才来到码头。
  李承乾的船队还没有到,等在码头的各位大人和世家族长都在交头接耳商量着什么,间或还拿眼睛四处打量,免得自己的话被人听去。
  ……
  时至近午,随着探子的回报,李承乾乘坐的龙舟这才从河道拐弯处露出头来。
  码头近处的船只早就拉到一边去了,李承乾的坐船直接靠上了码头,李承乾和李恪身穿正式的袍服站在船头,李恪手里抓着一柄折扇,满脸惬意地摇着。
  龙舟停稳之后,负责保护李承乾安全的东宫宿卫们放下跳板,几队卫士簇拥着李承乾和李恪走了下来。
  看到二人的身影,岸边早已等候多时的人群顿时跪下一片:“臣等(草民)参见太子殿下,蜀王殿下。”
  李承乾挥挥手:“诸公请起。”
  “谢殿下。”
  众人答应一句,从地上站起来,身为众人之首的江南道节度使岳功泽和淮南节度使包熙同走上前来说道:“臣等欣闻二位殿下驾临金陵,早已命人在刺史府备下了酒宴,为二位殿下接风洗尘,还请殿下移驾。”
  李承乾和李恪对视了一眼,说道:“孤久居北地,初来江南,有些水土不服,实在不耐应酬。不过既然众位大人如此盛情,孤也不好拂了各位的好意,便由蜀王代表孤前往赴宴。”
  “殿下身体不适,是否需要请大夫前来诊治一番?”岳功泽二人语气中满是担忧。
  “无妨,不过是水土不服罢了,过几天便好了。”李承乾无所谓的说道。
  虽然李承乾不在乎,可是这些手下人却不能不小心在意,当下便命人前去请城中最好的大夫前往馆驿,准备给太子殿下诊治。
  “殿下请。”
  安排完请大夫的事,岳功泽回头示意了一下,马上有几个衙役牵过来几匹马,等到李承乾和李恪都上了马,岳功泽和包熙同这才翻身上马,给二人带路。
  其他人没有这种待遇,等到李承乾四人和太子卫队都走的差不多了,这才叫下人牵来马匹、搭上轿子,跟在太子卫队的后面走着。
第106章
:暗度陈仓
  一众人等先是去了给太子准备的馆驿,伺候着李承乾住下,又攀谈了一番,这才簇拥着李恪往刺史府衙走去。
  这次来接李承乾二人的可不只有江南的官员,还有不少世家的族长,不仅是金陵城中的几家,就连扬州那边也有来人。
  这时就可以看出朝廷为什么要打压这些世家了,不管是在前世还是后世,这些所谓的「地方豪强」,连和当官的同桌饮酒的资格都没有,更别说出席这种严肃的政治活动了。
  正所谓“破家的县令,灭门的知府。”
  就算是个芝麻小官,也能让人倾家荡产,哪里会像现在这样同席而坐,甚至谈笑风生,称兄道弟。
  李恪坐在上首和众人虚与委蛇,离他最近的桌子坐着的就是两道的节度使,在这两人后面就是王谢两家的族长,再后面才是其他的官员。
  这正堂之中总共就坐了不到二十个人,居然有将近一半都是各大世家的家长或者族老,身为地主的金陵刺史只有忝陪末座的资格。
  李恪端着酒杯,一边似笑非笑地回应这些人的马屁,一边在心里暗暗为他们默哀。
  不过他可不会替这些人惋惜,被李二陛下外放做了一年的齐州刺史,这些世家暗地里是些什么货色,李恪知道的是一清二楚,如果不是手里的权力不够,在他封地里的那些世家早就被他踏平了。
  虽然心里对这些人很是不屑,可是身为皇室子弟,李恪的涵养还是没得说的。
  面对众人的吹捧,李恪既表现的欣喜,又含着几分矜持,不远不近地保持着和众人的距离,对于那些明里暗里打探李承乾想法的人,李恪也能应付的滴水不漏,整个酒宴看上去一团和气。
  ……
  就在江南那些官员和世家以为一切尽在掌握的时候,龙舟的船舱里,本来应该在馆驿待着的李承乾身穿一袭湖丝长衫,正怡然自得的和赵元茂下棋。
  被李承乾留下来的薛仁贵侍立在一旁,看着二人不急不躁的样子,实在是不解:“殿下,皇帝陛下派您来江南查查抗税案,我们这已经到了金陵,为什么殿下不露面,反而安排替身和百官一起进城呢?”
  李承乾慢悠悠的落下一子,端起手边的酒壶倒了一杯,一边喝一边说道:“薛大哥,要论这战场杀敌,纵横帷幄的本事,你的确算得上是当世顶尖,可是要说到这做官查案,你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啊。”
  “殿下什么意思?”
  李承乾找了个舒服的姿势靠着,看着对面的赵元茂:“先生,这个办法是你想出来的,就由你来给我们的薛大将军解释一下吧。”
  “诺。”
  赵元茂应了一声,转过头看向薛仁贵,开口问道:“薛将军,敢问关于这次江南抗税案的幕后黑手,将军以为是谁?”
  这一点薛仁贵平常听李承乾提了不少次,当下回答道:“按照太子殿下的分析,应该是各大世家。”
  赵元茂点点头:“然也,不管是我们,还是远在京城的陛下,都知道这次江南抗税案的主谋就是这些称雄一方的世家。
  江南这些世家以王谢两家马首是瞻,是以我等才舍弃扬州,直奔金陵。可是就算我们知道了幕后黑手是这些世家,没有证据,又怎么指证这些人呢?”
  “那我们就更应该尽早入城寻找证据啊,不管最后结果如何,总比待在这里下棋来的强吧?”薛仁贵越发不解。
  “呵呵,薛将军,证据不在这金陵城中,我等就是下了船也没用。”赵元茂胸有成竹说道。
  “那证据在哪?”
  “案发在哪,证据就在哪。”
  “扬州?”薛仁贵语气有些不确定。
  “不错。”赵元茂点点头。
  “那我们为什么不去扬州,来这金陵城中干嘛?”薛仁贵气呼呼的抱怨。
  赵元茂喝了口茶,并不在意的笑道:“呵呵,薛将军,如果是你犯了事,你会乖乖的把证据留下来给那些查案的人吗?”
  薛仁贵摇摇头,赵元茂继续说道:“没有人会笨到自己把证据送到官府的手上的。就算我们大张旗鼓的去查,不管我们多么用心,最后的结果也是一场空。”
  “如果我没猜错,关于这件事的所有证人,证物早就被那些世家处理干净了,即便我们能找到个蛛丝马迹,最后牵连出来的最多也就是几个无关痛痒的弃子而已。”
  “那怎么办?这是陛下交代的事情,难道殿下就这么放弃了?”薛仁贵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李承乾和赵元茂。
  赵元茂看着他这幅样子,实在是好笑:“薛将军且放宽心,谁说殿下要放弃了,我们此时留在船上这就是为了查案。”
  留在船上是为了查案?这是什么逻辑?
  薛仁贵觉得自己的脑子有点不够用了。
  赵元茂和薛仁贵在东宫共事了一段时间,知道自己如果不解释,薛仁贵估计想破脑子也想不明白,便直接说道:“今天来接驾的可不止有江南道的官员,还有不少淮南道的大小官员和扬州世家的人。
  驻驾金陵,把这些人拖在这里,就是为了给我们前去扬州查案提供方便。查案之法,既有明察,自然就有暗访。我们要做的便是这暗访之道。”
  “什么意思?”薛仁贵还是不明白。
  “是人就会有私心,每遇大事,总会选择最利于自己的那条路走下去,这次也不会例外。皇帝派遣殿下前来江南,摆明了就是要借着抗税案和这些世家死磕。”
  “一来保证新税制在江南的施行,二来也是要打压,甚至是消灭江南的这些世家,维护朝廷的统治。”
  “这个时候,摆在这些江南世家面前的就有两条路了:第一,和朝廷硬碰硬,看谁最后妥协。第二,投靠殿下,换取朝廷网开一面。而我们要找的就是这第二种人。”
  “既然要找人,那为什么不直接找,而要偷偷摸摸的这么找呢?”
  对于薛仁贵问出这种问题,赵元茂丝毫不奇怪:“这些世家能传承近千年而不灭,自有其生存之道。不管是要和殿下死磕,还是要投靠,都只会在暗地里进行,至少在最后的结果出来以前,外人看不出丝毫的破绽。”
  “如果我们大张旗鼓的去找,不仅找不到,反而会让江南世家觉得朝廷势弱,那些有心投靠的人恐怕会就此改弦更张。”
第107章
:替身
  “如果我们不表明身份,又怎么知道哪些人有心投靠朝廷呢?”
  薛仁贵到底刚刚进入官场不久,很多事情都不甚了解。
  听到这个问题,赵元茂看了看李承乾,说道:“殿下,这个问题还是您来回答薛将军吧。”
  薛仁贵转过头看着李承乾,李承乾把玩着手里的酒杯,问道:“薛大哥还记得前两天我们在庐州休息的时候,孤召见的那位客人吧。”
  薛仁贵回想了一下,答道:“末将记得,好像是一个商人。”
  李承乾点点头:“不错,就是一个商人,而且是一个大商人。这个商人就是我们这次计划的关键。”
  说到这里,不等薛仁贵再次发问,李承乾直接说道:“按照孤与赵先生的分析,如果有人想投靠朝廷,那么他们最先要处理的就是手里那些侵占的庄园田产,如果这个时候恰巧出现了一个富商想要收购他们手里的那些东西,你觉得他们会怎么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