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528

  看着眼前一身泥泞的李承乾和满脸黑灰的李治,李恪实在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救了那么多人,李承乾的心情倒是很好,拿满是黄泥的手拍了拍李恪的肩膀,哈哈大笑:“哈哈,老三你来晚了,人都被孤救的差不多了。”
  还没等李恪有所表示,李承乾就发现了站在李恪身后,一身布衣的苏定方:“欸?苏将军,你怎么不穿你那身甲胄了?”
  苏定方一直有个习惯,除了上朝面君的时候,按照规矩要穿武将的袍服以外,其他时候甲胄从不离身,就算就算有人去他家拜访,他也是甲胄齐全的见客。
  除了在李二陛下驾前,李承乾还真的从未见过苏定方穿布衣,是以一开始才没认出他来。
  李承乾看的别扭,苏定方倒是挺安之若素的:“草民已是一介布衣,又怎能再穿那将军的甲胄。”
  “呃?”李承乾一时间没反应过来,李恪在一旁解释道:“苏将军听说了现在的情况也是心急如焚,可是大唐律法在前,他也没办法。只好下了最后一道将令,让他手下那些兵士都听我的,然后就挂冠封印,等着父皇的处置了。”
  没想到苏定方居然会这么做,李承乾深施一礼,说道:“将军高义,承乾佩服。”
  苏定方连忙把李承乾扶起来:“太子殿下以百姓为先,亲力亲为,方是我辈楷模。”
  “行了,你们两个别酸了。大哥,还是先弄点水给我洗洗脸吧,难受死我了,我现在就觉得两个鼻子眼儿里全是草木灰。”感觉自己的努力被忽视的李治万分不爽的说道。
  李承乾无奈地笑笑:“行,先给我们的小功臣拿点水来洗洗。”
第93章
:救灾(二)
  一声吩咐,自然有人端来清水,等到李治洗完了脸,李承乾也就着洗了洗。
  既然已经来了这么多人,也就没有再让太子殿下亲自动手的道理,李承乾也就带着李治退了下来。
  吩咐人把李治送回宫去,李承乾和其他几个人就这么席地而坐,商量起了现在的状况。
  长安令的衙役已经来过了,孙伏伽总结了一下现在的情况,说道:“殿下,根据统计,现在受灾的范围已经扩大到了四十七个庄子,影响了长安令下辖的三个县,受灾的人数已经过万了,看这意思大雪一时半会儿还停不了,估计情况还会有变化。”
  李承乾摆摆手:“先别管那么多,现在那些灾民的安置和饮食处理的怎么样了?”
  “除去城中有亲戚可以投靠的,剩下的灾民约有七千余人。苏将军已经派人在给他们搭建帐篷,用的是禁卫军的物资,已经向兵部报备过了。
  至于饮食,民部送来了一千石粮食,城中各位大人家里也都拿出了不少粮食,城中的商户也在天海商号……”
  孙伏伽说到这里,看了一下李承乾,发现李承乾并没有什么反应,继续说了下去:“城中的商户在天海商号的带领下也踊跃捐粮,现有的粮食应该够这些人吃到明年开春了。”
  李恪皱眉道:“光让他们衣食无忧还不够,这人多了就容易出乱子,特别是这些灾民,一个控制不好就会有大麻烦。”
  李承乾揉了揉眉头,想了一下,说道:“处亮,你派两个百人队,专门负责灾民安置点的治安。”
  程处亮前段时间被李二陛下安排进了禁卫军,现在苏定方自己免了自己的官,这几万禁卫总要有人来管吧,因为程处亮和李承乾最熟,老爹又是有名的大将,就暂时代理了这几万禁卫军的统帅之职。
  “好嘞。”程处亮答应的很干脆。
  “无聊生祸患,总要给他们找点事干,发泄一些精力。”李承乾自言自语了一句,仔细想了起来。
  李承乾回想了一下最近朝廷里哪些事是要人手的,这一想还真让他想到一件事,开口问道:“孙卿,孤记得前两个月工部上了一道奏疏,说是要申请整修长安城的城墙,孤当时同意了这件事,现在进行的怎么样了?”
  孙伏伽拱手道:“回禀殿下,今年长安周边的徭役名额已经用完了,工部把这件事安排到了明年。”
  “那正好,也别安排到明年了,就现在开始干,让工部的人在那些灾民里面选人,算作明年的劳役。至于剩下那些……”李承乾想了一下才说道,“女的由长安令衙门发给身份证明,介绍她们到长安城里的大户人家做些浆洗缝补的活计。
  男的就让他们回去盖房子,顺便把那些没倒的也整修一番,省得以后再出现这种状况。”
  “臣遵旨。”孙伏伽拜道。
  “既然都已经安排好了,你们就下去准备吧。孤要给父皇写一分奏疏把这事说一下。孙卿,孤给你一枚东宫的腰牌,灾情如果有了变化,第一时间来通知孤。”李承乾让手下拿了一块腰牌递给孙伏伽。
  孙伏伽接过腰牌,几人行了一礼:“臣等告退。”
  等到众人都走了,李承乾拉着李恪一起炮制了一分奏疏,派人送去了骊山。
  看着远去的驿马,李承乾的思绪有些混乱,他这次处理雪灾事件,很多地方严格来说都属于越权,百官肯定要上奏的,就是不知道李二陛下会怎么处置了。
  ……
  自古以来,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争斗,大唐的官场也不例外。
  文武百官都有着自己的效忠对象,并不是所有人都心甘情愿的等着李承乾接手皇位。
  拥立之功一直是为人臣者所能获取的最高荣誉,不管是为了心中的理想还是为了功名利禄,这些人可不管你的所作所为到底是为了什么,只要你稍微有点行差踏错,立马就能成为这些人攻击你的借口。
  李承乾这次赈灾过程中的一些作为已经触碰到了作为太子的底线,某些心怀叵测的人顿时就像见到了鲜血的蚊蝇,一拥而上。
  李承乾还没来得及给李二陛下写奏疏的时候,这些人早就炮制好了弹劾的奏章,派人把太子越权的消息快马呈报给了还在骊山泡温泉的李二陛下。
  在他们的奏章里,李承乾赈灾的举措被轻轻的带过,反而是太子私自调动禁军,擅自动用军用物资的事情被无限的放大了。
  按照他们的想法,就算这次弄不倒太子,也会在陛下心里留下一个疙瘩。
  骊山温泉离长安城并不算太远,快马加鞭,大半天就够一个来回。
  这些人估摸着,说不定用不了两天,怒火中烧的李二陛下就带人赶回了长安,惩治一下这个在他们眼里看来目无法纪的太子殿下。
  ……
  午夜时分,长安城西门。
  几骑快马由远及近,向着长安城跑来。
  “城下何人?”马蹄声很快引起了城墙上巡逻的军士的注意力。
  “千牛卫奉陛下圣旨回京,速速打开城门!”护城河对面传来一个声音。
  “把你们的身份文书递上来。”话音刚落,从城墙上放下来一只竹篮。
  领头的骑士走上前,从怀里掏出身份文书,还把腰间的千牛卫腰牌也一起放了进去。
  城墙上,负责值夜的百夫长接过腰牌和文书验看了一番,连忙招呼:“是千牛卫的人,来人,速速打开城门。”
  随着一阵「卡啦卡啦」的声响,护城河上的吊桥被慢慢放了下来,城门也打开了一道口子。几个千牛卫翻身上马,冲进了城门。
第94章
:圣旨
  东宫,春坊;
  天气冷的有点邪乎,几个小内侍缩在墙角,一边跺脚,一边搓着手取暖。
  灾情刚刚发生,很多事情都等着处理,李承乾一直忙到现在还没有休息。
  太子殿下还没休息,这些内侍就更不敢自己去休息了,大半夜的陪着李承乾在这里苦熬。
  杨林走了进来,头发上还没化去的雪花说明这位东宫总管刚从外面回来。
  看着殿里冻的瑟瑟发抖的几个内侍和宫女,杨林示意他们下去休息,自己则走到李承乾身边,往取暖的火盆里加了几块木炭,让火烧的旺一点,接着取下一边挂着的斗篷给李承乾披上。
  感觉肩头一沉,李承乾抬起头来,这才发现了杨林,开口问道:“孤让你去给那些灾民准备木炭取暖的事,处理的怎么样了?”
  “回禀殿下,奴婢已经去过民部了,唐大人那边正在加紧准备,今晚肯定能送到灾民的手中。”杨林神情平静的回答道。
  “长安令那边可有什么消息?”李承乾有些不放心的又问了一句。
  杨林摇摇头:“没有,估计着长安周边的灾情已经上报的差不多了,孙大人已经有两个时辰没有找过殿下了。时辰不早了,殿下还是先回去休息吧。有事奴婢会向殿下禀报的。”
  看了看外面慢慢变小的雪势,李承乾点点头:“嗯,孤先去休息一下,如果有什么处理不了的事,记得第一时间禀报,不要怕打扰。”
  “是。”杨林答应了一声,扶着李承乾站了起来。
  李承乾这边还没走到门口,就有卫士前来禀报:“殿下,陛下派千牛卫前来传旨。”
  “传。”李承乾又走了回去。
  “参见太子殿下,圣上有密旨交于殿下。”传旨的千牛卫拜见了李承乾,从怀里掏出一个圆筒举过头顶。
  杨林走上前接过圆筒,把里面的圣旨取出来递给了李承乾。
  看到李二陛下的圣旨,李承乾才知道就在自己忙着救人的时候,居然有人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告自己的黑状了。
  把圣旨放在桌上,李承乾满脸的嘲弄之色:这些人是煞笔,还是他们把李二陛下当成煞笔了。居然打算用这种无厘头的方式对付自己这个太子,也太随便了吧。
  李二陛下的圣旨很简单,就是对李承乾的表现给予了肯定,让李承乾尽管放心大胆的去干,你的皇帝老子还不至于糊涂到被这种小伎俩蒙骗。
  除此之外,还嘱咐了李承乾一些救灾的时候应该注意的事。
  “父皇还有什么别的吩咐吗?”李承乾把圣旨放到了一边,开口问道。
  “陛下说皇后娘娘新近有喜,不适宜长途跋涉,陛下和娘娘暂时就不回来了,朝廷上的事让殿下自己看着办。还给了末将一道圣旨,说是由殿下传达给百官。”说完,从怀里掏出一份正式的圣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