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528

  李治抓着一只鸡爪子啃的正香,听到内侍的话,问道:“长安令这个时候来干嘛?”
  李承乾突然意识到情况恐怕不妙,和李恪对视了一眼。
  以李恪的见识,早就意识到今年冬天这么大的雪,百姓的日子肯定不好过,所以当李治说那种话的时候他才拦着。
  没想到这好的不灵坏的灵,这才过了多长时间就出事了。
  “大哥,长安令这个时候求见恐怕不是什么好事啊。”李恪的神情有些严肃。
  “嗯。”李承乾点点头,转过头吩咐内侍,“把孙大人带到显徳殿,孤马上就来。”
  等到内侍走了,李承乾看着李恪说道:“三弟你和孤一起过去吧,长安令这个时候进宫,估计事情小不了。”
  “嗯。”李恪答应了一声,跟在李承乾身后,往显徳殿走去。
  “我也要去,我也要去。”李治连忙把手里的吃食放下,胡乱擦了擦手,冲了出去。
  现任的长安令名叫孙伏伽,是历史上有名可考的第一个科举状元,李承乾前世的时候就对这个人有所了解。
  此人刚直不阿,临危不乱,最高的官职曾做到大理寺卿,相当于后世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深受李二陛下的信赖。
  李承乾兄弟三人走进显徳殿的时候,孙伏伽急得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乱窜。
  李承乾还是第一次见到他这个样子,顿时心里一惊,知道情况恐怕比自己想象的更严峻。
  看到李承乾出来,孙伏伽连礼仪都顾不上了,直接说道:“太子殿下,长安城外十几个庄子受灾,最严重的一个村子几乎一半的房屋全都被积雪压垮,百姓流离失所,如今已有数千难民涌入长安,请殿下速速决断。”
  李承乾只觉得轰的一声,就像一个炸雷在自己耳边炸响一样。
  本来还想着送走了李恪和李治就马上安排官吏下去巡视,可是还没等自己安排,就已经出了这么严重的事故。
  李承乾平复了一下心情,问道:“孙大人从哪里得到的消息?可曾派人查实?”
  听了李承乾的话,孙伏伽冷静了一点,刚才光顾着着急了,没想着去打探消息的真实性,如果灾情并没有传说的这么惨烈,那么自己这算的上是谎报消息,蛊惑人心了。
  虽然是数九隆冬,但孙伏伽还是觉得自己身上出了一层白毛汗:“回禀殿下,事发突然,臣尚未来得及查实。”
  还没来得及查实?
  李承乾皱了皱眉,如果这个消息是人为散布的,自己如果大张旗鼓的处置,难免被人诟病,如果是真的,自己处理的慢了,恐怕又要遭到百官的弹劾。
  这个孙伏伽这次做事有点莽撞了啊。
  虽然对孙伏伽这次的处置有些不满,不过现在很明显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李承乾连忙吩咐:“给孤准备几匹快马,我们马上出城。”
  很快就有侍卫牵了几匹马上来,李承乾翻身上马,带着几人出城而去。
  ……
  看着眼前的庄子,李承乾的脸色无比的阴沉。
  这已经是是他们查访的第四个庄子了,前面三个虽然房屋压塌了不少,可是人员都没什么损失,只要把房屋修缮一下就行。
  可是眼前这一幕,不仅是村里的房屋几乎尽数被压塌,更有不少百姓被倒下的房子埋在了里面,呻吟声隐约可闻。
  “孙大人,长安令府衙有多少衙役?”李承乾问道;
  孙伏伽想了一下,答道:“回禀殿下,长安令包括捕快、缉私、典签在内,总共有衙役三百五十三人。”
  “收到的灾情告急涉及多少庄子?”李承乾继续问。
  “到臣进宫之前,总共是二十六个。这些都是离长安比较近的,离得远的或许也有受灾的,不过他们的文书送到长安令府衙也需要时间。”孙伏伽的语气有些模糊。
  李承乾很干脆的打断他:“别或许了,就是这二十六个庄子也不是你那三百多个衙役管得过来的。”
  “大哥,我们现在怎么办?”一直在一边听着的李恪凑上来问道。
  李承乾仰头向天,闭上眼睛想了想,对李恪说道:“老三,有件事情要麻烦你去做。”
  “大哥只管吩咐,小弟一定办到。”李恪拍着胸脯保证。
  “好。”李承乾把腰间的玉佩解了下来,递给李恪,“长安令手中的三百衙役是决计不够用的,孤东宫的三千卫率估计也是杯水车薪。”
  “现在唯一有能力救灾的就是禁卫军,父皇走的时候李君羡带走了五万,应该还剩五万左右。”
  “你先去东宫调孤的卫率,然后拿着玉佩去找苏定方,让他派两万禁卫军前来救灾。如果他不肯,你就先把他关起来,等这件事完了,孤亲自向他谢罪。”
  “可是大哥,按律虽然你是太子监国,但是没有权利调动一兵一卒。如果擅自调动军队,形同谋反……”李恪并没有去接李承乾的玉佩。
  “都这个时候了,哪还有时间管他违不违制,百姓为重。你就按我的意思去办,到时我自会到父皇驾前请罪。”说完,将玉佩塞到李恪的怀里。
  李恪捏了捏怀里的玉佩,深深地看了李承乾一眼,一抱拳:“大哥保重。”说完就带着几个侍卫策马往城里跑去。
第92章
:救灾
  李恪带着人马回了长安,这边李承乾也开始安排剩下的事。
  “孙大人,你马上安排人回衙门,做几件事。”
  “其一,张贴告示,安抚百姓。”
  “其二,统计涌进长安城的灾民人数,城中有亲戚的尽量安排他们去亲戚家暂住,没有亲戚的先集中起来,由朝廷搭建难民营供他们入住。”
  “其三,发动城中商户,有钱出钱,没钱出力,搭设粥棚,给灾民准备吃食。”
  “其四,通知城防营,加强城中巡逻,以防宵小之辈趁机作恶。”
  “其五,安排人手,如果有新的灾情报到长安令衙门,第一时间上报东宫,不得延误。”
  “臣领旨。”孙伏伽答应一声,连忙下去安排。
  安排完了长安令这边的事,李承乾叫过来两个亲卫,吩咐道:“你们两个一个去民部,传孤的旨意,让民部先调拨出一千石粮食赈灾。另一个去城中的天海商号,找姓孙的掌柜,就说是唐公子的意思,让他帮着长安令府衙做好安置灾民的事。”
  事发突然,李承乾也顾不上隐藏自己天海商号大东家的身份了。
  虽然这个身份在高层官员中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不过对于孙伏伽这种一般的官员和百姓来说,天海商号的东家一直是神秘的代名词。
  没有理会孙伏伽诧异的眼光,李承乾把裹在自己斗篷里的李治交给了一个亲卫:“你把晋王殿下送回宫。”
  “不回去,我不回去,我也要和大哥一起救灾。”李治在亲卫的怀里不停地扭动。
  “你不回去你能干嘛?!”这么多事挤在一起,李承乾也有点上火了。
  “我也是父皇的儿子,百姓受苦我也有责任去帮助他们。这是大哥你教我的。我虽然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可是我还能帮你们送水,还可以做一些轻松的活。”李治并没有被李承乾吓到,很严肃的说着。
  看着一脸认真的李治,李承乾第一次发现自己这个一向表现的玩世不恭的弟弟居然还有这么有担当的一面。
  【难怪他后来能担得起大唐的江山。】
  李承乾心里感叹了一句,伸手摸了摸李治的小脑袋,满是欣慰的说道:“雉奴长大了,知道自己的责任了。”
  谁知道李治又露出那种吊儿郎当的姿态,一边躲着李承乾的手,一边喊道:“不要摸头,母后说了,摸头会越摸越笨的。”
  李承乾愣了一下,想到当年长孙皇后摸自己头的时候自己就是这么说的,没想到这么一句话长孙皇后居然一直记着。
  李承乾突然觉得眼角有些湿润,眨了两下眼把眼泪憋回去,说道:“好……好……大哥不摸了,让我们的雉奴变成天下最聪明的人。”
  李治一脸「算你识相」的「哼哼」了两声。
  “既然你不走,那就留下来帮忙吧,不过可不许喊累。”李承乾嘱咐了李治一句,然后大声道:“全体下马,救人!”
  李承乾这次出宫只带了不到二十个人,一番安排下来,只剩了十二个。
  等着李恪和长安令那边来人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李承乾准备就带着这十二个人先干起来。
  ……
  进了庄子,李承乾才知道这里损坏有多严重,多数的房屋都已经塌了,几乎每一间倒塌的房子里都能听到呻吟声。
  为数不多的还算完好的房子也是摇摇欲坠,感觉喘气大了点就能震垮。
  李承乾把人分了一下,有的负责清理房屋,有的负责运送伤员,有的负责清理场地用来安置这些救出来的灾民。
  李治还太小,李承乾从一间还算完好的房子里找出一个水壶拿给他,让他给这些灾民烧水。
  虽然李承乾手下人不多,但是没人敢在太子殿下眼皮子底下耍花招,救援的速度倒也不慢。
  再加上这种乡下房子很多都是用泥巴糊的墙壁,顶上用木头搭了架子,再铺上茅草,那些被压在房子底下的人大多数只是被掉下来的木头砸断了手脚,这才动不了的,只要把木头搬开就能把人拉出来。
  被救出来的人知道救自己的居然是当朝太子,烧水的那个小屁孩儿竟然是晋王殿下的时候,感动的一个个哭得稀里哗啦的。
  不少伤情不是很严重的人都挣扎着站起来和李承乾手下那些人一起救人,越来越多的人被从废墟里拉了出来。
  过了一个多时辰,李恪终于回来了,身后还跟着几百人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