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5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6/528

  褚遂良的问题看上去合情合理。
  但是真要深究起来,个中意味可就很深长了。
  因为,这一次跟以往都不同。
  以前李承乾只在关中转悠,连洛阳都没去过,监国什么的,就是走个形式而已。
  但这一次,李承乾是要去千里之外的江南。
  那地界,在如今的关中士大夫们看来,说是「龙潭虎穴」也不为过。
  往远了说,南陈是怎么没的?隋炀帝是怎么死的?
  往近了说,当年还是太子的皇帝下江南,差点就把小命丢了。
  有过这种经历,换成一般的天子,为求稳妥肯定会让心中属意的继承人来监国。
  毕竟万一出了问题,监国太子直接继位,顺理成章。
  可如果监国的不是太子。
  那么万一皇帝出了什么意外,监国之人和太子究竟谁继位?
  别以为一道圣旨就真能让所有人俯首帖耳。
  真到那个时候,为了从龙之功,为了荣华富贵,愿意铤而走险的人将数不胜数。
  一道先帝的「遗诏」,就跟一张草纸没什么区别。
  ……
  显然,褚遂良就是在用这种方式试探皇帝,看看皇帝心中的太子人选到底是谁。
  然而,现实注定要让他失望了。
  李承乾这次下江南,为的就是考察自己的几个儿子,从中选出合适的继承人。
  在那之前,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皇位究竟该交给谁。
  不过,监国的人选,皇帝心里已经有了决断:“监国之任,就由陈留王先担着吧。”
  陈留王李显,李承乾的第四个儿子,也是他和武媚娘生的长子。
  经过则天大帝这些年的调教,李显的个人能力还算过得去,不敢说一定能成为明君圣主,但做一个守成之君是绰绰有余的。
  有他留守长安,短时间内绝对不会让朝堂出现问题。
  更重要的是,李显根基浅薄,不管是应国公府还是荀子学派,又或是商鞅法家,如今在官场上都属于少数派,翻不起什么风浪。
  如果李显能完成接下来的考验,那么监国加太子,再有李承乾背书,继位顺理成章。
  如果他没能经受住最后的考验,那么也不用担心他利用手里的权力,跟李承乾选择的继承人作对。
  ……
  李显并不知道皇帝老爹心里的种种盘算,听说自己居然混上了监国的位置,喜不自胜地出列拜道:“臣陈留王显,谨遵陛下之制!”
  看着李显恭敬再拜的身影,除了那些出身荀子、商鞅学派的官员,其他人都不免微微皱眉。
  既是为自己支持的人选没能上位而惋惜,同时也是在思考皇帝这么安排背后的含义。
  李显的能力确实不错,但是和他的两个哥哥,檀王李彻,临山王李阙比起来,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支持者的数量,都稍显不足。
  皇帝就算真的立太子,也不会放着那两位不选,跑来选李显。
  很有可能,皇帝这是打算把太子人选的悬念继续保持下去。
  不过就算知道皇帝的想法又能怎么样?
  天子金口玉言,出口成宪,监国的人选已经定下,难道他们还能逼着皇帝换人不成?
  真要是有人敢那么做,保准马上就会被羽林卫拖下去弹丁丁弹到死!
  沉默片刻,百官只好起身俯首而拜:“陛下圣明,臣等百拜!”
  李承乾点点头,目光看向褚遂良,嘱咐道:“褚卿,陈留王年少无知,朝政之事,还要你与诸卿多多提点,时时劝诫才是。”
  李显也适时拜道:“还望阁老多多提点,不吝赐教,小王在此先行谢过。”
  褚遂良道了声「不敢」,朝上首的李承乾拜道:“老臣谨遵陛下之制。”
  李承乾微微颔首,目光重新看向百官,问道:“诸卿可还有其他疑义,直说无妨。”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有说话。
  大家都提了这么多意见,每一个都被皇帝驳了回来,显然皇帝对于下江南这件事早就做了万全的准备。
  继续站出来表示反对,那不是自找没趣吗?
  还是那句老话,能混到朝堂上来的,就没有几个是真正的卫道士。
  既然已经确定皇帝铁了心,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叩首百拜万岁就行了。
  眼见没人再说话,李承乾继续道:“既然诸卿都不反对,那此事便就此定下,宗正卿回去之后便开始准备出巡一应事宜吧……”
  宗正李慈出列拜道:“臣慈谨奉诏!”
第699章
:面目全非的世界
  “元新十九年,那是一个秋天,有一位大叔,在大唐的南海边划下一个圈……”
  站在船头,李承乾嘴里轻轻哼着歌,脸上的表情淡然而宁静。
  自从那天朝会之后,宗正寺只用了三天时间,就把皇帝出巡的一应事务安排妥当。
  三天后,皇帝陛下正式下诏以陈留王李显监国,三省六部从旁辅佐。
  而他自己,则带着后宫众人并一应随从浩浩荡出了长安,先到洛阳,然后换乘龙舟沿大运河直下江南。
  ……
  宽阔的运河河面上,以龙舟为首的十几艘大船次第排开,声势极为壮观。
  看到那全天下独一无二的龙形船首,往来运河的船只无论大小,尽皆降下船帆闪到一边,将中间的河道让出来。
  “陛下,这运河相比当年,繁华了许多啊……”卢照辞穿着一身便服走到李承乾身边,见礼之后不无感慨地说道。
  当年,就是他和李恪陪着还是太子的李承乾下江南,处置江南抗税一案。
  如今,还是他陪着李承乾下江南,可当年的太子已经成了皇帝,他也从一文不名的白丁,成了今天的尚书右仆射,赐爵甘醴郡公。
  一切好像都没有变,一切却都好像已经面目全非。
  即便以卢照辞如今的心性,一时间也有些恍惚。
  李承乾回头看了一眼感慨不已的卢照辞,点头道:“伯益说的不错,世事变迁,委实有些让人难以预料……依伯益之见,这些变化究竟是好是坏?”
  乍听皇帝称呼自己的表字,卢照辞突然觉得仿佛回到了当年两人君臣相得的时光,眼角不免有些湿润。
  思索良久,仆射大人最终摇了摇头:“陛下恕罪,臣也不知今日之局势,究竟是好是坏……”
  他这并不是在推诿,而是如今大唐思想界和政治界共同面对的一个问题——
  如今的世界,跟先贤们描述的已经截然不同,前人的经验,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的现实。
  最近这些年,诸子百家都在寻找新的道路,只是这道路究竟在何方,尚未有人真正给出答案。
  ……
  【或许,我能从陛下这里得到解答?】
  想到这一点,卢照辞接着说道:“臣愚钝,不明于人事,敢请陛下赐教,今后之世,该何去何从?”
  李承乾手指在船舷上轻轻敲动,神色复杂地看着岸边停靠成一列的货船,半晌,幽幽说道:“何去何从,朕也不知道啊……”
  不只是卢照辞等人看不懂眼下的现实,就连他这个穿越者,也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世界——哪怕是从史书上,他也从没听说过。
  如今的大唐,百工前所未有的兴盛,商业前所未有的发达,社会财富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增加。
  据户部的统计,就在去年,大唐的纯工业人口(包括奴隶),占到了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李承乾知道,对于前工业化社会来说,这是一个很危险的比率。
  后世白皮们的资产阶级革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工业人口太多,农业生产的物资满足不了整个国家的需求,导致社会动荡,这才被商人们趁虚而入,逆袭成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6/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