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5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5/528

  皇帝都这么说了,罗飞二人还能怎么办?
  互相对视一眼,二人在心里暗暗叹了口气,同时拜道:“臣等谨遵陛下之制!”
第697章
:朕要下江南
  大明宫,宣政殿。
  李承乾端坐上首,面色古井无波。
  文武百官静静坐在各自的位子上,木雕泥塑般一动不动。
  今天并不是朝会之期,皇帝却突然召集百官觐见,明显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说。
  大家虽然得到了一些消息,但是在没有弄明白事情的具体内容之前,还是保持沉默的好。
  李承乾的目光从众人脸上一一扫过,最终缓缓开口道:“朕有一件事,想与诸卿议一议……”
  “臣等恭聆圣训!”文武百官齐声说道。
  李承乾点点头,拿起一道奏疏,说道:“此乃吴王李恪所上奏疏。疏中所言,吴王欲率部出海,兴德教于蛮荒之地,布王化于万里之外……”
  众人互相看了看,不明白有什么好讨论的。
  吴王想要出海这件事,早就人尽皆知,大家也都知道皇帝当初已经点头答应此事。
  今天突然这么郑重的召集百官讨论,难道其中有了什么变故不成?
  不等文武百官开始胡思乱想,李承乾就已经接着说道:“吴王李恪,高祖之孙,先帝之子,朕之手足兄弟。今当远行,朕甚是不舍。朕欲往江南一行,亲自为吴王饯行,诸卿以为如何?”
  ——
  文武百官愣了几息,瞬间一改之前的淡定模样,争先恐后地扑出来说道:“陛下,万万不可啊……”
  ……
  李承乾被百官的反应吓了一跳。
  他事先已经想到会有人提出反对,毕竟从汉代开始,中国就有着「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的传统。
  但是他却没有想到,百官的反应会这么激烈。
  高祖和先帝在位的时候就喜欢到处跑,一年有小半时间都不待在长安,也没见有几个人真的跑出来以死相谏。
  可是到了自己这里,怎么变成这样了?
  稍作沉默,李承乾抓起龙胆在御案上一拍。
  「啪」的一声脆响,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
  感觉到被区别对待的皇帝陛下脸色阴沉,肃声道:“朕又不是听不进谏言的独夫,诸卿有什么意见不妨一个个说,如此吵吵嚷嚷的,成何体统!?”
  皇帝发飙,刚刚还热血冲脑的百官就好像被人兜头浇了一盆冷水,立刻冷静下来。
  轻声交流了一阵之后,作为侍中的崔浩真第一个站出来说道:“陛下与吴王手足情深,臣甚钦佩之。”
  “然臣闻「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今陛下欲远游千里,如有万一,陛下纵自轻,奈高祖,先帝何?”
  皇帝你要出去玩,我们做臣子的拦不住你,不过你考虑过没有,你如果出了意外,对得起你爷爷和你爹吗?
  历史上被这句话拦在宫门内的皇帝数不胜数,不过李承乾显然不在此列。
  崔浩真的话刚说完,李承乾就紧接着说道:“崔卿严重了……我大唐盛世,百姓富饶,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岂有盗匪强梁之辈敢犯国法?”
  “再者,有羽林卫护持,纵刀山火海,朕亦可自由来去……诸君以为朕之所言如何?”
  李承乾最后一句话是对站在大殿四周的羽林卫问的。
  他的话音未落,一众卫士便挺直腰杆,手里长枪的枪柄往下一墩,发出整齐划一的闷响,同时目光灼灼地看着御陛上的天子,肃声道:“愿为陛下效死!”
  李承乾满意地点点头,微笑着回头看向崔浩真,后者一时语塞,嗫嚅着退了回去。
  ……
  崔浩真虽然败了,但百官却没有那么容易服输,新任户部尚书陈岁平出列拜道:“陛下,长安距江南千里之遥,銮驾一来一回,花费足数万万!还望陛下三思!”
  前文已经说过,大唐和明清不一样,大唐的皇帝出巡,不仅不需要地方上买单,反而能给地方上带去不少福利。
  比如,皇帝晚上要是住在某地,那该地当年的税赋是一定会免的,“大方。”一点的皇帝甚至会直接免三年、五年。
  此外,皇帝每经过一地,都要置办米面酒肉,遣使慰问当地百姓,以示天子仁德,与民同贺。
  再加上庞大的仪仗队伍和护卫军队的开销,一趟江南游下来,保守估计也得花上几百万金通宝。
  虽说朝廷现在有钱了,几百万金通宝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数目,但再有钱也不能当冤大头啊。
  作为户部尚书,管着帝国的钱袋子,陈岁平可不能任由皇帝这么「胡闹」。
  李承乾早就知道会有人拿钱说事儿,因此早已想好了对策:“此番江南行一应花费,皆自千金司出,户部和太府寺就不用管了。”
  怎么样?
  老子花自己挣的钱,你们总不能拦着我了吧?
  ……
  陈岁平吐血败退,宗正卿李慈紧接着出列拜道:“陛下,「国不可一日无君,家不可一日无主」,今东宫之位空悬,国本未定,社稷不稳。陛下若欲远行,朝野上下,文武百官如之奈何?”
  李慈这句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
  文武百官之所以区别对待李承乾和高祖、先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皇帝到现在还没有明确立一个太子。
  对于文武百官、天下臣民来说,他们效忠的对象就只有李承乾一个。
  一旦李承乾遭遇不测,他们连接下来该效忠谁都不知道。
  所以,他们绝不能看着李承乾做任何有危险的事。
  但是你以为这个理由就能难得住李承乾?
  图样图森破啊……
第698章
:李显监国
  在文武百官恳切的目光中,皇帝陛下点了点头,淡定道:“储君者,国之渊,天下之本,这道理朕也明白……”
  说到这里,李承乾抬手往身后一指,话锋一转道:“然而,太子人选早已确定,册封诏书在这宣政殿挂了十几年,诸卿莫不是都忘了?”
  ((????
?‖))?
  卧槽!卧槽!!卧槽!!
  文武百官只感觉无数羊驼从心头狂奔而过。
  他们记起来了,当初皇帝刚刚登基不久,被百官烦的没辙,确实曾经立过一个「太子」。
  只是,册封诏书一直被封在玉匣里,挂在宣政殿御座后的屏风上,没有一个人知道诏书的内容和皇帝属意的太子人选。
  刚开始那两年,文武百官还总是旁敲侧击地试探皇帝心意。
  后来随着时间慢慢流逝,大家也就慢慢绝了亲近储君的想法,连带着把册封诏书的事也一起抛诸脑后。(应该有很多读者大大也忘了吧)
  如今李承乾重提此事,顿时让李慈的话没有了用武之地。
  既然太子的人选已经确定,那就不存在国本未定,江山不稳的可能。
  说句大不敬的话,就算皇帝真的遇到意外,嗝屁朝凉,大家也能开启玉匣,拥立新君,继续快乐地玩耍。
  只是……
  “陛下,国本虽立,然终究未曾公示天下,臣斗胆请问,陛下若离京,当以何人监国?”尚书左仆射褚遂良出列问道。
  当年高祖在位,监国的是隐太子李建成。
  先帝到处乱窜,监国的是李承乾自己。
  等到李承乾登基,因为没有明立太子,监国的任务,一开始是由李彻以皇长子的身份负责。
  如今李彻正在辽东玩的嗨皮,这监国的重任又该由谁来担负?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5/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