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4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1/528

  法家这种动不动就开大嘲讽全图的行事作风,虽然有时候让人恨的牙痒痒,但就眼下的情况来看,算是帮了黄老派一个不大不小的忙。
  刚刚房铎所说的理论,在诸子百家间引来不少非议,可是施范的话一说完,就再也没有人提起黄老派,所有人议论的焦点都变成了施范提出的百工勋爵名田宅制度。
  这种队友在前面吸引火力,自己跟在后面捡人头的舒爽体验,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会懂的。
  就凭这一点,也值得他们高看施范一眼。
  然而除了这两家自己,其他各家大多就没什么好心情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将施范牢牢锁定,一副恨不得将其扒皮拆骨的样子。
  不过很快,他们就没有精力再去管施范,因为紧跟在法家之后,此番太极殿之会最后一个巨头——墨家,马上就要闪亮登场。
  ……
  对于墨家,大家可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
  说她熟悉,是因为墨家是当今天子登基后第一个宣布复苏的学派,而且最近几年,时不时就要跳出来刷一波存在感。
  说她陌生,则是因为墨者几乎从不走出墨苑,几年下来,大家知道的只是墨家又改进了什么器械,又发明了什么新工具。
  根本没人知道墨家作为一个学派,发展到了什么地步,他们的学说又是个什么模样。
  后世有句话,叫做「未知的事物才是最可怕的」,十分贴合现在诸子百家的心境。
  所以,自从太极殿之会的消息传开,墨家就成了所有人最关心的一个学派,其关注度甚至还在黄老儒法这三家之上。
  而对于想要恢复祖先荣光的墨家来说,太极殿之会,也是他们难得的一次机会。
  早在几个月前,他们就开始精心准备。
  当施范的演讲一结束,杨师道刚刚说出「有请墨家贤达登台」,墨家前任巨子,已经荣升为梧阳郡公的张季便缓缓起身,在两个弟子的搀扶下,在全场目光的注视中,颤颤巍巍朝演讲台走去。
  和其他学派不同,此刻的张季,身上穿着的并不是朝服,也不是礼服,只是一件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麻布粗衫,目测市价最多不过几十钱。
  如果其他学派这么穿,肯定会被人说沽名钓誉,哗众取宠。
  可是张季这么穿,却并没有人敢非议半个字。
  因为,这种打扮,就是墨家坚持的道,就是他们的日常。
  每一个你在墨苑外能看到的墨者,都是这种打扮,就连入宫面圣,他们也是一身粗布衣,连皇帝都没说什么,哪有你们这些人叽叽歪歪的份。
  只不过看着张季那一身朴素打扮,众人多少有些脸红。
  诸子百家的学说,除了极个别奇葩,大多数都要求门人专注学问,不要过度追求吃喝穿戴这些「外物」,可如今除了墨家,还有哪个学派能坚持这一点?
  ……
  在众人羞愧的目光中,张季缓步登上演讲台,作势要向李承乾行礼。
  不等他弯腰,皇帝陛下已然说道:“季公无需多礼。”
  “谢陛下。”
  张季一边说着,一边还是坚定地朝李承乾躬身一拜,继而转向诸子百家再一拜:“诸君有礼。”
  所有人,包括房玄龄、孔颖达等巨头在内,同时起身还礼:“张公有礼。”
  诸子百家之所以这么做,并非对张季的学问有多佩服,只是对他过去十几年功绩的肯定。
  自从贞观九年发明曲辕犁开始,十余年间,张季主持并参与了墨苑七成以上的试验项目,最终取得成果,惠泽天下的达数十种。
  这份功绩,已经远远超出了学派之争的范畴,值得所有人尊重。
  张季也不推脱,生受了众人一礼,走到台前坐下,开口道:“子墨子曰「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实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鬼神之有也,将不可不尊明也,圣王之道也……」”
  张季太老了,以至于他说话的声音即便有回音壁的加持,也不足以让所有人听到。
  为了听清他说的话,众人不得不安静下来,静心凝听。
  而这一用心,顿时让不少人傻了眼。
  ……
  在今天以前,由于墨家很少和其他学派来往,众人对于墨家的思想,只能从《墨子》、《胡非子》等少数墨家典籍中寻得一鳞半爪,再加上个人的臆想,形成他们自己以为的墨家学说。
  可是如今听张季这个前任墨家巨子亲身解说,才发现他们原来的理解,很多时候都是南辕北辙。
  比如张季现在正在说的《明鬼》。
  在今天之前,大家只当是墨子本人迷信,将天下大同的理想寄托在鬼神身上。
  可是听完张季的分析才知道,所谓「明鬼」中的「鬼」,并不完全是山神河伯,更多的还是百姓父母亲族死后的「鬼魂」。
  举行祭祀鬼神仪式的目的,也不是宣扬封建迷信,而是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沟通乡里感情,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最终达到「乡里安宁」的目标。
  “如此看来的话,墨家之说,似乎有些道理啊……”
  在场众人纷纷窃窃私语起来……
第672章
:未来可期
  和西方那些白皮直到新世纪都还在幻想天堂和上帝不同,中国的先民们自从帝尧命羲和「绝地天通」开始,对鬼神的敬畏就开始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对祖先的崇拜。
  敬重先祖,是深刻在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天性,一直到大唐,一直到后世,这种性格都时刻影响着华夏民族的一言一行。
  墨家选择以此为突破口进行论述,不得不说是个很聪明的决定。
  像荀子学派那样,一上来就把所有人得罪干净,风头是出了,可是接下来有多少人愿意听他们论述,又有多少人能公平公正的评价他们的言论是好是坏?
  反而是墨家这样不温不火的做法,一下子就获得了大多数人的好感,让他们愿意心平气和地听下去。
  ……
  看了看在场众人的反应,张季伸手将面前的讲义翻过一页,继续说道:“君者,国之仁人也。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去若不善言,学天子之善言;去若不善行,学天子之善行,天下治矣!”
  “子墨子曰「古者圣王为五刑,请以治其民。譬若丝缕之有纪,罔罟之有纲,所以连收天下之百姓,不尚同其上者也。」”
  “是故欲图天下之治,必先一同于天子!”
  话音未落,张季就转身朝李承乾大礼参拜:“伏唯圣天子生而神圣,口含天宪,动合阴阳,履责乾坤!”
  “伏唯圣天子生而神圣,口含天宪,动合阴阳,履责乾坤!”所有人同时起身拜道。
  “诸卿免礼。”
  李承乾起身,朝昭陵的方向一拱手,正色道:“先帝曾教朕曰「天下之治,非帝王一人之功,实百官共相匡辅之故」。”
  “今远夷率服,百谷丰稔,盗贼不作,内外宁静,多赖百官勠力,三军用命,诸卿受寡人一拜。”
  说着,李承乾微微弯腰,还拜了众人一礼。
  “臣等惶恐,不敢当陛下之礼。”众人连忙躬身再拜。
  李承乾不置可否,接着说道:“治国之道,安不忘危,治不忘乱。虽知今日无事,然诸卿不可因此懈怠,当继续实心用命。如此,方不负朕与高祖,先帝之托,不负天下百姓之望。”
  “陛下教诲,臣等必时刻铭记于心,不敢或忘。”众人郑重应道。
  李承乾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坐回了御座。
  张季转身再次看向诸子百家,又将讲义翻了一页:“子墨子曰「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国有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君主之务,将在众贤,众贤之道,唯以义举,不避亲疏贵贱恩仇!”
  “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乡人赞之曰「可谓公矣」,正应其理……”
  张季这番话,如果换在墨子所处的时代,肯定会被人喷到死。
  放在秦汉魏晋时期,也要引起轩然大波。
  但是放在当下,放在这太极殿上,似乎……好像……也就那么回事儿……
  ……
  看着诸子百家和王侯公卿一脸淡定的模样,张季有些愣神。
  按照他从前人典籍中得来的经验,墨家最为人诟病的地方,一个是「兼爱非攻」,一个就是「举义众贤」。
  每当墨家提起这两点的时候,总会迎来各家各派的围攻和当政者的打压。
  可今天是怎么了?
  诸子百家听到举义众贤的理论,为什么没有一点反应?
  是他们没有听懂话里的含义,还是说自己没有讲清楚?
  张季一时间都有些糊涂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1/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