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4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9/528

  如果继续维持现状,那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实现真正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所以,必须要找一个办法,来改变现有的格局,让他们有更大的舞台,去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法家能给他们这些,他们当然会支持对方。
  另一方面,诸子百家在听完施范的论述之后却大多都变了脸色,尤其是儒家各派,更是神色剧变。
  因为,儒家追求的就是「法先王」。
  在儒家的理论体系中,夏商周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完美的国家模板,只要能让天下回到那个时期,那么现有的所有社会问题,就都可以迎刃而解。
  哪怕是眼下看来最先进的新儒学派,讲的也是「崇古」和「仿古」。
  而刚刚施范的一席话,直接从根源上将儒家的路给断了——
  连夏商周三代都代代革新,不断进步,身为后人,怎么能去学那些夏商周自己都主动淘汰了的东西?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些都是法家一家之言,不足为凭。
  那么,孔子那些事又该怎么解释?
  当年孔子周游列国,碰到不同的君主,就献上不同的策略,也就是所谓的“对定公以徕远,哀公以论臣,景公以节用……”
  连你们的祖师爷自己都在求新求变,你们这些做晚辈的,怎么能如此食古不化,不知变通呢?
  这个例子的提出,直接让大部分儒家子弟哑口无言。
  赞成施范的观点,那还要不要「法先王」了?
  反对施范的观点,那就是和老祖宗孔子唱反调。
  矛盾的处境,让除了荀子学派以外所有儒门弟子都不免皱起了眉头……
第669章
:帝国主义
  大殿上首,李承乾平静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在心里暗暗想道:“法家终于要彻底跟儒家分道扬镳了吗?”
  尽管在大多数人看来,儒法似乎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势不两立。
  但实际上,如果追根溯源,这两家也有着很深的渊源,可以说是一棵树上结出的两颗果实。
  法家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时期的理官(治狱之官)。
  春秋时期,以管仲,子产等先贤提出了「以法治国」的概念,为法家思想奠定了基础,也为法家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方向。
  不过管仲,子产等人的理念太过庞杂,不拘于某一派系,所以并不能将他们笼统地称之为法家。
  法家真正作为一个独立学派行之于世,还要等到战国时期,李悝和吴起相继推动变法,才标志着法家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而这两位法家大能的老师,并不像很多人想的那样是某个法家先贤。
  二人的老师名为卜商,字子夏,是孔子的学生,孔门十哲之一。
  和孔子的其他弟子不同,子夏是一位颇有经世倾向的思想家,他并不喜欢孔子提出的「克己复礼」理论,反而对与时俱进的当世之政很感兴趣。
  于是,他就在儒家学说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提出了一套属于他自己的理论。
  李悝和吴起继承了子夏的理论,再和春秋时期的法家思想一融合,最终就诞生了战国时期的法家,并一直传承下去,经商鞅,申不害,慎到等人之手不断强化,最终在韩非子手上达至大成。
  从这一点上来看,自李悝,吴起开始的战国法家流派,其实也算是儒家一个比较特殊的分支。
  靠着这一点香火情,儒家和法家在汉武帝时期来了一次精诚合作,将好好一个黄老学派,硬生生逼成了整天幻想成仙的咸鱼。
  只不过今天,法家借由施范之口,将这份香火情斩断,从此两家一别两宽,各自安好……
  ……
  仔细想想,法家会这么做,其实也不难理解。
  法家和儒家,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早已经成了背道而驰的两种思想。
  法家求变,儒家求稳。
  法家的最高理想是富国强兵,收服视线之内的一切土地(秦始皇:额滴、额滴、都是额滴……)。
  而儒家的最高理想则是克己复礼、回归三代,至于对外扩张,富国强兵什么的,能做到就做到,做不到也不打紧。
  这让法家怎么能忍?
  就好比你看上了一个妹子,但你的朋友总是当着你的面说妹子的坏话,而且越说越难听。
  那个时候你会怎么办?
  是附和你朋友的想法,在脑子里将妹子丑化成恐龙,还是把朋友拉黑,从此不联系?
  很显然,法家选择了后者,而且做的更绝,不仅拉黑了对方,临走时还抽了一巴掌。
  ……
  看着台下怒火中烧,气喘如牛的儒家各派,施范丝毫不为所动。
  法家的弟子,天生一副铁石心肠,为了实现理想和抱负,别说区区一个儒家,几百年前的盟友,就是亲爹亲妈,兄弟姐妹,乃至于他们自己,都是可以牺牲的。
  掸了掸袍袖,施范目光一肃,接着道:“以吾之见,当今之世,恰如两虎在林,而群狼环伺。”
  “我大唐与突厥,岂非两虎哉?吐蕃、天竺、大食、波斯、罗马之辈,岂非群狼乎?”
  “今突厥虽败,然贼酋未曾授首,反远遁千里,兵进西域。”
  “西域之地,广数百万里,民众数万万计。若吾辈因循旧制,卧榻以待,一旦突厥收服西域,卷土重来,带甲百万、千万,我大唐何以为敌?”
  施范的这个问题,立刻就引发了不少人心中的疑虑,让刚刚还兴奋不已的军功集团强行冷静了下来。
  去年的那场大战,大唐确实收获颇丰,从天子到平民,所有人都吃了个饱。
  但是,西突厥,或者说肆叶护统领的点密部真的会就此一蹶不振?却也不尽然。
  肆叶护本部的人马,在那场大战中并没有损失太多,如今还都逃上了葱岭。
  一旦他们选择进入西域休养生息,凭借着西域的疆土和人口,随时可能再次拉出一支百万大军,甚至千万大军。
  到那个时候,大唐怎么办?
  ……
  以一国之力对抗整个天下,只有大秦当年做到了。
  不过当年大秦面对的是六个各自心怀鬼胎的对手,可以合纵连横,而如果西突厥再次归来,绝不会给大唐那样的机会。
  没有人愿意被西突厥绝地反击,更不会有人愿意被发左袵,跑去山沟沟里做野人。
  就连李承乾也有些动容。
  因为他明白,施范的话,很有可能成为现实。
  真实的历史上,仅仅是一部分在东亚战败的草原民族西迁,就动不动打穿整个欧洲大陆,搞出几次所谓的「上帝之鞭」。
  而如今,西征的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残兵败将,而是西突厥的王廷主力,精锐中的精锐。
  早在前几年,西域就已经被西突厥蹂躏了一遍。
  这一次,这些精锐亲自出马,想要控制整个欧洲大陆,也不是没有可能。
  除此以外,施范的那个两虎群狼说,也让李承乾眼前一亮,联想到了另外一句很有名的话——“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这句话,可是最朴素、最直接的帝国主义言论。
  想着帝国主义,李承乾就笑了起来。
  在没有穿越前,李承乾最不爽的事情,就是看到列强欺凌中国的那段黑暗历史。
  穿越以后,李承乾的一切努力,其实就是为了避免历史重蹈覆辙。
  而想要达到这个目标,最直接的方法,当然是自己成为最大的「列强」。
  当别人是帝国主义的时候,自然是要多可恨就有多可恨。
  但倘若自己成了帝国主义,那就……
  呵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9/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