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4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5/528

  李承乾放下茶碗,对众人摆了摆手:“无碍,朕只是一时不察,被茶水呛着了,继续吧……”
  这个解释当然没人相信,不过皇帝不肯说,他们也没办法,只能在心里暗暗记下,准备回去好好调查一下这张柬之是什么来头,竟然能引得皇帝在大庭广众之下失态。
  李承乾缓了几口气,尽量摆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不过目光却时不时往御座右侧飘。
  【这特么可是张柬之啊,那个和狄仁杰齐名的天才,李唐的铁杆拥趸,一手把则天大帝从皇位上拉下来的猛人。】
  【难怪萧瑀那老家伙对他这么上心,换成我手里如果有这么好的苗子,恐怕也会想尽办法栽培的吧……】
  想到历史上张柬之的种种事迹,李承乾对他现在的情况也好奇起来,勉强静下心来听他的论述。
  这个时候,演讲台上的张柬之也已经做好准备,正式开讲:“《易》云「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故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说到这里的时候,张柬之稍微顿了顿,朝孟子学派的方向看了一眼,接着道:“孟子曰「五百年必有圣人出」,强汉后五百年,今上应运而生,四方来朝,万国咸伏!”
  这个马屁拍的一点水平都没有,甚至于有些尴尬,但既然是在拍皇帝马屁,大家就不能不表示赞同。
  张柬之的话音未落,诸子百家就纷纷起身鼓掌。
  这一次,连杨师道都没有出声阻拦,反而跟在众人身后一起鼓掌。
  半晌,掌声渐息,张柬之接着说道:“方今幸甚,陛下外王内圣,法三代之先王,厚德载物,尊贤使能,众正盈朝,俊杰在位……”
  听到这里,李承乾脸色微微一变,向坐在台下的萧瑀看去。
  这些言论,当年他可是听过无数次,不过当时这些话是对高祖说的。而现在,被用到了他的身上。
  【呵呵,这是把寡人当高祖了吗?你也太小瞧我了……】
  对于李承乾来说,他很清楚,他要的不是外王内圣、厚德载物这些虚名。
  他只要权和钱,只要剑与火。
  只要能帮助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永远站在世界之巅,哪怕身上背满骂名,双手沾满血腥,死后堕入无间炼狱,他也绝不后悔。
  更重要的是,那个所谓「众正盈朝」的说法,让见过大风大浪的李承乾都有些D疼J紧。
  实在是这个词的杀伤力太大。
  北宋时期,王安石罢相,司马光上位,号称「众正盈朝」,然后,北宋亡了……
  大明朝,木匠皇帝在位,东林党一家独大,也号称「众正盈朝」,然而十来年后,大明也亡了……
第664章
:放眼未来
  从某种角度来说,“众正盈朝。”这个词,从一开始就是伪概念、毒牛奶。
  治理国家,需要的是脚踏实地,兢兢业业的实干家,需要的是「人面兽心」,毫无底线的阴谋者,清流什么的,跟在后面摇旗呐喊,欢呼「万岁」就行。
  无论什么时代,一旦清流成了朝廷砥柱,那这个国家离嗝屁也不远了。
  想到明末时期的种种乱象,李承乾觉得身上跟爬了虱子一样难受,忍不住轻轻咳嗽了两声。
  杨师道的位置就在御座下方不远处,听到李承乾咳嗽,顿时明白张柬之马屁拍到马腿上了。
  首辅大人拿起惊堂木意思性的敲了敲,自开场以来第一次履行他作为大会主持的职责,漠然道:“诸公留意,太极殿之会,乃勘合道理之所,无关内容莫要多言!”
  “呃……”张柬之有些尴尬的止住话头,好在他年纪虽然不大,但性子却很沉稳,干咳两声,将话题重新引回正道,“孟子曰「分人以财谓之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
  “惠者,义也,义者,宜也,以尊贤为大;仁者,不忍人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推及当世,谓之四民皆爱……”
  听到这里,李承乾的脸色才重新恢复平静,暗道:“看样子萧瑀那老家伙也不只是会拍马屁,还是有点真本事的……”
  ……
  曾几何时,工人和商贾都属于被人轻视的贱业,提起商贾,总不免吐上几口口水,骂上几句「蠹虫」。
  可如今随着工商业的蓬勃发展,工坊业主和商人的数量与日俱增,成了谁也无法忽视的一股庞大力量。
  外加李承乾在乾陵邑学区房上玩了一手,打破商人不能出仕的规定,让商人子弟有了参与政治生活的资格。
  有了钱,又有了权,商人们当然就要开始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
  这几年,不少商人出身,或者受商人资助的学子四处奔走,呼吁正视商业的作用,只可惜收效甚微。
  眼下张柬之主动提出「四民皆爱」的观点,证明传统学术界已经开始正视工商业的发展所引发的社会变革,并且在尝试寻找重新平衡局势的道路。
  这在李承乾看来很好,正视问题,总比忽视问题、逃避问题要强。
  只不过孟子学派的胆子小了点,对工商业的问题只是浅尝辄止,并没有深入探究。
  有新儒和黄老两家的言论珠玉在前,孟子学派的论述虽然也有新意,但总给人一种「不过如此」的感觉。
  在继续谈了一阵孟子的仁义观后,张柬之的论述也到了尾声,起身朝所有人躬身一揖,走回同门身边。
  ……
  在孟子学派之后,大佬之间的乱战暂时告一段落,一个只有千余门人的小学派登台演说。
  和前面几家比起来,这个小学派的论点浅薄,论述简单,李承乾只是随便听了几句就不再关注。
  皇帝陛下伸手取过纸笔,「唰唰」写了一阵,招来一个秘书郎,把书笺交给对方,吩咐道:“给张柬之。”
  秘书郎躬身应命,接过书笺的时候偷偷打量了一眼,只见雪白的纸面上写了两句话: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悦人,则人欲肆而本心之德亡矣。”
  李承乾这两句话可不是随便写的。
  这两句话的意思主要是说君子要坚定自己内心的原则,不要为了取悦别人而虚言巧饰,否则就会失去内心的道义,成为「小人」。
  之所以说这些,针对的就是刚才张柬之拍的那一通马屁。
  历史上的张柬之根本就不是溜须之徒,否则也不会因为触怒武则天而被贬官几十年,直到七老八十才在狄仁杰的力荐下得到重用。
  另外刚才他也看到了,张柬之在拍马屁之前,专门往萧瑀那边看了一眼。
  显然,那些露骨的话并不是他的本意,而是萧瑀在他的发言稿里硬加进去的。
  萧瑀这人,能力是有的,但就是太过媚上,跟个马屁精投胎似的。
  这种人能用,但是却不足以托付江山。
  张柬之怎么说也是和狄仁杰一个档次的人才,李承乾可不想他被萧瑀带到沟里去,白白浪费了老天给他的才华,因此该给的提醒还是要给的。
  ……
  李承乾的举动很快引起了在场众人的关注,秘书郎将书笺交给张柬之后不久,书笺上的内容就传遍了整个会场。
  所有人都在暗地里偷笑,孟子学派这次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不仅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还被皇帝借机教育了一通。
  就连孟子学派的人,脸上也都露出羞愧之色。
  在场所有人,只有萧瑀一个人面色如常。
  他今天之所以让张柬之代表孟子学派上台,就是为了将其推到皇帝面前,让皇帝知道孟子学派还有这么一个大才,进而加以重用。
  拍马屁什么的,不过是为了给皇帝留下好印象而使用的手段罢了。
  虽然被皇帝训斥了一通,但这也正说明皇帝已经注意到了张柬之,并且很看好他日后的发展。
  否则皇帝日理万机,何必多此一举,专门指点一个连官身都没有的年轻人?
  对于这个时代的读书人来说,没什么比简在帝心更重要。
  只要能被皇帝记住并欣赏,权位什么的,迟早有一天都能得到。
  而只要张柬之将来能够入阁拜相,还用担心孟子学派得不到发展吗?
  从一开始,萧瑀就没打算仅靠一次太极殿之会就让孟子学派一跃龙门,成为天下显学。
  儒法黄老墨的势力太强,其他学派贸然出头,只会引来几家围攻,最终惨淡收场。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闷声发大财,才是萧瑀给孟子学派制定的发展方针。
  “呵呵,笑吧……笑吧……等到日后我孟子学派成为天下第一显学,不知尔等可还笑得出来?”
  萧瑀窝在椅子里,感受着诸子百家不时投来的戏谑目光,在心里暗暗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5/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