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4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4/528

  因此,汉代以前的黄老学者,不管在家里宅多久,最终总会往红尘中走上一遭。
  可是听房铎眼下说的这些,却没有一丝和「践道」有关的内容。
  【难道黄老派已经抛弃了「践道」思想?那他们和道教有什么区别?还是说这房铎能力不够,所以不敢深入阐释,只能浅尝辄止?】
  不少人在心里暗暗猜测,就连黄老派的盟友法家,也都为房铎捏了把汗。
  一个法家士子凑到张世身边小声问道:“张少卿,黄老派让太仆卿上台讲演,会不会有些太托大了……”
  (前文有个错误,张世是大理寺少卿,大理寺卿是许敬宗。)
  张世和房铎从东宫时期就开始共事,房铎有多大能耐,他比谁都清楚。
  听到那人的问题,张世微微一笑,没有说话,只是朝台上指了指,示意对方继续听下去。
  就在这时,演讲台上的房铎话锋一转,整个人的气势也为之一变,目光灼灼地说道:“黄老无为,无为者,道之简也,阴阳也;亦无不为,无不为者,道之繁也,四象八卦五行也。”
  “察道之简,故民一于君;因道之繁,而事断于法!”
  ……
  就和当年李承乾初次听到这个理论的时候一样,房铎的话刚一出口,立即震惊四座,整个太极殿一时间鸦雀无声。
  房铎的理论好不好?
  很好!非常好!极其的好!
  房铎巧妙地将儒家「德性论」和慎到的「民一于君,而事断于法」思想融入黄老体系,使得原本晦涩难懂的黄老学说有了一条可以依循的道路。
  从今往后,学习黄老学,不用再像前人那样盲人摸象,只要把握住「德性论」和「事断于法」这两条基本原则,就算是入门了。
  曾经专属于天才们的黄老思想,经过房铎这么一改,普通人也能窥探其中门径,可以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但是,有人敢站出来赞同他吗?
  没有!
  一个都没有!
  原因很简单。
  房铎的言论,太不政治正确了!
  他话里的意思,用一句耳熟能详的话来总结,就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法律面前,没有高低贵贱,没有贵族、平民之分。
  只要触犯了法律,该定什么罪,就定什么罪!
  刑无等级,法无贵贱!
  这从根本上否定了现有的「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民」法治观,也否定了从三皇五帝时期便存在的「天生圣人」理论。
  他怎么能这么说?!
  他怎么敢这么说?!
  ……
  惊愕几息之后,诸子百家也顾不上太极殿之会的规矩,纷纷起身怒斥房铎。
  看到局面突然变的这么混乱,身为主持的杨师道吓了一跳,手中惊堂木拍的砰砰作响,可惜收效甚微。
  刚刚还如丧考妣的鲁儒,更是像打了鸡血一样,瞬间化身「圣斗士」,冲到场中拜倒在地,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朝李承乾哭诉:“陛下,太仆之言,实祸国之道,臣等请烹之,以为天下戒!”
  李承乾平静地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直到觉得时间差不多了,才抬手往下压了压。
  刚刚杨师道嗓子都快喊哑了也没人理会,李承乾这小小的一个动作,却比杨师道的声嘶力竭更管用。
  只几个呼吸的工夫,原本嘈杂的会场便重新恢复平静,只剩几个鲁儒不尴不尬地跪在殿中,显得有些突兀。
  李承乾嘴角挂着微笑,温和对几人道:“几位卿家平身。”
  “谢陛下。”孔宣等人叩谢一声,起身退了回去,可眼睛却兀自不服地看着演讲台上的房铎。
  李承乾也明白,这几个家伙八成是在演戏给自己看,懒得理会他们,起身对所有人说道:“朕先前已有明言,太极殿之会,乃为堪合道理而开,诸子百家可畅所欲言。”
  “我朝自高祖起,便从无因言罪人之事,朕亦从之。”
  所有人躬身而拜:“陛下仁德,臣等感佩之至。”
  李承乾点点头,接着说道:“房卿之言,虽有违先君典制,然究竟是善是恶,尚难分辨,诸君若有疑义,待「明道」之时,自可慢慢分说,此时打断房卿言论,有违大会章程,亦不合君子之道。”
  “此番朕不再追究,若有再犯,便按大会章程处置,本人逐出会场,所属学派学子五年内禁止参与科举。”
  听说居然连门下弟子都有可能被自己的行为影响,有些本来还愤愤不平的人顿时将脖子缩了回去,唯唯诺诺道:“臣等谨遵陛下之制。”
  李承乾满意地点点头,对杨师道吩咐道:“杨卿,继续吧。”
  “唯。”
  杨师道脸色铁青地答应了一声,他倒不是对李承乾有什么意见,主要是诸子百家实在太不给他这个首辅大臣、大会主持面子了。
  他刚才又是拍桌子,又是敲板凳的,这些人都没拿他当回事,反而李承乾寥寥几句话,他们就怂了。
  前后对比之下,杨首辅心里极度的不平衡——
  【尔等莫要落在老夫手里,否则,定叫尔等好看!】
  在心里转过这么个念头,杨师道目光扫过案卷,冷酷道:“孟子学派,上台讲义!”
第663章
:浩然正气的马屁
  孟子学派,是儒家分裂出来的几个分支中比较大的一支。
  然而和其他几个儒家分支不同的是,孟子学派并不是李承乾登基后出现的,早在先帝太宗文皇帝在位时期,孟子学派就已经在河北,河东等地传播。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儒家的历史。
  后世提起儒家,往往都会说一个词,那就是——「孔孟之道」。
  将孟子尊为「亚圣」,和「至圣先师」孔子同居文庙,一起享受香火祭祀。
  但事实上,一直在唐朝以前,孟子的学说,都是不容于主流学术界的歪理邪说,某些极端的儒生更是将孟子开除出了儒家先贤的行列,不承认他儒家的身份。
  之所以会这样,就因为孟子学说坚持「民贵君轻」的价值观,将百姓的地位置于君主之上。
  这在唐朝以前历朝历代来说,都是妥妥的政治不正确,因此不管是统治者,还是学术界,都不愿意谈论孟子的学问。
  直到先帝在位,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几次三番当着大臣们的面说出「君舟民水」的典故,才给孟子学派带来了一丝转机。
  时至今日,孟子学派已经发展了近二十年,门徒数万人,遍布河东、河北两地,学派现任巨子更是大大有名,正是高祖时期的尚书右仆射,后来被先帝赶回老家种田的萧瑀萧时文。
  这次太极殿之会,萧瑀也来了,不过以他的年纪,已经上不了演讲台,只能由他的弟子代劳。
  ……
  当杨师道说完「孟子学派,上台讲义」,萧瑀身后一个儒袍儒冠的男子起身,先朝萧瑀一拜,大步向演讲台走去。
  看着男子的样貌,所有人都有些愣神。
  刚才大家觉得房铎「年轻」,那是针对黄老之说难学难精这一点来说的,实际上房铎本身已经年逾不惑,都已经是要当爷爷的人了。
  可眼前这个孟子学派的代表,那就是真年轻了。
  看岁数,此人最多不过二十出头,是否成婚还在两说,他怎么能代表一个学派登上太极殿之会这样隆重的场合呢?
  【难道孟子学派后继无人,这是打算破罐子破摔了?】
  不少人心里这么想着,转头看向孟子学派所在的方向,只见萧瑀半眯着眼靠坐在椅子上,谁也不知道老狐狸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
  ……
  在众人猜疑的目光中,青年男子挺胸抬头地走上演讲台,眉宇间自带一股独属于孟子传人的「浩然正气」。
  面对济济一堂的百家巨头,男子丝毫没有怯场的意思,拱手为礼道:“襄阳张柬之,敬拜诸公……”
  “噗!!”
  李承乾刚刚喝进嘴里的一口茶全都喷了出去。
  皇后苏薇吓了一跳,连忙给他拍背顺气,问道:“陛下怎么了?是否要传召太医?”
  会场众人也都被御座上的动静惊动,纷纷将目光转了过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4/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