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4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9/528

  时间倒回一个时辰。
  经过十来天的跋涉,晋王李治一行终于抵达了瑶池。
  为避免暴露身份,离瑶池还有三天路程的时候,玉门关守将派出的护卫就被李治赶了回去,晋王殿下领着佐官和幕僚装成游学采风的贵介公子,大摇大摆进了瑶池大营。
  自从科举改制之后,满天下「游学」的文人士子数不胜数,加之此时的瑶池各方势力鱼龙混杂,他们这一行人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关注。
  晋王殿下带着人在城中四处走动,饶有兴致地打量这座新兴城市的一切,尤其是那些穿着皮裘,大腹便便的商人。
  此番出塞前,李治对于商贾的认知,大多来自弘文馆博士们的传授,而这些博士的见识,又大多来自书本。
  在他们的眼里,商人,那就是这世界上顶坏顶坏的一群人。
  正所谓“其商工之民,修治苦窳(音同「与」)之器,聚沸靡之财,蓄积待时,而侔农夫之利……邦之蠹也……人主不除……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韩非子。五蠹》)
  按他们的意思,似乎只有将所有的商人都杀光,国家才能太平,百姓才能安居乐业。
  即便有那么一两个不这么愤青的,也只是说“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逸周书》)
  包括李治在内,从来没有人想过,商人难道真的只能做些囤积居奇,低买高卖的事?
第616章
:大唐走私犯
  北地一战,李治在松府见到了他印象以外商人的另一面。
  塞上之行,更是让他大开眼界。
  从玉门关到瑶池这一路上,商人成了最活跃的群体,他们光明正大地和所有部族打交道,用产自大唐的粮食、盐铁、布帛,换取各部手里的毛皮、金银、奴隶。
  他曾亲眼见到,有商人将十余车粮食拉进某个部族的营地,换回数十车羊毛和兽皮。
  更曾看到有人用一口铁锅,换回好几个壮年男奴。
  尽管交易过程中偶尔也会有些摩擦,但大多数时候,双方相处得却十分融洽。
  这颠覆了李治人生前二十年建立起来的世界观。
  他怎么也想不到,冠带之士和引弓之民,这两个看上去天生对立的族群,竟然有一天能够和平共处,把酒言欢。
  而这一切,大多都是商人,或者说商业的功劳。
  走在熙熙攘攘的街市中,看着勾肩搭背、谈笑自若的大唐商贾和西突厥遗民,李治一时间有种如坠梦幻的感觉……
  ……
  “吱扭……吱扭……”
  十几辆盖着毡布的马车从人群中驶过,朝着李治一行人的方向而来。
  车上没有悬挂旗号,也不知究竟是哪家人马。
  “公子小心!”
  晋王府主簿萧慎招呼一声,拉着有些出神的李治向一旁闪去。
  李治回过神,下意识朝车队方向看了一眼,只这一眼,他便发现毡布下的货物似乎有些异样。
  “且慢!”
  晋王殿下轻喝一声,一个箭步蹿到车队前方。
  萧慎等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不过还是跟了上去,将李治护在中间。
  “吁——”
  看到有人拦路,车夫连忙拉住马车,将目光看向身边一个穿着锦衣皮裘的老者。
  老者走出队伍,看到李治一行的打扮,眼中精光一闪而逝,满脸堆笑地拱了拱手:“小老儿郑旦,忝为商队掌柜。敢问公子高姓大名,拦住我等有何见教?”
  李治一脸严肃地看着对方,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而问道:“尔等是哪家的商队?”
  郑旦没想到李治居然这么不客气,愣了愣才笑着答道:“不瞒公子,小老儿家主乃是益州成都府郑公讳凤炽老大人……”
  说这些话的时候,郑旦佝偻着的腰背挺直了几分,眼神也带上了些傲慢,显然对自家主人的名头很有信心。
  “郑凤炽……”
  李治微微沉吟,这个名字他还真听说过。
  早年间,益州郑氏不过是个普通的商人家族。
  隋末战乱,就是在郑凤炽的带领下,益州郑氏左右逢源,先是资助薛举,帮助对方平定西南,后来又投靠大唐,混了份开国功勋。
  虽然郑凤炽本人未能得到封爵,而且在高祖退政过程中受到波及,被李二陛下赶回老家种田,但是益州郑氏却靠着他积攒下来的人脉,发展成了剑南地区有数的家族,郑氏商号更是天下驰名。
  如果换成一般官吏,听到益州郑氏的名头八成要怂。
  可李治是谁?
  深受两代帝王恩宠,天子至亲,大唐晋王,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
  别说区区一个郑氏,就是五姓七望那几家,现如今也完全不放在他眼里。
  只是在心里大概回忆了一下郑凤炽的履历,李治就将本就没有多少的顾虑抛到脑后,径直问道:“尔等车上装的是什么?”
  郑旦没想到连郑凤炽的名头都吓不住李治,面色一僵,有些尴尬地说道:“左右不过是些吃用之物,不劳公子……”
  见郑旦还有意隐瞒,李治心中更觉不满,不等他说完,就沉声打断道:“哼!我今日倒要看看,尔等究竟做的是何买卖!来人,给本公子将毡布掀开!”
  “诺!”
  两个王府护卫答应一声,迈步便要上前。
  “且慢!”
  郑旦沉喝一声,让人将两个护卫拦下,之后一脸凝重地看向李治:“这位公子,小老儿不知你的身份,只是小老儿这些货物都已经由玄甲军仓曹参军查验,并无不妥。”
  “公子若要查验,还请拿出玄甲军官凭文书。若不然,请恕小老儿冒犯了……”
  郑旦不提玄甲军还则罢了,提起玄甲军,李治的火气更是不打一处来:“哼,若今日尔等不给本公子一个答复,莫说你一个小小掌柜,就是益州郑氏,上谷侯氏,本公子都不与他们干休!”
  话音未落,李治从袖子里掏出一面玉佩,朝郑旦脸上扔了过去。
  郑旦听到李治连侯君集都不放在眼里,顿觉不妙,下意识接住李治扔过来的玉佩,打眼一看,玉佩正面刻着一只祈福降瑞的麒麟,背面却是一行丹朱小字「少府监奉诏敕赐晋王治」。
  到了这个时候,郑旦哪里还不明白,自己面前站着的这个年轻人就是晋王李治,连忙哆哆嗦嗦地上前行礼,可是还没走出几步又停了下来。
  看了眼附近凑热闹的人群,郑旦想了想,伸手招过来两个手下,在他们耳边小心嘱咐了几句,继而苦着脸看向李治,小心道:“还请公子借一步说话……”
  李治不知道郑旦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不过看他一副有口难言的样子,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带着萧慎跟在对方身后向僻静处走去……
  ……
  哥施部营盘,濛池可汗大帐。
  侯君集听了亲卫描述的事情经过,不惊反喜。
  他正愁该怎么向皇帝进言,才能让皇帝认识到这些「商人」的丑恶嘴脸。
  李治的遭遇,让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作为皇帝最疼爱的亲弟弟,晋王殿下在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
  只要他能说服李治,再由李治去跟皇帝进言,不说十拿九稳,最起码也是事倍功半。
  即便最后皇帝听不进去,要怪也是怪李治,怪不到他陈国公头上。
  想到这里,侯君集稍作沉吟,对亲卫吩咐道:“你带人去将晋王请到本帅帐中,本帅稍后便来。”
  亲卫领命而去,侯君集转而对众人说道:“晋王远道而来,发生了些误会,本帅先去看看,诸君勿忧,稍后再来见驾。”
  众人虽然很好奇究竟发生了什么事,不过侯君集既然都已经这么说了,他们也不敢违背,纷纷点头答应。
  侯君集朝众人拱手作别,带领诸将急匆匆朝唐军营盘的方向赶去……
第617章
:商人的手段
  侯君集带人回营的同时,李治那边也见到了他派出的亲卫。
  核实了对方的身份之后,晋王殿下没有多说什么,带着手下随从由对方领着向大营走去,和他一起的还有天海商号掌柜林晟和剑南道黜置使府主簿张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9/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