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4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2/528

  将那个已经不知商议了多少遍的改革计划在心里又过了一遍,李承乾刚一抬头,就发现不知什么时候,给自己按摩的人已经从宫女变成了皇后。
  此时的苏薇已经梳洗过了,穿着一件淡青色常服,乌黑如瀑的秀发用一根玉簪束在脑后,一边给李承乾按着小腿,一边怔怔出神,似乎在想着什么事。
  “皇后在想什么?”李承乾不免有些好奇地问道。
  苏薇眼角一跳,回过神来,一如既往地淡淡笑道:“劳陛下挂念,妾身没有想什么,只是应酬的有些累了,一时出神而已……”
  苏薇说的轻松,可眼底闪过的那一抹欲言又止,还是没能逃过李承乾的眼睛。
  一番追问之后,苏薇最终还是没能拧过李承乾,幽幽问出一句:“陛下,大军都已经班师回朝了,你说彘儿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呃……”
  李承乾顿时默然。
  或者是出于大多数男人的天性,又或者是对侯君集的能力太过信任。
  自从大战开始以来,皇帝陛下的精力就大多放在北地和陇右的战局上。
  至于李彻,基本处于放养的状态。
  苏薇突然问出这么个问题,倒让李承乾一时间不知该怎么回答才好。
  沉吟了一番之后,皇帝陛下微笑看着皇后,温柔道:“皇后是想念彘儿了吗?朕明日便下诏令侯卿班师……”
  苏薇没想到李承乾居然会这么说,吓了一跳,连忙拉住李承乾的手,急切道:“陛下,妾身并无此意。”
  “彘儿是陛下的臣子,是大唐的亲王,理应为陛下,为大唐出力才是。”
  “妾身只是……妾身只是……”
  说着说着,苏薇也不知该怎么继续下去了,毕竟她心里确实是很希望儿子能够早一天平安回到自己身边。
  李承乾拉着苏薇的手,替她理了理鬓边的发丝,安抚道:“皇后无需解释。”
  “左右西突厥人已经败退,谅西域那些蝼蚁也翻不起什么风浪,过几年再收拾他们也不迟。”
  “更何况,朝廷马上就要有大动作,即便皇后你不说,朕也已经有意让侯卿班师了……”
  “陛下此话当真?!”苏薇一脸惊喜问道,丝毫没有察觉她这话其实已经僭越了。
  李承乾温和的笑了笑,没有追究苏薇话里的不妥,将她揽入怀中,温和道:“自然是当真的,朕何时骗过你?”
  听到李承乾这么说,苏薇终于放下担忧,依偎在皇帝夫君怀中,糯糯道:“谢陛下恩典……”
  ……
  就在长安城中皇帝夫妇你侬我侬的时候,他们的好儿子,中山王李彻,正在万里之外的焉耆城中,接待西域三十六国的大王。
  焉耆王宫灯火通明,各种美味佳肴流水般送上,双方觥筹交错,言笑晏晏,丝毫看不出对立的模样。
  侯君集坐在李彻的左下方,看着他和西域三十六国的大王们谈笑自若,心底一片冰凉。
  如果换成以前那个侯君集,此时一定会拍案而起,喷对方一脸。
  然而几年的禁闭生涯,让侯君集学会了隐忍和圆滑。
  虽然心里对李彻的作为很不敢苟同,但是却并没有在脸上表现出来。
  陪着李彻和众人虚与委蛇一番之后,侯君集从座位上起身,对着主座上的李彻拜道:“殿下,老臣年迈,不堪喧哗,还请殿下容老臣先行告辞。”
  李彻丝毫没有发现侯君集的异样,只当他是真的累了,温和道:“老将军国之柱石,还当好生保重才是……”
  听到李彻这么说,侯君集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再拜谢恩之后,带着两个亲卫向殿外走去。
  ……
  出得大殿,侯君集长长叹了口气,抬头看向东边长安的方向,一对花白的眉毛紧紧皱了起来。
  他统领的这路大军自从出塞以后,确实打了几个漂亮仗,现在众人所处的焉耆城,就是那个时候打下来的。
  只不过随着战事不断推进,局势开始朝侯君集难以掌控的方向发展。
  发现己方不是唐军的对手之后,西域三十六国的大王们很快就怂了,各种投降跪舔的表奏,明里暗里送进了唐军大营。
  按着侯君集的意思,是不理会这些人的请求,继续照原计划推进,直到彻底将西域三十六国打疼,让他们以后听到大唐王师的名号就尿裤子为止。
  可是李彻却不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大唐身为天朝上国,就该有天朝的容人之量。
  正所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西域三十六国既然已经认识到了自身的错误,那么身为正义化身的大唐王师,就该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更何况,战争并不只有一方死人。
  王师虽然能够碾压丝绸之路沿线这些城池不过一两座,驻军仅有数千的小国,但自身也难免会有伤亡。
  既然有办法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那又何必动刀动枪呢?
  在李彻看来,即便用一个唐军将士的性命,能够换来十个,乃至二十个西域人的人头,那都是吃亏的。
第594章
:人祸,天灾
  爱兵如子,是大多数将领能够成功所必须的美德。
  如果换一个环境,侯君集并不介意支持李彻的计划,只是这一次不同以往。
  西域三十六国位于丝绸之路沿线,每年通过东西方贸易获得的利润数不胜数。
  面对这么大一笔财富,任谁都会眼红。
  不只是侯君集,就连皇帝本人,其实也打着屠灭三十六国,将这条财路完全掌控在自己手里的主意。
  更何况对于大唐来说,丝绸之路不仅仅是一条商路,同时也是一条兵路。
  王师日后若要向更西方扩张,经由西域三十六国进军,沿途能得到充足的补给,根本不用担心大军远征,后勤困难的问题。
  只不过这些理由侯君集能和李彻说吗?
  难道要他说:“大王啊,其实不是老臣我要对西域三十六国赶尽杀绝,而是你的皇帝老爹看上了人家的钱袋子,所以西域三十六国一定要死,皇帝还等着这些钱给文武百官发工资呐。”
  如果真的这么说了,西域三十六国死不死侯君集不知道,反正他自己是死定了。
  ……
  古今中外,历朝历代统治者的节操虽然一个比一个低,但是装点门面的功夫却一代更比一代强。
  按照大唐官方的宣传,皇帝身上集合了天下所有的美德,是一个「完人」,「圣人」。
  只有大唐这样的天朝上国,礼仪之邦,才会诞生这样的圣人。
  同时,也只有这样的圣人,才配统治这个国家。
  二者相辅相成,相互印证,共同构建起了大唐君临天下,皇帝唯我独尊的「大唐特色封建主义价值观」。
  如果有一天,让那些愚昧的百姓知道他们奉若神明的皇帝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完美无缺,反而和一个下贱的商人一样「见利忘义」,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谁也无法保证。
  是以,侯君集根本不敢当着诸将的面说出皇帝也有心要灭掉西域三十六国的事情,甚至于连私下里告诉李彻都不敢。
  因为这其实已经属于帝王之术的范畴了,身为臣子,如果胡言乱语,可是会被杀全家的。
  只是除了这个理由以外,侯君集一时也找不到其他办法,能够劝服下定决心的李彻。
  再加上,军中诸将也有不少支持李彻的观点。
  最终,侯君集也只得屈服在李彻的「淫威」之下,这才有了此番的焉耆城之会。
  听着身后传来的悠扬丝竹声,侯君集的心情却怎么也好不起来。
  半晌,老将军再次喟然一叹,带着亲卫下去巡查去了……
  ……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关中连续了十几天的阴雨终于停歇。
  长安这座帝国神京,重新沐浴在阳光下。
  李承乾正在清宁殿和皇后一起吃早饭,那边黄安急匆匆走进大殿,来到李承乾面前拜道:“陛下,庭州刺史曾泰急报,西突厥可汗特使携国书请求朝觐天子!”
  “西突厥可汗?”李承乾微微一愣,紧接着笑了笑,揶揄道,“西突厥人此番又换了个可汗吧?”
  黄安也忍不住跟着笑了起来:“陛下圣明,西突厥确实重新选出了一任可汗,新任可汗名为拔和那,之前是西突厥哥施部的俟斤。”
  “哥施部……”李承乾念叨了一下这个名字,伸手道,“将奏报拿来与朕看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2/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