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528


第61章
:威逼利诱
  “敢问太子殿下,这所谓「近亲婚配」生出的子嗣是否都是痴傻之辈?”
  等到李承乾说完,长孙无忌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看来他的态度,对于赐婚还是不愿意放弃,毕竟联姻是维持和皇家关系最好的方法。
  李承乾苦口婆心的劝道:“舅父,不是孤危言耸听,就算生下来的孩子不是痴傻的,他的体质也远远比不上一般的孩子。你认为父皇会让长乐受这种苦吗?”
  虽然在其他事情上李二陛下英明果决,但是在对待自己的孩子这方面,却优柔寡断,有些溺爱过甚。
  长孙无忌对这个皇帝妹夫还是很了解的,只好死心,有气无力地说道:“不知陛下有什么吩咐?”
  “本来父皇是宁愿背着毁诺的名声也要阻止这桩婚事,可是想必舅父也知道,如果这么做了,父皇的威严何在?皇家的威严何在?所以孤斗胆给父皇出了个主意。”李承乾将自己的打算和长孙无忌说了一遍。
  听了李承乾的话,长孙无忌沉默了,他知道自己要是答应下来,长孙冲短时间内是别想出仕为官了,甚至有可能这辈子在仕途上都不会有什么进展。
  作为长孙家未来的继承人,长孙冲如果名声有损,一事无成,这对于长孙家的打击有些过于沉重了。
  看出长孙无忌的犹豫,李承乾继续说道:“舅父不要以为承乾在危言耸听,近亲婚配的危害那是确实存在的。其实就算是父皇同意,孤也不会同意长乐嫁进长孙家的。”
  “孤也知道此事委屈了表哥和舅父。所以,孤早就做好了安排。虽然冲表哥因为此事可能短时间内不能出仕,但是未来孤总少不了他一个官位。”
  “长孙家此番不能和皇家结亲,但是舅父又不是只有这一个儿子,天家也不是只有一个公主。
  除了母后的女儿,其他几位公主,表哥表弟们如果有看得上的,尽管和承乾说,父皇和母后那里自有承乾担待。”
  李承乾这话说的可谓是软硬兼施,一方面安抚长孙无忌,说日后补报,这个补报不只是重新赐婚和帮着长孙冲谋取官职那么简单,里面还有李承乾这个储君,未来天子的人情。
  另一方面也是警告长孙无忌,孤不同意这桩婚事,就算你逼父皇捏着鼻子答应下来,等到以后老子登基了,有你长孙家好受的。
  ……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长孙无忌也明白事不可为,只好答应:“一切但凭太子殿下做主。”
  见长孙无忌点头,李承乾高兴不已,舅甥二人又聊了好一会儿李承乾才让人送他出宫。
  一边让人送长孙无忌回去,一边派人去门下省把魏征找来。
  趁着魏征还没来的功夫,李承乾还有时间仔细思考一下自己刚才有没有做的不周到的地方。
  俗话说:“关心则乱”。
  虽然长孙无忌刚才想了很多,不过他还是忽略了一点,那就是李承乾刚才做出的所有承诺,都建立在他日后能登上皇位的前提下。
  如果李承乾没有当上皇帝,那所有的承诺可就都打了水漂了。
  以往长孙无忌的立场虽然偏向于李承乾,可是还有一定转圜的余地,但是从今天开始,长孙家算是彻底绑上太子的战船,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了。
  等到魏征入宫,李承乾又是一番吩咐,才放他离去。
  ……
  过了没两天,朝野传出一阵风声,说是陛下准备给长乐公主赐婚的对象,长孙家的长孙冲和别的女子有染。
  又过了两天,魏征突然跑到李二陛下驾前揭发,说长孙冲和民间一个女子私定终身,那女子还有了身孕,顿时朝野大哗,几个御史都嚷嚷着要处死长孙冲。
  李二陛下「怒发冲冠」的派人调查,可是还没等查出点什么,长孙无忌的夫人就带着长孙冲到长孙皇后面前哭诉,说长孙冲年少无知,犯下大错,望陛下能看在长孙无忌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的份上饶他一命。还说如果长孙冲死了,她这个做娘的也不活了。
  长孙皇后没办法,只得答应帮她到李二陛下那里求情。
  最后的结果就是李二陛下下旨取消长孙冲和长乐公主的婚事,削了长孙冲所有功名,罚他在家闭门思过,朝野上下无不称赞李二陛下仁慈。
  ……
  “哈哈哈,承乾,这件事你做得很好。”既取消了长乐的婚事,又得到了百官的称颂,李二陛下的心情显然非常的愉快。
  “都是父皇教导的好,儿臣不过是沾天之光而已。”李承乾的心情也很美好,争夺皇位的路上有了长孙家这么强大的助力,想想就开心。
  “眼下还有一个问题,长乐听说朕取消了她的婚事,又不知从哪里听到长孙冲宁可娶平民女子也不愿娶公主的说法。这丫头每天都来缠着朕,弄得朕实在头大,你必须给朕把她哄好了。”李二陛下皱着眉头,显然最近被长乐公主折磨的不轻。
  “唯。”李承乾答应了一声。
  父子二人正在说着,外边内侍进来报告:“陛下,房大人来了。”
  “传。”李二陛下应了一声,对李承乾说道:“朕还有事要处理,你先去后宫看看你母后和长乐。”
  “儿臣告退。”
  李承乾退了出来,到了长孙皇后的立政殿,正巧长乐也在。
  两年没见,长乐公主长高了一些,出落得更标致了。
  见到李承乾,长乐公主神情悲愤地数落他这个当哥哥的刚回来就不干好事,居然破坏亲妹妹的婚事。
  李承乾被她说的一阵语塞,只好不停赔罪,签下了一大堆不平等条约之后,才哄的长乐公主破涕为笑。
  安抚完长乐公主,李承乾又陪着长孙皇后聊了一会儿,等到用过午膳才告辞回了东宫。
  接下来的小半个月里,李承乾什么都没干,每天窝在东宫和一众属官商量奏疏的事,这才终于赶在朔望朝前把奏疏写了出来。
第62章
:君前奏对(一)
  ——立政殿——
  李二陛下放下手里的奏章概述,对下首的李承乾问道:“承乾,对于你奏章中提到的一应建议,你可想好了有什么解决的办法没有?”
  李承乾从怀里掏出一本厚厚的小册子举过头顶:“回禀父皇,儿臣所言诸策皆已成文,请父皇御览。”
  李二陛下摆摆手:“朕就不看了,你来跟朕简单说说吧。”
  李承乾应诺一声,开始介绍起自己的计划:“儿臣此番共献四策,分别为改税、改田、改官、移风易俗。”
  “先从这最简单的移风易俗说起,移风易俗说白了就是改变我大唐百姓的生活习惯,最主要的就是改变近亲婚配的现状,这一点并不难办。”
  “只要官府出具告示,说明近亲婚配的危害,相信不少百姓都不会再有近亲婚配的行为。至于已经婚配的,愿意和离的官府予以支持,不愿分开的朝廷也不强求。”
  “除此以外,从今往后男女婚配皆需由官府出具婚书,已经结为夫妇的也要到官府补办婚书,方受我大唐律法认可,没有婚书则一律视为通奸,全家流放。”
  “至于那些冥顽不灵,非要近亲婚配的人,官府不予发放婚书,如果私下结亲,按没有婚书办理。”
  “这是不是有些太严苛了?”李二陛下听的眉头直皱。
  “父皇,这些规定虽然严苛,但其实并没什么用,只要百姓知道了近亲婚配的危害,自己就会做出选择。剩下那极少数人,就算处置的再严厉,也不会影响大局。”李承乾倒是很有信心。
  李二陛下想想事实的确如此,也就不再纠结,转而问起了别的问题“你来与朕说说这税制里提到的「一条鞭法」「两税法」是什么意思。”
  身为统治者,李二陛下还是更看重税赋这类能够影响天下安定的东西。
  李承乾躬身一拜,解释道:“父皇,所谓的「一条鞭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将现存所有税赋除徭役以外的各类杂税合并到田税之中,统一收税。”
  “此举有几个好处,其一:税赋种类减少,该交多少税变得更加直接,既方便百姓缴税,也方便官吏征税;
  其二:能够尽量避免官吏贪污;
  其三,所有的税赋都合并到了田税里,没有土地的百姓可以少交甚至不交税,世家大族则要多交税,能一定程度上避免他们坐大,从而威胁到朝廷。”
  “嗯,这个办法倒是不错。”李二陛下最大的愿望就是削弱世家,加强皇权,只要对这件事有帮助的方法在他看来都不错。
  赞赏了一句之后,李二陛下突然想起一件事,笑问道:“你之前说要全以钱币收税,现在怎么不提了?”
  李承乾露出一个苦笑,俯首拜道:“儿臣年少轻狂,险些犯下大错,请父皇治罪。”
  自从征收钱币的建议被李二陛下否定了以后,李承乾专门去查了一下。
  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原来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盛唐,居然是一个「穷国」,这种穷不是指国力弱小,而是说的唐朝货币总量的稀缺。
  按照民部的估算,整个天下在流通的钱币数量应该在三万万万左右。
  这个数目看上去庞大无比,可是你要知道,大唐朝廷去年一年的税赋就值三千万贯,合三百万万钱,相当于天下流通钱币总量的百分之一。
  想想吧,如果后世央妈在短时间内回收市场中百分之一的货币,会发生什么结果?必然是通货紧缩,然后是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崩溃。
  发现这一点后,李承乾吓出了一身冷汗。
  如果不是李二陛下目光如炬,真要让他把这件事办成,恐怕明年天下就要再次陷入群雄割据的局面。
  ……
  在这件事上,李二陛下难得体会到一次为人父的成就感,看到李承乾眼中流露出的后怕,笑着安慰道:“行了,吃一堑长一智,此事也算是给你的一个教训,日后做事谨慎些就是了。”
  “唯,儿臣谨遵父皇教训。”李承乾恭恭敬敬地拜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