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3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9/528

  等到将使团车队安排好,褚修安也跟着其他人一起伸长了耳朵,想要听清对方究竟说的是什么。
  很快,那骑士就已经来到渭桥之下,而他的话也终于传到了褚修安的耳朵里:“陇右大捷!斩西突厥王廷骑兵两万,余者尽散!”
  可能是喊的时间太久,骑士的声音早已沙哑,然而言语间的欢喜却依旧清晰无比。
  “彩!”
  听到骑士的话,附近的百姓都轰然喝彩。
  只是喊了几句之后,众人才回过味来,惊呼道:“斩首两万王廷骑兵?!”
  也难怪这些人惊讶。
  隋唐两朝,先后五代天子,加起来和东西突厥斗了有小一百年。
  除了十几年前先帝太宗文皇帝灭亡东突厥那一次,还从来没有过一次斩首这么多可汗本部的先例。
  西突厥的王廷骑兵,东突厥的虎师、鹰师等等,虽然是他们各自的王牌,可是为了维护草原内部的稳定,这些军队很少出现在正面战场。
  一般只有当其他部族将敌军的实力消耗的差不多了,他们才会出面「一锤定音」。
  而如果战事陷入不顺,这些人又会是第一个撤退的。
  这就使得在中原王朝和草原的历次交锋中,无论中原王朝或胜或败,都很少能够斩获可汗本部的首级。
  即便是一场斩首数万的大声,其中可汗本部的数量可能也就只有几百上千人的样子。
  多年以来,大唐朝野几乎形成了一个共识,只要某一次大战能够斩获一万以上的可汗本部,那么就意味着对方离灭国不远了!
  ……
  西突厥这些年来的膨胀,大唐朝野也都看在眼里。
  虽然大家都对战争西突厥满怀信心,可是一次大战就将西突厥推到灭国的边缘,这是之前任何人都没有想过的。
  百姓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每个人眼里都充满了惊讶、难以置信的神色,彼此间问的只有一个问题:“这是不是真的?”
  “陇右大捷!斩西突厥王廷骑兵两万,余者尽散!”
  沙哑的喊声还在继续,鸿翎急使马不停蹄地冲上渭桥,向着明德门狂奔而去。
  经过长时间不停地赶路,这人身上的衣服早已皱作一团,不过隐约间还是能看到衣服上一些干涸发紫的血迹。
  这说明,他是从战场上下来的。
  他说的话,由不得大家不信。
  只是沉默了一瞬之后,所有人都欢呼起来:“陇右大捷,斩西突厥王廷骑兵两万!”
  “大唐万岁!”
  冲天的呐喊声自渭河两岸升起,带着无尽的喜悦,直向九重天外飞去。
  ……
  “快!清道!”
  守门的队正一声令下,当即就有十几个兵丁冲上前,将城门口围观的百姓朝旁边驱赶。
  等到鸿翎急使跨过渭桥,从剩下的士卒里分出几人飞身上马向城内跑去,为对方清理道路。
  这些人一边飞驰,一边挥舞着胳膊大声吼叫:“陇右大捷,斩西突厥王廷骑兵两万!”
  “陇右大捷,斩西突厥王廷骑兵两万!”
  吼声直达云霄。
  鸿翎急使还没有进城,明德门附近的几个里坊就已经疯狂了。
  进出长安城的百姓纷纷停下脚步,驻足在朱雀大街两侧。
  这一刻,无论认不认识,所有人都喜极而泣,尽情的欢呼、呐喊,宣泄着无尽的喜悦。
  「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此起彼伏,以明德门后的安仪坊为起点,迅速向着整个长安城蔓延开去。
  只不过片刻功夫,整个长安城就被大胜的喜悦氛围所笼罩,所有人都走出家门,和自己见到的每一个人拥抱庆祝,入耳处全是「万岁」之声。
第563章
:可怕的大唐
  普布利乌斯请的这个翻译,是当时送他来大唐的那支印度商队中的一员。
  对于普布利乌斯一行来大唐的目的,他也有所了解。
  见普布利乌斯问起,笑着答道:“使者阁下,您的使命已经达成了。”
  普布利乌斯有些疑惑地看着对方。
  翻译解释道:“使者阁下,方才过去那人是唐国用来传递军情的使者。”
  “按照他的说法,唐国已经在陇右地区战胜了西突厥人,斩杀超过两万名直属于西突厥可汗的精锐战士,此时正在追杀逃走的西突厥溃兵。”
  “您的国家已经脱离危险了。”
  ……
  【丝国赢了?!这么快?!】
  普布利乌斯有些失神,他记得他刚刚踏上大唐土地的时候,听到的消息是大唐和西突厥刚刚交上手。
  当时的他觉得这真是上帝赐给他的机会,只要大唐和西突厥打起来,无论谁输谁赢,大唐的皇帝陛下都一定会接受他的提议,和伟大的罗马帝国组成联盟,共同对抗野蛮的西突厥人。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得到大唐皇帝的许可,带着使团向长安赶来的时候,刚刚进入被唐人称为「大运河」的河流,就收到了唐军全歼西突厥偏师的消息。
  而现在,唐军更是战胜了西突厥主力,打败了这群让所有西方国家都束手无策的野蛮人。
  要知道,从他踏足大唐国土的那一刻算起,到现在也不过才过去了短短两个多月而已!
  ……
  看着兀自还在狂欢的官民士绅,普布利乌斯在心里暗暗感叹,这个世界上怎么会有大唐这么可怕的国家。
  是的,可怕。
  除了这个词,普布利乌斯再也想不到其他任何词能够用来形容他心目中的大唐了。
  这个国家有着无比灿烂的文化,有着空前繁荣的经济,有着令任何敌人胆寒的军队。
  如果大罗马帝国拥有这些条件,那么完全可以征服从爱琴海到丝国的所有土地,重现、甚至超越当年亚历山大大帝的风光。
  同样的,拥有这些条件的大唐也能够向西方扩张,什么西突厥,什么印度,什么大食,就连他的祖国罗马,都不可能拦得住这个庞然大物的征服。
  【希望这个国家的皇帝真如他们自己所说,是一个「仁德」的君主吧。】
  在大唐的这两个月,普布利乌斯听到最多的,就是「仁德」这两个字。
  所谓五行(恭、宽、信、敏、惠)天下曰「仁」,绥柔士民曰「德」。
  翻译成更浅显一点的话,就是「爱好和平,反对战争」。
  刚开始的时候,他对于这种论调是不屑一顾的。
  不过现在,他却不得不把希望寄托在这句有些虚无缥缈的话上。
  否则到最后,很有可能就像唐人经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一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了。
  想到这里,普布利乌斯再次抬头看向含元殿方向。
  这一次,他并没有膜拜,外交官阁下的眼神变得凝重而深邃,隐隐间还有几分忌惮和畏惧……
  ……
  大明宫,宣政殿。
  文武百官分列两厢,各就各位,最上方的皇帝御座却空无一人。
  今天是大唐朝廷迎接罗马使团的日子,皇帝现在还在后宫准备,直到罗马使团进入大明宫,皇帝才会出现。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讨论这个罗马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时候,百姓们的欢呼声终于传了进来。
  宣政殿位于大明宫深处,长安城里的动静传到这里的时候,已经十分模糊了。
  百官只能听到一些隐约的欢呼声,至于欢呼的原因,众人却都不清楚。
  坐在百官之首的李建成三人交换了一个眼神,最终由身为首辅的房玄龄开口说道:“怎么回事?百姓何故喧哗?王大夫,找个人去看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9/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