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3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1/528

  李承乾的话,用唐人的眼光来看,已经是有些大逆不道了。
  虽然眼下朝堂百官大半都是务实派,并不会被老子、孔子的学问限制。
  不过这两个人现如今就是大唐政权的金字招牌,无论朝廷做的事情有多出格,最终都要在这二人的学问里找到理论依据——虽然大多数时候都是曲解的。
  像李承乾今天这样直截了当的对两位先贤开炮的举动,放在其他人身上,那就纯粹是找死。
  可谁叫李承乾是皇帝。
  天大地大,皇帝最大,他这么说,谁敢反对?
  反正卢照辞是肯定不敢的。
  所以,李承乾的话音未落,右丞大人就躬身拜道:“陛下天生神圣,能见人所不能见,小臣唯顿首百拜而已……”
  话说的很漂亮,至于他究竟听没听进去,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
  李承乾也不管他说的究竟是不是真话,皇帝陛下从御座上起身,缓步来到挂在墙壁上的地图前,幽幽说道:“至于如何安置科举进士,天下这么大,还怕没有地方安置吗?”
  单单只是现如今的大唐帝国,就已经拥有十道,三百六十州,一千五百五十七县,幅员万里的广阔领土。
  每年数百个新增官员的职位,听上去似乎很多,不过也就堪堪能维持整个官僚系统的正常运转而已。
  至于每年不断增加的进士人数,或许以前还能让李承乾稍稍头疼一下,可是用不了多久,这一切就都不是问题了。
  只要能够打赢和西突厥的这场战争,大唐就将彻底挣脱西突厥人的钳制。
  从此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旁的暂且不说,西突厥这一仗如果败了,那么天山以东的所有地盘,他们都得让出来!
第513章
:两份战报
  从天山到庭州,那是一片丝毫不逊色于安北都护府的庞大疆域。
  虽然无法像内地一样用郡县制来管理,但是富饶的牧场和广阔的草原,却完全可以建立起数十个类似定安那样的草原定居城市。
  到那个时候,大唐君臣需要发愁的,就不是怎么安置那些中举的进士,而是要考虑到哪儿去找足够的人才来填西突厥这个坑。
  因此,李承乾根本就不担心进士规模的扩大,会拖累朝廷发展的脚步。
  只要大唐对外扩张的脚步不停,那么无论科举选出多少人,最终都会被彻底消化。
  现在有西突厥,日后有吐蕃、有中亚、有天竺、有欧洲,甚至于现在连影子都不知道在哪儿的美洲,都会成为消化大唐科举果实的分基地。
  ……
  当然,要做到这些,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大唐能够赢下眼前这场战争。
  如果大唐马失前蹄,被西突厥人逆推成功,那么现在计划的一切都将成为梦幻泡影。
  唐军想要出塞作战,制霸寰宇,最少也要再等十几年。
  想到这里,李承乾转身对卢照辞问道:“前线可有消息传回?”
  “回陛下的话,暂时还没有……”卢照辞躬身应道,“尚书省近几日收到与战事有关的奏报,皆出自各自官府之手,所言也都是后勤之事。”
  “南北诸军,已有数日未曾传回消息了……”
  李承乾闻言略作沉吟,吩咐道:“派人传信晋王与鄂国公,问问前线战况究竟如何了……”
  面对这事关国运的一战,李承乾不得不慎重起见。
  卢照辞躬身一礼:“唯,下臣回去后便马上安排。”
  李承乾走回御座,拿起卢照辞草拟的那份试卷,让黄安交回给对方,平静道:“至于今岁科举考题,卢卿拿回去好好修改一番,明日再呈递朕前。”
  虽然李承乾并没有直接点出哪些地方要修改,不过他知道,以卢照辞的脑子,一定知道自己的的用意所在。
  卢照辞伸手接过黄安递过来的考题,眼底闪过一丝遗憾的神色,转而郑重道:“小臣谨遵陛下之制!”
  李承乾微微颔首:“朕乏了,卢卿若没有其他事,就先退下吧。”
  “小臣告退。”
  卢照辞顿首再拜,转身向殿外走去,可惜还没走出几步,就听到一阵欢呼声从远方传来,乱糟糟的声音,在这大殿中都清晰可闻。
  那阵势,就好像整个长安城都活了过来。
  ……
  卢照辞脚步一顿,回头看向御座上方的李承乾。
  皇帝陛下眉头微蹙,有些不悦地对黄安吩咐道:“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
  黄安应诺一声,匆匆朝殿外走去。
  不等他走出殿门,一个羽林卫校尉就快步走进殿中,来到御陛下拜倒,将一封奏报举过头顶:“陛下,陇右捷报!”
  “赖陛下鸿福,宣武军将军、伊州守将程处嗣夜袭西突厥偏师大营,杀敌七千,俘虏万余!”
  “此外,玄甲军将军执失思力领兵出塞,破西突厥后勤大军,杀敌万余人,生擒敌酋,缴获牛羊牲畜七十余万头……”
  校尉的话音未落,卢照辞一脸喜色地上前拜道:“恭喜陛下,贺喜陛下,西突厥受此重创,我大唐王师胜利在望了!”
  “同喜,同喜。”李承乾笑得两只眼睛都眯了起来。
  他很清楚,西突厥人没有了后勤补给,必然不可能在陇右待太长时间,仅凭这一点,眼下这场大战,唐军就已经有了七成胜算。
  就在李承乾准备下旨重赏程处嗣和执失思力二人的时候,又一个羽林卫走了进来,拜道:“陛下,铁勒人已于三日前自西受降城入关,西受降城守军眼下已退至灵州。”
  “此乃晋王所上奏报,请陛下御览……”
  听到这羽林卫的话,刚才还在欢呼的众人同时愣在原地,李承乾刚才的好心情也瞬间消失不见,沉声说道:“将奏报拿来与朕看看。”
  黄安走上前,接过卫士手里的奏报,递到皇帝面前。
  李承乾展开奏报仔细看了一遍,这才松了口气。
  原来铁勒人并非攻破了受降城,而是唐军想要瓮中捉鳖,故意放进来的。
  这个结果,还在李承乾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只是想到李治在奏疏里提到的那个计划,李承乾有些拿不定主意,再次从御座上起身,来到大殿一侧的地图前,按着奏疏里提到的计划内容,仔细推敲起来。
  ……
  片刻后,皇帝收回目光,对黄安吩咐道:“传召司徒、太尉、卫国公、郧国公、兵部尚书等诸卿延英殿见驾。”
  黄安躬身应诺,匆匆带着李承乾的命令下去了。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李承乾命令里提到的人,都匆匆赶到了延英殿。
  李承乾将李治的奏疏交给众人传阅,又命人按照奏疏里的计划,将整个战局推演了一遍,这才开口问道:“诸公以为牛卿此计如何?”
  李治的奏报抵达长安的时候,西受降城早就丢了。
  李承乾现在提出这个问题,用意当然不是问计划是否可行,而是看众人能否找出计划的弱点,查漏补缺。
  众人交换了一下意见,最后由太尉长孙无忌出列拜道:“陛下,臣等以为琅琊郡公之计,确为上佳之策。”
  “然为将者,未虑胜、先虑败,或可遣一军屯兵夏州,以防不测……”
  李承乾的目光落在沙盘上,找到夏州的位置。
  夏州,位于松府后方,是整个北地的交通枢纽,从这里出发,无论是去松府,还是去胜府、灵州,都很方便。
  在这里安排一支军队,确实可以很好的支援前方作战。
  一旦有哪一方支撑不下去,大军由此出发,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支援到位。
  在心里权衡一番之后,李承乾同意了长孙无忌的建议,当即下诏调集太原元从骑兵西向,进驻夏州,随时支援前线作战。
  “陛下圣明!”众人同时躬身拜道。
第514章
:通往地狱的旅途
  李承乾的圣旨,在三省的加急处理下,当天下午就送出了长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1/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