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3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5/528


第466章
:庙算(二)
  听到李靖的问题,李承乾心中不免有些疑惑。
  对于即将开始的这场战争,朝廷早已制定了完整的作战计划。
  虽然西突厥人的布置和大唐君臣之前的设想有些出入,不过总体上来说,局势还在可以掌控的范围内。
  只要按部就班,依照之前商定的计策行事,此战,大唐至少有七成左右的胜算。
  可是听李靖话里的意思,却分明是有了新的计划。
  ……
  稍作迟疑之后,皇帝陛下将目光转向李靖,问道:“卫国公何以有此一问?”
  李靖躬身再拜:“陛下容禀,西突厥此番入寇,大体布置虽与臣等所料不差,然北地一路,肆叶护可汗并未如臣等之前设想的那般以大军入侵,而仅是派遣二十万骑作为偏师。”
  “末将以为,当此之时,我大唐的应对之策,也应有所变化,如此方为上策……”
  大唐君臣之前都以为西突厥大军会分成实力差不多的两个部分,分别进攻陇右和北地,所以才会在北边同样囤积一支十几万人的大军。
  可是现在知道西突厥只在北方安排了一支偏师,这十几万人就显得有些大材小用了。
  ……
  李承乾赞同地点了点头:“卫国公言之有理,不知国公有何良策?卿且为朕试言之。”
  李靖应诺一声,接着说道:“依老臣之见,虎贲卫与晋王亲军若据城而守,当足以应对来犯之敌。”
  “老臣伏请陛下诏令安北诸部并辽王义从挥师南下,与陇右大军汇合。如此一来,我大唐在陇右之地便有近二十五万大军,前后夹击之下,尽可以全歼来犯之敌!”
  “只待其主力覆灭,北地之军,将不战自溃……”
  听着李靖描述的计划,李承乾陷入沉默。
  ……
  以李靖的本事,当然不会提出那种纸上谈兵的煞13计划。
  事实上李靖的这个提议很有操作性,成功之后得到的收益也很可观。
  然而李承乾却不敢贸然应允。
  因为与巨大收益相对的,就是巨大的付出。
  虽然李靖没有说得太过直白,不过李承乾还是闻到了这个计划背后浓重的血腥味——那些鲜血不是突厥人的,而是大唐百姓的。
  现如今的北地,关内关外共有十四万大军,对上西突厥的二十万绰绰有余。
  可是如果按照李靖的计划,将安北诸部和李佑的手下调去陇右,那么北地就只剩下了三万虎贲卫和两万李治的亲军。
  用五万人来防御那么大一块地盘,最后的结果就像李靖所说的那样,只能「据城而守」,占据要冲之地,将其他地区,全都拱手让给敌人。
  尽管那些地方并不怎么重要,不至于影响战局走向,可那里也是大唐统治的土地,那里也生活着大唐的子民。
  如果这个计划真的付诸实践,即便大唐实行了坚壁清野,也注定要有数量众多的普通百姓,死在西突厥的马蹄和弯刀之下。
  这个数字,不是数百,不是数千,而是数万、十数万,乃至于数十万!
  ……
  身为军人,李靖追求的是军事利益最大化,用自身最少的损失,换取最大的胜利。
  所以,他可以提出这个意见。
  但是李承乾作为皇帝,需要考虑的不仅是战争的成败,更需要通盘考虑全局。
  李靖的计划,固然能够在战争中获取最大的利益,甚至就像他所说的,有可能将西突厥主力全都留在大唐。
  可是相对的,北地诸州也会被二十万铁勒大军祸祸得不成样子,至少要再花费十几年时间,才能恢复元气。
  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数,李承乾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
  不只是李承乾,以房玄龄为首的三省六部主官,除了兵部尚书李绩之外,其他几人也都不赞同李靖的这个提议。
  对于他们这些文官来说,战绩再漂亮,斩获再丰厚,也和他们没有半毛钱关系。
  他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帮助天子治理国家,牧狩百姓。
  能让治下人口户数不断增长,能给国家提供更多的税赋收入,就是他们积累功勋的主要手段。
  如果让李靖这个计划得到落实,那么北地诸州将再次尸横遍野,民不聊生。
  「神州尽饿殍,白骨下纵横」的惨剧才过去不到三十年,现如今在朝堂上站着的这些人,很多人当年都亲身经历过隋末战火的惨烈。
  没有人愿意再来一次。
  更何况,没有了百姓,他们找谁去收税?
  收不到足够的税,他们怎么升官?
  因此,李靖的话刚说完,皇帝还没有说话,尚书右仆射杨师道就出列拜道:“陛下,臣尝闻尉缭子有言「上无疑令,则众不二听;动无疑事,则众不二志。」”
  “眼下我大唐与西突厥大战在即,诸军皆已遵从陛下旨意准备妥当。”
  “此时贸然变动,一来,有劳师之忧;二来,臣恐士卒心生疑虑,不知所从……”
  “还望陛下三思……”
  ……
  李承乾原本就不打算按照李靖的意思去办,杨师道的这番话正好给了他台阶。
  皇帝陛下当即点头道:“李卿之策虽妙,然杨卿所言亦确有其理。”
  “正所谓「兵不可玩,玩则无威」,诸军既已准备妥当,若无变故,还是不要轻动的好……”
  皇帝给出了裁决,众人即便还有话要说,也只能咽回肚子里,老老实实地躬身一拜:“陛下圣明,臣等顿首。”
  李承乾淡淡应了一声,对岑文本吩咐道:“中书令,稍后传旨各军依计行事,不可轻慢。但有懈怠军情者,朕必严惩之。”
  岑文本出列一拜:“下臣谨遵陛下之制!”
  其余众人也跟着一起拜道:“臣等谨遵陛下之制!”
  李承乾点了点头,转而说道:“诸卿可还有话要说?若无其他事项,便先回去各自准备吧。”
  众人对视一眼,再拜道:“臣等告退。”
  说完,便在黄安的带领下陆续朝殿外走去……
第467章
:策反
  三月己卯(十六),大唐朝廷收到陇右战报之后的第三天。
  在距离安北都护府边境五百余里的一片草原上。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行军了半个多月的咥运带领手下来到这里,将他的中军大纛立在此处。
  清晨,咥运将一个亲卫招到身边,问道:“派去联络东突厥各部的使者可曾有消息传回?”
  他和他的军队,已经在这里待了好几天了,为的就是先行策反安北诸部,让草原先乱起来,好让他有机会浑水摸鱼,用最小的代价攻下受降城。
  在这件事情上,咥运自以为自己已经胜券在握。
  唐人居然敢违背草原自古以来的传统,让习惯了游牧生活的引弓之民开始定居,这简直是大逆不道!
  没有了游牧,草原人吃什么?喝什么?难道要让他们和牛羊一样去啃草吗?
  在咥运看来,唐国朝廷这么做,怕是早已在草原上引起公愤。
  只要自己一声令下,那些被唐人「压迫」的引弓之民,就会迫不及待地投入自己麾下,为自己效命。
  只可惜,现实恐怕要让他失望了。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5/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