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3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4/528

  李承乾看向张世,平静道:“朝堂议事,向来各抒己见,张卿有话尽管直说。”
  “谢陛下!”
  张世再拜一礼,郑重道:“陛下,臣以为,可传诏天下百姓,凡战前输送粮草至前线者,可依所输粮草多寡,确定功劳,授予爵位,以励其功……”
  张世的话还没有来得及说完,就有好几个人出声反对,御史大夫王赟更是疾言厉色地说道:“少卿大胆!此话也是你能说的?!”
  ……
  对于众人会有这种反应,张世早在提出这个建议之前就有所预测。
  他的这个建议,并不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古人的智慧。
  第一个这么做的人,名叫晁错,是他法家的先贤,而这个政策,用更广为人知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纳粟授爵」!
  话说当年汉文帝在位初期,汉朝边境刚刚经历平城之战,早已破败不堪,守军常常会饿肚子。
  大汉朝廷想了诸多手段,都没能缓解这种情况。
  最终是晁错玩了一手纳粟授爵,才解决了这个问题。
  其大概流程就是百姓将多少粟米运到边关,从边关守将那里拿到收货的条子,再凭着这张条子,到长安领取一个跟他捐献粮食数量相匹配的爵位。
  靠着这个手段,大汉朝廷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就解决了边关缺粮的问题,只用了三年不到的时间,就在云中雁门一带,建立了四个大型粮仓,为后期汉武帝出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历史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个办法是很有效的。
  但是当时的汉朝可以那么做,而现在的大唐却绝对不可以!
  汉朝实行的是从秦朝延续下来的二十级勋爵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低级的爵位是不值钱的,可以随便拿来当鱼饵钓鱼。
  可是大唐现在用的是九级爵位制度。
  从最高等级的王爵,到最低等级的县男,每一级,都有着相应的特权!
  这种爵位的含金量,远非汉朝时那种烂大街,每年多交一倍税赋就能混一级的爵位可比。
  更何况,现如今爵位还和分封挂上了钩。
  最高等级的王爵,直接可以得到三千里方圆的封国。
  就是最低级的县男,只要你愿意出塞,也可以得到一块百里封地。
  在这种情况下,爵位代表的含义就更加不得了了。
  是以没有人愿意让那些商人或者地主跑进来插一腿。
  大家辛辛苦苦为皇帝办事,武将出生入死,文官夙兴夜寐,大半辈子下来,或许才能混上一个县男,县子。
  那些狗大户凭什么来跟自己抢名额?
第452章
:退税
  面对来自众人的责难,张世始终一脸平静。
  作为法家传人,张世和他的老祖宗们一样,有着一切唯上的毛病。
  在他心里,只会在乎皇帝的想法,至于其他人,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而以他这么多年来对李承乾的了解,皇帝很有可能会同意自己的计划。
  事实就像张世猜测的一样,李承乾对他的这个提议很感兴趣。
  爵位这种东西,在这些官僚眼中看来或许很重要,可是在他这个皇帝看来却没什么。
  别说是授予商人和地主爵位,兴致来了,就是封猫狗为王,也不过就是一句话的事而已。
  不过李承乾同时也明白,爵位这种东西,不能太过泛滥,否则光是如何管理好这些人,就将占用朝廷许多的精力。
  ……
  在心里权衡一番之后,皇帝陛下清了清嗓子,将众人的议论声压下去,缓缓开口道:“张卿之议,朕以为可行。”
  “然,管子有言「朝者,义之理也。爵正而民不怨,民不怨则不乱,然后义可理……一国之人,不可以皆贵;皆贵,则事不成而国不利也」。”
  “依朕之见,当传诏天下百姓,战前转输粮草至前线者,可依所输粮草多寡定其次序。”
  “凡三甲者,授予伯爵,其余人等,依其所输粮草多寡,享受退税待遇,诸卿以为如何?”
  李承乾话音未落,众人便陷入沉默之中。
  如果仅仅只是付出三个伯爵的爵位,和要做的事情比起来,倒还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只是皇帝言语间提到的那个新名词,让众人一时间有些不明所以。
  交换了几个眼神之后,吏部尚书高士廉出列拜道:“老臣愚钝,敢问陛下,何为「退税」?”
  李承乾目光扫视一圈:“退税之策,眼下还仅是朕的一个想法,待朕与百官商议之后才会定案。”
  “然其大致内容,约是某人因某事有功,经官府审核,赋予一定额度,用以冲抵税赋、徭役,折价购买少府所产器具之待遇……”
  ……
  虽然李承乾说的有些语焉不详,不过众人还是大致了解到了这个所谓的退税是怎么一回事。
  说白了,其实就是通过免除未来税赋徭役的手段,调动百姓积极性,让他们将原本应该用来缴税的钱花在当下,为朝廷做一些朝廷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在这个过程中,朝廷肯定是要吃一些亏的。
  举个栗子,假如某人花了一百钱为朝廷办事,这里面落到实处的可能只有六、七十钱。
  但是朝廷能用六、七十钱作为退税标准吗?
  显然是不可以的。
  谁都不是傻子,如果朝廷真的那么干了,最后的结果很有可能应者寥寥。
  想要调动百姓的积极性,让他们愿意从命,就要在一百钱的基础上有所增加,以一百一十钱或者一百二十钱作为退税标准。
  如此一来,朝廷等于是用一百一、二十钱,做了原本只需六、七十钱就能做到的事情。
  一进一出,亏损将近一半。
  ……
  能够想见的是,这个政策如果推行下去,未来几年,朝廷的税赋收入必将在现有的基础上,出现大幅度的下滑。
  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俗谚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眼看大战在即,官仓粮秣却迟迟不能到位,实在是让人难以安心。
  为了战事不出意外,即便知道这有可能是一颗包裹了蜜糖的毒药,众人也不得不咬牙吞下去。
  稍作商议之后,众人同时躬身而拜:“陛下圣明,臣等百拜!”
  李承乾点了点头:“既然诸卿皆无异议,此事便就此定下吧。”
  “臣等谨遵陛下之制。”众人纷纷顿首再拜。
  ……
  接下来的小半个时辰,李承乾有和众人商议了其他几个议题,直到确认没有问题了,这才说道:“诸卿勠力王事,朕心甚慰。”
  “赏功罚过,古之圣王遗训也,朕欣从之。”
  “此战后,朕即察诸卿之功,于域外莽荒开辟国家,封镇功臣,诸卿当再接再厉,不负天下,不负朕望!”
  做了这么长时间皇帝,李承乾很清楚,想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的事是绝对不能干的。
  左右击败西突厥之后也要开始建立封国了,在这里面加几个臣子进去也不是什么大事。
  反而能最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死心塌地的给自己卖命。
  ……
  皇帝封镇的许诺已经提了一年多了,眼下终于看到胜利的曙光,众人精神都是一振:“臣等谨奉诏!”
  李承乾淡淡应了一声,吩咐道:“诸卿若无其他事项启奏,便先各归本衙理事吧……侯卿且先留下……”
  听到皇帝的命令,众人纷纷转头看向站在人群之中,自始至终都不发一言的侯君集。
  虽然侯君集已经重回朝堂一个多月了,可是经过这几年的圈禁生活,侯君集的性子和之前相比,有了极大的转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4/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