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3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9/528

  对于侯君集,这些人当然是会全力抵抗,哪怕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不会有丝毫犹豫,为的就是怕再次重蹈阿史那贺鲁的覆辙,被侯君集坑一脸。
  可如果是面对程咬金二人,有之前的恩情在,投降、臣服什么的,就不是不可以商量了。
  想明白了这一点,李承乾终于被彻底说服,点头道:“卫国公所言确有其理,朕受教了。”
  “此事便按照卿家的意思去办吧,朕稍后便下诏令卢、鄂两位国公入京。”
  至于侯君集会不会因为李承乾「出尔反尔」,而对他有所不满,皇帝陛下根本就不在乎,大不了再把他拉回去关禁闭就是了。
  “陛下圣明!”李靖小小地拍了一记马屁,接着说道:“陛下,臣还有一言……”
第445章
:武苑计划
  李承乾目光落在李靖身上:“卿家有话但说无妨。”
  李靖轻施一礼:“陛下,臣以为若要对西突厥人下手,仅仅只是派遣一路大军,是远远不够的。”
  李承乾赞同地点了点头,他本来也没想着仅凭一路大军就能收拾掉实力日益膨胀的西突厥。
  原本他打算等回到长安,正式任命了侯君集之后,再召集众臣一起商讨具体的作战方案,不过李靖既然已经来了,提前听听他的建议倒也无妨。
  “卫国公有何高见,尽管说来。”
  李靖微微躬身:“陛下,西突厥北辖铁勒,南镇西域三十六国,如今又与吐蕃人勾结在了一起。”
  “臣窃以为,若我大唐出兵,无论是铁勒、西域三十六国,抑或是雪域吐蕃,都有可能出兵增援。”
  “彼时,我大唐要面对的,将不只是西突厥一家,而是四家联军……”
  ……
  听着李靖的描述,李承乾的脸色逐渐变得有些难看。
  李靖说的这些虽然听上去很惊悚,可是却并非完全没有可能,甚至于有极大的可能成为现实。
  铁勒人和薛延陀人虽然都是丁零人的分支,不过和薛延陀与东突厥那种敌视对立的关系不同,铁勒和西突厥虽然名义上是两个平等的国家。可事实上,铁勒部一直都是受西突厥可汗辖制的。
  当年那个被侯君集坑得生活不能自理的阿史那贺鲁,就是铁勒部的俟斤(族长)。
  在以往的岁月里,西突厥但凡有战事,铁勒部十有八九会派兵助拳。
  更别说现在草原上还有李佑的人马存在。
  李佑这个烧包的家伙,从出塞的那天开始,就明目张胆地打出要整合薛延陀与铁勒,建立统一国家的旗号。
  面对亡国的威胁,铁勒人一定会更加坚定地站在西突厥那边,抵御大唐兵锋,同时也给他们自己争取一线生机。
  ……
  除了铁勒人以外,西域三十六国,一直都是西突厥人的狗尾巴,年年入贡,岁岁称臣。
  西突厥人西征的时候,大军之中裹挟了不少三十六国的军队。
  此番大唐如果出兵草原,西域三十六国也很有可能被裹挟进来。
  至于最后的吐蕃,那就更不用说了。
  自从大唐占据了西羌之地,将战争的桥头堡推到了吐蕃的家门口,禄东赞就和肆叶护走得越来越近,二人相互致以问候的信使一个月内能往返好几拨,好的就差穿一条裤子了。
  为了防止大唐继续做大,最终形成对吐蕃的碾压之势,禄东赞肯定不会对此番战事坐视不管。
  这些人如果派兵协助西突厥那也就罢了,左右不过是多费些手脚而已。
  可如果这些人行围魏救赵之计,通过攻击大唐本土,来缓解西突厥的压力,那就有些麻烦了。
  届时,大唐的西部边境,将遍布战火,百姓再无安宁可言。
  ……
  沉默半晌后,李承乾抬头看向李靖,问道:“卫国公既已看透其中利害,不知可有应对之策?”
  李靖今天主要就是为此事而来,闻言毫不犹豫地说道:“陛下,经臣与武苑上下共同推演,臣等以为,我大唐在出兵西突厥的同时,当再遣三只人马,约束其他三方势力。如此,可保战事无虞……”
  自从武苑建立以来,就经常会对曾经发生,或者将来有可能发生的战争进行推演,借以提高武苑学子的水平。
  大唐和西突厥之间即将到来的这场战争,可以说是立国以来前所未见的大战,今后的岁月里也很可能不会再有这么大规模的战事发生。
  是以,自然会得到更多的关注。
  武苑内部有关大唐和西突厥的战事推演,从武苑建立的那一天就开始了。
  只是这几年下来,一直都没能讨论出一个被所有人肯定的方案。
  直到朝廷收服西羌,才终于看到了一点解决这个问题的曙光。
  而皇帝解禁侯君集的做法,则补上了最后一块缺失的短板,帮助武苑师生提出了一个从理论上来说具备了极强可行性的方案。
  李靖今天就是带着这套计划来面圣的。
  ……
  一听说有办法解决,李承乾也来了兴致,有些兴奋地说道:“还请卿家为朕详述之。”
  李靖道了一声「不敢」,接着说道:“臣等以为,陛下可传旨于辽、安北、金山三王,令其自薛延陀之地进军,威逼铁勒,使其无暇南下。”
  “同时,遣一精锐之师进驻西羌,作势佯攻,拖延吐蕃大军。”
  “最后,以侯君集领一偏师进军西域三十六国。一来震慑彼辈蛮夷,使之不敢随意出兵,二来也可将西突厥与吐蕃分割开来,纵然吐蕃出兵救援西突厥,我大唐也有足够缓冲……”
  随着李靖的叙述,李承乾的目光越来越亮,嘴角也慢慢翘了起来,只是听到最后,却微微有些皱眉:“卿家方才还说不能用侯君集,何以此番又要以侯君集领军?”
  李靖躬身再拜,解释道:“陛下,侯君集与草原诸部有血海深仇,自是不便领军出塞。”
  “而西域三十六国虽与西突厥沆瀣一气,其实却属不同部族。”
  “以侯君集领军,不仅无需忧心彼辈同仇敌忾,反可借其威望,收事半功倍之效!”
  李承乾恍然地点了点头,拊掌赞叹不已。
  片刻后,皇帝陛下转头对黄安吩咐道:“黄安,取纸笔来。”
  接着又对李靖说道:“李卿将方才所言之策仔细写下,稍后朕与卿家一同返回长安,召集百官商议进军之事。”
  “唯,老臣谨遵陛下之制。”
  李靖躬身一拜,在黄安的带领下走到旁边,接过纸笔记录起来……
第十卷:文明与野蛮
第446章
:草原新生
  这个世界上有一句话,叫做人算不如天算。
  就在李承乾带着李靖返回长安,召集百官商议出兵之事的时候,两道奏疏先后抵达了大明宫。
  其中一道,是李佑上递的捷报。
  奏疏中,李佑将自己率军出征,扫荡草原,最终趁大雪之机,攻破薛延陀王廷的事迹大书特书了一番。
  在那之后,李佑还拐弯抹角地提起,希望皇帝大兄看在他一向「乖巧」的面子上,册封他为薛延王,好叫他出师有名,继续在为陛下开疆拓土的事业上发光发热。
  原本答应他的请求也没什么,反正李恽都已经封王了,再多一个薛延王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百官也不会专门为此饶舌。
  只是另一道奏疏的出现,使得李承乾不得不将李佑封王的事情往后挪一挪——
  根据缇骑卫安插在天海商队中的探子传回消息,就在过去的两个月,西突厥、铁勒、吐蕃、西域三十六国都开始频繁调军,即将东侵!
  ……
  李承乾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这边还没做好出塞的准备,那边西突厥人居然抢先动手了。
  其实仔细想想的话,倒也不难理解。
  现如今的西突厥,坐拥从东亚一直到东欧的庞大疆域,又有吐蕃、铁勒、西域三十六国等以为奥援,是世界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庞然大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9/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