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3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8/528

  张原早已经想好了下一步出路。
  ……
  西南诸夷因为地理环境特殊的缘故,数百上千年来,一直都是各族混居,国家大小不一、一盘散沙,彼此实力十分接近。
  即便是南诏、交趾这样的强国,也没有碾压周围各国的能力。
  是以西南地区的局势虽然混乱不堪,却一直都保持了大体的平静。
  可是如果有一天,某个国家因为从他这里得到了远比他人先进的武器,实力突然暴涨,打破了这种平衡怎么办?
  为了自保,其余列国也必定要到他这里来买武器。
  但问题是——他给武器定下的「价格」很贵,而那个时候又没有野人给他们去抓了!
  也就是说,即便只是为了自卫,他们也必须想方设法从别人那里抢,用别国的俘虏,到他这里来换武器。
  而其他国家看到某国灭亡了敌人,用敌人的俘虏换到了更先进的武器,他们就会害怕,害怕就会如法炮制,走上用抢劫来交换武器的道路。
  战争,会像瘟疫一样在整个西南地区蔓延。
  最终,张原可以不费一兵一卒,将西南诸夷的人口,通过这种方式尽数收入囊中。
  没有了人口,这些国家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到那个时候,这些国家就算再不愿意,也不得不选择内附,从独立的国家,成为大唐的藩属,然后被大唐慢慢同化。
  ……
  除了张原这件事,另外一件最受关注的事情,便是侯君集再次复出的消息。
  和西南事件的议论纷纷不同,对于侯君集复出这件事,大家的关注虽然丝毫不遑多让,可是真正站出来发表意见的,却没有几个。
  不是众人不想说,而是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
  侯君集犯的错有多严重,大家都知道。
  可是众人同样明白,在对付西突厥人这件事情上,侯君集是当之无愧的NO.1——除了因为腿疾,无法再上战场的李药师。
  王师马上就要出塞,皇帝封镇功臣的许诺眼看着就要兑现。
  这个时候给侯君集找麻烦,岂不是跟自己的利益过不去?
  能在官场上混的,就没有几个是真正的卫道士。
  因此,为了保证对西突厥的战事不出意外,即便心里再不喜欢侯君集,这个时候,也不得不捏着鼻子,默认了皇帝的这个布置。
第444章
:谏议
  元新五年冬十一月庚午(初七)。
  骊山,华清宫,温泉殿。
  午后,李承乾正泡着温泉,享受难得的悠闲时光,那边,黄安匆匆走近,来到温泉池边拜道:“陛下,卫国公求见。”
  “李靖?”
  李承乾有些意外,不明白李靖为什么会突然跑来找自己。
  稍作沉吟之后,皇帝陛下从温泉里走出来,一边换衣服,一边对黄安吩咐道:“将卫国公请到正殿稍候,朕即刻就来。”
  “唯。”
  黄安应诺一声,转身下去安排。
  ……
  不过片刻工夫,穿着一身浴袍的皇帝陛下,就在一众宦官侍女的簇拥下走进温泉殿正殿。
  李靖站在一旁,躬身而拜:“臣靖参见陛下,恭问吾皇圣安。”
  “朕躬安。”李承乾缓步上前,亲自伸手扶起李靖,一脸温和地问道:“卿家今日前来,是否有何要事?”
  “圣明无过陛下……”李靖躬身再拜,“臣今日觐见,确有一事不解,想在天子驾前请教。”
  李承乾拉着李靖走到一旁,君臣二人相对而坐,平静说道:“李卿有何疑惑,不妨直言。”
  李靖拱手一礼,谨慎问道:“臣听坊间传闻,陛下有意以陈国郡公侯君集为玄甲军大将军,专责西征突厥,未知是否确有此事?”
  李承乾很干脆地点了点头:“然也。”
  李靖起身离座,郑重拜道:“陛下,老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李承乾被李靖的反应下了一条,起身把他扶回作为,疑惑问道:“卿家何出此言?莫非这其中有什么曲折不成?”
  李靖整理了一下衣袍,严肃道:“臣斗胆猜测,陛下以侯君集为帅,乃是因其在草原诸部之中声威赫赫,陛下欲借此势压服不臣,使其不敢撄我王师兵锋,未知可是如此?”
  李承乾继续点头:“朕确实是如此考虑的。”
  李靖苦笑着摇了摇头:“陛下此举大谬矣!”
  李承乾微微一愣,继而道:“寡人错在何处?还请卫国公为朕解惑。”
  李靖曲身一拜:“陛下,西突厥人虽不明礼数,畏威而不怀德。然,其族秉性刚烈,宁折不弯。”
  “侯君集前番诓骗阿史那贺鲁,屠戮降卒,草原诸部早已与其结下血海深仇,恨不能啖其肉寝其皮,将其挫骨扬灰。”
  “若侯君集率军出征,草原各部势必将同仇敌忾。彼时,王师处境必然步履维艰,还望陛下能够三思之。”
  说完,李靖再次起身离席,来到李承乾面前,郑而重之的大礼参拜。
  ……
  听完李靖的话,李承乾的脸色变得有些阴沉。
  他之前只想着侯君集在草原各部之中威望无两,这才计划让他来负责对付西突厥。
  却没想到,侯君集的声望固然隆重,可是这些声望全是跟随骂名而来。
  无论是最开始的屠城高昌,还是后来的火焚睢合水,甚至于陇右那件事。
  侯君集在立下功勋,战绩赫赫的同时,也担上了许多恶名,草原诸部对他的恨意要比惧意更多。
  让侯君集负责西突厥的事,最终很有可能会弄巧成拙。
  ……
  虽然现如今的大唐军队有信心能够战胜任何敌人,不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些问题,该避免还是要避免的。
  想到这里,李承乾起身上前扶起李靖,轻声问道:“此事却是朕疏忽了,不知依卫国公之见,该以何人领军为好?”
  李靖心里暗暗松了口气,知道皇帝这是接纳了自己的建议,稍作思量之后拜道:“陛下,老臣以为,卢国公程义贞、鄂国公尉迟敬德或可担负此任,率军出塞,为吾皇收服西突厥之土。”
  【程咬金……尉迟恭……】
  听着李靖举荐的两个人选,李承乾有些犹豫。
  程咬金和尉迟恭自从先帝登基之后,就没怎么正经上过战场。
  大唐和东突厥、吐谷浑大战那次,程咬金这个老滑头,因为和侯君集闹矛盾,半路撂挑子,称病请辞。
  等到李承乾继位,抵御西突厥入侵,两人还没来得及赶到战场,阿史那贺鲁就被侯君集坑了一脸,最终仅以残兵逃出包围。
  ……
  可以这么说,自从先帝登基之后,程咬金和尉迟恭已经远离战场将近二十年,整整一代人的差距。
  军制改革,李承乾将他们分别任命为鹰扬卫、宣武军大将军,镇守江南、淮南、岭南三道,就是为了让他们好好养老的。
  这个时候如果让他们上战场,万一要是出了什么岔子,最后的结局,可能会比让侯君集出马更惨。
  ……
  看着李承乾的目光不断闪动,李靖大概也能猜出皇帝在犹豫什么,当下解释道:“陛下,自武苑成立以来,各军校尉以上军官,大半都已经过武苑训诫,能力较之以往有长足进步。”
  “有这些人在,即便主将能力稍逊一筹,也断不至于影响大局。”
  “更何况,当年陇右之事,卢、鄂两位国公曾有恩于草原诸部。”
  “若陛下以他二人领军,或可以仁德之心收服草原各部。以免战事迁延,生灵涂炭之噩。”
  当年阿史那贺鲁被侯君集坑了一脸,仅带着千余人的残部掏出包围,是程咬金和尉迟恭两人放了他们一马,给他们提供给养,他们才有机会活着回到草原。
  草原部族虽然愚昧落后,不过向来讲究有恩必还,有仇必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8/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