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2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6/528

  李彻虽然被李承乾扔去了大理寺,可是因为苏家的关系,他身边围绕着的人大多都是儒家子弟。
  这就导致了李彻的奏疏里通篇都是「仁者爱人」「德辅教化」之类的假大空内容,真正实际的操作手段一个都没有,看得李承乾血压上升,太阳穴直跳。
  相比之下,李阙的奏疏就要「纯粹」了很多。
  或许因为是继承了田家的商人血统,李阙的奏疏里满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换,活生生将朝政做成了一门生意。
  ……
  如果任由二人继续这么发展下去,李承乾敢肯定,这两个儿子算是白养了。
  沉思片刻之后,李承乾对二人问道:“《韩诗》尔等可曾读过?”
  李彻二人还等着皇帝老爹点评自己的奏疏,却没想到皇帝老爹突然问起这个,愣了一下之后才说道:“回禀父皇,《韩诗》乃书苑讲义,儿臣确曾读过。”
  李承乾点了点头,继续问道:“昔日魏文侯五问狐卷子,其曰「父贤、子贤、兄贤、弟贤、臣贤可恃乎」狐卷子皆以为不足恃,其缘由为何?”
  李彻到底年长几岁,听到李承乾的话,眼中闪过若有所思的光芒,并没有说话,反而是一旁的李阙抢先答道:“回禀父皇,狐卷子曰「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君欲治,从身始,人不可恃」,是所谓「自求伊祜(祸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李承乾静静听着李阙还有些稚嫩的童音在殿中回荡,一直等到他说完,才淡然问道:“尔等可曾做到?”
  “这……”
  李承乾的问题一问出口,李阙也明白皇帝老爹之前问话的意思了,整个人都为此局促了起来。
  稍作沉默之后,两兄弟同时躬身而拜:“儿臣有罪,请父皇责罚。”
  李承乾摆了摆手,无所谓道:“既然你二人皆已知错,朕也就不再多言。只是尔等回去之后,当力行躬亲,深入乡间勘察实情,再拟一道奏疏上来。”
  “唯。儿臣谨遵父皇之制。”两个小家伙老老实实地拜道。
  李承乾「嗯」了一声,接着说道:“朕这里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理,尔等先退下吧。”
  “儿臣告退。”
  二人躬身再拜,在黄安的引领下退了出去……
第428章
:远方来客
  两个儿子走后,李承乾拿起案几上剩余的奏疏一份份的看了起来。
  虽然改革的事情他心里已经有了大致的蓝图,不过具体的实施计划却还有着很多疏漏。
  审阅文武百官的奏疏,就是为了取长补短,让自己的方案更加完善。
  ……
  在华清宫闭关了小半个月之后,李承乾的天子御驾返回长安。
  经朝议公决,李承乾的计划最终得到了全票通过。
  眼下只要等着许敬宗那边的事情结束,就可以在河东先进行试点,确定没有问题,再逐步推行天下。
  ……
  岁月穿梭,暑气渐退,秋天在不知不觉间到来。
  大唐的百姓正在为即将到来的端正月做着准备的时候,远离大唐本土数百里的海面上,背井离乡数年的吐火罗王子扎第古提看着远处海平面上出现的巨大战船,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元新元年,西突厥灭亡了吐火罗。
  他奉命带领使团出发,借道印度前往大唐,寻求救国之道。
  却没想到,就在他和他的使团抵达印度的时候,统一了大半个印度,横压一世的戒日王曷利沙伐弹那突然暴毙。
  曷利沙伐弹那死后,印度陷入了长达数年的动乱,各个小邦国谁也不服谁,将好好一个印度半岛打成了一锅粥。
  因为战乱的缘故,扎第古提等人一直滞留在了戒日城,直到今年年初,才终于找到机会,登上了一艘前往大唐贸易的印度商船。
  经过了几个月的艰难航行,好几次险死还生,现在他们终于看到胜利的曙光了!
  一番心情激荡之后,扎第古提转头对手下吩咐道:“点起狼烟,吸引唐国战船靠近。”
  手下领命而去,很快,一道漆黑的狼烟就从船尾处升腾而起,在清朗的日光下看得分外清晰。
  收到信号的唐军很快就调转了方向,朝着众人所乘的船只靠了过来……
  ……
  元新五年秋八月丁未(十四)。
  长江入海口,华亭县。
  自从去年收到朝廷要在沪地设立县治的诏命,驻扎在长江口岸附近的南洋水师,就在大将军李君羡的带领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
  大半年的时间过去,现在的华亭县,已经有了几分正经县城的模样,街坊闾里无不完备。
  县城正中,矗立着一座规模严重超标的县衙。
  县衙后堂,初为人妇的晋阳公主笑靥如花地指挥下人布置各种装饰,为明天的端正月做最后的准备。
  不远处的书房里,首任华亭县令、驸马都尉狄仁杰正奋笔疾书,撰写一道呈递长安的奏疏。
  他上任至今已有小半年,虽然一路走来磕磕绊绊,不过有李恪在一边保驾护航,倒也没出什么大问题。
  如今华亭县的各项工作都已经步入正轨,也是时候该向皇帝汇报一下了。
  ……
  就在狄仁杰的奏疏写到结语的时候,管家狄春匆匆走进房中拜道:“公子,吴王派人传召您过府议事。”
  狄仁杰愣了一下,问道:“可知吴王因何事相召?”
  狄春再拜道:“来人只说是有蛮夷小国使臣入朝,其他事项未曾提及。”
  听说有外国使臣来访,狄仁杰不敢怠慢,和兕子交代了几句,带着狄春匆匆朝前院走去。
  ……
  吴王府……
  听说狄仁杰到了,李恪亲自迎出门外,将狄仁杰带进府中。
  走到王府大殿外的时候,狄仁杰一眼就看见台阶上站着几个年纪比自己大不了多少,身穿异族服饰的男子。
  李恪将狄仁杰带到那几人身边,给双方介绍道:“怀英,这位乃是吐火罗国王子扎第古提……王子殿下,这位便是华亭县令狄仁杰,也是当今天子与本王的妹夫。”
  扎第古提上前抚胸一礼,用从印度人那里学来的蹩脚大唐官话说道:“扎第古提见过上国贵官,贵官年纪轻轻就有如此成就,日后前途必然不可限量。”
  狄仁杰拱手还礼:“王子殿下客气了,狄某出身粗鄙,蒙陛下不弃,方有寸许微末功劳,不敢当殿下赞誉。”
  扎第古提还待再说,李恪却已经分别拉着两人朝殿中走去。
  分宾主落座之后,李恪看向扎第古提问道:“王子殿下远涉万里求见天子,不知所为何来?”
  听到李恪的问话,想到吐火罗国的命运,扎第古提只觉得鼻尖一酸,差点哭了出来。
  抽泣两声之后,扎第古提将西突厥灭亡吐火罗国,以及自己奉命前来大唐求救的事情详细与二人说了一遍。
  ……
  随着扎第古提的描述,李恪和狄仁杰的面色都变的有些阴沉。
  他们并不在乎吐火罗人的死活,真正让他们上心的,是西突厥人的下落。
  自从肆叶护成为西突厥可汗之后,西突厥人一改之前草原民族那种张扬恣肆的个性,变得比忍者神龟还能忍。
  虽然大唐君臣都知道西突厥每年都在西征,也知道他们每次都能带回来许多战利品,可是西突厥究竟打到什么地方了,却一直没有准确的消息传来。
  扎第古提眼下说的这些,是大唐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正面接触到有关西突厥西征战果的情报,只是这个情报多少有些不讨大唐君臣的喜欢。
  ……
  等到扎第古提说完,李恪安慰道:“王子殿下,对于贵国的遭遇,本王深表遗憾。”
  “我主圣天子以仁德治世,若陛下知道贵国的遭遇,定会兴义兵,为贵国向西突厥讨个公道。”
  左右大唐与西突厥也要有一战,捎带手多杀几个西突厥崽子,帮吐火罗人报个仇也没什么,至于对方言语间提到的那个帮他复国的要求,李恪只想说一句「呵呵」。
  吐火罗众人并不知道李恪心里的打算,见他这么说,还以为复国有望,脸上同时露出欢喜之色。
  扎第古提起身郑重一拜:“天可汗陛下若果真愿为小王复国,小王与吐火罗臣民必世世代代效忠天可汗,永为大唐臣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6/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