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2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3/528

  眼看着有人愿意为自己出头,往日里积攒的怨气顿时发泄出来,当下就有不少人欢呼着加入队伍,跟在王士忠身后朝县城的方向赶去。
  ……
  吉昌县城,县衙。
  王士忠带着部下一路押解着王里正和牛郎中来到县衙门口,在他身后跟着的人群几乎塞满了整条街。
  这里面只有三十多人是跟他一起来到县城告状的,至于其他人,是一路尾随过来看热闹的……
  没有理会身后人群的喧闹,王士忠对一个亲卫吩咐道:“去敲鼓吧。”
  亲卫领命走上县衙台阶,还没来得及敲响鸣冤鼓,门内就匆匆走出一行人,为首之人身上穿着从七品的官服,正是刚刚上任不久的吉昌县令崔明。
  ……
  崔明一早就收到了有人要来告状的消息,出了府门,看到面前的「盛况」,阴沉着一张脸对为首的王士忠问道:“汝是何人?岂不知聚众闯衙乃是大罪吗!?”
  王士忠的品级要比崔明高了四级,面对崔明的质问,丝毫不放在心上,只是随意对身边的亲卫使了个眼色。
  亲卫会意,走上前从怀里取出一张名帖递了过去。
  崔明接过名帖看了两眼,连忙躬身下拜:“下官吉昌县令崔明,见过王校尉,不知校尉今日大驾光临有何指教?”
  王士忠一脸矜持地拱手回了一礼:“崔县令客气了,本校尉今日过来,却是来告状的,还请崔明府为某家做主。”
  崔明有些迷糊地看向王士忠,他想不明白,关宁卫的防区在辽东,王士忠怎么会千里迢迢地跑到河东来告状?
  王士忠也不啰嗦,直接将自己回乡省亲的遭遇简单叙述了一遍,又命人将之前从牛郎中那里得到的口供递给了崔明。
  ……
  崔明伸手接过供词看了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他还因为牛郎中所做的那些事情感到愤怒。
  可是看着看着,他的心里逐渐生出一丝恐惧。
  等到将口供全部看完,崔明的背心已经完全湿透了,嘴角都有些不受控制的颤抖。
  深吸了几口气之后,崔明将口供收了起来,擦了擦额角不知什么时候流下的汗水,侧身对王士忠说道:“还请校尉入府一叙。”
  王士忠以为崔明有意要包庇王里正,目光微微一沉,冷声道:“本校尉无事不可对人言,明府有什么话,不妨就在此处说吧。”
  崔明坚持道:“事关重大,还是请校尉随本官走一趟吧。”
  王士忠锐利的目光盯着崔明的眼睛看了片刻,发现他的眼神始终明亮如一,知道他不是要给王里正开脱,这才吩咐部下在门外等待,自己则迈步朝县衙内走去。
  ……
  崔明将王士忠带到二堂,对堂内办公的一众佐官吩咐道:“尔等先出去,没有本官的吩咐,任何人不准靠近二堂半步,违者,以冒犯上官论处!”
  众人纷纷起身,躬身一礼之后快步退了下去。
  崔明将王士忠让到客座,取过茶壶来给他倒了一杯,神色前所未有的郑重:“以校尉之见,这些人该如何处置为佳?”
  王士忠微微皱眉,沉声道:“崔明府身为一县之长,莫非还要某家教你如何断案不成?自然是以王法论处,该如何处置,便如何处置!”
  崔明苦笑一声:“如此的话,请恕下官难以从命。”
  王士忠端着茶碗,双眼微微眯起,语气莫名地问道:“崔明府这话是什么意思?”
  崔明就好像没有发现王士忠语气里的古怪,将牛郎中的供词摆在桌上,一边翻看,一边说道:“王校尉的心思,下官也能体谅。只是不知校尉可曾想过,此份供词所涉之人尽是地方名流,其中里正、村正不在少数。”
  “若将这些人全都处置了,地方上的事务该由谁来决断?陛下与朝廷交代下来的政令该由谁来推行?每岁的徭役、劳役该由谁来征发?”
第424章
:“算计。”皇帝的臣子
  随着崔明的问题一个接一个抛出来,王士忠的脸色逐渐变得有些凝重。
  他不是那种仅凭个人勇武出人头地的莽夫,在解玉娘的教导下,王士忠的眼界,要比一般文人更加开阔。
  他也明白,崔明说这些,不是为了给王里正等人脱罪编造理由,而是当下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
  在古典中国,出于生产力落后的原因和控制管理成本的考虑,自从有历史记载开始,一直到满清灭亡,历朝历代,一直就有着政权不下乡的传统。
  中央政府的权力触角,只延伸到县一级,再往下的乡村亭里,没有正式的官员编制,有的只是挂着诸如里正、村正等名头,受到官方承认,但是不享受官员俸禄的所谓「乡贤」。
  这些人一般都是地方上的名流,拥有比较高的社会地位。
  他们平日里遵照朝廷制度,依据律法条文和礼法传统,协助地方官府处理日常事务,是政权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持社会稳定的一股重要力量。
  乡贤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代表了一个政权的形象。
  如果仅仅只是针对其中少数一个或几个人,那还没什么。
  可是如果一次性处置一群乡贤,甚至于将某个地方的乡贤集团连根拔起,不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就是由此可能带来的巨大隐患,也不是崔明这个小小县令能够承担得起的。
  ……
  王士忠也不是第一天踏足官场,他很清楚,想要崔明冒着有可能丢官,甚至丢命的风险帮助自己做这件事,无异于痴人说梦。
  只是想到那些被地主老财坑害的百姓,王士忠就觉得胸口堵得慌,想要发泄一番,却找不到宣泄的出口。
  看着王士忠阴沉的表情,崔明伸手将牛郎中的供词推回到他面前,歉然道:“王里正之事,下官一定会给校尉一个交代,至于其他事项,请恕下官实在无能为力。”
  听到崔明这么说,王士忠心里的怒火越发旺盛,伸手拿过供词就要撕。
  崔明连忙伸手按住他的胳膊:“校尉且慢!”
  王士忠停下动作,面色铁青地看向崔明,沉声问道:“崔明府还有何见教?”
  崔明从他手里取下供词,放回桌子上,语带深意地说道:“校尉怎的如此心急,此事下官虽爱莫能助,却可以给校尉指一条明路。”
  王士忠眼前一亮,拱手道:“还望崔明府不吝赐教。”
  崔明客气了两句,平静道:“以下官之见,校尉眼下当尽速返回辽东,将供词呈于薛大将军案前……”
  ……
  崔明的话还没有说完,王士忠的眉头就皱了起来。
  自从军制改革以后,文臣和武将就被划分成了两个相对独立的阵营。
  文臣再也没有机会插手军队的事情,同样的,武将们也没办法再对地方上的事务指手画脚。
  这件事虽然是王士忠发现的,可说到底却还是地方上的政务,不属于军队的管辖范围,即便是报到了薛仁贵面前,薛仁贵也没有插手的资格。
  更何况,事发地是在河东,就算真的需要军队出面,也该找负责镇压河南、河东两道的虎贲卫才对,怎么算也轮不上远在辽东的金吾卫出面。
  ……
  王士忠是个直脾气,想到了这里,当下就打断崔明的话,把心中的疑惑说了出来。
  崔明微微一笑,解释道:“校尉误会了,下官并非是要薛将军插手此事,只是要借薛将军之手,将此事上奏朝廷,请陛下发落……”
  听到这个解释,王士忠总算是明白了过来,只是转眼间他又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崔明府既已打算将此事交由陛下处置,何不直接上书天子,反而要请薛将军出面?”
  崔明闻言露出苦笑的表情。
  眼前这件事虽然看上去危险重重,不过其中的功劳却也不小。
  只要把这件事办好了,他完全可以凭借这次的功劳升上一级,从吉昌县这个穷乡僻壤里跳出去,换个好地方做官。
  甚至一飞冲天,直接出任一州刺史也不是没有可能。
  之所以要把送到嘴边的功劳吐出去,崔明也有他的苦衷:“不瞒校尉,陛下曾有意为下官与新城公主赐婚,无奈族中长辈不愿,婉拒了陛下的好意。”
  “因为此事,下官自出仕以来,便屡遭同僚排挤,此事若经由下官之手呈禀上去,只怕永远也到不了天子御前……”
  ……
  对于崔明和崔家的事情,李承乾或许并没有太过放在心上,可是架不住这天下想拍皇帝马屁的人多啊。
  在这些人看来,你崔家居然敢不给天子面子,拒绝天子赐婚,简直没有一点为人臣子的觉悟。
  作为皇帝陛下的忠臣,俺们必须要给你一点颜色看看。
  于是,阻拦一下崔明给朝廷的奏疏,克扣一点朝廷划拨给吉昌县的各种资源,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
  崔明虽然说的讳莫如深,不过王士忠却明白了他话里的深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3/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