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2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2/528

  又过了半个月,一只由李恽亲自领军的队伍离开了永安城。
  没有人知道他们要去哪里,也没有人知道他们要做什么。
  只是当李恽回到永安城后,立即下令组建使团,前往长安朝觐天子,请求册封。
  这一次前往长安的阵容前所未有的豪华,除了王府长史韦不付留守以外,包括李恽在内,王府的典军、主簿、诸曹参军、诸卫卫帅几乎倾巢出动。
  随行人员和各种进献给皇帝的宝物加起来,足足装了二十多艘大船。
  ……
  元新四年夏七月戊辰(初五)。
  朝觐的船队抵达辽阳,时隔数年之后,李恽终于再一次踏上了辽东的土地。
  在辽阳城内修整几天之后,使团队伍按照礼制的规定缓缓前行。
  与此同时,几骑快马提前出发,以六百里加急的速度赶往长安,将李恽准备好的奏疏呈递天子。
  ……
  长安,大明宫,紫宸殿。
  李承乾手里拿着李恽写给他的密奏,在殿中来回踱步。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李恽在倭国居然能够得到这么重要的消息。
  在那卷天皇家族世代相传的帛书里,点明了这个自称「神之子孙」的家族的真实来历——天皇家族,是徐福的后人!
  准确的说,天皇家族是那只跟随徐福跨海求取长生不死药的三千童男童女繁衍下来的后代!
  ……
  早在前世还没有穿越的时候,李承乾就曾经在网络上的一些论坛、贴吧之类的地方看到过类似的猜测。
  当时的他,只是将这些东西当做奇闻笑谈来看。
  可是当他穿越到大唐,再次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不能再像前世那样不当回事了。
  自从秦朝灭亡之后,徐福和他统领的舰队下落,就成为了一个传说。
  有人说他们在海上遇到了仙山,得到了仙人点化,已经全都羽化飞升,位列仙班了。
  也有人说,徐福和他的船队葬身大海,成为了鱼虾的食物。
  总而言之一句话,徐福,已经不是一个人,而是成为了一个象征。
  他的影响力,早已不止局限在方士神棍的圈子里,连文人士子中也有无数他的脑残粉。
  李承乾敢肯定,如果现在将找到徐福下落的消息放出去,保证会有无数人前赴后继地赶去倭国列岛,瞻仰先贤的遗迹。
  眼下大唐正处在社会变革的重要阶段,如果这个时候出现文人士子集体出国的情况,那可就真的有乐子看了。
  好在李恽和韦不付见机得快,已经将有可能知道内情的人都杀干净了,现在只要保证天皇家族收藏的那些秦始皇赐下的珍宝不被外人发现,应该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想到这里,李承乾快步走回案边,提笔写下一道诏书,递给黄安,吩咐道:“不经三省,从羽林卫里选几个人,将诏书直接送交河北王。”
  黄安躬身应诺,接过诏书转身下去安排。
  ……
  等到黄安走后,李承乾靠在御榻上,开始筹划起下一步的安排。
  倭国现在已经打下来了,按照他之前和几个兄弟的约定,是时候将倭国划给李恽做封国了。
  这件事情在李承乾这里没有任何阻碍,关键就是文武百官那边,一定会使出浑身解数来阻拦。
  自从西汉灭亡之后,因为新兴官僚集团的阻拦,历朝历代都没有再进行过分封。
  即便是先帝太宗文皇帝那种携天下之望,镇压一世的强硬君主,也没能推动分封制度的再现。
  别看李承乾的那几个弟弟现在都号称「藩王」,封镇一地。
  可是与宗周诸侯、西汉宗亲比起来,他们连个屁都不是,他们的权力,被死死地限制在了军事方面,有关地方民政的事务,他们根本没有插手的资格。
  不让大王们插手民政,是百官公认的底线。
  想要突破这条底线,就算是先帝复生,也会惨淡收场,还要碰上一鼻子灰。
  李承乾如果在这件事情上乾纲独断,最后很有可能会走上杨广的老路,被臣子们联起手来按到地上摩擦。
  【实在没办法的话,只能将那件事情提前搬出来了。】
  想了半天没有头绪的李承乾,在心里暗暗说了这么一句。
  ……
  翌日,李承乾在没有与任何人商议的情况下,下达了一道诏书。
  以河北王帅师伐国,攻略倭国全境,拓土数千里,有大功于社稷的理由,将河北王李恽徙封为「东瀛王」。
  同时,改倭国之名为「东瀛」,将东瀛四岛作为李恽的封地。
  诏书最后,李承乾引用了当年汉高祖分封功臣时说过的一句话——“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
  这句话一出口,等于是将消失了数百年的世袭分封制度重新搬上了台面。
  朝野舆论一时间如狂风暴雨一般汹涌而来,李承乾派去传旨的内侍直接被百官拦在了春明门外。
  同一时间,四位宰相联袂入宫,势必要让皇帝就此事给个说法!
第409章
:我死以后,哪管洪水滔天
  大明宫,含凉殿。
  以房玄龄为首的四位宰相在殿门外来回踱步,目光时不时地看向殿后太液池的方向。
  他们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个多时辰了,可是皇帝却始终没有召见他们的意思。
  现在已经是申时三刻,再过一会儿,大明宫就要落锁,如果再见不到皇帝,就要等到明天了。
  眼看着太阳离地平线越来越近,马周终于忍不住走上前,对守在含凉殿外的内侍监黄易问道:“黄内监,陛下究竟何时才能见我等?”
  黄易眼皮都不抬一下,平静道:“马侍中,老奴已经说过了,陛下正在与几位娘娘泛舟垂钓,嘱咐下来不许打搅,几位阁老还是再等一等吧。”
  黄易这么说摆明了是在敷衍,可是马周却拿他没有办法,只得长叹一声,退了回去。
  ……
  太液池中,蓬莱山上,仙居殿内。
  号称正在陪后妃泛舟垂钓的皇帝陛下斜卧在御榻上,手里拿着一卷《大唐西域记》手稿看得津津有味。
  凉风吹过,卷起四周的纱帘,远远望去如同云霞一般仙气缥缈。
  也不知过了多久,李承乾目光从书上移开,对身边侍候的黄安问道:“几位阁老等了多久了?”
  黄安转头看了看不远处的刻漏,轻声应道:“回陛下的话,已经一个时辰零两刻了。”
  李承乾闻言坐了起来,把书放到一边,吩咐道:“将几位阁老带进来吧。”
  “唯。”
  黄安答应一声,转身向外走去。
  ……
  不过片刻功夫,房玄龄等人就在黄安的带领下走了进来:“臣等恭问吾皇陛下圣安。”
  “朕躬安。”
  李承乾淡淡应了一声,继而道:“诸卿免礼……黄安,给几位阁老赐座。”
  “谢陛下。”几人躬身再拜,之后便退到一旁坐下。
  李承乾目光从几人脸上一一扫过,淡然问道:“几位卿家今日入宫,不知有何要事求见?”
  被皇帝晾在外面那么久,房玄龄三人早已从刚开始义愤填膺的状态里恢复了过来。
  至于岑文本,因为李恪的缘故,他其实从一开始就不反对李承乾分封李恽,甚至于有些乐观其成。
  只是因为他现在身为中书令,是宰相,是文官代表,这才不得不和房玄龄三人一起入宫。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2/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