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2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3/528

  过了几天,又逢朝会。
  文武百官分班列队,在内侍和黄门侍郎的带领下走进大殿。
  刚一进入殿中,众人就觉得今天的宣政殿和以往似乎有所不同。
  仔细检视一番之后,所有人都发现了问题所在。
  只见皇帝御座后方的屏风上面挂了一只尺许长的玉匣,样式和花纹与存放诏书的乌木匣一模一样,只是其中究竟是什么,却没有人知道。
  正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内侍监黄安当先走了出来,高声唱喏:“陛下临朝,百官恭迎!”
  众人连忙收拾好心情,在三位大佬的带领下对着走出后殿的李承乾拜道:“臣等参见吾皇陛下万岁。”
  李承乾缓步登上御座,一脸平静地对众人说道:“众卿平身。”
  “谢陛下!”百官躬身再拜,之后纷纷朝自己的位置走去。
  等到众人落座,黄安再次高声道:“百官有事上奏,无事退朝。”
  话音落下,百官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出列奏事,整个大殿一片安静。
  等了几息之后,御座上的李承乾缓缓开口问道:“怎么?众卿今日无事要奏吗?”
  百官继续沉默。
  又等了几息,李承乾幽幽然道:“既然诸卿无事上奏,朕这里倒是有一件事要与诸位卿家分说。”
  听到这话,众人知道重头戏要来了,连忙打起精神,等着看皇帝到底要干什么。
  ……
  李承乾的目光扫视全场,肃声道:“日前百官公卿上书请立太子,蚤定国本,朕甚以为是……”
  一句话出口,殿中传来整齐的吸气声。
  所有人都明白,皇帝这么说,那就是准备立太子了!
  这一刻,不管自身的立场如何,每个人都将目光落在皇帝身上,期盼着能从皇帝嘴里吐出自己心目中的那个名字。
  看着文武百官火热的目光,李承乾嘴角露出一个微笑,淡淡道:“太子人选,朕心中已有定计,册封诏书业已拟定……”
  听到这话,殿内众人同时咽了一口唾沫,纷纷将耳朵竖直了,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
  看到这一幕,李承乾嘴角的笑意越发浓厚了几分。
  皇帝陛下并没有直接说话,而是伸手朝着背后屏风上的玉匣一指:“朕之诏命,存于这玉匣之中,待到时机成熟,诸卿自能得见……”.
  听到皇帝的话,众人先是一愣,紧接着就喧哗起来。
  往日庄严肃穆的立政殿,这一刻变的比菜市场还要热闹……
第396章
:“密诏传位……”
  李承乾高坐御座之上,面无表情地看着殿中交头接耳的百官。
  没错,他刚才所说的那些,正是后世满清时期雍正皇帝发明的「密诏传位」制度。
  作为满清十二帝中唯一一个风评还算不错的皇帝,雍正在他短短十三年的执政生涯里,发明创造了不少前所未有的制度和政策。
  其中李承乾最欣赏的就是「摊丁入亩」和眼下这个「密诏传位」。
  ……
  历史上,在满清之前,历朝历代实行的传位制度,基本上都是立嫡立长,鲜有例外。
  这么做固然能够保证国家整体的稳定,但是却也使得出现昏君、庸君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满清入关之后,统治者推翻了立嫡立长的传统,改成了立嗣以贤。
  这么做确实能让皇子们的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但同时也增加了皇族内斗的风险。
  康熙末年九子夺嫡,险些将好好一个天下祸祸到亡国。
  如果不是雍正给力,只怕满清在康熙之后就要亡了。
  登基之后,雍正吸取自家老爹的教训,创立了密诏传位制度。
  如此一来,既可以避免大臣每天在皇帝面前BB“国本未定,朝野不宁”,又可以避免诸子夺嫡,搅乱天下。
  甚至于,皇帝可以根据事态发展和自身意愿,随时更换继位人选,实在是一举数得的好事。
  ……
  任由百官议论一番之后,李承乾轻轻咳嗽了两声。
  黄安会意,上前一步,高声道:“肃静!陛下驾前,朝会之上,吵吵嚷嚷的成何体统?!”
  随着黄安的话,殿中侍卫的禁军腰板一挺,身上甲胄铿然,立马将百官的骚动压了下去。
  李承乾环视一圈,神色无悲无喜地说道:“诸卿以为,朕此番安排如何?”
  百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有说话。
  不是他们不想说,而是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
  之前大家催着皇帝立太子,现在皇帝已经立了,只是不告诉大家而已。
  他们总不能得寸进尺,逼着皇帝将太子人选公之于众吧?
  且不说这么做是以下犯上,假如皇帝问上一句“卿家为何一定要知道储君人选?莫非是打算提前巴结太子?”
  众人该怎么回答?
  回答「是」?
  那你死定了。
  回答「不是」?
  那你何必一定要知道?
  总而言之,百官在这件事情上根本没有任何主动权,只能任由皇帝瞎折腾。
  沉默半晌后,百官同时拜道:“陛下圣明,臣等唯顿首顿首。”
  李承乾满意地点了点头:“既然如此,此事便就此定下,散朝吧。”
  众人躬身再拜:“臣等恭送陛下!”
  ……
  随着百官出宫,太子已定的消息在长安城中不断发酵,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大明宫,清宁殿。
  李承乾看着缇骑卫送上来的奏报,半晌方才放下,长长地吁了口气。
  百官虽然对他不肯公布太子人选这件事有所非议,不过总体上来说,朝野局势还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
  毕竟这个国家真正的主人是皇帝,而不是太子。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太子这种东西,只要有就可以了,至于这个人究竟是谁,倒并不是太过重要。
  ……
  在心里转过几个念头之后,李承乾转而看向身边的皇后苏薇,问道:“皇后,彘儿最近的功课做的如何?”
  虽然李彻现在已经开始接触政务,不用再去华阴书苑读书。
  不过他的岁数摆在那里,该进行的学业,还是要进行的。
  按照李承乾给他制定的作息表,李彻每天早上要跟着几位太傅学习文化知识和武技韬略,下午才是去大理寺观政,了解如何处理政务。
  ……
  苏薇将一碗已经放凉的桂花羹端给李承乾,温和道:“回陛下的话,据几位太傅说,彘儿的学业不错,性子也和善,几位太傅都对他赞不绝口呢。”
  苏薇并没有说谎。
  因为习惯了华阴书苑里的生活,李彻比起一般的皇室子弟要独立很多,自律性也要强上不少。
  加之思维活跃,勤奋好学,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实在是最理想的学生模板,对于这种弟子,没有哪个老师是不喜欢的。
  李承乾点了点头,吩咐道:“明日彘儿入宫问安的时候,皇后替朕告诉他一声,朕过几日要考校他的学问,让他做好准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3/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