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2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1/528

  他知道,如果任由事情这么发展下去,突厥人就完了。
  可是,现在的他一时间却实在想不出好的解决办法。
  【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肆叶护垂头丧气地在心里自我安慰道。
  ……
  就在西突厥人筹备着要去西方烧杀抢掠的时候,长城以内,大唐却是一片歌舞升平。
  得益于生产工具的进步和先后两代帝王颁布的各种惠民政策,使得大唐百姓的生活比起历史同时期来说还要更加舒适。
  百姓们过的舒坦了,社会环境自然也就平静了不少,朝廷的担子也前所未有的轻松。
  趁着这个机会,受够了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上朝的李承乾授意卢照辞上了一道奏疏,请求将原本每日一朝的朝会,改为三日一朝。
  皇帝想要偷懒,这对于官僚阶级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
  卢照辞的奏疏呈上朝议之后,基本上没遇到什么阻碍就顺利通过了。
  甚至卢照辞本人还因为这件事情刷了一波脸,在文官集团内部收获了一定的声望。
  ……
  时间转眼就到了二月下旬,一切都按照既定的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正在李承乾闲着不知道该做些什么的时候,一封来自辽东的奏疏勾起了他的兴趣。
  奏疏的主人是辽王李佑,奏疏的内容很简单。
  就在去岁李佑按照制度回京朝觐的时候,生活在盖州以北极地冰原上的扶余人,趁着窝冬的机会,派遣了一批使者来到盖牟城,委婉地告知了辽王府长史尤青泰——外臣野人,仰慕天朝文化,请赐天朝文书典籍……
  这其实就是在拐弯抹角地试探:皇帝爸爸,俺想做你的闺女,给你暖被窝……
  李佑回到辽东之后,见到了使者,就将这件事报了上来,询问皇帝的意见。
  ……
  “扶余人……”
  紫宸殿中,李承乾斜倚在御榻上,身边的矮几上放着李佑的奏疏和扶余人的国书,目光有些迷离。
  后世的人可能对扶余这个民族不怎么熟悉。但事实上,从秦汉到初唐,扶余人都是东北地区和新罗半岛上一只不可忽视的力量。
  关于扶余人的起源,有这样一个传说。
  传说中橐(音同「脱」)离国王的侍女因为受到天地之气的影响而生下一个男孩儿。
  国王起初很讨厌这个来历不明的孩子,先后把他扔到猪圈和马栏里,却没想到猪马不仅没有伤害他,反而哺育了他。
  国王知道情况后大惊失色,还以为他是上天的儿子,不仅令他的母亲养育他,还赐名为「东明」。
  东明长大之后英勇无比,国王害怕他夺去自己的权力,于是又想把他给杀了。
  东明得知消息之后逃离了橐离国,渡过施掩水,来到貊(音同「漠」)族故地,建立了扶余国,并自立为国王。
  ……
  自从东明立国之后,扶余人的实力与日俱增,传承到秦汉时期,已经是东北地区最强大的几股势力之一。
  一直到后来高句丽人在东北地区崛起,才终结了扶余人在这片土地上的统治。
  昔日强大的扶余国,最终分裂为了两个部分。
  其中一只南下去往新罗半岛,灭亡了原先存在那里的马韩部落,建立了百济国。
  至于另外一只人马,则在高句丽人的驱赶下一路北遁,进入极北之地的冰原之中挣扎求生。
第366章
:天子的心思
  和在南边的那些亲戚比起来,生活在后世大毛地盘上的这些扶余人,生活无疑要艰苦很多。
  这些人不仅需要面对严酷的生活环境,还要防着四周「邻居」时不时地骚扰。
  历史上,这些扶余人最终就是在高句丽人和鞑靼人的连番掠夺下走向了灭亡,成为了历史角落里的尘埃。
  除了历史学家以外,几乎没有人知道这个世界上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民族存在。
  ……
  对于这些扶余人为什么要来投靠大唐,李承乾心里其实一清二楚。
  这一切的根源,就是因为那些现在还在四处抓捕奴隶的游侠集团。
  因为关宁卫的关系,原本在辽东本地猖獗无比的游侠集团不得不收敛了锋芒,将目光转向了其他方向。
  对于这些游侠来说,除了辽东本土,他们的奴隶来源主要有三个:新罗半岛、安北诸部和扶余人。
  新罗半岛现在还在打仗。
  虽说混乱的局势使得抓捕奴隶变得很轻松,但是兵凶战危的,实在有些不保险。
  一不小心,抓不到奴隶不说,有时候还得把自己的命搭上。
  至于安北诸部,自从李承鸾这个金山王上任以来,原本一盘散沙的各个部落逐渐拧成了一股绳。
  李承鸾从各个部落当中抽调人马组成了一只王府卫队,名义上说是为了守护东安北都护府内部的安宁,调停各部落之间的矛盾,其实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防备这些到草原上抓奴隶的游侠。
  刚开始的时候,这些游侠并不把李承鸾这个书生放在眼里。
  可是他们忘了,李承鸾的老爹是谁。
  为了让这个儿子在上任之后不给自己丢脸,李元吉直接将手下最精锐的一个亲卫队派给了李承鸾打下手。
  虽然李承鸾确实没有统兵的本事,可是这些亲卫却全部都是百战老兵。
  只要是被他们发现了行踪,游侠们就根本跑不掉,即便它们躲回了辽东腹地,有李承鸾做靠山的王府骑兵也敢直接闯进来抓人。
  自从有了这只骑兵之后,游侠们在安北都护府境内的捕奴工作便陷入了僵局,甚至有数百个游侠都死在了这些人手里。
  那些被杀的游侠头颅全都被送到了安北和辽东交界的金山城,挂在城门楼子上,用来警示那些想要在安北都护府境内搞小动作的人。
  ……
  辽东本土有关宁卫坐镇,新罗半岛兵凶战危,安北诸部又成了龙潭虎穴。
  最后,没有办法的游侠们只得将目光全部锁定在了倒霉的扶余人身上。
  极北之地比辽东还要寒冷,每年几乎有将近一半的时间都在下雪。
  这些扶余人的生活本来就够艰难的了,再被游侠们这么一通祸祸,几乎都快到了亡族灭种的地步。
  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扶余人才想出这么一个主意,通过向大唐天子投诚,将自己从「化外蛮夷」转化为「天朝子民」,从而获得朝廷的庇佑。
  ……
  对于扶余人的投靠,李承乾完全没有拒绝的道理。
  在这个没有什么民族意识的时代,扶余人只要进了大唐,遵守了大唐的法律,接受了大唐官府的管理,用不了两代人,就会被同化为「炎黄子孙」。
  李承乾现在考虑的问题,主要还是辽东那些不安分的游侠。
  扶余人被大唐朝廷接收之后,这些游侠断了最后一条出路,必然要再闹出其他幺蛾子。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李承乾并不介意将这些违法乱纪的家伙全部都宰了。
  但是眼下大唐的人口实在是捉襟见肘,李承乾现在恨不得把一个人拆成两个来用,又怎么会舍得将这些四肢健全的壮劳力全都宰了。
  他现在想的是怎样才能让这些人为自己所用,而又不会因为胡作非为惹出乱子。
  ……
  沉思半晌后,李承乾坐直了身子,看向一边时候的中书舍人韩璞一说道:“录诏:扶余王奄(音同「掩」)歆慕王化,朕心甚慰,其赐扶余王奄《论语》、《诗经》、《礼记》、《春秋》各一,其令辽王佑,关宁卫将军礼遣使往赐……”
  韩璞一提起手边的毛笔,「唰唰唰」地将皇帝的命令记了下来,在给李承乾确认之后便拿着诏书草稿走下去润色去了。
  ……
  韩璞一走后,李承乾取出一叠信纸摆在案头,黄安见状连忙上前替他研墨。
  提起毛笔稍稍思索一番之后,李承乾运笔如飞,很快就写好了一封书信。
  轻轻吹了吹纸上的墨迹,李承乾将信纸折好,塞进一个信封里面,递给黄安吩咐道:“安排缇骑卫的人马,三百里加急将此信送到河北王手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1/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