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贞观当太子(校对)第2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7/528

  在今天之前,就算他有什么做得不到的地方,那也是大唐自家人的事情,丢脸也是丢给自家人看。
  但是今天不一样。
  元日大朝,不仅是大唐的官员勋贵要参加,周边各国,乃至于万里之外的安息、大食,都会派出使臣前来观礼。
  如果李承乾在这个时候除了什么洋相,那乐子可就大了。
  ……
  闭上眼睛平复了一会儿之后,李承乾长长呼出一口浊气,对那几个还在自己身上捣鼓的女官说道:“行了,都下去吧。”
  “唯。”几人应了一声,缓步退了出去。
  李承乾转过身,扭了扭被束缚得有些难受的肩膀,左手扶上腰间的佩剑,对黄安吩咐道:“走吧。”
  说完,当先向寝宫外走去。
  黄安微微躬身,迈起小碎步跟上了李承乾的步伐。
  ……
  紫宸殿外,一驾巨大的天子辇车早已准备妥当。
  如今已经升任为右千牛卫将军的罗飞带着数百名千牛卫士护卫在御辇四周,静候皇帝陛下的到来。
  看到李承乾,罗飞快步迎上前,躬身而拜:“末将参见陛下,恭请陛下登车!”
  李承乾「嗯」了一声,缓步走上御辇,正襟危坐,在千牛卫和侍从们的簇拥下向着含元殿进发。
  沿途所见,尽是兵戈林立,军旗昭昭。
  今天的大明宫,不只是原本就负责皇城护卫的禁军,就连戍卫长安的十六卫军,也被抽调大半,临时担任大明宫的守卫工作。
  整个大明宫事实上已经成了一座巨大的兵营,任何有可能对皇帝不利的因素,都会被无情剿杀在萌芽之中。
  天子御辇一路畅通无阻,直到含元殿后殿门口方才停下。
  李承乾走下御辇,乘上一张由十几名卫士抬着的步辇,经过含元殿后门,向前殿的方向走去……
  ……
  含元殿中,玉罄声响,《韶乐》奏起,原本还有些嘈杂的大殿瞬间安静下来。
  刚刚还在交头接耳的百官,此刻都收敛了心神,静静肃立,等候皇帝陛下驾临。
  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原本紧闭的内殿殿门轰然开启,禁军中最精锐的百骑卫士从后殿鱼贯而出,快步走到天子御陛前肃立。
  脚步声响起,李承乾坐在步辇上,被人抬着从含元殿后殿走出。
  “警!”
  太尉长孙无忌首先上前,朝着步辇上的李承乾叩拜,之后从怀里取出一支观赏性大过实用性的玉戈,护卫在李承乾的步辇之侧。
  “警!”
  步辇继续前进,还没走出几步,司徒李建成便走上前来拜见,之后从怀里取出一本户籍图册,跟在了步辇的另一侧。
  “警!”
  尚书左仆射房玄龄第三个上前见礼,只是原本该他拿着的户籍图册已经被李建成拿了,没办法的宰相大人只好将就着拿了一本《唐律》捧在手中。
  ……
  步辇在三位重臣的簇拥下来到御陛之下,太常寺卿张行成适时来到步辇前,叩首拜道:“陛下,吉时已到,请陛下登临!”
  李承乾一脸平静地坐在步辇上,神色一动不动,嘴唇微微开阖:“可!”
  跟在李承乾身边的黄安立马当起了传话筒,大声说道:“陛下制曰:「可」!”
  殿中文武百官,勋臣亲贵,番邦使者,甚至包括在一旁守卫的禁军,同时曲身拜倒:“臣等恭迎陛下!”
  李承乾起身走下步辇,没有回头去看含元殿现在的情况,缓步朝着御座的方向走去。
  在他身后,原本守在御陛下的百骑卫士紧跟着他的脚步走上御陛,每级台阶上都留下两个人,分左右而立,面向群臣,虎视眈眈。
  李承乾没有去理会这些卫士的动作,他的脚步始终平稳如一,不快一分,也不慢一毫。
  一直走到御座前,李承乾才转过身来面对群臣,只是这一眼,就让他的心脏忍不住剧烈跳动起来……
  ……
  当初将作监在设计大明宫的时候,吸取了太极宫地势低洼的教训,有意将宫殿的布局和龙首原的山势相契合,使得整个大明宫就好像凌驾在长安城上的天空之城。
  李承乾现在站的位置,是整个含元殿的最高处,而含元殿,是整个大明宫最高的建筑,大明宫又凌驾于长安城之上。
  于是,在李承乾的视线里,除了面前的群臣和卫士,更是直接将小半个长安城尽收眼底。
  熹微的晨光中,李承乾心里突然生出一种「天下虽大,却尽在我掌握之中」的万丈豪情……
  ……
  默然片刻之后,李承乾深深吸了口气,张开双臂,用一种不容置疑的口气说道:“诸卿平身!”
  一旁的太常张行成立刻高声宣道:“皇帝令百官平身!”
  所有人再三叩首之后方才缓缓起身,各自退回到自己的位置落座。
  李承乾的目光从扫视一圈,然后,缓缓坐上了御座。
  ……
  等到李承乾坐稳之后,李建成带着李元吉出列上前拜道:“元正首祚,景福惟新,臣等为陛下贺,伏惟开元神武皇帝陛下与天同休。”
  李承乾也不是第一次参加元日朝会了,加上之前已经在后宫演练过很多次,因此并没有手足无措。
  看到李建成带着李元吉要跪倒,李承乾便又从御座上站了起来。
  李承乾身形刚刚站直,李建成二人正好拜伏、叩首。
  太常张行成作为礼官,在一旁唱道:“陛下为二位大王兴!”
  李建成和李元吉起身,躬身再拜之后退了回去……
第361章
:新的时代(三)分座位
  李建成二人退下去之后,李承乾的兄弟们联袂而出,同样说了一番祝辞。
  只是这一次,李承乾没有再起身,任由李恪等人说完祝辞之后直接退了回去。
  再接着,宗室诸王、勋臣亲贵、朝堂百官陆续出列祝拜,李承乾都只是老神在在的坐着,并没有什么反应。
  直到最后中书令岑文本代表那些没有资格上殿的低阶官吏念诵贺表之后,李承乾才终于有了反应。
  皇帝陛下脸上挂着温和的微笑,嘴唇稍稍动了动,站在一旁的张行成高声唱道:“皇帝制曰:「履新之庆,与公等同治之。」”
  百官同时起身出列,向着御座上的李承乾叩拜,三呼万岁,接着就站在原地,等着皇帝的下一步动作。
  ……
  李承乾掸了掸袍袖,从御座上起身,张行成适时喊了一句:“皇帝为公等兴!”
  百官躬身再拜,以李建成为首,按照之前祝辞的次序陆续上前进献贺礼。
  李承乾站在御座上,看着百官公卿陆续呈上自己的礼物,神色一片平静,思绪却已经飘到另外一件事情上去了。
  一直到最后,礼部尚书崔浩真代表各州刺史呈递完礼单,李承乾才回过神来,坐回御座,目光从百官身上一一扫过。
  ……
  作为新君,除了例行的元日朝会流程之外,李承乾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为接下来的宴飨环节安排座位。
  千万不要以为这是一件小事。
  连后世的酒局饭桌都要讲究论资排辈,就更别说是在礼法森严的大唐了。
  仅仅只是从皇帝安排的坐席次序,就能看出某位官员在将来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在朝堂上的地位,从而看出新君施政的一些理念。
  举个例子,大唐刚立国那段时间,尚书令和中书令、侍中是同一等级的存在,尚书左右仆射的地位要稍逊于三位宰相。
  可是为何到了贞观年间,尚书左仆射却可以以副手的身份一跃成为四相之首,统领朝堂?
  其根源就在于贞观元年的朝会上,房玄龄是李二陛下第一个赐座的人。
  由此,一举奠定了尚书省要比其他两省稍稍高出半筹的朝堂局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7/5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